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鵰俠侶》是金庸作品中被翻拍成影視劇次數最多的小說。
先是1960年由金庸參與編劇、峨眉影業出品的謝賢、南紅版;接著,1976年香港佳視推出了第一部電視劇版本,由羅樂林、李通明主演;而後邵氏還製作了兩部電影版,分別由傅聲(1982,這版沒有小龍女)以及張國榮、翁靜晶領銜(1983,片名《楊過與小龍女》)。
與此同時,TVB也有劉德華、陳玉蓮(1983)及古天樂、李若彤(1995)兩個版本,都取得了成功。
當年為對抗劉版「入侵」,1984年,臺灣中視也拍了一部,由孟飛、潘迎紫主演。再加上任賢齊、吳倩蓮的臺灣臺視版(1998),李銘順、范文芳的新加坡版(1998),黃曉明、劉亦菲主演的內地張紀中版(2006),陳曉、陳妍希主演的於正版(2014),以及2003年TVB和日本聯合製作的第一部金庸小說動畫,《神鵰俠侶》總共有12個版本。
期間,劉德華還拍攝了電影《九一神鵰俠侶》、《九二神鵰俠侶》。孟飛、楊鈞鈞另有一部《神鵰英雄》,不過只援引了名字,劇情好比電影《東成西就》、《東邪西毒》,與原著就毫不相干了。
當我們瀏覽豆瓣、時光網等重要的影評網站時,往往會發現,在以上版本中,得分佔據翹楚的,還是古天樂與李若彤主演的1995版《神鵰俠侶》(豆瓣8.9,時光網8.6,均遠高於其他版本)。
1995版《神鵰俠侶》海報當然,或許有人會說,畢竟當年活躍於1990年代熒幕前的青少年觀眾們,現今已成了在網際網路上踴躍發聲的主力,掌握了一定的話語權——但是,撇去先入為主的因素,不可否認,它仍是一部經典之作。
一、從原著說起金庸於《大公報》任職期間,因在《新晚報》上連載《書劍恩仇錄》、《香港商報》上連載《碧血劍》而聲名鵲起,又以《射鵰英雄傳》引起滿城轟動。後因政治立場關係,他離開《大公報》自立門戶,與沈寶新一同創立了《明報》。
當時隨《明報》創刊號一併連載的,便是《神鵰俠侶》。可以說,這部作品伴隨金庸先生度過了創業最艱難的時期,它對於作者而言,是一部具有特殊意義的作品。
「金學」最知名的評論家之一陳墨老師,曾將《神鵰俠侶》與《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列為「金庸四大名著」。這當然見仁見智,但他說《神鵰俠侶》是一部純粹的「言情之書」,卻是絕大多數人的共識。
《神鵰俠侶》以充滿離愁別緒的《蝶戀花》詞開篇,又以觸景傷懷的《秋風詞》收尾。期間一以貫之,處處情愛、種種虐戀。
小說開場是什麼?是武三通思戀義女,道姑李莫愁心懷情郎。匪夷所思的不倫序曲,為全書埋下了與世俗相悖的引線。
之後楊過、郭芙、武氏兄弟、程英、陸無雙等少年相逢,亦埋下了情愛糾葛的種子。緊接著,王重陽、林朝英「好事不諧」,霍都求婚難得,尹志平「寤寐思服」,楊龍懷春、表露心跡。
再後來,幾番風雨、匆匆春去又歸來,公孫止、柔兒、裘千尺孽緣情長,郭芙與耶律齊喜成佳偶,作者也讓武氏兄弟和耶律燕、完顏萍進行粗放式配對,還有一燈、周伯通與瑛姑比鄰而居、了卻心事,程英、陸無雙、公孫綠萼、郭襄卻為了心上人,誤了終生。
除了言情,《神鵰俠侶》還可以說是一部離經叛道的小說,它承接《射鵰》而來,卻摒棄當時梁羽生天山派「主角的後人還得是主角」的流行寫法,雖然延續了《射鵰》的設定,卻全然是不同的套路與立意——主角楊過竟是反派楊康的兒子,而且他性情自卑又偏激、輕浮又孤傲,他離開桃花島,叛出全真教,還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娶自己的師父為妻,之後甚至一度徘徊在「反派」邊緣。
