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真是給弟弟弄死的嗎?千古懸案斧聲燭影解密

2021-02-23 環球局勢洞見

點擊上面藍字訂閱   商務合作QQ:2488509567

青梅煮酒君安在,暮雪黃昏為伊開。

01

趙匡胤一生留給世人諸多謎案,

黃袍加身和斧聲燭影更是撲朔迷離。

黃袍加身是趙匡胤輝煌人生的開始,

斧聲燭影是趙匡胤璀璨人生的謝幕。

黃袍加身可基本斷定是他的傑作,

而他謝幕的斧聲燭影則至今無人參透。

他在杯酒釋兵權的宴會上說,

自己無法安然入眠,

因此,所有的威脅都退居二線。

而在斧聲燭影的落幕中,

他酒酣而眠安心的睡下後卻再也沒有醒來。

難道真的是一言成讖,

還是久久不能放下多年前的心結?

他杯酒釋兵權的對策,

使得皇權得以很好的保護,

杜絕了禁軍將領和外姓篡權的可能,

而自己的命運卻終結在五十歲,

在斧聲燭影的懸疑中丟掉了皇位和性命。

對他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精明能幹的趙匡胤算計了一輩子,

還是沒有逃脫命運的安排,

也許統一全國就是他的宿命,

任務完成了,也就該謝幕了,

至於斧聲燭影也不過是他一個落寞符號。

下面穿越君帶你走進這個千古之謎。

02

如果不了解這段歷史的人,

看到「斧聲燭影」四個字,

多半會以為趙光義採用了

暴力手段用斧頭把其兄砍死,

很顯然,這是一種誤解。

這裡的「斧」是指趙匡胤手裡拿的玉斧。

是他很喜愛的一種裝飾物,

也相當於是他的信物,不是一種殺人利器。

「斧聲」也不是砍殺的聲音,

是趙匡胤用玉斧戳地上的雪發出的嚓嚓聲。

從公元963年正月起,

趙匡胤開始了統一天下的霸業,

直到公元975年,用了十三年的時間,

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的局面,

基本實現了國家的統一。

976年十月二十日,

開封城中突然風雪瀰漫,

大雪篩糠一樣落下來。

然而,趙匡胤心情確極好,

他派人將弟弟趙光義請進宮來喝酒,

也就是與他一起策劃陳橋驛兵變的

那個趙匡義,為了避諱皇帝改名趙光義。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

兄弟倆喝到酒酣耳熟之時,

趙匡胤將旁邊的太監宮女都支開了。

不過這種情形是可以猜測的,

一個很淺顯的道理,

那就是趙匡胤覺得他們兄弟的談話內容,

有不容外人聽到的秘密,

亦或者兩人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

具體是什麼秘密,什麼事情,

後人就不得而知了,除非時空可以穿越。

至於趙匡胤為何如此高興,

也許是因為十幾年前,

也是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

他與自己的心腹趙普定下了

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統一天下的戰略吧,

如今已基本實現,他是真的很開心,

是想找自己從頭到尾

都參與知情的弟弟共同開心一下,

還是覺察到什麼,要有所行動,

趙光義是不是也覺察到了什麼,

在外有所準備?

這就需要今天的歷史學者們再深度挖掘了。

特別是出現了象徵生殺的斧聲,

撲朔迷離的燭影和大雪瀰漫的寒意,

使得這個千古謎團更加神秘莫測。

關於這場夜酒,

文瑩的《續湘山野錄》記載。

遙見燭光之下,趙光義時不時的離開座席,

看樣子是有謙遜退避之狀。

禁漏三鼓之時,這場夜酒終於喝完了。

這時,院子裡的積雪已經下了數寸,

趙匡胤拿著一把玉斧在地上戳雪,

一會兒後回屋,解衣上床,鼻息如雷。

那天晚上,晉王留宿在禁內。

五更晨光初明的時候,

宮掖中還一片沉寂,進去一看,

太祖已經去世多時了,年僅50歲。

晉王趙光義便在太祖

趙匡胤靈柩前受遺詔繼位……

03

這一個千古謎案,有人說他死於謀殺,

有人說他死於飲酒過度或腦溢血。

另據司馬光《涑水紀聞》記載:

太祖死在四更時分,

孝章宋後派內侍都知王繼恩去召秦王趙德芳。

但王繼恩在路上卻一邊走一邊想,

太祖一直以來就有想傳位給

晉王趙光義的想法,

於是他不召趙德芳,

直接去了開封府見晉王。

當時夜深人靜,街巷中一個人影也沒有,

卻見醫官程德玄坐在開封府大門口,

覺得很奇怪,問他為什麼坐在那兒?

