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這才是智慧的解決之道
歷史:其實趙匡胤不是自殺的,他的死因到底是什麼?
其實趙匡胤是自殺的,為了解釋這種話說八道的說法,請先允許我引入一個圍棋中的概念圍棋裡有一種手法,叫主動打劫(結)。正常情況下圍棋裡會出現一種現象,即在同一個位置,白子落子提黑子,黑子落子提白子,如此可以一直無窮無盡的下下去,卻沒有實際意義 比如A點,白子落下可以提左邊的黑子,之後黑子再落到被提走的黑子位置上,就可以提走A點的白子,為了避免陷入無意義的紛爭下,圍棋規定了這樣黑白輪番提子只能走一次,不能連續下。
本來是一種系統漏洞,只能靠規則去避免,但是如果主動走出兩個連接的劫爭局勢,則實際上就會形成一種牢不可破的定式,比如下圖中圈起來的部分,白子主動留了四個空位,除非黑子可以從外圍一點點吃掉白子,否則一塊區域牢不可破。看懂沒看懂都沒關係,只要理解了可以主動做劫(我的叫法)以形成堅固的局勢就行然後說第二個,中國人比較迷信,很相信天命國運這套東西,其中五行生剋也被引入到國運中來,甚至國號都要按五行的生克來,比如金滅宋,是金克木,明滅元,是火克金,清朝為了能夠統一天下,改後金為清,為的就是要取代明朝,要以水克火朱元璋從屌絲逆襲後,也變的十分迷信,直接要求自己的後代起名字必須按五行相生來起,以順天運而古代皇帝為了自己的穩定統治。
往往用盡各種手段,天下人才都是我的,有造反的就滅族,皇陵一定要風水最好的,皇宮不修也得把皇陵修好普通人算命,算命那幫人除了一臉驚恐的告訴你,你的命裡有某個大災大難外,還會故作高深的說,如此如此則可化解。是為改命。而皇帝呢,為了自己的江山永固,則會採取一種比較極端的行為,試圖改變天命,據某種不可考證的說法,古代統治者要改變國運,則必須在前三代之內,有不得善終者。是為強行打劫一個王朝建立後,按命理來說,必然會有些劫難,而且多是在國運衰退後,一旦劫難出現,則很有可能覆滅整個王朝,導致政權更迭所以。
為了避免王朝後期出現不可挽回的劫難,王朝的建立者們往往會在初期強行打劫,讓王朝初期就承受一定的困難,用以平衡或者減少王朝後期的劫難按這套說法,好比一個人一輩子必然要得一場大病,那你是希望年輕的時候得呢,還是老了之後得呢?我想大多數人都希望年輕的時候得吧,畢竟體能好,一場重病死不了,很容易恢復,但是五十歲的時候來場大病,那就很懸了比如明朝吧,朱元璋是第一代,如果第二代或者第三代繼承人不得善終,則為強行打劫。朱元璋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就可以視為朱明皇室的強行打劫。但從後面朱棣奪權,朱允炆不知所蹤來看,朱標是正常死亡,劫是打在了朱允炆身上了(沒錯,他們叔侄倆是故意的)
再看清朝,順治皇帝一副硬朗的身體,年紀輕輕,不出意外坐穩三十年江山是沒什麼大問題的,如果主動放棄這三十年的皇帝待遇,則為強行打劫,比如被政治鬥爭害死,比如暴病而亡,比如自殺,而順治用了一種很奇怪的方式,出家再看北宋,趙匡胤武將出身,猛人一位,直接把劫打在了自己的身上,主動結束自己的生命,以試圖延長宋朝的國運宋朝比較特殊,如果以北宋看的話,時間並不長,如果把南宋和北宋看做一體的話,其統治時間達三百餘年,完勝明,清,甚至是唐。當然,這只是一種沒法考證的說法姑妄言之,姑妄聽之。但是有些網友比較傾向於他是因為心腦血管疾病猝死,但認為其弟弟太宗在事起倉促時謀奪皇位,為什麼這麼認為?其實從史書中記載的前後矛盾中就可一窺端倪,就比如宋太宗之所以兄終弟及主要來源於其母杜太后臨死時的金匱之盟。
小編總結:原因是五代亂局剛過不想因為繼承人太年幼而重蹈覆轍但是當時宋太祖也才三十出頭年富力強也並無疾病預示短期內會離逝長子趙德昭也健康的長到了10歲,同時可疑的是所謂金匱之盟是在實過多年後的太宗繼位的第六年才被公布出來,對於已有兩子的太祖來說想要撇開兩個後來逐漸成年的兒子立弟弟的話,為了避免叔侄爭儲不是因該早早公開立儲的盟約以確立繼承人的位置與法度嗎更何況太宗後來逼死了此盟約中下一順位繼承人弟弟趙廷美與侄兒的所作所為很難不給後世一種做賊心虛的感覺。大家有什麼不同的觀點,歡迎評論區留言。
文/江東弟子多才俊,孫氏父子建東吳,把握機會贏未來/百家號(這才是智慧的解決之道)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