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18載,辦過11屆,當金鐘獎意欲在發展大勢中尋覓新的火花,站上新的格局時,其將目光鎖定了成都。
金鐘獎落地成都,對於「樂圈」的人而言似乎並不出乎意料。這座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正在奮力打造國際音樂之都,無論對於音樂產業的轉型發展,亦或對於音樂藝術的演繹呈現,無疑都是前沿的。
而成都也恰恰正需要高規格的賽事與獎項,以此牢牢把握城市機遇。
如果說城市的發展是一篇長長的樂章
那麼跳動的音符一定是每位正在拼搏的人
這個10月
以金鐘為樂器的成都即將開奏
演繹的會是一曲怎樣的旋律?
一個獎項
為城市興業,為音樂之都聚焦
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擁有舉世矚目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和國際音樂大獎,紐約則是葛萊美獎頻繁落戶的城市。高規格的賽事、獎項之於一座城市,始終有著特別的意義。
事實上,不論生活中,亦或發展中,音樂始終令成都煥發著獨特的魅力。
搖滾、流行、民謠、電音……你所能想像到的音樂形式,在成都,都是隨處可見的日常呈現;
2019年1-8月成都實現音樂產業產值397.86億元達319.4億元,還有酷狗音樂、太合音樂、摩登天空等一系列業內重點企業來蓉落地,更是顯現出成都音樂產業發展的極大活力。
只是,這還不夠。
成都在加快建設國際音樂之都,這還需要一系列有影響力有分量的國內國際頂級音樂盛會、賽事、獎項來加快城市音樂品牌塑造。
金鐘獎的落地,無疑是成都建設國際音樂之都的標誌性事件。
▲第十二屆金鐘獎開幕音樂會現場
正如著名歌唱家、成都大學中國-東協藝術學院院長鬱鈞劍所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成都市音產辦相關負責人則表示,這除了讓市民們感受音樂魅力,展示我國音樂發展的最高成果,也是「為城市興業,為音樂之都聚焦」。
在他看來,金鐘獎作為全國音樂界最高專業大獎,與成都打造國際音樂之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標高度契合。
賽事期間,業界專家、參賽選手等各類音樂人士將考察重點音樂項目和音樂產業聚集區,促進音樂大師工作室落地、音樂企業註冊投資、音樂項目合作開展,「這對進一步提升成都音樂發展的品牌效應、音樂資源的聚集效應和音樂產業的帶動效應具有重大意義」。
▲成都城市音樂廳 效果圖
兩次考察
國家級文藝獎項落地,成都獲三年舉辦權
回看金鐘獎的發展歷程,從2001、2002年分別在廊坊和廈門舉辦,2003年起連續在廣州市舉辦,再到如今落戶成都,目前已走過了18個年頭。
這不單單是視覺與聽覺的盛宴。
歷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舉辦期間,國內音樂大師雲集,音樂人才匯萃,音樂投資熱捧和追逐,直接參加比賽觀摩的音樂專業人士近萬人。
特別是金鐘獎開、閉幕式音樂會和金鐘之星名家名曲音樂會,更是集中展示我國音樂發展的最高成果,得到國內外音樂界的高度關注,堪稱中國音樂界的奧林匹克盛會。
▲第十二屆金鐘獎開幕音樂會現場
金鐘獎為何落地成都?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四川、成都對音樂產業發展的重視,成都對國際音樂之都的著力推進。
2016年初,四川省決定加快推進音樂產業發展,成立由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擔任組長的音樂產業發展領導小組。隨即,為了推進音樂影視產業發展,成都成立了成都市音樂影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強擔任組長。
去年5月,羅強會見了中國音樂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韓新安一行。彼時,羅強就曾向到訪的中國音樂家協會拋出了橄欖枝,希望音協能夠和成都進行更多全國品牌和活動的合作。
