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範偉堂 謝綿霞
圖片 | 蘇亦薇 林培澤 尹嘉驥 邱詩蕊 戴建友
全文約2466字 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本文首發於湖大青年傳媒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聽見自己的聲音跟整個樂團融合在一起,在音樂廳裡形成一個巨大的聲場,就好像在形成一個完整的靈魂。」圓號手李天星這樣回憶演奏的感受。
10月28日晚19:30,2020省會大學生交響音樂周·湖南大學專場交響音樂會於在長沙音樂廳·湘江大廳拉開帷幕。此次活動由中共長沙市委宣傳部、長沙市教育局、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共青團長沙市委主辦,由長沙交響樂團、長沙音樂廳和湖南大學承辦,旅美青年指揮家吳博指揮,湖南大學交響樂團表演,校黨委常委、宣傳部長唐珍名在現場觀看表演。經典而優美的曲調,喚起了現場近千名觀眾的強烈共鳴。
湖南大學大學生藝術團交響樂團成立於2019年3月,是由熱愛藝術、具有藝術特長的非藝術類在校大學生組成的大學生藝術團體。樂團秉承「於高雅藝術零距離」的理念,致力於校園高雅藝術的普及,讓高雅藝術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提升校園文化品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本次演出旨在促進省會大學生藝術團之間的交流,以及在校藝術團與職業藝術團的交流,從而培養大學生正確審美觀、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
皎月高懸,北辰三角洲江風拂面,安靜的夜。觀眾們懷著熱切悅動的心,等待一場聽覺盛宴;木色舞臺、深紅帷幔與黑色禮服相映,撥弦轉軸間流動著典雅莊重之美。
一條大河緩緩流過廣袤的原野,黑暗混沌的角落悄悄燃起的星火,閃爍,匯聚,升騰,爆發,燒起熊熊烈焰,直至大火燎原,軍號聲聲。
這首曲子由呂其明於1965年創作。緩急並進的旋律中,我們看到了這個偉大國家的苦難、拼搏、成就與最終取得的輝煌。
燈光亮起,黃河奔湧,千軍萬馬騰浪而來。
鼓手有力地揮動鼓槌,激浪前行;提琴手五指翻飛,迅若奔流。
劉與歌的側影被燈光勾勒出金色的輪廓,他的全身凝聚著一種即將迸發的力量。曲至高處,指尖有力地在琴鍵跳躍,起落間仿佛拍擊巖石的猛浪;曲至急處,輕快急速彈跳、躍動,全身都隨著曲調如同疾馳的馬蹄;曲至緩處,指尖如輕柔的羽毛,輕拂而過。
《黃河鋼琴協奏曲》取材於抗日戰爭時期的歌曲《黃河大合唱》,運用了西洋古典鋼琴協奏曲的表現手法,在曲式結構上又體現了中國傳統風格,對鋼琴的專業水平要求極高。
一襲黑色長裙的大提琴手,天鵝般舒展手臂,弦間流瀉華美而歡快的音符。
這部序曲由勃拉姆斯所作,以四首德國傳統學生歌曲為主要內容,其中還結合了他自己創作的新穎旋律。作者稱本曲為「宴席上快樂的學生歌曲集錦」,屬於嚴謹、正規、傳統的奏鳴曲快板。
認真演奏的提琴手
(湖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1803班張泊寧改編)
鋼琴空靈,長笛悠揚,令人想見江南屋簷的雨珠滴落在葉片,小舟在水鄉的小河輕泛,擺渡的江南女子凝鍊了霜雪般的潔白手腕。
「茉莉花的旋律極富中國婉約古典美的氣質,不需要恢宏的氣勢,也能在表演曲目中給我留下很深刻印象。」曲罷,新傳院的田丹妃同學如此感慨。
提琴的悠長,讓人回想起童年溫柔的夏日。窗外的濃密綠色間躍動著細碎的陽光,沙發旁懶懶午睡的貓,白色的電扇送來涼風,電視機上看不膩的動畫。
演奏中指揮老師臉上洋溢著笑容,全場氣氛歡樂,仿佛時光悄悄地流回了充滿童話與秘密的童年。
小提琴手時而昂首,時而俯身,陶醉而熱烈;中提琴手,輕柔地撥弄琴弦,如同微風拂過河面的波浪。曲調華麗、明快而活潑。
這是一首典型的圓舞曲風格的管弦樂作品。其作者是奧地利著名的輕音樂作曲家,被後人冠以「圓舞曲之王」頭銜的小約翰·施特勞斯。
奔湧的大河,親切的故鄉。「我的祖國」是任何一個有人格力量的作曲家都無法忘懷的題材。這首交響曲中,飽含著對祖國滿懷深情,傳達對故土深切的熱愛,展現著中華兒女質樸勤勞又剛強不屈的民族氣節。
燈光漸暗,眾人意猶未盡之時,指揮輕輕揮臂,熟悉的旋律傾瀉而出。
是林間小溪的娓娓道來,是泉水叮咚的活潑輕快,是奔流江水的豪情萬裡;是初春萌芽的嫩芽,是漫山遍野的紅葉,是紛紛揚揚的白雪,交響樂演奏的湖大校歌情緒飽滿而熱烈,像長者的娓娓道來,更像年輕一輩的希冀與奮起。
節目單並未標出這支曲子,樂隊帶來的驚喜令在場的同學十分感動。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
長號手唐繼堯同學這樣描述校歌給他的印象:「風格靠近現代卻又不失古樸神韻,管弦樂團的宏大編制和不斷向前推進的旋律給人很振奮的感覺。」
曲罷,演職人員全體起立鞠躬,全場掌聲如雷。
熟悉的旋律,在今夜,呈現了不一樣的美與感動。
在本次演出的45名本科生中,有12名2020級的同學,這次演出的排練幾乎貫穿了他們才開始了不到兩個月的大學生活。小提琴手蒙拉是這12個同學之一,她從2007年就開始學習小提琴,在排練中卻仍然感到有些吃力。但「音樂團的其他成員沒有嫌棄我拉得不好,只是告訴我'慢慢練,沒關係',最後也趕上來了」,這件事使她感到很溫暖。
正在接受採訪的蒙拉
在後臺和記者交談的唐繼堯
「(今天演奏的曲目中)我最喜歡的是《茉莉花》。因為它是我們自己學校的同學改編的曲子。」長號手唐繼堯這樣告訴記者。在後臺,樂手們戲稱改編了《茉莉花》的張泊寧為「大作曲家」。信科院1803班的張泊寧研究了多種《茉莉花》的版本,他將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圖蘭多特》中使用的《茉莉花》曲調與中國本土「正宗」的曲調結合,並加入流行的元素,形成了我們昨晚聽到的這一種版本的《茉莉花》。
在中場休息時,剛剛演奏完《黃河鋼琴協奏曲》的鋼琴手劉與歌站在音樂廳的角落擦汗。劉與歌經常在各種場合演奏,但這次是代表學校,有不一樣的意義。過去一個月裡,劉與歌每周都要進行一次排練。當他被問到今天的演奏是否有難度時,劉與歌坦言:「這首曲子很著名,難度係數很大,並且我自己也沒有打磨得非常好,所以演奏存在一些瑕疵。我自己也在不斷地進步,希望以後變得更好。」
「每一次演出都是成長」,他說。
演奏中的劉與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