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聲燭影

2021-02-23 嘉禾元年

大宋風雲:

第一集:歷史上的一場發生在春節期間的政變

第二集:陳橋驛之十年磨一劍

第三集:陳橋驛之歷史的意外

第四集:杯酒釋兵權

第五集:雪夜定策

第六集:兵發兩川

第七集:趁虛而入

第八集:嶺南煙雨

第九集:橫掃江南

第十集:斧聲燭影

用耳朵聽: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

在宋都城開封城萬歲殿,宋太祖趙匡胤與弟弟趙光義在開封皇城內痛飲,趙匡胤這個時候非常的高興,八月,他就調動五路大軍發動了對北漢的第三次徵伐,此時北漢前線傳來捷報,太原城指日可下。趙匡胤非常的得意,回想自己三十年前離家隻身闖天涯,由一名不知名的小將一步一步坐上了後周軍的第一把交椅,十七年前,在陳橋驛黃袍加身當了皇上,又徵戰十幾年,滅後蜀,平南漢,徵南唐,橫掃江南,剩下的區區北漢又怎能擋得住天朝大兵的徵討。從唐末安史之亂算起,細細想來,天下戰亂已經將近有兩百二十多年了,如今天下馬上重歸一統,破碎的山河將要被自己重新拼湊在一起。不由得讓他想起當年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的豪情壯志。不由的開懷暢飲,與弟弟趙光義,兄弟二人你來我往,斟酒對飲,「你們都退下吧」,隨著趙匡胤的一聲招呼,周圍的宦官、侍女都紛紛的迴避。大殿之中只剩下了兄弟二人,遠處望去,燭光閃爍,隱隱間可見兩人你退我讓。不知不覺已是午夜時分,殿外的雪已下了一整晚,積雪已是厚厚的幾寸。兄弟二人來到殿外,趙匡胤神色凝重,一邊拿著柱斧戳雪,一邊回頭對趙光義說:「好做,好做!」隨即回宮解帶就寢,適時,殿內傳來如如雷般的鼾聲。

當夜四更,孝章宋皇后接到奏報,太祖駕崩歸天。宋皇后短暫的悲痛後迅速恢復了冷靜,派內侍王繼恩立即出宮,召趙匡胤的第四個兒子趙德芳入宮,繼位大統。但是王繼恩卻認為太祖一直打算將皇位傳於晉王趙光義,因此沒有去召秦王趙德芳,而是直奔開封府找晉王。王繼恩隱約看見在開封府前坐著一個人,走進一看,是醫官程德玄。當時正值四更天,天寒地凍,大雪紛飛。王繼恩很奇怪,上前追問其原因,程德玄說:「在二更天的時候,有人叫門說晉王召,我出門卻又看不到人影,如此情況,先後有三次,我恐怕晉王真有病,所以趕來,在這裡等著。」王繼恩聽完,覺得這事很怪異,便告訴他宮內發生了大事,叫他共同入內見趙光義。趙光義大驚,猶豫不行,說要與家人商議,王繼恩催促道:「時間一長,恐怕將為他人所有了。」於是三人便踏著大雪,步行入宮。王繼恩想讓光義在直廬(值班室)等待,自己去通報。程德玄說:「直接進去,還通報個什麼?」三人一同進至寢殿,宋皇后聽到王繼恩的聲音,便問:「德芳來了嗎?」王繼恩說:「晉王到了。」宋皇后見到趙光義,不禁愕然失色,馬上說:「我們母子的性命都交給官家了(官家是宋代內宮對皇帝的稱呼)。」光義一邊流淚一邊說:「共保富貴,別怕別怕。」

第二天,趙光義即了皇帝位,這就宋太宗。

身體一向健康的宋太祖,剛完成平定南方的功業,正準備消滅北漢的時候,斧聲燭影,神秘的猝死,帶著一身的光環與榮耀,也帶著一絲的遺憾與嘆息,在斧聲燭影中,生命終結於開封萬歲殿,享年50虛歲。關於斧聲燭影下太祖的猝死和太宗神秘的繼位,其內幕也成了大宋繼陳橋兵變之後的第二樁迷案。

本案有三大疑點:

第一點:太祖死的太突然。

第二點:太祖的死似乎是可以預見的

第三點:宋太宗的繼位似乎沒有合法的傳位手續。

 