也是那一次,中國音樂家協會一行人詳細考察了成都音樂產業及音樂事業的發展。韓新安在考察後表示,成都無論在硬體條件還是軟體環境,都具備足夠的能力和條件。
▲2018年11月,「金芙蓉」音樂獎頒獎典禮暨第24屆「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閉幕演出在蓉舉行
去年10月10日,羅強率隊前往北京拜訪中國文聯黨組書記李屹,再次就金鐘獎落戶成都的事情進行商談。
今年1月,韓新安一行再次來到成都。這一次,成都和中國音協正式籤署了第12-14屆中國音樂金鐘獎框架性協議。
這標誌著中國音樂金鐘獎從今年起正式落地成都,成都獲得金鐘獎連續三年舉辦權,這也是國家級文藝獎項首次落戶西部。
韓新安道出了選擇成都背後的考量。
「成都高度重視音樂事業和音樂產業發展,為辦好金鐘獎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獨創性的工作設想」,他稱,中國文聯和中國音協將金鐘獎放到成都舉辦,是經過反覆比較和深入研究慎重作出的重大決策。
「金鐘獎從今年起正式落地成都,迎來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對提升金鐘獎的新境界,開創金鐘獎的新格局,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第十二屆金鐘獎開幕音樂會現場
建國際音樂之都
成都還要繼續搶抓機遇
事實上,成都的音樂之美在歷史上就曾有過「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的高光時刻。
如今,建設國際音樂之都的目標,讓成都再次走入了亮眼的光暈中。
而成都的新思路,恰好契合了金鐘獎在新時期開創新格局的意願。一組來自成都市音產辦的數據,可以看出成都在打造國際音樂之都道路上的奮力與堅定:
近三年,成都音樂產業產值年均增長超過20%,2018年實現音樂產業產值397.86億元,同比增長21.69%;2019年1-8月達319.4億元,同比增長22.1%,預計2019年全年將突破470億元;
2018年以來舉辦西部音樂節、草莓音樂節、國際熊貓音樂節、仙人掌音樂節等音樂演藝活動達2500餘場次;
▲仙人掌音樂節
創新開展的街頭藝術表演累計招募持證街頭藝人達六批次252組,開展街頭演出3200餘場次,表演時長達6500餘小時;
▲成都街頭藝人表演
全市範圍以四川音樂學院等為代表的音樂藝術院校或設有音樂藝術專業學院達13所,僅次於北京,位居全國第二,在校音樂藝術人才近4萬人,全市各類音樂工作室和音樂藝術培訓機構分別突破1000和2000個,趙季平、付林、許曉峰、李宇春、譚維維等知名音樂人在蓉設立工作室;
成都金融城演藝中心、成都露天音樂公園、成都城市音樂廳等相繼建成,城南文化藝術中心、梵木國際藝術中心等項目加緊規劃建設,全市大中小型各類專業演藝載體(音樂廳、劇場等)達55個,在建及擬建演藝設施達24個。
▲成都露天音樂公園
也正是這些腳踏實地的成績,讓韓新安發出了「踏實」的感慨:「每來一次,就對成都更有信心」「成都說的『辦好金鐘獎』,不是一句空話。」
當然,這只是走過的步伐。
「接下來,還有一系列重點工作要鋪開」,成都市音產辦相關負責人說。這其中包括了:
★ 壯大音樂市場主體,引進和培育一批重點企業和項目,支持促進音樂與科技、旅遊、金融、體育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 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指導成都城市音樂廳、露天音樂公園運營管理,加快推進成都音樂坊建設等;
★ 打造音樂特色消費場景,指導區(市)縣深化培育少城視井等音樂產業園區和龍泉洛帶等音樂小鎮,繼續特色化、規範化、常態化打造街頭藝術表演;
★ 進一步培育城市音樂品牌,打造高品質音樂演藝聚集地,並孵化優秀音樂人才作品等等。
▲第十二屆金鐘獎開幕音樂會現場
「國字號」的音樂大獎落地成都
顯然是個新的契機
這讓成都距離國際音樂之都的目標
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但更重要的
成都會牢牢握住這一機遇
開啟新的徵程
蓉城政事記者 王垚 攝影記者 王效
編輯 陳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