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鳥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樣的生活是一種什麼感受?
白茆口溼地可以告訴你。
這片城市邊緣的溼地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鳥群來此棲息。
正值夏秋之交,鳥類遷徙的季節。黃昏,鳥類監測人員來到了白茆口溼地,通過雙筒望遠鏡、專業單眼相機對鳥類進行觀察和辨別。
受氣溫影響,早晨和傍晚是最鳥兒活躍期,這時候可以與鳥兒保持最近的監測時的距離,便於監測人員更好、更清晰、更準確辨識鳥的種類、數量及種群狀態。
鳥類監測員範如宇:「目前,鳥類由北向南遷徙,剛才觀測到大量的燕子,就是從北方遷徙經過太倉璜涇。」
白茆口溼地
位於璜涇鎮長洲村北側,北面瀕臨長江,東面與崇明區隔江相望,地屬長江重要溼地之一。近年來,長洲村邀請第三方公司對溼地進行鳥類監測調查,為加強溼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科學研究提供堅實的信息保障。
它們為什麼選擇白茆口
豐富的食物和空間資源是吸引鳥類的前提,白茆口溼地的地理位置特殊,緊靠長江,距離海岸線不遠,且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線路上,擁有河流、蘆葦溼地、農田、池塘、樹林等多種環境,吸引了眾多鳥類棲息,是鳥類重要的棲息地和「中轉站」。範如宇介紹,白茆口不僅是長江灘涂,又有一片比較好的樹林,長途遷徙的鳥兒就會停下來「休整」。
通過開展野生鳥類調查監測,能夠對白茆口江灘溼地不同季節,不同生境的野生鳥類資源狀況進行摸底。2019-2020 年度白茆口溼地共觀察記錄到野生鳥類 8 目28科78種,佔蘇州市鳥類種類22.54%。留鳥30種,冬候鳥31種,夏候鳥12種,過境鳥5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種:紅隼和小杓鷸。
今年以來,長洲村拆除了將近一萬平方的廠房,復耕土地將近三百畝,並通過專業的隊伍對生態溼地進行長效的環境衛生的管控和綠化的養護,使得白茆口溼地生物多樣性日趨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