那麼就根據這三點,我們一條一條來分析分析。

第一、 宋太祖死的太突然了。

宋太祖可以說是歷史上死的最突然的一個皇帝了,有人可能會想起周世宗柴榮也是在北伐契丹的過程中暴斃身亡,但是在北伐契丹之前,就有記載說柴榮身體不好,大臣還勸阻周世宗,等身體好些再出徵,周世宗不聽,結果暴斃與北伐途中。但是趙匡胤卻沒有記載說身體有何不適,身體一向很健康,突然之間猝死,總覺得讓人非常懷疑。一本書叫《續湘山野錄》中,編了一段關於趙匡胤死的記載。這本書這樣記載:趙匡胤沒有當皇帝之前,曾經與一個有時自稱混沌,有時自稱真無,沒有固定姓名的道士有所交往。趙匡胤常和他一起喝酒,有一次這個道士酩酊大醉,他準確預言了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事。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趙匡胤就再也沒有見過他。直到開寶九年,也就是趙匡胤死的那一年,趙匡胤正在舉行上巳節活動,又和這位道士遇到了。道士笑著對太祖作輯說:「別來無恙?」太祖非常高興,急忙將這名道士接到宮中,像以前那樣,開懷暢飲。觥籌交錯之間,太祖對道士說:「我想見你很久了,我想問問你我還能活多久。」道士說:「你只要今年十月十九日夜晚,天氣晴朗,那麼你的壽命還有一紀(十二年),如果天氣不好,那你應該抓緊處理後事。」太祖牢牢記住了道士的話。到十月十九晚,太祖登樓觀察天氣,只見天氣晴朗,太祖內心非常高興。誰知,一會天氣徙變,大雪驟至。於是,太祖當夜暴斃。

《續湘山野錄》活生生寫成一部神話小說,出於當時人對自然和世界認識的局限性,人們相信也非常正常。按現在人的眼光看待,這裡面道士對宋太祖壽命預言像極了《封神演義》比幹、《三國演義》裡諸葛亮死前的橋段,都是若怎麼樣怎麼樣,就可活,否則就死。

一向健康的趙匡胤突然暴病身亡,不得不讓人懷疑其死亡的正常性。趙匡胤是不是被人暗害了呢?又是誰要害他呢?

二、死亡似乎是安排好的

回頭看整個故事,趙匡胤的死似乎是被預見的。首先是道士的預言,然後是醫官程德玄半夜三更坐著趙光義門口等著趙匡胤的死訊。最可疑的就是這個醫官程德玄,拋開玄幻色彩,程德玄似乎早就知道今晚會有事發生,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似乎早就預見到趙匡胤今晚會暴病身亡,按現在人的眼光來看,什麼樣的人可以未卜先知?當然是事件的參與者。程德玄在趙匡胤死前一定是知道或參與了些什麼,於是在趙光義門口等著,一有趙匡胤死訊,馬上催促趙光義入宮,王繼恩還說要通報一下,程德玄卻說,現在是要搶時間的時候,不要墨跡了,直接進去就行了,而這期間,趙光義卻一會要和家人商量,一會又不知道該怎麼辦,完完全全扮演者一個局外人的角色,好像自己的這個皇位是別人推塔上去一樣。這太像是事前就安排好的一場戲了。從往後來看,程德玄這個人非常的陰險貪婪,沒有很大的才能,卻一直是受宋太宗的信任和青睞,兩人總覺得有一種說不出的曖昧。

三、宋太宗繼位似乎不合法

正常的皇位繼承應該是老皇帝死了,新皇帝根據老皇帝的安排,或者是早就安排好的儲君,或者是留有遺詔,根據遺詔繼位。趙光義繼位的時候,他既不是儲君,又沒有傳國詔書,只是因為趙光義來的比趙德芳早,就繼承了皇帝位。這似乎感覺趙光義的皇帝位是搶來的。很多人就有一個很直接的問題,我們趙匡胤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要傳位給自己的弟弟呢?當宋皇后得到趙匡胤駕崩的消息,第一時間叫王繼恩召趙匡胤的小兒子,自己最喜歡的趙德芳入宮,是王繼恩自作主張,跑到了趙光義那裡,也就是說,也就是說,趙光義立趙光義當皇帝並不是已經確定好的事,那麼趙光義就有了做案的動機。

