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左上方典藏君可快速關注我們
高端藝術品拍賣信息平臺,古玩藝術品市場深度分析!可關注微信號:guwan1998
前言我最早知道魚紋銅鏡是在一本小說作品《啞舍》中,這魚紋銅鏡中含有五金之英,太陽之精的成分,還由一塊隕石溶解在其中,它可以被用來與另一個時空的人對話。我當時讀到這篇小說的時候就深深的被這個情節所吸引。後來經過了解,歷史上竟然真的有魚紋銅鏡的存在,而且它也確實如同小說中一般,不僅僅只是一面鏡子,它背後有著一個民族的底蘊和內涵。不僅如此,一個魚紋鏡中包含著兩個中國元素,是不是都對這魚紋鏡產生了興趣呢,接下來讓我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這神奇的鏡子吧!
魚紋銅鏡與金代的淵源魚紋銅鏡最早起源於金代,金代是由我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女真人所創造的時代,這一時代的人不受世俗的約束,追求創新精神和民族的那種廣闊性,不僅將邊陲劃分為華夏,還為我國幾千年歷史上的藝術領域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雙魚紋鏡的創造就可窺得金代的藝術覺悟之高深。因為金代統治的主要地區是在東北,所以出土了大批魚紋銅鏡的地區也是在東北,目前存世最大的魚紋銅鏡就是在黑龍江省阿城縣南金代出土的。該鏡面直徑約為四十三釐米,重十二公斤,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比它還大的圓形銅鏡了,是當之無愧的中國金代圓形銅鏡之王。
這面銅鏡的造型也是十分富有藝術感的,它正圓碩大,寬素平圓,有著優美流暢的弧線。其背面的圖案為兩條鯉魚,頭和尾巴是相連接的,同向而遊,互相追逐,生生世世要糾纏在一起,這也寓意著一對夫妻生活是幸福和滿的。
再細看這鯉魚的姿態,張嘴鼓腮,有一種圓滿之象;將兩鰭都展開,如同翅膀一樣,要展鰭高飛;它的鱗片都細密規整,片片清晰;銅鏡的背景還刻有波紋浪花、蔓草紋帶等物,更顯得整個畫面層次豐富,那魚吻(就是魚的嘴巴)前竟然還有幾朵氣泡,仿佛那魚如同活物一般,被刻畫的那樣淋漓盡致,這可見女真匠人的手法之精湛。為什么女真匠人能將這雙魚形象刻畫的如此逼真,這與他們平時的生活習慣是分不開的,眾所周知,女真人時代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捕撈是他們經濟來源的一個重要部分,魚與女真人的生活是十分密切的。日日捕魚,見的多了自然能夠清楚的刻畫魚的神態,所以女真人創造了魚紋鏡以及將這魚紋刻畫的栩栩如生也就不足為奇了,畢竟藝術源於生活嘛。金代的魚紋鏡也不全是如同上文講到的那麼精緻,宛如一件藝術品,而且這種低劣銅鏡還是佔大多數的,從東北等地出土的大部分的銅鏡都在或工藝或材料上都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足,說到材料,銅鏡所用的銅資源在金朝是並不豐富的,為了緩解這種銅資源緊張的局面,官府採取了向民間百姓強制收集銅器的辦法。從這可以看出能擁有一把銅鏡已然難得,至於那做工精緻的銅鏡應該是那些王公貴族才能擁有的了,所以那個時候一面精巧的魚紋鏡是能夠代表主人不凡的身份的。
雖說這些銅鏡的工藝粗精不一,良莠不齊,但是我們又不能不為其中蘊含了古人的智慧和審美,以及這種把生活融於藝術的做法而嘆服,他們這種銳意創新精神使得魚紋銅鏡這一藝術瑰寶的誕生於世,值得我們敬畏。
魚紋鏡中的魚紋對於古人的含義魚是原始祖先的圖騰之一,海洋是最開始出現的,魚也是非常常見的動物。在我國早期的紋飾之中數量最多的便是魚紋這一圖案,早在漢朝時期就有了魚紋紋飾的萌芽,到了金代更為流行。後來隨著歷史的演變,魚紋被賦予了多種含義,廣泛的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鯉魚的形象尤其被人們所推崇。作為紋飾,從秦漢時期的青銅器上一直到晚清時期的彩瓷衣物之上,魚紋屢見不鮮,源遠流長。上文說銅鏡背後的雙魚紋象徵著夫妻生活幸福美滿,不止那雙魚同向而遊,頭尾接連,相互追逐這一個原因,經過專家對出土的大量魚紋銅鏡背後魚紋尺寸的測量,發現絕大部分的雙魚都是一大一小,這是非常符合社會對於夫妻的印象的,男子強勁魁梧,女子嬌小憐弱。還有一點原因,便是魚的繁殖能力是非常強大的,魚紋著代表這多子多孫,綜合這幾點原因,銅鏡,錦被等新婚用品之上時常帶有魚紋圖案,這也是魚水之歡的真實寫照了,倒有幾分趣味。那些紋飾中以鯉魚圖案最佳,鯉魚有著"利"的好彩頭,再者有鯉魚躍龍門的傳說,因此鯉魚的形象在社會之中是深受人們推崇的。
