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揭秘」,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野史奇談
(圖)電視劇《大宋傳奇之趙匡胤》劇照
在古代皇帝可是個讓人趨之若鶩的職業,皇帝坐擁天下,可以為所欲為,好處自然多多。可是皇帝也有許多煩惱,其中最讓皇帝老兒鬱悶的是:這個行當,它不得好死的概率非常大。
最近趙匡胤就有點上火,光去火藥就吃了三十多斤,還是不見好。按說爺們兒是武將出身,從小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還自創了「太祖長拳」,一口氣上五樓不帶喘的,就這身子骨它竟然也會得病。真是:無常一到,那管皇子王孫。
生老病死,自然之理。貴為皇帝的趙匡胤也逃不脫這無常二字,當然了從古至今比他牛逼的人也逃不脫。可是有人說趙匡胤死的有點蹊蹺。
《續湘山野錄》中記載,「上御太清閣四望氣……,禁漏三鼓,殿雪已數寸,帝引柱斧戳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內,將五鼓,伺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太宗受遺詔於柩前即位。」這是宋仁宗時期,一個叫文瑩的和尚寫的筆記,燭影斧聲就是這麼來的。
文瑩何許人也?
文瑩,俗姓不詳,字道溫,錢塘人。約公元1060年(宋仁宗嘉佑中)前後在世,一個八卦和尚,他這一八卦不要緊,卻給後人留下了頭疼不已的千古謎題。這肯定不是文和尚親眼所見的,那麼他是聽誰說的呢?宋朝當年可能都死無對證了,現在就更加無從查考。
老趙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圖)燭影斧聲
有人就說了,文和尚寫段子的時候離趙匡胤去世不遠,雖然他從哪裡得到的消息無從知曉,但是從時間上來推斷是可信的。最主要的是出家人不打誑語,何況這和尚貌似還有點道行,他的話應該不會有假。
這話說的本身就不可信,有的人當面都胡說八道呢,和尚也不見得都不說謊,誰能保證寫筆記時他是認真嚴謹的?
最主要的是這和尚太憊懶,文章寫的語氣隱約、閃爍其辭,才讓事情變得撲朔迷離。
咱們再看看官方消息,當然了官方消息也不一定可信,尤其是關於歷史的,因為歷史都是勝利者寫的,失敗者根本沒有機會書寫歷史。
《宋史·太祖本紀》記載:「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官方的消息很儉省,等於什麼都沒說。
老趙死後不到百年,出來一位歷史學家,就是砸破鄰居家水缸救出小夥伴的那位神童——司馬光。
司馬光在《涑水紀聞》記載,「太祖初晏駕,時已四鼓,孝章宋後使內侍都知王繼隆召秦王德芳。繼隆以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徑趨開封府召晉王」。又遇醫官程德玄乃告以故,叩門與之俱入見王,且召之。王大驚,猶豫不敢行,曰:『吾當與家人議之。』入久不出。繼隆促之曰:『事久,將為他人有。』遂與王雪下步行至宮門,呼而入。繼隆使王且止其直廬,曰:『王且待於此,繼隆當先入言之。』德玄曰:『便應直前,何待之有?』遂與俱進至寢殿。」
(圖)電視劇《大宋傳奇之趙匡胤》劇照
最有戲劇性的是下面這一段:「宋後聞繼隆至,曰:『德芳來耶?』繼隆曰:『晉王至矣。』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宋後是正牌的皇后,見了還沒繼位的藩王竟然很吃驚。有人根據這個說晉王趙光義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者,宋後因為心懷不軌才會吃驚。
還有一個事件是支持這個論點的鐵證,「金匱之盟」。
據記載,一次太祖和太宗去看杜太后,太后問太祖:「你知道為什麼你可以奪得天下嗎?」太祖說「:是祖宗保佑我啊!」杜太后搖頭說,「那是因為後周的皇帝小,主少國疑,你才得以黃袍加身當上皇帝。所以以後傳位,應該先傳給你的弟弟光義,光義之後傳給光美,然後再讓光美傳位給德昭,這樣我大宋江山才可以永固。」太祖太宗於是叩頭說:「一定遵照母親說的做。」於是,杜太后命趙普起草了盟約,藏於金匱之中。
據說趙光義不太待見趙普,在他繼位六年後,趙普為了保命才拿出「金匱之盟」。
這樣看來趙光義是合理合法名正言順的皇帝繼承人,根本沒有謀兄篡位的必要。可是「燭影斧聲」卻白紙黑字的寫著,而且被各種渲染,各種轉發。
各種推理假說都言之鑿鑿,可是誰也說不服誰,俗話說「理越辯越明」,可是這件事卻越辯越讓人糊塗,以至於留下了一個千古謎題。
(圖)電視劇《大宋傳奇之趙匡胤》劇照
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誰也說不清楚。
其實弄清楚又能怎樣呢?歷史畢竟只是歷史,一句話: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作者:田言,魚羊秘史籤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