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香港人來說,冰室是小時候的回憶,小時父母說帶你去冰室就很開心,特別是炎熱的夏日,學生哥學生妹最愛光顧這裡,三五成群的,談著小戀愛。一直覺得冰室是個神奇的地方,而香港中環有家星巴克更神奇,竟將傳統的港式冰室和濃鬱的咖啡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建造者說:「當初的一見鍾情,有了這般美好的改變。」
雖然這真的是星巴克,但它裡面藏著一個70年代的香港冰室。幾把老式吊扇,不疾不徐,懶洋洋地打轉,牆壁上貼著繁體字海報,極具年代感的數字,仿佛把人拽回到了過去,地面上嵌著的花格子地磚,被暖黃的燈光映照得格外繽紛,靠在卡坐裡的顧客,他們正悠閒地喝著咖啡,聊侃著馬事。不論如何,你都無法想像,這就是一家星巴克。
香港人只要有空閒,一個側身便晃入其間端坐著。學生時代的男女點上一杯甜蜜蜜的紅豆冰,初戀的滋味就是夏日冰雪裡的一抹思念。熟客們來這裡,會習慣性點上一杯凍檸茶再配上一塊冰火菠蘿油,新鮮的檸檬汁就著厚牛油的麵包讓人無法抗拒。不過,這一切在高速發展的香港,已經不可多尋。
存放著70年代的美味
當你推開這家星巴克冰室的門坐下,你將看到綠色的假窗,鳥籠的設計,窗外不是好山好水的優美圖片,而是用復古字體寫著星巴克的大花招牌。驚喜往往來自那牆面上新舊結合的菜單。從咖啡到蛋撻,從缽缽糕到菠蘿油。據說這家星巴克的設計者當初研究了一整套香港冰室文化,別看整個空間都又小又擠,卻存放著70年代香港的美味。
為了延續,這家星巴克還獨創了帶著淡淡的黑糖味與咖啡味的菠蘿油,牛油厚厚一塊,整個咬下去,鬆軟的麵包加上軟綿的牛油,奇妙的咖啡味是這個城市裡的獨一無二。
如果你時間夠充裕,一定要點上一杯啫喱鮮奶咖啡,再配上一份剛出爐的蛋撻。鮮奶咖啡雖然沒有當初鴛鴦的甜蜜滋味,但當咬上那麼一口帶著花邊的巧克力色的蛋撻,那份濃厚的咖啡香,會得到雙倍的疊加.想來老滋味裡還有著一份新意。
值得讓人注意的是,香港老冰室與星巴克的不斷契合,總能帶給人更多的驚喜。由於其獨特的理念,在牆面的紅板上,保留著許多明星的籤名。眼力不好的吃客常對著一處像字又像畫的筆記觀察、揣摩和分析許久,猜測留名的究竟是誰。在香港人眼裡,這裡讓冰室擺脫了老舊陳腐的形象,讓更多年輕人願意走到冰室裡,感受香港過去與現代小食的味道。
食物,是尋找身份認同的核心
記得香港記者陳曉蕾在《香港第一》的序中寫道:「離開了香港,最想念的是什麼?答案往往是食物,一串魚蛋、一杯鴛鴦、某某鋪的糕點、某某店的招牌菜,而內裡其實是一份感情,一份共同經歷,甚至一點力量。」我想,星巴克冰室的存在不僅一種記憶的延續,更是在食物的本身上,尋找到了屬於這座城市身份的認同。
在外人眼裡,星巴克雖然是一個全球化企業,但在香港這座城市,它選擇尊重當地的文化,將70年代的香港冰室與咖啡文化相互融合,人們在這裡看報紙、閒聊、吃冰,它更像一個香港人,生活在這座城市裡,平凡而踏實。
Via 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