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愛是陪伴。
《懸崖》是我最喜歡的諜戰片。因為它演繹出了最真實的人性,最動人的大愛!
全劇沒有一句旁白,完全靠鏡頭和人物行動來講述故事,採用好萊塢的創作手法,完全拋棄旁白,而全程用人物行為和鏡頭語言來講述不同勢力之間的諜戰故事 。
戰爭是很殘酷的。《懸崖》更寫實。
《懸崖》是由張嘉譯、宋佳聯袂主演的諜戰大戲。
故事發生在1938年的中國東北,劇中周乙是一名共產黨特工,為了方便其潛伏在敵人內部,組織派遣了一名女報務員顧秋妍假扮他的妻子。面對特務科心思縝密的強大對手高彬,兩人的真實身份面臨著嚴峻挑戰。同時,這對&34;之間的關係也在悄悄地改變著。顧秋妍身處危急,周乙最終選擇回到哈爾濱解救顧秋妍。然而,等待他的卻是另一條不歸路。
周乙的妻子在暴露後所做的一切,大家看到了嗎?
安排好孩子,抱著死的決心去面對。
還有那個好戰友紀連葵,為了周乙的安全,生生咬死了那隻狗。——他們有國家大義,他們有人倫大愛。
周的妻子六年來看著丈夫不能相守,帶著孩子不能和父親相認,遠走他鄉,一生孤苦無依——這就是女人的胸懷和真愛,這就是革命者的奉獻和犧牲。
周乙對顧秋妍由剛開始的挑剔,後來演變成一種兄長般的愛,這種情感即專橫又慈愛,隨著歲月的流逝,感人至深,令人盪氣迴腸。
六年這樣的生活,他們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他們彼此都見過自己的愛人,都知道自己的使命,周乙被俘能是死這麼簡單,電視只能這麼演。
我都明確地表示一定要用開放式的結局,並告訴他們續集的合同已經籤了。還調侃說千萬要給周乙留口氣。——全勇先
在全勇先的計劃中,周乙是不會死的,是一個開放性的結局,《懸崖》也是有續集的。
我們不管原作者想拍續集的本意為何沒有實現,但這個結局,我是滿意的:
周乙的最終犧牲,也是在情理之中,否則就真把他封為神了,世上不可能有一個能夠如此總是逢兇化吉的人。
那種畸形的時代環境,造成的畸形果實,各種可能都難以預料。歷史上的英雄,悲情的不是少數,這些,並不意外,很多事情,用今天的思考或許很難理解。
(編劇的不滿是出於對自己後續業務的影響)
是啊,人非草木,豈能無情?最好的愛是陪伴,當周乙放棄了和妻子、兒子一起去蘇聯,而毅然決然的回到天羅地網一般的哈爾濱,營救顧秋妍母女的時候,他的行動已經代表了他的最真摯的情感。
他對於顧秋妍的愛已經超過了他的妻子,對於莎莎的愛已經超過了他的兒子。這是精神上的出軌,卻也是人世間最美的情感,在互相扶持,共同對敵的六年裡,一些事情已經偷偷的發生了質變,才會有後來那樣驚天動地的爆發!
這才是最真實的人性,也是最動人的感情!
我們不願意看到周乙的死。應該按照周乙事先設計好的,製造一出抗聯襲擊的爆炸現場,製造假死,讓他共產黨的身份得以掩飾,讓高彬即使發現也得窩囊的接受現實。
哎!都是秋妍的固執和自以為是害了周乙。丟了孩子,周乙只能回來暴露了身份。他的良知和情感使他必須放棄自己的團圓。
有網友遺憾:時間已經到1945年了,沒有讓周乙等到日本軍投降的那一天就犧牲了!
現實真的很殘酷,渣滓洞裡那麼多的革命志士,是在重慶大解放前三天犧牲的。——歌樂山那麼大,去年,我就曾在山上山下轉圈圈找不到白公館和渣滓洞……
時機轉瞬即逝,生命很脆弱!
非常欣賞張嘉譯的演技,他對戲中情感的拿捏非常到位。從他回頭拯救顧秋妍的那集開始,一直都不敢看下去,不忍心看到他犧牲以及不忍心看到顧去告發的戲,這也是英雄!非常棒,我完全入戲了。
這部劇拍的特別嚴謹,在細節的處理和交代上非常到位,場景道具也非常真實,人物的刻畫演繹踏實精準,毫無做作感。
周乙最後以窩囊甚至齷齪的形象死去,這一下拔高了這個人物的塑造,使其真正具有了文學性。
無論信仰多麼崇高,無論路途多麼艱辛,他也只是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精神的崇高與肉體的遭遇產生了劇烈的反差,他那樣的死法反倒不是什麼編劇所說的廉價煽情,而是對一個普通生命產生了心靈上的震撼。
《懸崖》和《潛伏》《風箏》一樣,都是目前國產諜戰劇的翹楚。
餘則成將毫無經驗的太行山遊擊戰士改造成功。周乙對受過蘇聯培訓過的專業特工無力改變。所以餘則成成功了,周乙卻犧牲了。
諜戰劇排名,《潛伏》在前,《懸崖》在後。是因為《潛伏》還有許多輕鬆好笑的片段,《懸崖》卻是從頭到尾緊張壓抑?
周乙如果不知道莎莎失蹤,走也就走了。但是知道了莎莎失蹤,而且還知道是高斌在利用,還能安然得走掉———這樣處理情節,我的心裡肯定是接受不了的。
周乙和顧秋妍之間的感情,我更願意上升到親情。
但周乙和莎莎之間的感情,那絕對是父女之情:出生就給洗尿布,只有趴在他的懷裡才能入睡,下班回來就撲到身上,這樣的親情已經超越了血緣關係。
在得知女兒因自己而身陷囹圄卻不去救,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周乙的死對兩個家庭來說,是最好的結局。
《懸崖》最後的結局是雙方的任性造成的,周乙和顧秋妍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感情,明知不可為而為,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和責任。
於是,周乙死之悲劇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