那個從小讀書時就被開除過的金庸,那個父親被判刑的金庸,在塑造楊過這一形象時,在他身上投射了自己的遭遇與心境,使得這部作品成了一部徹頭徹尾的「反叛者之書」。
二、影視改編的鑰匙《神鵰俠侶》雖是武俠小說,但其實它的文戲遠多於武戲,談情說愛遠遠大過行俠仗義,選角的重要性也遠遠勝過布景、武指、服化道等,這也是古天樂版之所以經典的原因。
歸根到底,《神鵰俠侶》文本的外在格局並不大。
它不像《射鵰英雄傳》,從郭楊忠烈到全真七子、江南七怪、黑風雙煞直至天下五絕,草蛇灰線、伏筆千裡,重要角色層層遞進,次第登場。
也不像《倚天屠龍記》講述兩代恩仇,祖輩父輩戲份佔據了極大篇幅。更不像《天龍八部》視角繁複,一副悲壯雄渾的史詩氣派。
它也沒有《笑傲江湖》中的諸多門派糾纏、諸多市井風情。更不像《鹿鼎記》這部諷喻著作,歷史人物如走馬燈般粉墨上場,又匆匆退場(金庸所有的小說裡,《鹿鼎記》的出場角色最多)。
總而言之,它非常純粹,開頭郭靖、黃蓉主角交棒之後,就基本以楊過和小龍女的視角交替敘事,整體架構、劇情設置的邏輯也很簡單——不過是楊、龍二人的分分合合。
有人說,《神鵰俠侶》明明不只是談情說愛啊。誠然,它還有《射鵰英雄傳》響奏襄陽的餘音,但不過是薄暮夕照,郭大俠夫婦殉國的蒼涼意象,被隱藏在《神鵰俠侶》至《倚天屠龍記》消失的百年之中。
它深入勾畫人性本源的情感,不用承載歷史的厚度。敘事的地理重心,也不用像《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那般訴以家國,既要馳騁塞外荒漠,又要浮槎河漢遠洋,閉上眼睛,你就可以想到那些標誌性的場景——終南山、絕情谷、襄陽,最多,再加個風陵渡,屈指可數。所以,即便是在環境逼仄的香港,對於95版《神鵰俠侶》而言,也絲毫說不上有什麼先天的短板。
改編《神鵰俠侶》的鑰匙在於抓準扮演幾個梯隊的演員:第一梯隊的主角楊過、小龍女、郭襄;第二梯隊的郭靖、黃蓉、李莫愁;第三梯隊「一見楊過誤終生」的眾女配:程英、陸無雙、公孫綠萼、郭芙;再往後,老五絕、金輪法王、公孫止、裘千尺、尹志平、趙志敬、耶律齊、武氏兄弟等等。
有些版本之所以評價不高甚至惡評如潮,諸如歌好顏不夠的楊過、黑衣小龍女、包子臉小龍女等,都是在第一梯隊的選角上落了下風。
三、締造95版神話回到95版《神鵰俠侶》,可以說,王牌監製李添勝在有限的投資資金裡,把選角的工作做到了極致。
他大膽啟用新人擔任主角,配角則以經典綠葉陪襯。
飾演郭靖的白彪濃眉大眼,一臉正氣,曾在佳視版《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中兩度扮演郭靖。扮演黃蓉的魏秋樺更曾以《霍元甲》中的櫻子火遍大江南北。米雪的妹妹嚴慧明(即雪梨)扮演李莫愁,這一角色以及後來《天龍八部》中她飾演的康敏,為其貼上了「狠辣」與「怨毒」的標籤。
「金輪法王」的扮演者劉家輝,是上世紀80年代邵氏的王牌打星。而劇中飾演「五絕」的演員,則與張智霖版《射鵰英雄傳》(1994)一脈相承,劉丹飾演的洪七公、黎耀祥飾演的老頑童等在多部電視劇中頻頻出現。
而最重要的楊過一角,簡直是為古天樂量身定做的。古天樂氣質桀驁不馴,年少輕狂,坐過牢又浪子回頭,經歷是不是與楊過極為相似?至於相貌,「白古」時期的古天樂,可謂真正詮釋了什麼是「劍眉入鬢,鳳眼生威」,以至於多年來再多的古裝小鮮肉也無法撼動其顏值地位。無數網友對著如今的「黑古」扼腕嘆息,連某路人評價「白古」飾演的《圓月彎刀》中的丁鵬長相「平平無奇」,也成了火爆一時的段子。
