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之死與「燭影斧聲」

2021-01-18 秦聲戲語

宋開寶九年(976年)10月,趙匡胤一夜間猝然離世,趙匡胤行伍出身,死時年方五十。趙匡胤身體非常強健,而且正史上並沒有其患病的記錄,因此趙匡胤的死因成為了千古之謎。

「社稷永存,福綿子孫」是中國古代歷代封建帝王恪守的皇位繼承制度,宋太祖死後,他的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年且身體康健,但宋太祖駕崩第二天,他的弟弟趙光義就接受遺詔,於宋太祖靈前即位。巧合的是,宋太祖駕崩當夜,只有趙光義人在場。

趙匡胤之死和趙光義即位,二者之間有太多巧合,正史中並沒有明確記載。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自宋太宗趙光義以後北宋皇帝均是由宋太宗後世子孫繼承有關,史家為尊者諱,自然不會寫得太詳細。後世研究者只能從野史的諸多記載中加以推敲研究,試圖解開這一歷史懸案。野史中的記載,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

第一,宋代有個叫文瑩的僧人,寫了一本《湘山野錄》,他在書中提到了趙匡胤之死與「燭影斧聲」的一幕。根據他的記載,當時目趙匡胤自知自己氣數將盡,就連夜召見趙光義人宮安排後事。二人把太監、宮女們都支走,喝酒聊天至深夜,趙匡胤還用一把玉斧在雪地上刺。當夜,趙光義留宿宮中,天亮之際,趙匡胤猝死,趙光義接受遺詔,在靈前繼位。

第二,《燼餘錄》一書對「燭影斧聲」的故事又進行了演繹。據該書記載,趙光義貪戀花蕊夫人的美貌,就趁趙匡胤熟睡之際,進宮調戲花蕊夫人。趙匡胤被驚醒,拿起身邊一把玉斧砍趙光義。趙光義迫不得已,索性搶過斧頭,一不做二不休,砍殺趙匡胤,弒兄篡位。

第三,《涑水紀聞》裡記載,太祖去世前,宋皇后叫太監王繼恩把皇子趙德芳找來安排後事。王繼恩卻違抗旨意,找來了趙光義,迫於形勢的宋皇后哭著對趙光義說:「我母子的性命就託付給你了。」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趙匡胤之所以傳位於弟弟趙光義,是母親杜太后的意見趙匡胤登基後,杜太后曾經對趙匡胤說:「為了保證趙家江山永固,只有將皇位傳給趙光義,才是社稷的根本。」趙匡胤同意母親的意見,就讓宰相趙普寫下誓詞把誓詞封存在一個黃金做成的匣子裡,史稱「金匱之盟」。

後人認為以上說法皆不可信。理由有三:第一,按照宋朝的宮廷禮儀,趙光義不可能在宮中留宿,而且太監、宮女也不可能擅離職守;第二,一個太監,如果沒有背後之人的支持,不可能違抗聖旨;第三,「金匱之盟」不足為信,杜太后死時,趙匡胤正值盛年,趙匡胤的兒子德昭當時也有十幾歲了。杜太后沒有理由咒自己的兒子早死。而且,趙匡胤駕崩時,世人並不知道「金匱之盟」的說法,直到趙光義登基五年後才公布出來。

史學家們分析,趙匡胤與趙光義積怨已久,趙光義弒兄篡位是有可能的。趙光義跟隨哥哥南徵北戰,為宋朝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如果趙匡胤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趙光義肯定心中不服。趙光義有奪權稱帝的動機和野心,加上趙匡胤死因蹊蹺,於是給後人留下了「燭影斧聲」的疑案。而所謂「金匱之盟」,只不過是趙光義為了掩飾自己弒兄篡位罪行的一個煙幕彈。還有一些疑點,也不由得讓人對趙光義即位產生非議。

第一,新皇帝即位,一般是第二年才改用新年號紀年。可是趙光義卻等不到第二年,將只剩下不到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興國元年。搶先為自己「正名」,是不是正說明趙光義心裡有鬼?

第二,宋太宗即位之後,馬上就設計逼死了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為自己剷除後患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一百多年後,趙光義的後代子孫宋高宗趙構又把皇位傳給了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春,這是不是也在冥冥之中承認了祖先「弒兄篡位」的罪孽呢?