趙匡胤的死,受益最大者當然是趙光義。按刑事偵查推論來說,趙光義就有著重大的嫌疑。趙匡胤死的太突然,以致他沒有安排身後事,那麼趙光義就有了很多的操作空間。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假設趙匡胤此時沒死,而是過了十年再死,當時趙匡胤年齡四十九周歲,過十年也不過是五十九周歲,也不算大,這個時候,他已經定好了傳國詔書,立好了詔書,那此時再怎麼輪,也輪不到趙光義身上了。

還有一問題就是,趙匡胤為什麼不立自己的兒子為儲君呢?當時他的大兒子趙德昭已經26歲,小兒子趙德芳也18歲。能力也不錯,在朝中有一定的威望,完全具有當儲君的條件,那麼趙匡胤為什麼不立他的兒子呢。我的回答是,死的太突然,還沒來得及安排。

在宋太宗繼位後五年,太平興國六年(981),一份作為宋太宗合法繼位證據的金匱之盟才被拿出來。金匱之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宋太祖要傳位給自己的弟弟而不傳位給自己兒子的原因。作為傳位的重要依舊的「金匱之盟」為何在趙光義登基當年沒有拿出來,卻在人們猜測了五年之後才出現呢?是什麼原因讓他等了五年才拿出作為即位合法性的重要證據的金匱之盟的呢?關於金匱之盟,在下期我們好好的來說說。

關於斧聲燭影,我臆想了一幕場景,開寶九年十月十九日,大雪紛飛,宋都開封萬歲殿傳來了嚓嚓嚓的柱斧鏟雪聲,大殿內燭光搖晃,兩個黑影你推我讓,這番情景太恐怖了。這殿內傳來的嚓嚓嚓的聲音是鏟雪的聲音嗎?會不會是鏟腦袋的聲音,兩個黑影你推我讓是在推讓酒嗎?會不會在搏鬥呢。會不會「斧聲燭影」這四個字本身就在暗示著什麼呢?

上述場景完全是我臆想,因為趙匡胤是武將出生,趙光義是文人,作為文人的弟弟是不是武將哥哥趙匡胤的對手,動靜也太大了點。從趙光義往後所作所為來看,趙光義習慣用毒殺人,況且還有一個心腹程德玄,這個程德玄是一個醫生,也是個用毒高手,所以趙光義具備了用毒條件,趙匡胤就有了被毒死的可能。

斧聲燭影,宋朝的又一樁迷案,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誰都無法還原當年,我們後人只能在史書的字裡行間留下無盡的猜測和遐想。也許這就是歷史帶給我們的魅力。