程德玄說:「今晚二更的時候,

我睡得正熟,卻聽到有人敲門,

說晉王召見。但我起床開門,

門外卻一個人影也沒有。

我轉身回去睡覺,

卻又聽到有人在敲門說晉王傳我。

出去一看,又沒人。

我心裡不踏實,

所以乾脆到晉王府來看個究竟。」

王繼恩忙把自己這邊的情況

也告訴了程德玄,

兩人一起敲開門去見晉王。

晉王聽說後大吃一驚,

猶豫著不敢前去,還說,

想和家人商量一下再決定。

說完返身進去了,很久也沒出來。

王繼恩在外面急得大叫道:

「繼位之事,急如火星,再遲了,

皇位恐怕就被別人佔去了。」

到達宮門外時,

王繼恩想讓晉王在外面先等一下,

他先進去通報一聲,程德玄卻說

「通報什麼!直接到大行皇帝靈柩前!」

宋後聽說王繼恩回來了,

便問道:「德芳來了嗎?」

王繼恩帶眾人闖進來說:

「晉王來了。」

宋後一抬頭見是趙光義,

先是驚訝不已,後又極為恐慌地說:

「我母子的性命,都要託付給官家了!」

趙光義哭著說:「別擔心,共保富貴……」

當然司馬光是在趙光義子孫在位時寫的,

內容有傾向於為趙光義洗白的嫌疑,

不過作為一名職業的史學家,

言辭中也透漏出很多疑點,

大家可以用心琢磨其中的隱情。

04

總之,不管記載如何,

趙匡胤確實用他有限的生命,

煥發出了巨大的正能量,

他用卓越的智慧與超人的膽識,

終結了多年的亂世,

給天下百姓帶來了久久期盼的和平,

書寫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宋太宗趙光義字廷宜,

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

後因避趙匡胤的名諱改名趙光義,

即位後又改名趙炅(jiǒng,火光),

有人猜測,他不想再提及這個義字,

不願提及趙匡胤,只留下了姓氏,

也許更多的是如同趙匡胤一樣

不願提及黃袍加身,

不想提及斧聲燭影吧。

相關焦點

  • 趙匡胤之死與「燭影斧聲」
    宋開寶九年(976年)10月,趙匡胤一夜間猝然離世,趙匡胤行伍出身,死時年方五十。趙匡胤身體非常強健,而且正史上並沒有其患病的記錄,因此趙匡胤的死因成為了千古之謎。後世研究者只能從野史的諸多記載中加以推敲研究,試圖解開這一歷史懸案。野史中的記載,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第一,宋代有個叫文瑩的僧人,寫了一本《湘山野錄》,他在書中提到了趙匡胤之死與「燭影斧聲」的一幕。根據他的記載,當時目趙匡胤自知自己氣數將盡,就連夜召見趙光義人宮安排後事。二人把太監、宮女們都支走,喝酒聊天至深夜,趙匡胤還用一把玉斧在雪地上刺。
  • 宋太祖趙匡胤身死的千古之謎——斧聲燭影
    縱觀宋朝歷史,最大的未解懸案應該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死了,即所謂「斧聲燭影 千古之謎」。關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死,《宋史·太祖本紀》上只說了兩句話:一句是「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一句是「受命於杜太后,傳位於太宗。」
  • 斧聲燭影:趙光義謀殺了趙匡胤?
    這樣一位正當壯年,健康狀況一直很好,毫無早死跡象的皇帝,他的死當然引發了種種猜測,也就是很多人都認為趙匡胤是非正常死亡,尤其在他死前發生「斧聲燭影」那詭異的一幕,成為了永遠的迷。  關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死,有人認為是因為太祖嗜酒貪杯,這就是醉死說,但是更多人還是覺得趙匡胤死的蹊蹺,多半是死於謀殺,而最大的嫌疑就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而且種種跡象表明,趙光義太像是殺人兇手了。
  • 揭宋太祖趙匡胤之死:燭影斧聲千古之謎
    駕崩,關於宋太祖趙匡胤之死的原因,宋人修史諱莫如深。《燼餘錄》說,趙光義對趙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趙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時半夜調戲花蕊夫人,驚醒了趙匡胤,並用玉斧砍他,但力不從心,砍了地。於是趙光義一不做二不休,殺了趙匡胤,逃回府中。宋太祖趙匡胤之死,為歷史留下了 燭影斧聲 千古之謎。司馬光 的《涑水紀聞》則乾脆諱言太祖死因。而關於皇位繼承問題,卻又自持一見。他說,太祖駕崩的那天夜裡,皇后守在身邊。
