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千古死因之謎?專家研究歷史文獻後:其弟趙光義所毒殺

2020-12-23 讀文品史

惟宋太祖皇帝順天應人,統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歷史發展到現在,很多人好奇一個問題:為什麼宋太祖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卻選擇了自己的弟弟,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過於少見。其實無數史學家對這個問題都表示過自己的看法,但真正的原因我們卻不得解。

趙匡胤在執政十七年之後突然暴斃,然而卻沒有留下任何的願意依據。不過現在歷史的演繹者也莫過於文物和文獻記載了,那麼今天我們就根據已有的歷史文獻,對這件事情做一個詳細的推解,看看趙匡胤是怎麼離去的。

《宋史》

想要知道宋代皇帝的死因,最官方的也想必是《宋史》了吧?裡面倒是有說到這件事情,卻沒有交代詳細的原因: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這樣的描述也是引來了後人們的吐槽,你這堂堂朝代開國君主,竟然對這麼重要的問題描述的如此模糊?也太不夠格了吧。不過這本書爭議也很大,因為有專家表示這本書有明顯的篡改痕跡。所以咱們對此也先不做定論,繼續往後看。

《遼史》

既然《宋史》沒有,那麼可以看看同時期其他朝代的史書,當然莫過於《遼史》了。「宋主匡胤卒,其弟炅自立」,這句話的意思也很明顯。「炅」不用說,為趙光義,在他當上了皇帝之後給自己起了一個新名字趙炅,但是後面兩個字就有一定的懸念了。

我們來探討一下「自立」,如果說趙匡胤是心甘情願的將位置傳給趙光義,為什麼要用自立兩個字呢?看來一定是不正,自己立自己做皇帝。當然也有史學家表示,宋朝和遼朝當時是敵對關係。你從《遼史》裡面找宋朝的人,如果有那想必也一定是「醜」大於「惡」,所以說這樣的說法也不能令人信服。

《湘山野錄》

這本書算是宋朝時期的野史,因為在當時文化發展是處於一個盛世階段。有人說文化頂峰不是唐朝嗎?這樣的說法不可否認,但宋朝是頂峰中的頂峰,唐詩和宋詞諸位就可以看出來。所以說也有了很多人專門寫書,或者記載歷史,就有了這些民間史書。其中《湘山野錄》是比較有名的,裡面有「燭光斧影」這樣一個說法。

當時已經晚上了,趙匡胤也準備休息。這時突然把所有的宮女和太監都趕了出去,把老二趙光義叫到宮中喝酒。中間有一個小故事情節,就是趙匡胤不斷在玩弄一把斧子。有人認為這是在挑釁趙光義,其實並不是。趙匡胤這個人吧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就是喜歡玩斧子。就在這個過程中,趙光義卻經常起身,接下來趙匡胤就在五天之後離去。

只有趙光義一個人在宮中,這件事是不是引起了人的懷疑?有人說這本書也不具有說服性,那麼司馬遷的《涑水記聞》總有一定的歷史含量所在吧。這本書可以說和《史記》相提並論,因為宋朝的歷史司馬遷全部記錄《涑水記聞》裡面,而且它對燭光斧影這個故事也有明確的記載。

《涑水記聞》

在當時的朝代,皇帝晚上休息肯定是不允許任何人進入宮殿的。在離去的那天晚上有皇后和貼身侍衛在他身邊。那麼有人會問了,這和主題不是不相符了嗎?趙匡胤病重時,皇后讓一個太監過去把趙德芳叫過來,在咱們看來應該是交代後事。這個太監沒有聽太后的話,直接跑去了趙光義那裡把事情交代了個完。

趙匡胤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起身就往趙匡胤那裡趕。這時已經深夜,在宮殿外又碰見了一個醫官賈德玄。這個人大半夜的,又沒有人叫他過來,自己在這幹什麼?等人?等消息?查閱《史記》,對這個人的記載最擅長的就是配置毒藥。那麼這個太監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膽子?皇后的話都不聽直接去找趙光義?

隨後在趙光義趕到時,皇后說道:「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官家」這兩個字在宋朝是對皇帝的稱呼,這皇后直接對趙光義這樣稱呼又是什麼意思?好了說到這裡答案也已經很明顯了,諸位細細品……