掃一掃更精彩喲

相關焦點

  • 斧聲燭影:趙光義謀殺了趙匡胤?
    斧聲燭影
  • 趙匡胤之死與「燭影斧聲」
    第一,宋代有個叫文瑩的僧人,寫了一本《湘山野錄》,他在書中提到了趙匡胤之死與「燭影斧聲」的一幕。根據他的記載,當時目趙匡胤自知自己氣數將盡,就連夜召見趙光義人宮安排後事。二人把太監、宮女們都支走,喝酒聊天至深夜,趙匡胤還用一把玉斧在雪地上刺。當夜,趙光義留宿宮中,天亮之際,趙匡胤猝死,趙光義接受遺詔,在靈前繼位。
  • 千古懸案斧聲燭影解密
    01趙匡胤一生留給世人諸多謎案,黃袍加身和斧聲燭影更是撲朔迷離。黃袍加身是趙匡胤輝煌人生的開始,斧聲燭影是趙匡胤璀璨人生的謝幕。黃袍加身可基本斷定是他的傑作,而他謝幕的斧聲燭影則至今無人參透。他在杯酒釋兵權的宴會上說,自己無法安然入眠,因此,所有的威脅都退居二線。而在斧聲燭影的落幕中,他酒酣而眠安心的睡下後卻再也沒有醒來。難道真的是一言成讖,還是久久不能放下多年前的心結?
  • 斧聲燭影閒談
    於是嘛,就有傳言,說趙光義得位不正,甚至有人編出了斧聲燭影的段子,說趙光義謀殺了趙匡胤,才得到了皇位。這個說法的原始出處在哪呢?在下面:文瑩《續湘山野錄》記載,「上御太清閣四望氣……俄而陰霾四起,天氣陡變,雪雹驟降,移仗下閣。急傳宮鑰開端門,召開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寢,酌酒對飲。
  • 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之死
    接著燭影搖晃,似乎趙光義離席而避,隨後聽到鐵斧戳地之聲,趙匡胤高聲說:好為之,好為之。當夜,趙光義留宿寢宮,第二天天剛剛亮,趙匡胤不明不白的死了。趙光義受遺詔,於靈前繼位。歷史上所謂的「燭光斧聲」的疑案就是指此事。有人認為「燭光斧聲」也許不是疑案,只是晉王趙光義戕兄奪位的藉口。
  • 揭宋太祖趙匡胤之死:燭影斧聲千古之謎
    宋太祖趙匡胤之死,為歷史留下了 燭影斧聲 千古之謎。司馬光 的《涑水紀聞》則乾脆諱言太祖死因。而關於皇位繼承問題,卻又自持一見。他說,太祖駕崩的那天夜裡,皇后守在身邊。太祖一死,她急忙派遣太祖生前得寵的宦官王繼恩傳呼太祖四子德芳。王繼恩陽奉陰違,逕自馳入開封府傳召晉王光義。光義於是隨王繼恩雪地步行入宮。宋皇后聽到繼恩腳步聲,忙問:「德芳來了嗎?」繼恩答道:「晉王到了。」
  • 「燭影斧聲」與「金匱之盟」:宋太祖趙匡胤之死的歷史疑案
    有大宋一期,全匱盟約,燭影斧聲,疑信參半在街巷市井。一、「燭影斧聲」的始末公元976年農曆十月的一天晚上,一場大雪給北宋的汴京城披上了銀裝。位於皇城內部的萬歲殿,和往常一樣燈火通明,只是格外寂靜。太祖臨終之際,只有太宗一人在場,那神秘的燭影斧聲,太祖臨死那一聲慘烈的叫聲,不能不使人對太祖的死因、太宗繼位的合法性產生懷疑。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燭影斧聲」之謎。二、「金匱之盟」的真偽據說,太宗以皇弟的身份取得皇位繼承資格,是出於母親杜太后的意思。
  • 燭影斧聲是什麼
    史說燭影斧聲這件事情更奇怪的地方在於正史中關於宋太祖的死其實沒什麼詳細記載,這樣一件大事,史官不會不知道這件事情的真相,除非他們在忌憚一些東西,而能夠左右使關撰寫史書的只有皇帝,新的皇帝就是趙光義。《續湘山野錄》雖然在正史當中,關於趙匡胤之死我們能夠得到的消息很少,並且很模糊,但是在一本叫做《續湘山野錄》的野史當中可以得到一個很奇怪的情報叫做燭影斧聲。趙匡胤死的那一天,跟弟弟趙光義在同一個屋子裡喝酒,然後這兩兄弟就越喝越樂,後來更是屏退了宮女侍從,可能是要說一些跟國家有關的大事,所以宮女們都不能聽。
  • 宋太祖死亡之謎:斧聲燭影故事是真的嗎?其中蹊蹺甚多
    引言 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可以算是風光無限,可就是這樣,自己平定天下的願望還沒有完成就莫名去世了,斧聲燭影成為歷史研究中的一大懸案
  • 燭影斧聲,這一千古謎案的真相是什麼
    眾所周知,宋朝建立後的第一次皇位傳承,留下了「
  • 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死因之謎
