曹德旺41歲創業,任正非35歲還在當兵,他們都是厚積薄發的代表!

2020-12-23 水木陽剛

我們經常去找工作的都知道,招聘單位通常都會設置一道年齡分水嶺,來隔絕大齡求職者。而在很多場景下,這條冷酷的分界線,會劃在35歲。35歲還在找工作,在不少人眼裡要麼意味著落魄,要麼意味著折騰。在大部分中國人的認知裡,35歲應該是逐漸安分的年紀,因為你即將跨入中年時期。所以,很多人在35歲時都會感到有一種職業危機。

但是,對於曹德旺和任正非來說,35歲才是他們精彩人生的剛剛開始。曹德旺小時候家裡是有錢有名的華僑家族,曾祖父曾經是福州福清縣的首富,但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再好的家庭生活也會因為時局動蕩的影響,他們苦心經營大半輩子的家產也徹底毀了,家裡徹底沒錢了。

小時候,曹德旺是一個很有擔當的孩子。他9歲之後上了幾年學,在14歲的時候就輟學去打工了。他在街頭賣過菸絲、販過水果、拉過板車、修過自行車,經年累月一日兩餐食不果腹,在歧視者的白眼下艱難謀生,嘗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那是精神和肉體蒙受的雙重苦難,但他並未逆來順受,而是不斷地與命運抗爭。

1976年,曹德旺有了一份相對體面的工作,應聘成為了一家玻璃廠的員工,他負責推銷水錶玻璃。受當時經濟政策的變化,廠裡的承包人紛紛離去,曹德旺在幾年裡面慢慢地開始一個人承包玻璃廠。可以說,剛開始真正創業的時候,他已經有41歲了。後來,經過近二十年的摸索,他終於成為名聞遐邇的「玻璃大王」。

再來看看任正非的故事。1979年,任正非35歲。那時候,他還在當兵。在部隊,任正非擔任技術人員,到33歲,研發出一個名為「空氣壓力天平」的小儀器,填補了當時中國儀表工業的一項空白。34歲,他被選為部隊科學家代表,參加全國科技大會。這意味著,35歲到來之前,任正非積累了一定的實力和名氣。

然而,到1983年,任正非所在的基建工程兵部隊,被成建制地裁撤了。他只得轉業,到地方工作。到了地方,擔任深圳一家電子企業的副總經理,看起來平穩度過了35歲危機,卻因為沒有市場經驗,任正非被騙,200萬元貨款收不回來,他遭到公司開除。差不多同時,家庭也出現危機,妻子選擇和他離婚。

事業失敗、家庭破碎、一無所有,都讓任正非趕上了,走投無路之時,迫不得已創業。公司最初賣過化肥等各種東西,進而代理程控交換機,挖到第一桶金,數年後自主研發成功,切入通訊行業。談及往事,任正非說:「我不覺得跌倒可怕,可怕的是再也站不起。」

曹德旺41歲才開始創業,任正非35歲還在當兵,從中可以看出,也許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他們都是厚積薄發的代表!

