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身死的千古之謎——斧聲燭影

2021-01-18 文史青城君

縱觀宋朝歷史,最大的未解懸案應該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死了,即所謂「斧聲燭影 千古之謎」。

關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死,《宋史·太祖本紀》上只說了兩句話:一句是「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一句是「受命於杜太后,傳位於太宗。」一代開國之君突然駕崩,正史上合計僅有區區不足50字記錄,這不得不說很不尋常。對於皇帝來說正史如此草率的記載簡直就是藐視皇權,罪當萬死。至於為什麼會這樣草率,只能說真實的情況可能真的很不簡單。

宋朝初年的文瑩和尚在他專門收集宋初至仁宗時期的朝野軼事的《續湘山野錄》中記述道:至所期之夕,御太清閣以望氣。是夕果晴,星鬥明燦,上心方喜。俄而陰霾四起,天地陡變,雪雹驟降,移仗下閣。急傳宮鑰開門,召開封尹,即太宗也。延入大寢,酌酒對飲。宦官宮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訖,禁漏三鼓,殿下雪已數寸。太祖引柱斧翟懓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是夕,太宗留宿禁內,將五鼓,伺廬者寂無所聞,太祖已崩矣。太宗受遺詔,於柩前即位。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開寶九年(公元 976 年)十月二十日晚上,宋太祖趙匡胤到湖邊觀看天象。開始時天氣晴朗,皇帝很高興。突然間陰雲四合,狂風大作,居然下起雪雹來,宋太祖趙匡胤心中不悅,召來弟弟開封尹趙光義對酌,喝得高興。盡行避守候在外面的宦官、宮女只是遠遠看見屏風之上,燭光搖曳,人影散亂,趙光義時時離席,好像不勝酒力的樣子。喝完酒已經是三更時分,大雪已在地面積了數寸。趙匡胤在用斧頭斫雪,一邊斫著,一邊望著趙廣義叫道:「好做!好做!」後來就睡了,鼾聲如雷。趙光義也睡在皇宮內。將近五更,周遭寂無聲息,光義突然說:皇帝死了。於是光義接受了遺詔,在靈柩前即了帝位。

這一段文字出現的比較早,主觀成分也似乎較少,然而卻留下了許多疑團:趙匡胤之前沒有出現身體不適的徵兆卻突然駕崩;趙匡胤駕崩後史書沒有記載其死因;趙光義居然可以留在宮裡睡覺;宦官、宮女不應該離開皇帝,卻居然全數離開;趙匡胤「好做、好做」的呼喊究竟是什麼意思?趙廣義緣何著急忙慌地在趙匡胤靈柩前就即了帝位?

