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任正非的兩個女兒同時登上熱搜,不同的是,大女兒孟晚舟因收到死亡威脅,而小女兒姚安娜是因為作為藝人正式出道。有人說:同父不同命,為什麼孟晚舟經歷要經歷這麼多,而姚安娜只需要享受果實呢?這篇文章4200字,預計10分鐘讀完,尊重他人的選擇,過好自己的人生。
作者 | 大唐守捉使
編輯 | nana
來源 | 守捉使(ID:dtszs2020)
1978年9月23日,根據魯迅同名小說的話劇《於無聲處》,在上海工人文化宮的小劇場上演。當時,主辦方不敢向公眾開放,只邀請了一些親朋好友來觀戲。隨著情節的發展,觀眾越來越安靜。當最後一句臺詞「人民不會永遠沉默」喊出時,劇場內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3個月,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經歷了一場長達36 天的馬拉松式的辯論。這場辯論中,他講了什麼話呢?「現在這個時期更要加強民主。集中那麼多年,現在是民主不夠,大家不敢講,心有餘悸。」後來他的這些話,變成了一篇文章,題目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位老人可能沒有想到,這篇文章將會徹底改變中國的面貌。自此以後,後人把中國的這一段現代史稱之為: 「改革」。1979年,便是改革的第一個春天。這一年,寶安縣撤銷,深圳市特區成立。老人說:「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後來《紐約時報》驚嘆:中國大變革的指針正轟然鳴響。那一年,28歲的王石枕著一本已經被翻爛的《大衛·科波菲爾》,睡在深圳的一個建築工地裡。此時,25歲的任正非正為父親能否平反和自己能否入黨而發愁。在這之前,被關牛棚裡的父親一直叮囑當兵的兒子,要好好學習。為此,任正非在當兵期間,偷偷摸摸地自學電子計算機、數位技術等專業技術,還把樊映川的高等數學習題集從頭到尾做了兩遍。對於中國的弄潮兒而言,儘管改革的號角早已吹響,但直到1987年,才有英雄「聞聲起舞」。1987年,因所在單位連年虧損,42歲的宗慶後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老子要自己幹。他借了14萬,創辦了杭州市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開啟了蹬三輪、賣冰棍的創業之路。也同樣是1987年,因工作不順利,被下崗的任正非集資2萬元,和幾位朋友在深圳創辦了華為公司,寓意「中華有為」。孟晚舟在後來的回憶錄《風箏》中,提到那段日子:「父母在深圳艱苦工作,她們住在漏雨的屋子裡。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四面透風,隔壁鄰居說話都能聽到。」父親任正非是工作狂人,母親孟軍是省長的女兒,也是個女強人。兩人都沒空管女兒,孟晚舟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吃了不少苦,教育也沒有跟上。創業的時候,宗慶後每天工作超過16個小時,一年365天,有200天跑在市場一線,對女兒自然照顧得很少。宗馥莉上小學時,父母甚少接送過她,放學後她只能自己背著書包到公司食堂吃飯。後來的一段訪談中,宗慶後坦言自己愧疚於女兒:「女兒16歲隻身赴美國讀寄宿學校,自己還是因為罐頭出口到美國了才順便去看了一下」。任正非有次接受採訪,被記者問:「你作為父親也好,作為丈夫也好,你給自己打幾分?」任正非說:「我對孩子是虧欠的,因為創業,很忙,我很少有時間和孩子充分的溝通交流。大的兩個小孩,在他們小時候,我就當兵去了,11個月才能回一次家。我基本十幾個小時都在公司,要麼就在出差,幾個月不回家。」
孟晚舟加入華為
從底層「接線員」做起
姚安娜在華為鼎盛時期出生
在父愛母愛圍繞下成長
1998年,任正非與第一任妻子孟軍正式離婚,同年姚安娜出生。可能是壓力,也可能是不甘心。在華為打雜多年的孟晚舟考到華中理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她被任正非重用,從行政轉到財務。後來,孟晚舟變身工作狂人,建立全球統一的華為財務組織,成為華為的核心骨幹。2011年,華為的官網上第一次出現孟晚舟的名字,職位是常務董事、CFO。孟晚舟在後來說到:「忙碌把時間縮短,苦難把歲月拉長。」有人問任正非,華為成功的核心點是什麼?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財務體系和人力資源體系。畢竟1998年的華為,已經是年銷89億的電信巨頭。姚安娜出生8個月時,就被任正非帶在身邊親自教導。5歲開始學習鋼琴、書法、音樂、國畫,小學就去了英國牛津,接受全英教育。2013年,熱愛芭蕾的姚安娜到上海專業芭蕾舞工作室接受職業訓練。2年後,姚安娜以ACT滿分成績被哈佛大學錄取。當年,哈佛大學在中國只錄取了4人。姚安娜第一次被世人所認識,是在2018年的巴黎克利翁名媛舞會上。這是一場世界頂尖白富美的聚會,被福布斯評為最奢侈的晚會,號稱「世界十大奢華舞會之首」。能有資格出席這場舞會的,只有世界範圍內出身名門望族、頂級富商,或者財閥的女孩。而且他們還必須「底子乾淨」,有出眾的才華,畢業於名校等等。川普的兩個女兒因曾經生育不能入選,希爾頓女兒也因緋聞落敗。每年的舞會,都只有寥寥二十幾位「名媛」能拿到邀請函,姚安娜位列其中。那是姚安娜第一次作為華為公主的面貌迎接世人的讚嘆。但僅僅過了一周,華為的大公主卻遭遇了人生的「至暗時刻」。孟晚舟異國被捕
父女的感情反而濃了
小女兒以「破格公主」之名出道
▲ 長按掃碼,分享朋友圈
改革開放用了30年的時間,讓中國煥然一新。而相差26歲的兩公主,正契合了中國變遷的30年。70後的孟晚舟,在改革的浪潮下起舞,他們見證了國家從貧弱走向富強的過程,自身也成為了社會的中堅力量。作為交換,他們犧牲了自己的喜好,犧牲了自己選擇人生的機會,犧牲了享受人生的閒暇。就像b站《後浪》所說:「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很多人在童年 就進入了不惑之年,你們擁有了,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正是有了孟晚舟這代人的隱忍,才有了現在姚安娜自由選擇的權利。就這一點而言,姚安娜的選擇既是一種歲月安好,也彌散出一股令人不安的悲哀。1979年的春天,那位老人偕著夫人踏上了美國土地,說要親自去走走看看。後來有人評價:老人走的,是一條「面向未來」的道路。 圖片來源: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繫。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插座學院立場。
插座學院經公眾號:守捉使(ID:dtszs2020)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點個「在看」,願孟晚舟早日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