相關焦點

  • 推理證明千古懸案:趙匡胤的死因之謎
    前兩篇文章都說到了趙匡胤死因之謎的問題,其中的重要一點是自己過於仁慈,最終被趙光義毒殺。很多讀者並不認可我這一說法,今天就來根據現有資料做一次推理,探探其究竟。《宋史》最官方的記載是《宋史》中:「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這塊並沒有說明具體的死因,但我想弱弱地問一句,堂堂《宋史》對開國皇帝的死因竟然這麼模糊?而且有史學家說這本書篡改的地方有點多,不能令人信服。
  • 趙匡胤死因真相揭秘 沒想到千古之謎竟是這樣結局
    趙匡胤死因真相揭秘 沒想到千古之謎竟是這樣結局時間:2017-06-14 15:30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趙匡胤死因真相揭秘 沒想到千古之謎竟是這樣結局 中華上下五幹年,任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至今仍被人們議論紛紛駕崩時,斧聲燭影。
  • 揭宋太祖趙匡胤之死:燭影斧聲千古之謎
    趙匡胤 駕崩,關於宋太祖趙匡胤之死的原因,宋人修史諱莫如深。《燼餘錄》說,趙光義對趙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趙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時半夜調戲花蕊夫人,驚醒了趙匡胤,並用玉斧砍他,但力不從心,砍了地。於是趙光義一不做二不休,殺了趙匡胤,逃回府中。宋太祖趙匡胤之死,為歷史留下了 燭影斧聲 千古之謎。司馬光 的《涑水紀聞》則乾脆諱言太祖死因。而關於皇位繼承問題,卻又自持一見。他說,太祖駕崩的那天夜裡,皇后守在身邊。
  • 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死因之謎
    歷史上,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滅掉後周稱帝,定都開封,建立了大宋王朝300多年的基業。然而,開寶九年十月十九日晚上,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突然去世。第二天,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即歷史上的宋太宗。
  • 趙匡胤是不是弟弟趙光義害死的?趙匡胤為何不將趙德昭立為太子?
    公元960年,身在陳橋驛的趙匡胤被手下擁立,黃袍加身,自此大宋王朝建立。雖然大宋是我國歷史中的正統王朝,但它所處的時代,卻依然屬於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五代十國是一個麾下有軍隊,就能稱王的時代。趙匡胤之所以能成功篡位,還是佔了後周皇帝柴宗訓年幼(七歲)的光。
  • 宋太祖趙匡胤身死的千古之謎——斧聲燭影
    縱觀宋朝歷史,最大的未解懸案應該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死了,即所謂「斧聲燭影 千古之謎」。關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死,《宋史·太祖本紀》上只說了兩句話:一句是「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一句是「受命於杜太后,傳位於太宗。」
  • 歷史懸案:「宋太祖趙匡胤之死」
    趙匡胤作為宋朝的開國之君,一生有著數不盡的傳奇,「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賭輸華山」「千裡送京娘」,但是趙匡胤的死因卻是個千古之謎,民間一直有著「燭影斧聲」的說法。趙匡胤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夜,宋太祖趙匡胤離奇猝死,去世後的第二天其弟趙光義就在靈柩前即位,但是歷史對趙匡胤的病因卻沒有詳實的記載。
  • 斧聲燭影:趙光義謀殺了趙匡胤?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皇帝是最高的統治者,但是他們所扮演角色並不總是很重要,在這些數量可觀的帝王中,平庸之輩佔大多數,有影響力的更是屈指可數。在他的網絡下,聚集一大批文武人才,等到他哥哥覺察,已成尾大不掉之勢。趙匡胤在「燭影斧聲」的那個夜晚死的不明不白,趙光義卻順利的登山了皇位,這是他多年韜光養晦的收穫,也是宋朝建國初期高層權利鬥爭的結果。  其實在最早圍繞權力之爭的還不是趙匡胤和趙光義兄弟,應該在趙匡胤與趙普之間展開的,也就是君權與相權的存在一定的矛盾。宋太祖趙匡胤是希望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的。
  • 趙匡胤分明有兒子,為什麼他五十歲駕崩時,要傳位於其弟呢?
    父死之繼是中國最為普遍的皇位繼承方式,但除了父死子繼外,兄終弟及也是歷史上比較常見的皇位繼承方式,有名的如宋太祖趙匡胤傳位於宋太宗趙光義,明武宗朱厚照傳位於明世宗朱厚熜。但明武宗身後無子,傳位給堂弟朱厚照實出無奈,可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還有兩個兒子,他為何要傳位於其弟趙光義呢?
  • 千古之謎:「八賢王」趙德芳之死
    而「八賢王」之死,怎麼就成了千古之謎呢?  其實,「八賢王」是一個文學人物,而不是歷史人物,他是由宋初宗室的一些軼聞,諸如宋太祖的「燭影斧聲之謎」,加上百姓對宋太祖一脈的感情傾向,經過劇作家的藝術加工,融合而成的人物。並因為趙光義一脈傳到南宋高宗退位,其後禪位於趙德芳一脈的南宋孝宗,便更強化了「八賢王」趙德芳的形象。