    趙光義則滿口答應,史書記載,趙光義進入太祖寢殿後,但遙見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以及柱斧擢地之聲,趙匡胤隨後去世,二十日晨,趙光義就在靈堂即位,該元太平信興國。趙匡胤由於整個事件沒有第三人在場,因此一直以來都有趙光義殺兄登記的傳說,但是無法證實,燭影斧聲也成了千古謎團!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即使趙光義不是直接謀殺趙匡胤的兇手,也絕逃不了干係。
  • 斧聲燭影的背後,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真相
    「斧聲燭影」的模糊暗示關於趙匡胤駕崩過程,正史沒有記載,但私人修撰的史書和筆記有大量記載就是所謂的「斧聲燭影」的故事。根據《續湘山野錄》的記載:趙匡胤在未做皇帝以前曾有一位道士說他將來能做皇帝,後來果然應驗了。
  • 燭影斧聲,趙匡胤究竟是死於趙光義之手?還是得病死的?
    歷史上有「燭影斧聲」之說,就是說,趙匡胤是被其弟趙光義殺死的,那麼,果真如此嗎?還是趙匡胤是病死的? 關於趙匡胤之死,燭影斧聲一說,在《湘山野錄》有這個說法,認為是趙光義意圖篡位,隨即謀殺了趙匡胤。
  • 破解千古謎案「斧聲燭影」 (七)——放手一搏
    比如「斧聲燭影」中太祖屏退所有人與光義談話就是證明。還有,到了太宗朝,就是趙光義執政期間,恢復了正常的起居注和時政記制,可宋太宗卻一反皇帝不能看起居注的規定,命令參知政事記下的時政必須先送太宗審閱,然後再送史館。當時起居注院編著的起居注也必須先送太宗審閱後再交史館。如此一來,在太宗與大臣的對話中,凡不利於太宗的,宰相和史官都必須迴避和粉飾。
  • 趙光義奪皇位的「燭影斧聲」疑案最有可能的真相
    燭影斧聲疑案,是宋初趙光義從死去的兄長趙匡胤手中接過皇位以後,從宮中流傳出來的說法。
  • 宋太祖趙匡胤身死的千古之謎——斧聲燭影
    縱觀宋朝歷史,最大的未解懸案應該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死了,即所謂「斧聲燭影 千古之謎」。關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死,《宋史·太祖本紀》上只說了兩句話:一句是「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一句是「受命於杜太后,傳位於太宗。」
  • 兩宋風雲1——斧聲燭影背後的真相
    突然間太監就看到兩個人的影子就投在窗欞上來了,就看著裡頭的燭影也來回晃的就跟大風吹過一樣。突然間,趙光義的影子出現了,一步一步往後退,然後接著就看那邊,趙匡胤站起來就聽見裡面的拐杖拄在地上咔咔響,然後就聽見趙匡胤在那裡說,好為之,好為之。什麼叫好為之?
  • 千古懸案「燭影斧聲」背後隱藏的真相,竟如此詭異!
    這是宋仁宗時期,一個叫文瑩的和尚寫的筆記,燭影斧聲就是這麼來的。  文瑩何許人也?  文瑩,俗姓不詳,字道溫,錢塘人。約公元1060年(宋仁宗嘉佑中)前後在世,一個八卦和尚,他這一八卦不要緊,卻給後人留下了頭疼不已的千古謎題。這肯定不是文和尚親眼所見的,那麼他是聽誰說的呢?宋朝當年可能都死無對證了,現在就更加無從查考。
  • 斧聲燭影疑雲重重:宋太祖趙匡胤英年暴斃之謎
    不久,便聽見宋太祖手持柱斧戳地,「嚓嚓」斧聲清晰可聞,同時大聲喊道:「好為之,好為之。」兄弟二人飲酒至深夜。趙光義告辭兄長出去後,宋太祖才解衣就寢。然而到了次日凌晨,宋朝的開創者太祖忽然離奇駕崩,年僅五十歲。這是歷史上稱為「斧聲燭光」的其中一種說法。這種說法出自宋代文瑩的山林老僧名為《湘山野錄》的書裡。
  • 燭影斧聲背後:神秘道士早有預言,風雪奪命夜是一樁陰謀
    宋太祖畫像宋太祖開基創業身處五代十國動亂時期的趙匡胤從小就愛好騎射和武藝。其中眾所周知的一種說法是「燭影斧聲」,但鮮為人知的是,當年早有一位道士曾向宋太祖預言了其最終命運。燭影斧聲的傳言,到底是真是假?風雪交加奪命夜結合各種史料,大概可以還原這樣一段歷史: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天氣一直很好,宋太祖的心情似乎不錯。到了傍晚時分,天色突變,烏雲密布,緊接著大雪與冰雹齊下。或許是受到天氣影響,太祖的心情也變得糟糕起來。為了打發這難熬的長夜,他命太監宣召皇弟,即時任開封府尹的晉王趙光義入宮,說是要商議國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