  • 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之死
    宋太祖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到公元前976年便猝然離世了。然而,《宋史·太祖本紀》中有關他的死亡記載只有簡單的兩句話: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傳位太宗。而野史中記載又說法不一,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個不解之謎,為歷史留下了又一樁懸案。
  • 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死因之謎
    歷史上,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滅掉後周稱帝,定都開封,建立了大宋王朝300多年的基業。然而,開寶九年十月十九日晚上,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突然去世。第二天,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即歷史上的宋太宗。
  • 千古懸案「燭影斧聲」背後隱藏的真相,竟如此詭異!
    最近趙匡胤就有點上火,光去火藥就吃了三十多斤,還是不見好。按說爺們兒是武將出身,從小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還自創了「太祖長拳」,一口氣上五樓不帶喘的,就這身子骨它竟然也會得病。真是:無常一到,那管皇子王孫。  生老病死,自然之理。貴為皇帝的趙匡胤也逃不脫這無常二字,當然了從古至今比他牛逼的人也逃不脫。可是有人說趙匡胤死的有點蹊蹺。
  • 趙匡胤死因真相揭秘 沒想到千古之謎竟是這樣結局
    趙匡胤死因真相揭秘 沒想到千古之謎竟是這樣結局時間:2017-06-14 15:30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趙匡胤死因真相揭秘 沒想到千古之謎竟是這樣結局 中華上下五幹年,任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至今仍被人們議論紛紛駕崩時,斧聲燭影。
  • 斧聲燭影
    在宋都城開封城萬歲殿,宋太祖趙匡胤與弟弟趙光義在開封皇城內痛飲,趙匡胤這個時候非常的高興,八月,他就調動五路大軍發動了對北漢的第三次徵伐,此時北漢前線傳來捷報,太原城指日可下。身體一向健康的宋太祖,剛完成平定南方的功業,正準備消滅北漢的時候,斧聲燭影,神秘的猝死,帶著一身的光環與榮耀,也帶著一絲的遺憾與嘆息,在斧聲燭影中,生命終結於開封萬歲殿,享年50虛歲。關於斧聲燭影下太祖的猝死和太宗神秘的繼位,其內幕也成了大宋繼陳橋兵變之後的第二樁迷案。本案有三大疑點:第一點:太祖死的太突然。
  • 斧聲燭影閒談
    大家應該知道,趙光義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後來趙匡胤去世,很多人就很訝異,為啥不是他兒子接班,而是他弟弟接班?於是嘛,就有傳言,說趙光義得位不正,甚至有人編出了斧聲燭影的段子,說趙光義謀殺了趙匡胤,才得到了皇位。這個說法的原始出處在哪呢?在下面:文瑩《續湘山野錄》記載,「上御太清閣四望氣……俄而陰霾四起,天氣陡變,雪雹驟降,移仗下閣。
  • 宋太祖死亡之謎:斧聲燭影故事是真的嗎?其中蹊蹺甚多
    引言 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可以算是風光無限,可就是這樣,自己平定天下的願望還沒有完成就莫名去世了,斧聲燭影成為歷史研究中的一大懸案
  • 斧聲燭影的背後,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真相