  • 解密宋太祖趙匡胤的「暴死」之謎!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任何一個帝王的登基和駕崩,恐怕都沒有宋太祖趙匡胤來得吸引眼球。登基時,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至今仍被人們議論紛紛;駕崩時,「斧聲燭影」,撲朔迷離,更是給後世留下了一樁千古懸案。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公元976年11月14日)晚上,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突然去世。第二天,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即宋太宗。
  • 趙匡胤之死與「燭影斧聲」
    宋開寶九年(976年)10月,趙匡胤一夜間猝然離世,趙匡胤行伍出身,死時年方五十。趙匡胤身體非常強健,而且正史上並沒有其患病的記錄,因此趙匡胤的死因成為了千古之謎。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自宋太宗趙光義以後北宋皇帝均是由宋太宗後世子孫繼承有關,史家為尊者諱,自然不會寫得太詳細。後世研究者只能從野史的諸多記載中加以推敲研究,試圖解開這一歷史懸案。野史中的記載,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第一,宋代有個叫文瑩的僧人,寫了一本《湘山野錄》,他在書中提到了趙匡胤之死與「燭影斧聲」的一幕。
  • 趙匡胤死亡之謎:歷史上流傳三種說法,矛頭都指向弟弟趙光義
    令人奇怪的是,面對著皇帝毫無預兆地死亡,官方史書《宋史》只說了一句語焉不詳的話「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至於趙匡胤死亡的前因後果,竟然惜墨如金,一個字都沒有提……不過,雖然官方史書「有意」地選擇了隱晦,但是並不能阻止後人們的各種猜測,歷史上流傳的關於趙匡胤死因的各種猜測,大致有以下幾種:一、嗜酒喪命說
  • 趙匡胤死亡之謎
    導語:歷史上有很多皇帝離奇死亡,今天就聊聊趙匡胤。 登基時,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至今仍被人們議論紛紛;駕崩時,「斧聲燭影」,撲朔迷離,更是給後世留下了一樁千古懸案。
  • 斧聲燭影疑雲重重:宋太祖趙匡胤英年暴斃之謎
    這些人既不願說清事實,又不好胡編歷史,最妙的辦法就是繞過去。那麼,開寶九年,公元976年10月19日夜究竟發生了什麼?趙匡胤真正的死因是什麼?首先,我們看《湘山野錄》裡的第一句「宋太祖突然命人召晉王趙光義入宮」。這顯然就出現了一個疑問,為什麼宋太祖突然召趙光義入宮?而且時間是深夜。有什麼重要的秘事非要這時候談?
  • 宋朝有料|趙匡胤暴死後兩個皇子也相繼猝死 趙光義露了什麼馬腳?
    公元976年,宋朝開國之君宋太祖趙匡胤一夜之間突然暴斃,生前沒立過太子,死時也沒有遺詔確定誰為繼承人。對於趙匡胤的死因正史中沒有任何記載,《宋史·太祖本紀》只寥寥幾字:「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 「受命杜太后,傳位太宗。」隨後,其弟趙光義(宋太宗)匆匆忙繼了位,兩個月後還迫不及待地改了年號。
  • 趙匡胤兄弟趙光義成為君主後,是如何對待24歲的皇后嫂子的?
    趙匡胤去世時,宋皇后僅僅24歲,大家都知道繼位的趙光義是一個衣冠禽獸,總容易做一些人們不恥的事情,他是否會對年輕貌美的嫂子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段歷史。趙匡胤死亡之謎唐宗宋祖中所說的祖就是宋太祖趙匡胤,可以說趙匡胤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其實是一個十分優秀的帝王,而且更加傳奇的是,趙匡胤得到皇位也實在太簡單了,當時天下混亂,跟隨趙匡胤的兄弟們一致希望趙匡胤能夠成為皇帝統治天下,可是趙匡胤始終不願意
  • 燭影斧聲,趙匡胤究竟是死於趙光義之手?還是得病死的?
    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 ,旋即在陳橋兵變中黃袍加身,被部下擁立為帝,然後,趙匡胤回京逼迫後周恭帝禪位,同年,趙匡胤登基為帝,建國號宋,史稱北宋。 其詩如下: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 這首詩雖然描述直白,但是,氣勢恢宏,儀態萬千,寓意深刻,很霸氣,又不乏文藝之美,令人耳目一新。 那麼,趙匡胤最後是怎麼死的呢?
  • 斧聲濁影:宋太祖死亡之謎?
    這簡直只是流水帳,不要忘了在封建王朝,皇帝的死亡是大到不能再大的事情了,何況宋太祖的死因,官方也無意說明。為什麼要遮遮掩掩呢?究竟是誰想要塵封這段歷史呢?揭開這段歷史,將會引起怎樣的動蕩呢?那一晚,皇宮高牆深院內,到底發生什麼事,恐怕無人知曉—除了一個人外,此人便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我們把日曆回撥到宋朝開寶九年(976)的十月二十日。
  • 斧聲燭影的背後,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真相
    本來作為宋代開國之君的趙匡胤一生的事跡在《太祖本紀》中都記載的極為詳實,可唯獨對他的死因只記了這十二個字,過於簡略,顯然從這個記載看宋太祖之死不簡單。其次,按照我國歷史的傳統,皇位繼承傳統為父死子繼,除非前任帝王沒有兒子才選擇兄終弟及。但趙匡胤明明有兒子最終繼位的卻是他的二弟趙光義,從制度傳統上推斷,宋太祖之死也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