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史丹福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顯示,喝酒容易臉紅的飲酒者可能更易患上阿爾茨海默病。
乙醛是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產物之一,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1類致癌物。人體內的ALDH2是專門負責清除乙醛的酶。如果個體的ALDH2活性低,飲酒後不能及時清除乙醛,導致乙醛在體內大量堆積,少量飲酒後就出現臉紅,這種情況常見於亞洲人,也被稱為「亞洲紅臉」。ALDH2活性低的問題主要出在編碼ALDH2的基因上。亞洲人普遍存在突變型的ALDH2(ALDH2*2)會使對醛類物質的代謝變弱。早前的東亞人群流行病學研究顯示,ALDH2突變與阿爾茨海默病之間存在關聯;但也有其他研究報告稱沒有找到兩者的關聯。
為探討ALDH2的可能作用,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使用20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細胞進行細胞培養。他們發現,與正常細胞相比,攜帶突變型基因ALDH2*2的細胞有更多的自由基和4-HNE。自由基通常在發燒、緊張時產生,會形成有毒醛類物質,破壞人體內的線粒體,在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情況下,還會導致神經元死亡。4-HNE是一種有毒醛類,可被ALDH2清除。
研究人員還發現,向攜帶ALDH2或ALDH2*2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細胞中添加酒精,會導致自由基的增加。這種變化在攜帶ALDH2*2的細胞中更為明顯。
在後續小鼠實驗中,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發現,比正常小鼠相比,攜帶ALDH2*2的小鼠在酒精作用下產生了更多自由基。此類小鼠也比正常小鼠積累了更多的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這兩者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標誌性蛋白。
研究人員總結稱,這項研究揭示了酒精和ALDH2在阿爾茨海默病中扮演的角色。由於目前的工作僅在細胞和小鼠上開展,還需進一步的大規模人類流行病學研究,才能確定攜帶ALDH2*2突變的飲酒者是否更易患上阿爾茨海默病。
這項研究於12月12日發表在《神經病理學通訊》(Acta Neuropathlogica Communications)上。
編輯:王蜀周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