    有人說宋太祖是自然死亡;也有人說他是偶然發病暴斃而死;還有人說他是被他的弟弟趙光義害死的。那麼,宋太祖究竟是自然死亡,還是被人謀害致死的,下文作者便根據史料談談作者的觀點。「斧聲燭影」的模糊暗示關於趙匡胤駕崩過程,正史沒有記載,但私人修撰的史書和筆記有大量記載就是所謂的「斧聲燭影」的故事。根據《續湘山野錄》的記載:趙匡胤在未做皇帝以前曾有一位道士說他將來能做皇帝,後來果然應驗了。
  • 燭影斧聲,趙匡胤究竟是死於趙光義之手?還是得病死的?
    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 ,旋即在陳橋兵變中黃袍加身,被部下擁立為帝,然後,趙匡胤回京逼迫後周恭帝禪位,同年,趙匡胤登基為帝,建國號宋,史稱北宋。 那麼,趙匡胤最後是怎麼死的呢? 歷史上有「燭影斧聲」之說,就是說,趙匡胤是被其弟趙光義殺死的,那麼,果真如此嗎?還是趙匡胤是病死的?
  • 解密宋太祖趙匡胤的「暴死」之謎!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任何一個帝王的登基和駕崩,恐怕都沒有宋太祖趙匡胤來得吸引眼球。登基時,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至今仍被人們議論紛紛;駕崩時,「斧聲燭影」,撲朔迷離,更是給後世留下了一樁千古懸案。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公元976年11月14日)晚上,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突然去世。第二天,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即宋太宗。
  • 燭影斧聲,這一千古謎案的真相是什麼
    01不只是喝酒最早對「燭影斧聲」有詳細敘述的,是文瑩所寫的《續湘山野錄》,其間描寫大致如下:入夜,太祖登上太清閣四望,開始天氣晴朗,星光燦爛,忽然間陰雲四起,天地陡變,猛然降下雪雹,太祖便移杖下閣,急傳宮鑰開端門,召來開封尹趙光義,延入寢宮,酌酒對飲。
  • 趙匡胤死亡之謎
    導語:歷史上有很多皇帝離奇死亡,今天就聊聊趙匡胤。 登基時,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至今仍被人們議論紛紛;駕崩時,「斧聲燭影」,撲朔迷離,更是給後世留下了一樁千古懸案。
  • 歷史懸案:「宋太祖趙匡胤之死」
    趙匡胤作為宋朝的開國之君,一生有著數不盡的傳奇,「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賭輸華山」「千裡送京娘」,但是趙匡胤的死因卻是個千古之謎,民間一直有著「燭影斧聲」的說法。趙匡胤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夜,宋太祖趙匡胤離奇猝死,去世後的第二天其弟趙光義就在靈柩前即位,但是歷史對趙匡胤的病因卻沒有詳實的記載。
  • 燭影斧聲是什麼
    史說燭影斧聲這件事情更奇怪的地方在於正史中關於宋太祖的死其實沒什麼詳細記載,這樣一件大事,史官不會不知道這件事情的真相,除非他們在忌憚一些東西,而能夠左右使關撰寫史書的只有皇帝,新的皇帝就是趙光義。《續湘山野錄》雖然在正史當中,關於趙匡胤之死我們能夠得到的消息很少,並且很模糊,但是在一本叫做《續湘山野錄》的野史當中可以得到一個很奇怪的情報叫做燭影斧聲。趙匡胤死的那一天,跟弟弟趙光義在同一個屋子裡喝酒,然後這兩兄弟就越喝越樂,後來更是屏退了宮女侍從,可能是要說一些跟國家有關的大事,所以宮女們都不能聽。
  • 趙光義奪皇位的「燭影斧聲」疑案最有可能的真相
    燭影斧聲疑案,是宋初趙光義從死去的兄長趙匡胤手中接過皇位以後,從宮中流傳出來的說法。
  • 斧聲燭影疑雲重重:宋太祖趙匡胤英年暴斃之謎
    從「斧聲燭影」事件前後,就可以得到一些依據。首先說說趙光義,他在開封府擔任府尹,長達16年。在這之中他培養了自己的大批黨羽,在他的旗下,有精通吏術的宋琪、有能言善辯的程羽、有文武雙全的賈琰。可以說是人才濟濟。而且趙光義本人禮賢下士,善於交友,情商和智商都很高。所以他的勢力不僅大,而且在朝中是根深蒂固。到了開寶九年,公元976年3月的時候,朝中的群臣爆發了「遷都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