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篇「西六宮及故宮西部區域」,遊覽慈寧宮花園後進入隆宗門,經乾清宮門前到達故宮東六宮區域繼續遊覽。故宮東六宮是指景仁宮、延禧宮、承乾宮、永和宮、鍾粹宮和景陽宮,外加毓慶宮、寧壽宮。遊覽路線:毓慶宮—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寧壽宮—貞順門—神武門,用時二、三個小時左右。
【毓慶宮】毓慶宮是皇子們的住處,尚在整修中,未對外開放。
【奉先殿】奉先殿在毓慶宮東,現今是故宮鐘錶館。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收藏的機械鐘錶最多的博物館,計收藏有一千多件18—19世紀世界各地的鐘表。
奉先殿建於明初,是明清時期皇室成員祭祀祖先的家廟。奉先殿建在漢白玉的臺座上,前殿為正殿,後殿為寢殿。現殿原狀已無存,闢為鐘錶館,展出故宮珍藏的各類機械式鐘錶一百多臺件。
鐘錶館展示的我國自己造的紫檀木樓閣式大更鐘(乾隆時期造辦處製造)。
這件銅質鍍金的大象拉戰車表,是十八世紀英國造的。上好發條後,能在地上行走,大象的眼睛還會眨眼,大象的鼻子也會動,很是奇妙。
【景仁宮】景仁宮在明代是嬪妃們的居所,清康熙帝便是生於此宮,後來此宮一直是后妃居所。此宮原狀已無存,現今是故宮青銅器展館的一部分。院內的壁照據稱是元代的遺存。
青銅器館展出了編鐘以及從商周到戰國時期的青銅器400多件。
【承乾宮】承乾宮明代為貴妃住處,清代為后妃住處,現今為故宮青銅器展館的一部分。承乾宮的梨花最出名,每年春季梨花盛開時節,遊人如織,其中不少遊客是奔著梨花來的。
【鍾粹宮】鍾粹宮明代是妃嬪們的居住處,有段時間為皇太子們居住,現今為故宮古琴展館。
【景陽宮】明代為嬪妃所居,清朝康熙年間重修後改作收藏書籍字畫之地,現今仍完好地保留初建時的架構。這裡常年是故宮院藏琺瑯器文物的展示陳列室。
【永和宮】永和宮明代為妃嬪居所,清代為后妃居所。後殿同順齋是瑾妃的住所,這裡至今還保留了當年瑾妃生活的原狀。
【延禧宮】延禧宮早年毀於火焚,1909年在延禧宮原址興建一座三層西洋建築——水殿。還沒等完工,清朝就覆滅了,水殿便成了故宮裡不倫不類的「西洋爛尾樓」。
【寧壽宮】寧壽宮是故宮中最大的「宮中之宮」,也是紫禁城中的「城中之城」,故宮的「珍寶館」便是在這裡舉辦的。皇極門是寧壽宮的第一道門,即是門也是壁,極具特色。
皇極門外便是聞名的九龍壁,故宮九龍壁與北海公園九龍壁、山西大同九龍壁並稱我國三大九龍壁。九龍壁是一種影壁,即照壁,用以保護風水,鎮宅避邪等。
寧壽門是寧壽宮的第二道門,是1997年重建的,這是一座屋宇式宮門。寧壽門的彩畫極具特色,是按乾隆時期的風格繪製的。
進寧壽門便是主殿皇極殿,是為乾隆退位當上太上皇后準備的居所。皇極殿是故宮利用率最低的殿堂,現今布置成光緒年間的原狀展示。不過皇極殿並不是全天候開放的,只有在重要節日和暑期旅遊尖峰時段才開放。
皇極殿是1979年大修的,乾隆當朝時建的皇極殿就是準備自已退位用的。然而他只用了一次,在這裡舉辦90歲以上老人的「千叟宴」,岀席宴會的有三千多人。皇極殿東西兩側的廡間分別是繪畫館和銘刻館。
寧壽宮原為寧壽宮後殿,即寢殿,前殿改建為皇極殿。光緒年間,慈禧曾在此小住,如今是故宮文物陳列室,主要展出石鼓等文物。
進入養性門就是乾隆退位後休養生息區域了,這個區域分為三路,中路為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和景祺閣,東路是乾隆御花園和珍妃井,西路是暢音閣、閱是樓和景福宮。
養性殿是這個區域的主殿,是仿西區的養心殿建造的,只是規模小了一些。這是為太上皇乾隆準備的寢宮,實際上乾隆並未在此居住,而是一直住在養心殿。
寧壽寺的部分殿宇是故宮的珍寶館,共分為六個單元三百多件珍寶。
樂壽堂是乾隆帝預備退位後讀書休憩的地方,裝修獨特,雍容華貴。
暢音閣就是故宮內迋的戲樓,共三層,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戲樓,與頤和園德和園大戲樓和承德避暑山莊清音閣大戲樓並稱為清代三大戲樓。
閱是樓在大戲樓的對面,是皇帝皇后看戲的地方。
在寧壽宮花園北面貞順門內,有一口古井,1900年慈禧命人將光緒帝的愛妃推入井中溺死,此井因此得名「珍妃井」。
到這裡,故宮的全景遊覽即告結束,你可以經貞順門從神武門離開。小編用了一周時間整理了故宮遊覽詳細攻略,分為中西東三路介紹了故宮的遊覽路線,一定能成為你遊覽故宮的好幫手。小編通過親身的感受、拍照、整理,碼字也是不容易,希望能獲得點讚和關注。關注我的百家號,獲取更多的旅遊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