相關焦點

  • 大佬們的35歲:任正非在當兵,董明珠去打工,馬雲依舊一事無成
    1 任正非 任正非的35歲,是1979年,那時他還在部隊當兵。 當時的他,絕對想不到自己以後會辦企業,甚至可能連離開部隊的想法都沒有過。
  • 任正非:要捨得給員工工資,曹德旺:給員工工資不能打破行業規則
    在我看來,一個是世界級的光纖基礎製造研發商華為創始人,一個是世界級的汽車玻璃製造商創始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國內民營企業家幾乎是「頂尖」的觀點和思想。他們站在自身的產業所說的觀點截然不同的話語,或許就沒有對錯之分,在他們兩個不同的產業中,這樣的觀點都是極其適用且正確的。
  • 曹德旺、任正非早已給出建議
    曹德旺、任正非早已給出建議推薦語:不知不覺中,2020年已經到了12月份,距離2021年到來也只有幾天的時間而已了。在生活回歸正常後,人們一邊要忙著找工作賺錢,另一邊還要為不斷積累的儲蓄尋找出路。之所以有如此想法,主要還是擔憂貨幣不斷貶值,手中的鈔票自然就會「變毛票」了。
  • 任正非、曹德旺看法一致
    對不少準備買房之人而言,他們擔心在我們國家的房子已有不少的情況下,若是現在買入或許會高位「接盤」;而對有的手握數套房子之人而言,則擔心如果沒有及時的「脫手」將來或許會存有「賣也賣不掉租也租不出去」的風險。其實,不只是剛需,就連許多知名企業家都對「房子」頗為關注。
  • 實體經濟遇危機,樓繼偉任正非董明珠等人齊批判,罪魁禍首竟是它
    不過即使面對金融業的眾多誘惑,國內仍有一批幹實業的企業家能認清金融暴利背後的本質,堅持不走金融這條路,來看看他們對金融的看法。任正非:誰提做房地產,誰就下崗華為可以說是國內科技企業的代表。近年來,網際網路火了,房地產火了,資本運作也火了,而華為不被道路兩旁的鮮花所影響,不被那些因素所影響,還在堅持艱苦奮鬥。有一個例子充分說明任正非對資本遊戲的態度,前幾年,華為公司周邊開始建新城,老部下提建議蓋房子,任正非這次拍了桌子,並說「華為就是不做房地產,強調了多少遍了,誰再提這個,誰就下崗」,從此公司內再也沒人敢建議任正非搞房地產。
  • 創業比任正非晚12年,70歲娶小13歲秘書,今公司利潤是華為2倍!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43歲創業,而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創業更晚,56歲才開始才開始創業,70歲娶了自己的秘書,86歲時公司價值1萬億,利潤更是華為的兩倍。其實,創業在某種程度上是與年齡有著「矛盾」,有些人認為自己的年齡大了,折騰不過來;人過了一定年齡後,就不想再到處玩了,都想享受晚年生活,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很多大佬其實都是在人過中年之後才開始創業的。
  • 曹德旺的煉獄
    這個高管出了門又是冷笑:敗家子!曹德旺說到這裡搖搖頭,兒子能接過來,還用得著我這麼辛苦嗎!我出家的心都有!後來又過了幾年,曹德旺還是沒有授權給曹暉。結果把兒子逼出去創業去了。曹德旺看著兒子從頭到尾幹了一件事,心就踏實了。前兩年才把兒子的公司併購回來,讓曹暉登上了大位。
  • 任正非43歲才開始借21000元創辦華為,起因竟是做生意被坑了200萬
    1987年,43歲的任正非在南油,被人坑了200萬的貸款,妻子和他分手,他沒有掉一滴眼淚,靠湊來的21000元創立了華為。2002年,擁有幾萬員工的任正非,卻一哭就是半年。他說:那一年,公司差點崩潰了,我卻無能為力控制這個公司,有半年時間都是噩夢,夢醒時常常哭。
  • 他56歲「下海」創業,70歲娶了自己美女秘書,如今87歲賺了上百億
    柳傳志40歲創辦聯想,華為任正非42歲創業。還有一位著名的實業家,他比華為的任正非創業晚,身價卻早就過億,他就是臺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說起臺積電,我們就要談一個人,張忠謀。張忠謀出生在戰爭年代。為了避免災難,他小時候,家裡搬了十多次新居。之後,他有機會在美國學習和訓練。
  • 「玻璃大王」曹德旺,想娶紅顏知己,妻子直言:只要房子和孩子
    期間要不停的介紹商品,粉絲都是衝著李湘才看直播的,所以她甚至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十分的辛苦。李湘長得漂亮,又能賺錢,王嶽倫婚後基本屬於吃軟飯的角色,還酒後得意忘形。講到這裡想起了「玻璃大王」曹德旺,有人憑藉他:「中國只有兩個企業家,一個叫任正非,一個叫曹德旺。其他的都是商人,包括李嘉誠。」
  • 任正非兩個女兒的差異人生:孟晚舟向左,姚安娜向右
    那一年,28歲的王石枕著一本已經被翻爛的《大衛·科波菲爾》,睡在深圳的一個建築工地裡。此時,25歲的任正非正為父親能否平反和自己能否入黨而發愁。在這之前,被關牛棚裡的父親一直叮囑當兵的兒子,要好好學習。為此,任正非在當兵期間,偷偷摸摸地自學電子計算機、數位技術等專業技術,還把樊映川的高等數學習題集從頭到尾做了兩遍。
  • 任正非的辛酸:最初的夢想是能吃到一整個饅頭,如今卻創造了不凡