宋太祖趙匡胤的死在當時就諱莫如深,各種史書也語焉不詳,真實情況可能會永遠湮沒在歷史中。

我是文史青城君,關注我,讓我們一起重溫鮮活的歷史。

相關焦點

  • 揭宋太祖趙匡胤之死:燭影斧聲千古之謎
    趙匡胤 駕崩,關於宋太祖趙匡胤之死的原因,宋人修史諱莫如深。《燼餘錄》說,趙光義對趙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趙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時半夜調戲花蕊夫人,驚醒了趙匡胤,並用玉斧砍他,但力不從心,砍了地。於是趙光義一不做二不休,殺了趙匡胤,逃回府中。宋太祖趙匡胤之死,為歷史留下了 燭影斧聲 千古之謎。司馬光 的《涑水紀聞》則乾脆諱言太祖死因。而關於皇位繼承問題,卻又自持一見。他說,太祖駕崩的那天夜裡,皇后守在身邊。
  • 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之死
    宋太祖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到公元前976年便猝然離世了。然而,《宋史·太祖本紀》中有關他的死亡記載只有簡單的兩句話: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傳位太宗。而野史中記載又說法不一,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個不解之謎,為歷史留下了又一樁懸案。
  • 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死因之謎
    歷史上,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滅掉後周稱帝,定都開封,建立了大宋王朝300多年的基業。然而,開寶九年十月十九日晚上,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突然去世。第二天,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即歷史上的宋太宗。
  • 趙匡胤之死與「燭影斧聲」
    宋開寶九年(976年)10月,趙匡胤一夜間猝然離世,趙匡胤行伍出身,死時年方五十。趙匡胤身體非常強健,而且正史上並沒有其患病的記錄,因此趙匡胤的死因成為了千古之謎。「社稷永存,福綿子孫」是中國古代歷代封建帝王恪守的皇位繼承制度,宋太祖死後,他的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年且身體康健,但宋太祖駕崩第二天,他的弟弟趙光義就接受遺詔,於宋太祖靈前即位。巧合的是,宋太祖駕崩當夜,只有趙光義人在場。趙匡胤之死和趙光義即位,二者之間有太多巧合,正史中並沒有明確記載。
  • 斧聲燭影:趙光義謀殺了趙匡胤?
    在這些帝王中間,宋太祖是很有作為的,這位應運而生的偉人,在短時間內終結了亂世,開創了中國歷史最富庶,文明程度最高的大宋王朝,使得他建立的宋朝,成為後來專制王朝開明的典範。  但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死卻撲朔迷離,成為了一樁歷史疑案。趙匡胤先後平定了南方的南平、後蜀、南漢及南唐,他的下一步計劃是北進消滅依附在契丹卵翼下的北漢,完成中原王朝的統一。但是此時正是年富力強的趙匡胤,猝然駕崩。
  • 斧聲燭影疑雲重重:宋太祖趙匡胤英年暴斃之謎
    宋太祖突然命人召晉王趙光義入宮。趙光義趕到後,宋太祖屏退了左右侍從,獨自與趙光義酌酒對飲。守在殿外的宦官和宮女遠遠看見殿內燭火搖晃不定,趙光義的人影突然離席起身,擺手後退,似在躲避和謝絕什麼。不久,便聽見宋太祖手持柱斧戳地,「嚓嚓」斧聲清晰可聞,同時大聲喊道:「好為之,好為之。」兄弟二人飲酒至深夜。趙光義告辭兄長出去後,宋太祖才解衣就寢。
  • 趙匡胤真是給弟弟弄死的嗎?千古懸案斧聲燭影解密
    01趙匡胤一生留給世人諸多謎案,黃袍加身和斧聲燭影更是撲朔迷離。黃袍加身是趙匡胤輝煌人生的開始,斧聲燭影是趙匡胤璀璨人生的謝幕。精明能幹的趙匡胤算計了一輩子,還是沒有逃脫命運的安排,也許統一全國就是他的宿命,任務完成了,也就該謝幕了,至於斧聲燭影也不過是他一個落寞符號。下面穿越君帶你走進這個千古之謎。
  • 「燭影斧聲」與「金匱之盟」:宋太祖趙匡胤之死的歷史疑案
    宋太祖趙匡胤正臥病在榻,這時,隨著內侍王繼恩的一聲稟報,封號晉王的皇弟趙光義走進了殿門,太祖見了光義,許久並不說話,只拿兩眼望著外面,光義若有所悟,即命內侍等人全部退下。屋子裡,只剩下他和生病的皇帝二人了。
  • 斧聲燭影的背後,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真相
    有人說宋太祖是自然死亡;也有人說他是偶然發病暴斃而死;還有人說他是被他的弟弟趙光義害死的。那麼,宋太祖究竟是自然死亡,還是被人謀害致死的,下文作者便根據史料談談作者的觀點。本來作為宋代開國之君的趙匡胤一生的事跡在《太祖本紀》中都記載的極為詳實,可唯獨對他的死因只記了這十二個字,過於簡略,顯然從這個記載看宋太祖之死不簡單。其次,按照我國歷史的傳統,皇位繼承傳統為父死子繼,除非前任帝王沒有兒子才選擇兄終弟及。但趙匡胤明明有兒子最終繼位的卻是他的二弟趙光義,從制度傳統上推斷,宋太祖之死也不簡單。