相關焦點

  • 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之死
    《湘山野錄》中記載開寶九年(公元976年),一個雪夜裡趙匡胤急召他的弟弟晉王趙光義入宮,兄弟二人在寢宮對飲,喝完酒已經是深夜了。趙匡胤酒後有些不舒服,就躺下休息。趙光義讓所有的人都離開,自己來照料哥哥。太監們在門外遠處站著,只看見趙匡胤和趙匡義說了些什麼?接著燭影搖晃,似乎趙光義離席而避,隨後聽到鐵斧戳地之聲,趙匡胤高聲說:好為之,好為之。
  • 揭宋太祖趙匡胤之死:燭影斧聲千古之謎
    趙匡胤 駕崩,關於宋太祖趙匡胤之死的原因,宋人修史諱莫如深。有的說是因飲酒過度而暴死,有的說是因腹下腫瘡發作而病亡,使得宋太祖趙匡胤之死得不到合理解釋,更普遍的一種看法則認為太祖之死與宋太宗有很大的關係。在宋人作品《湘山野錄》曾經記載這樣一個故事,說在宋太祖沒有當皇帝的時候,曾經和一位道士在關河遊玩,這位道士預言趙匡胤當於那一年當皇帝,之後果然應驗。
  • 斧聲燭影:趙光義謀殺了趙匡胤?
    這樣一位正當壯年,健康狀況一直很好,毫無早死跡象的皇帝,他的死當然引發了種種猜測,也就是很多人都認為趙匡胤是非正常死亡,尤其在他死前發生「斧聲燭影」那詭異的一幕,成為了永遠的迷。  關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死,有人認為是因為太祖嗜酒貪杯,這就是醉死說,但是更多人還是覺得趙匡胤死的蹊蹺,多半是死於謀殺,而最大的嫌疑就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而且種種跡象表明,趙光義太像是殺人兇手了。
  • 燭影斧聲,趙匡胤究竟是死於趙光義之手?還是得病死的?
    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 ,旋即在陳橋兵變中黃袍加身,被部下擁立為帝,然後,趙匡胤回京逼迫後周恭帝禪位,同年,趙匡胤登基為帝,建國號宋,史稱北宋。 這首詩雖然描述直白,但是,氣勢恢宏,儀態萬千,寓意深刻,很霸氣,又不乏文藝之美,令人耳目一新。 那麼,趙匡胤最後是怎麼死的呢? 歷史上有「燭影斧聲」之說,就是說,趙匡胤是被其弟趙光義殺死的,那麼,果真如此嗎?還是趙匡胤是病死的?
  • 宋太祖趙匡胤身死的千古之謎——斧聲燭影
    縱觀宋朝歷史,最大的未解懸案應該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死了,即所謂「斧聲燭影 千古之謎」。關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死,《宋史·太祖本紀》上只說了兩句話:一句是「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一句是「受命於杜太后,傳位於太宗。」
  • 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死因之謎
    歷史上,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滅掉後周稱帝,定都開封,建立了大宋王朝300多年的基業。然而,開寶九年十月十九日晚上,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突然去世。第二天,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即歷史上的宋太宗。
  • 趙匡胤真是給弟弟弄死的嗎?千古懸案斧聲燭影解密
    01趙匡胤一生留給世人諸多謎案,黃袍加身和斧聲燭影更是撲朔迷離。黃袍加身是趙匡胤輝煌人生的開始,斧聲燭影是趙匡胤璀璨人生的謝幕。黃袍加身可基本斷定是他的傑作,而他謝幕的斧聲燭影則至今無人參透。他在杯酒釋兵權的宴會上說,自己無法安然入眠,因此,所有的威脅都退居二線。而在斧聲燭影的落幕中,他酒酣而眠安心的睡下後卻再也沒有醒來。難道真的是一言成讖,還是久久不能放下多年前的心結?
  • 「燭影斧聲」與「金匱之盟」:宋太祖趙匡胤之死的歷史疑案
    以上,是當時官方和半官方的文獻對太祖之死的主要記錄。太祖臨終之際,只有太宗一人在場,那神秘的燭影斧聲,太祖臨死那一聲慘烈的叫聲,不能不使人對太祖的死因、太宗繼位的合法性產生懷疑。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燭影斧聲」之謎。
  • 斧聲燭影
    大宋風雲:第一集:歷史上的一場發生在春節期間的政變第二集:陳橋驛之十年磨一劍第三集:陳橋驛之歷史的意外第四集:杯酒釋兵權第五集:雪夜定策第六集:兵發兩川第七集:趁虛而入第八集:嶺南煙雨第九集:橫掃江南第十集:斧聲燭影
  • 斧聲燭影的背後,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真相
    本來作為宋代開國之君的趙匡胤一生的事跡在《太祖本紀》中都記載的極為詳實,可唯獨對他的死因只記了這十二個字,過於簡略,顯然從這個記載看宋太祖之死不簡單。其次,按照我國歷史的傳統,皇位繼承傳統為父死子繼,除非前任帝王沒有兒子才選擇兄終弟及。但趙匡胤明明有兒子最終繼位的卻是他的二弟趙光義,從制度傳統上推斷,宋太祖之死也不簡單。