    有一次,一個家境不錯的同學給了任正非大半個饅頭,但是任正非捨不得一次吃完,每次都咬上一口,再裝進口袋,竟然吃了整整兩天。1963年,19歲的任正非考上了重慶建築工程學院。1967年大學畢業後,任正非選擇了應徵入伍,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段當兵的經歷,所以後來才會有華為的狼性精神和軍事化管理,甚至還有唱軍歌的傳統,而這都為後期華為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 41歲創業的百億富翁,不通英文8次拒籤,他才是真華人之光
    ▲矽谷華人第一代創業大神朱敏(右)朱敏出生於1948年,比袁徵大了足足22歲。祖籍寧波的朱敏文革期間插隊8年,春種秋收、拉車推磨,什麼苦活累活都幹過。文革後,朱敏考入浙江農業大學拖拉機設計與製造專業。那時他已經 29歲。之後,朱敏又進入浙大工業管理系就讀研究生。朱敏是個腦和手都沒有短板的人。高中畢業當廠長,看看圖紙就能造車床、車零件。如果他留在中國,就是褚時健、任正非級的人物。
  • 企業都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任正非為何要給「老兵」股權?
    有的員工心裡不服氣,覺得自己是給公司賣力,公司「壓榨」完了之後就扔了,比如職場上的「35」歲現象,年輕時候「996」,體力、精力稍有下滑就被「優化」了。這何其不公啊。但是,你要知道,企業也有生死存亡,創業公司失敗死亡的概率還挺大,老闆承擔的風險要比你大,華為創業時候任正非說研發失敗自己就要跳樓,這可不是段子啊。
  • 幕僚|任正非家族
    >也許我的視角不夠寬廣,也許我站的不夠高,看的不夠深、不夠遠迄今為止,只看到任正非有家族的氣勢。那回過頭來看看任正非。管理混亂,公司腐敗,現在都趨向於崩盤。華為沒像你家一樣給你提供一個溫馨的環境,沒有像家一樣慣著你呵護著你唄企業龐大之後,還搞曾仕強教授口中的中國式管理,那根本難以為繼。規模龐大之後,西方的權責清晰,更容易產生競爭力。而我們的傳統式管理,成本會越來越高,最終走向崩潰。華為最大的好處是,讓你通過自己的努力,往家裡面帶回足夠的錢。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個字,在我辦公室掛了50年,讓我一生順風順水
    現在的曹德旺事業順風順水,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早年的他也經歷過非常困難的時期。他9歲的時候才上學,14歲的時候被迫輟學,家境不好的他,只得起早貪黑地和父親做生意,早上3點鐘出發,騎車幾個小時到縣城裡買水果,辛辛苦苦幹一天,只賺得了2元錢的差價。
  • 曹德旺《心若菩提》,好人總有好報,但前提是你要懂得一句話!
    曹德旺《心若菩提》,我每讀一遍,都多一分對曹德旺的敬佩,但也讓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好人總有好報,但前提是你要懂得一句話!我國的企業家有很多,讓人敬佩的人也有很多,比如華為的任正非,阿里巴巴的馬雲等等,他們都是時代的風雲人物,也都是高科技經濟的寵兒,但對於普通人來說,他們往往高不可攀,而有一個人,與他們不相上下,但他的行業卻不太突出,可以說是比傳統還傳統的一個行業,但這個人卻創造了奇蹟,成為了我國在這個行業的一張名片,這個人就是曹德旺!
  • 財富150億累計捐出110億,曹德旺卻說這只是「小善」,是一種修行
    在離開上海時,曹德旺的父親帶全家坐油輪,財產全部放在另一條運輸船上。等人到家之後,全部家當卻沒有回來,只得到一句答覆,說是那條船沉了!兵荒馬亂的年月中,一家人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眼睜睜地看著家中變得一貧如洗。 9歲才上學、14歲就被迫輟學的曹德旺,在街頭販過菸絲、賣過水果、拉過板車、修過自行車,經年累月一日兩餐,食不果腹。
  • 捧殺華為,是把任正非往火坑推
    通常在事態不明朗時,一家志在進軍全球的企業應該力避輿論浪潮,避免上升到民族層面進行對抗,這是極端的對立情緒。華為也認識到了這點,幾次聲明都非常克制和理性:從華為工作制度到員工薪資,從華為技術路線到最新專利,從任正非演講到華為新品…營銷號/情感號把民族情緒和華為綁架在一起,為了十萬加不惜捏造事實,無中生有:「華為 5G 拿下世界「、「華為率先研製出石墨烯電池」,「華為1500億年終獎」等一系列謠言都曾把華為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 任正非的英雄史觀
    如何激發他們自發自動去創造,如何激發他們勇於成為力挽狂瀾的英雄?任正非選擇了信任、授權、給錢。結果,華為群體英雄在寬鬆的環境下拔地而起,才有了今天華為的輝煌。從小時候自己要當英雄,結果43歲被炒了魷魚抱頭鼠竄找不到安身之地。創業後決心培養華為英雄群體,結果華為垂直攀登,直接成為全球高科技的領軍企業,美國舉全政府之力打壓圍堵,硬是越打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