不止古代,在我們現代這種把鯉魚看為吉祥之物的觀念也時常在考試時表現,那些瘋狂轉發錦鯉圖案的人何嘗不是受到了老祖宗的影響。還有我們學校每年到高考季都會在池子中養錦鯉,當時我還對這種做法嗤之以鼻,現在看來這何嘗不是一種祝願我們前程似錦。
《風俗通》中曾記載:"伯魚之生,適用鐀孔子魚者,嘉以為瑞,故名鯉,字伯魚。"說明魚在古人的心目中,也是一種瑞。魚紋也是富足生活的象徵,魚諧音為餘,意為富餘、年年有餘,是以那些瓷器上多為魚紋圖案,這也表示出了古代人們生活樂觀,對未來充滿期待。魚紋圖案也被廣泛的應用於政事上,例如唐朝時期的"章服制度",利用魚紋發明了可以證明官員身份的魚符、魚袋,官員出入宮禁都要依靠出示魚符為證,所以魚符魚袋都是唐朝官員隨身佩戴之物。
《大唐六典》曾記載:"太子用玉質魚符,親王用金質魚符,官員用銅質魚符。"對於階級問題,是十分嚴格的。魚符在唐朝也是可以調動軍隊之物,與虎符相差無二,唐以前是用虎符來調度官兵的,那為什麼到了唐朝改為魚符了呢?因為虎字與唐太宗李淵之父的名諱相衝,所以就改為魚符了。魚符被分為左右兩半,中間刻有同字,將二塊魚符合在一起,將同合在一起,這也是後世"合同"一詞的由來,是不是覺得很有趣呢?在古代,魚紋由最開始作為祭拜祖先所用的圖騰,到後來用於製作新婚之物、作為男女信物,再到作為軍用,魚紋一直都是民間百姓中美好的化身,魚紋雖不及龍紋蟒紋來的華貴莊重,但勝在它有美好的寓意,是以,魚紋深受民間百姓的喜愛。
那些你不曾知曉的銅鏡用途大家最直觀的觀念就是認為銅鏡是用來照面飾容的工具,這的確是鏡子最實用的一點,女子在梳妝打扮的時候總是少不了要用到鏡子,我們看影視劇的時候看到的女子面前的鏡子都是昏黃模糊的,古代的銅鏡真的不能照清自己的容貌嗎?
試想,如果銅鏡都模糊不清,那古人發明銅鏡的意義何在呢?還不如大一盆清水臨水自照,倘若鏡子不清楚怎麼能看到"嘵鏡但愁雲鬢改",所以銅鏡是清晰的,用於照面足以。
在古代銅鏡不是只有照面這一用途,上文說黑龍江出土的雙魚紋鏡重達十二公斤,誰也不會拿著個二十四斤的鏡子照來照去的吧,雙魚紋鏡在金代的時候被用作祭祀祖先,那為什一面鏡子能被用來祭祀呢?銅製品給人的感覺就是厚重,且金代的時候銅資源是非常缺少的,用厚重的銅器來祭祀祖先以表示對祖先的崇敬,再者在古人心裡銅鏡與日月同輝,用這個來拜祭神明以示敬畏。
鏡子也被用作起舞時的飾品,金代宮廷的著名舞蹈"鏡舞",就是由於舞女持鏡起舞而得名;因為銅鏡有夫妻恩愛的寓意,所以也被用作聘禮,夫妻二人手中皆持有半鏡,等成婚之後再將鏡子合二為一。
不過這是唐朝及以後的人家才有以銅鏡為聘禮的禮數,因為在此之前銅鏡都是那些貴族才能使用之物,所以銅鏡在秦漢時期也被作為身份的象徵。銅鏡也被人們賦予驅邪避災的祈願,古往今來,用銅鏡來避災的人也不在少數,不過這只是古人心中的祈願罷了,與用艾草等物驅逐邪祟相差無二,只能說這是一種習俗,做不得真。
總結雙魚紋鏡也為我們現在研究金代歷史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一面小小的鏡子展示了金代人對美的追求以及對自然的敬畏。雙魚紋鏡作為一件藝術品被收藏在國家博物館中,以其自身的形象和透露出的韻味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瑰寶,我們從一面鏡子上看出歲月留下的痕跡,優雅而綿長,華麗而古樸,它的美,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更多相關閱讀:
章乃器先生捐獻的青銅鏡
銅鏡極簡史
鏡鑑千秋——從瀋陽故宮院藏古代銅鏡雜談
銅鏡丨許昌博物館珍藏漢鏡 解讀漢代銅鏡的四個時期
細說銅鏡中道教佛教產生的神獸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獲取古玩拍賣信息請關注典藏君公眾號
guwan1998
藏品拍賣、鑑定、廣告合作請聯繫
電話:15201921803(微信號:guwanyuansu)
長按識別上方二維碼立即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