  • 斧聲燭影疑雲重重:宋太祖趙匡胤英年暴斃之謎
    不久,便聽見宋太祖手持柱斧戳地,「嚓嚓」斧聲清晰可聞,同時大聲喊道:「好為之,好為之。」兄弟二人飲酒至深夜。趙光義告辭兄長出去後,宋太祖才解衣就寢。然而到了次日凌晨,宋朝的開創者太祖忽然離奇駕崩,年僅五十歲。這是歷史上稱為「斧聲燭光」的其中一種說法。這種說法出自宋代文瑩的山林老僧名為《湘山野錄》的書裡。
  • 燭影斧聲是什麼
    史說燭影斧聲這件事情更奇怪的地方在於正史中關於宋太祖的死其實沒什麼詳細記載,這樣一件大事,史官不會不知道這件事情的真相,除非他們在忌憚一些東西,而能夠左右使關撰寫史書的只有皇帝,新的皇帝就是趙光義。《續湘山野錄》雖然在正史當中,關於趙匡胤之死我們能夠得到的消息很少,並且很模糊,但是在一本叫做《續湘山野錄》的野史當中可以得到一個很奇怪的情報叫做燭影斧聲。趙匡胤死的那一天,跟弟弟趙光義在同一個屋子裡喝酒,然後這兩兄弟就越喝越樂,後來更是屏退了宮女侍從,可能是要說一些跟國家有關的大事,所以宮女們都不能聽。
  • 宋太祖死亡之謎:斧聲燭影故事是真的嗎?其中蹊蹺甚多
    引言 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可以算是風光無限,可就是這樣,自己平定天下的願望還沒有完成就莫名去世了,斧聲燭影成為歷史研究中的一大懸案
  • 斧聲燭影閒談
    大家應該知道,趙光義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後來趙匡胤去世,很多人就很訝異,為啥不是他兒子接班,而是他弟弟接班?於是嘛,就有傳言,說趙光義得位不正,甚至有人編出了斧聲燭影的段子,說趙光義謀殺了趙匡胤,才得到了皇位。這個說法的原始出處在哪呢?在下面:文瑩《續湘山野錄》記載,「上御太清閣四望氣……俄而陰霾四起,天氣陡變,雪雹驟降,移仗下閣。
  • 趙匡胤是怎麼死的?
    趙匡胤死後的第二天,其弟趙光義(宋太宗)繼承了帝位。對於趙匡胤的死亡,正史中沒有明確的記載。  《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也只有簡單的兩句話:「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傳位太宗。」  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個不解之謎,為歷史留下了又一樁懸案,也讓後人產生了許多猜測和遐想:太祖究竟是死於正常還是非命?太宗是不是弒兄篡位?
  • 趙匡胤怎麼死的?趙匡胤猝死的真相
    在眾多說法中,「斧聲燭影」的傳說算是公認度最高的,到底「斧聲燭影」是怎麼回事呢?據《宋史·本紀》中記載,趙匡 胤與弟弟趙光義兩人兄弟情深而且肝膽相照。趙匡胤還常對身邊的人誇讚自己的弟弟趙光義,說趙光義龍行虎步,威風凜凜,將來必定是太平天子,甚至還謙虛地表 示:「福德無所不及。」但是據《湘山野錄》中記載,在趙匡胤死的那一天晚上,天氣不錯,而且滿天星鬥,不過極其寒冷。
  • 歷史懸案:「宋太祖趙匡胤之死」
    趙匡胤作為宋朝的開國之君,一生有著數不盡的傳奇,「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賭輸華山」「千裡送京娘」,但是趙匡胤的死因卻是個千古之謎,民間一直有著「燭影斧聲」的說法。趙光義繼位的理由就是著名的「金匱之盟」,這件事雖然有記載,但是公開的時間卻是宋太宗繼位後的第六年,為前宰相趙普所獻。按時間上說金匱之盟的真實性就要打個折扣,為什麼不在趙光義登基時呈現出來,反而是在大位坐穩後公布,大有美化歷史的嫌疑。
  • 兩宋風雲1——斧聲燭影背後的真相
    那麼趙匡胤有兒子沒有?有,趙匡胤死的時候大兒子趙德昭那時候是26歲,二兒子趙德芳當時是18歲,應該說都有能力繼承皇位。但沒想到宋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他弟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卻繼承了皇位。所以很多人對這個事特別有興趣,這也形成了一個撲朔迷離的歷史迷案。
  • 趙匡胤死亡之謎
    登基時,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至今仍被人們議論紛紛;駕崩時,「斧聲燭影」,撲朔迷離,更是給後世留下了一樁千古懸案。 對於趙匡胤的死,正史中沒有明確記載,《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也只有簡單的兩句話:「帝崩於萬歲殿, 年五十。」「受命杜太后,傳位太宗。」因此趙匡胤之死顯得甚為蹊蹺,疑竇叢生。第一,他當時只有50歲,沒有任何得病徵兆,一夜之間便暴斃身亡。第二,趙匡胤沒有留下遺詔,其弟趙光義自述太祖以皇位相傳,既無物證,也無人證。
  • 趙光義奪皇位的「燭影斧聲」疑案最有可能的真相
    燭影斧聲疑案,是宋初趙光義從死去的兄長趙匡胤手中接過皇位以後,從宮中流傳出來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