僅從原著的外貌描寫來看,小龍女清冷脫俗,卻是不諳世事的少女模樣,甚至偶見天真調皮的神態,其實2006版的劉亦菲扮相更為貼切——但那版受制於男主角的浮誇表現,使得這個情侶檔失色不少(儘管2006版楊過尊重原著斷了右臂)。李若彤的美貌確實與古天樂相得益彰,她的不食人間煙火,流露出的甜蜜與悽苦,都足以讓人接受這個姑姑的形象。
1994年的港姐選美,貢獻了郭襄與程英的扮演者,前者李綺紅的表演至今都讓人難忘。李綺紅雖有著將近170cm的御姐個頭,年齡也與古天樂相仿,卻出落得明麗大方、嬌憨活潑,活脫脫一個天真的鄰家小妹妹。
扮演程英的張可頤獲得了那一屆港姐比賽的「最具演藝潛質獎」,2003年憑藉《九五至尊》拿到了TVB視後,證實當時評委眼光不虛。程英戲份不多,卻溫婉可人,感性冷靜,有剛有柔。
張可頤在採訪中談到了程英這一角色。當年有多少人想掐死傅明憲飾演的刁蠻的郭芙?其實傅明憲為家學淵源的名門千金,夫妻傅奇、母親石慧均是影壇耆宿。又有多少人知道陸無雙的扮演者簡佩筠畢業於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公孫綠萼的扮演者蘇玉華本就是香港舞臺劇的紅星……這些演員的資質表現,都遠非如今的流量小生可以比擬。
傅明憲飾演的郭芙可以說,95版《神鵰俠侶》每個梯隊角色的契合度,是平均水平極高的一部。珠玉在前,哪怕後來者如何花重金打磨,如何拍攝九寨溝實景,如何構建特效,也難以望其項背了。
劇情設置上,它不像任賢齊版被篡改得七零八落,也不像83版《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那樣,添油加醋地增了些毫無意義的拖沓情節(83版50集、95版32集可見一斑),而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刪繁就簡,有時候鏡頭剪輯過於凌厲,甚至倉促得讓觀眾不明所以。
當然 ,95版《神鵰俠侶》的短板也有,臺詞淺白現代,「混帳」「豈有此理」二詞竟重複了數十次之多。
這一版還貢獻了《神話情話》、《歸去來》兩首大熱主題曲,但由於製作緊迫,它跟當時許多的電視劇一樣,還是缺少正經的OST,經常會聽到到處挪用的種種配樂,如宗次郎《故鄉的原風景》、趙季平《西天取經路遙遙》等。
我說這版《神鵰俠侶》締造了神話,但其實它誕生之初反響並沒有那麼好。
金庸先生在各大訪談上倍加推崇劉德華、陳玉蓮版本,起初香港媒體輿論也以劉版馬首是瞻,而且當年,許多觀眾對由古天樂等新人出演頗不以為然,爭議之譁然,如同今日的每一部翻拍劇。那時《神鵰俠侶》在香港的收視率還排在《刑事偵緝檔案》等劇的後面,遠稱不上「神話」二字。
直到引進大陸,它才真正引發火爆的反響、得獲新生,並隨著歲月的流逝越被更多人認可。
你看,《神鵰俠侶》影視劇有這麼多版本,偏愛哪個版本是一件很主觀很私人的事,有些人容易陷入厚此薄彼的誤區,以為認可一個版本就是否定另一個版本。其實花開並蒂本是常事,不管是備受追捧的劉德華、陳玉蓮版,還是取得過收視佳績的孟飛、潘迎紫版以及李銘順、范文芳版,他們或許都是一些人心中最合適的楊過、小龍女。
時光固然自帶濾鏡效果,會以情懷替過去的作品加分。時間也是一張濾網,千帆過盡,總會有真正經典的作品,留待後人討論、銘記。
作者言少,微信公眾號「言少的江湖」(微信號:yanshaojiang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