  • 解密宋太祖趙匡胤的「暴死」之謎!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任何一個帝王的登基和駕崩,恐怕都沒有宋太祖趙匡胤來得吸引眼球。登基時,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至今仍被人們議論紛紛;駕崩時,「斧聲燭影」,撲朔迷離,更是給後世留下了一樁千古懸案。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公元976年11月14日)晚上,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突然去世。第二天,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即宋太宗。
  • 歷史懸案:「宋太祖趙匡胤之死」
    趙匡胤作為宋朝的開國之君,一生有著數不盡的傳奇,「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賭輸華山」「千裡送京娘」,但是趙匡胤的死因卻是個千古之謎,民間一直有著「燭影斧聲」的說法。趙匡胤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夜,宋太祖趙匡胤離奇猝死,去世後的第二天其弟趙光義就在靈柩前即位,但是歷史對趙匡胤的病因卻沒有詳實的記載。
  • 宋太祖死亡之謎:斧聲燭影故事是真的嗎?其中蹊蹺甚多
    引言 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可以算是風光無限,可就是這樣,自己平定天下的願望還沒有完成就莫名去世了,斧聲燭影成為歷史研究中的一大懸案
  • 宋太祖猝死的可能性更高還是謀殺?燭影斧聲是什麼
    公元976年,此時正值宋朝建立第16年,這一年就發生了一件很奇特的怪事,宋太祖趙匡胤50歲正值壯年,身體也沒什麼不對勁的地方,然而他偏偏是死了,在一個不該老死的年紀裡突然就猝死,所以就引來了很多的陰謀論。
  • 燭影斧聲,趙匡胤究竟是死於趙光義之手?還是得病死的?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勇武過人,最開始,趙匡胤在後漢時投奔樞密使郭威,在行伍中鍛鍊出來了,並於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時,擊北漢和南唐,立下了不少戰功,深受柴榮信任和重用。 柴榮病重時,趙匡胤升為殿前都點檢,成為當時禁軍的最高統帥。
  • 千古之謎:「八賢王」趙德芳之死
    而「八賢王」之死,怎麼就成了千古之謎呢?  其實,「八賢王」是一個文學人物,而不是歷史人物,他是由宋初宗室的一些軼聞,諸如宋太祖的「燭影斧聲之謎」,加上百姓對宋太祖一脈的感情傾向,經過劇作家的藝術加工,融合而成的人物。並因為趙光義一脈傳到南宋高宗退位,其後禪位於趙德芳一脈的南宋孝宗,便更強化了「八賢王」趙德芳的形象。
  • 斧聲濁影:宋太祖死亡之謎?
    那一晚,皇宮高牆深院內,到底發生什麼事,恐怕無人知曉—除了一個人外,此人便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我們把日曆回撥到宋朝開寶九年(976)的十月二十日。在那晚離奇事件發生之前,沒有人覺得這一天有什麼特別之處。稍稍令人感到意外的,只是天氣變化得太快了。這一天晚上,夜空晴朗,星光閃爍,皇帝趙匡胤登上太清閣,四處張望,似乎心事重重。
  • 斧聲燭影
    大宋風雲:第一集:歷史上的一場發生在春節期間的政變第二集:陳橋驛之十年磨一劍第三集:陳橋驛之歷史的意外第四集:杯酒釋兵權第五集:雪夜定策第六集:兵發兩川第七集:趁虛而入第八集:嶺南煙雨第九集:橫掃江南第十集:斧聲燭影
  • 趙匡胤死亡之謎
    登基時,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至今仍被人們議論紛紛;駕崩時,「斧聲燭影」,撲朔迷離,更是給後世留下了一樁千古懸案。 對於趙匡胤的死,正史中沒有明確記載,《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也只有簡單的兩句話:「帝崩於萬歲殿, 年五十。」「受命杜太后,傳位太宗。」因此趙匡胤之死顯得甚為蹊蹺,疑竇叢生。第一,他當時只有50歲,沒有任何得病徵兆,一夜之間便暴斃身亡。第二,趙匡胤沒有留下遺詔,其弟趙光義自述太祖以皇位相傳,既無物證,也無人證。
  • 趙匡胤死因真相揭秘 沒想到千古之謎竟是這樣結局
    趙匡胤死因真相揭秘 沒想到千古之謎竟是這樣結局時間:2017-06-14 15:30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趙匡胤死因真相揭秘 沒想到千古之謎竟是這樣結局 中華上下五幹年,任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至今仍被人們議論紛紛駕崩時,斧聲燭影。
  • 千古謎案: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
    他死時正當年富力強、精力充沛、經驗豐富的盛年,本該大展宏圖,正意欲北上收復「煙雲十六州」,南下飲馬長江,誰料老天吝嗇,不願再寬限他幾年, 這也是人生無奈之事。太祖的死,在當時已引起軒然大波,一直到今天,都是個無解之謎。  錢塘(杭州)人文瑩是北宋初期一位關心時政的高僧,著有一部名為《湘山野錄》的筆記體野史,專門搜集記錄北宋初年直至第四代皇帝宋仁宗時的朝野秘聞、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