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天才的短暫人生:20歲進哈佛,卻在34歲自殺,死因成謎

2021-01-18 世界華人周刊

一個中國天才離奇身亡,學界震動,他的一生究竟有多傳奇?

1995年10月5日,美國加州大學下令全校降半旗致哀,只為悼念一名自殺的中國人。

數月後,美國學界知名月刊《今日物理》特地為他刊登訃告,還破例放了一張黑白照片,以示重視。

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特意為他發唁電:奚喬是他那一代的領軍物理學家之一,物理學失去了一顆明亮的新星。

痛失英才,學界震動。無數人為他扼腕嘆息,無數人追索他自殺的真相。

17歲上北大,20歲進哈佛,32歲破格升任教授,卻在34歲跳樓自殺,這是一名中國天才短暫而燦爛的一生。

時隔多年回溯往事,仍舊讓人發出喟嘆:馮奚喬究竟留下多少傳奇?

1

馮奚喬家世良好,父親是國家經濟委員會的總工程師,母親是解放軍304醫院的胸外科主任。

1960年,這個幸運的男孩降生在北京。

▲ 從左至右:弟弟馮一意、馮奚喬、母親

2歲起,他跟隨爺爺用水彩作畫,在繽紛的顏料世界,家人不求他聞達,只願他有豐富的成長環境。

7歲時,他愛上小提琴。父母花高價給他買了一把琴,價格之昂貴,令同學聽了直豔羨。

甫一開始學琴,正趕上十年浩劫,琴譜極其難覓。為了支持奚喬的興趣,媽媽和外公費盡周折借來別人的琴譜。

加班加點為他抄寫,先親手畫五線譜,再把音符一個個小心謄挪上去,用最笨的辦法給他尋來許多練習曲。

這其中沉甸甸的愛與呵護之心,使得小提琴成為馮奚喬人生中最重要的精神伴侶之一。

▲ 馮奚喬在洛杉磯家裡拉小提琴

在親情的滋養下長大,馮奚喬自然不乏愛心。

小學時,班上有位同學的母親生重病,他自願幫助同學補習功課,還主動去探望病人。

回家後,他抱著母親說:有一個健康的媽媽,我感到非常幸運了。

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北京震感明顯,馮奚喬在睡夢被搖醒,深感不妙。

當他反應過來準備下樓時,又折回去叫醒熟睡的弟弟,哥倆死裡逃生。

▲ 馮奚喬全家福

到了樓下才發現,弟弟僅穿了一條內褲,他又冒著生命危險上樓取回衣服。彼時母親在醫療隊,父親正在廊坊出差,家中並無大人。

16歲的馮奚喬展現出過人的勇氣和擔當,這件事也讓弟弟馮一意對哥哥始終心存感激。

▲ 大學時的奚喬和爸爸、媽媽和弟弟(1980年於北京)

等到1977年恢復高考後,正值高二的馮奚喬在圖書館學得廢寢忘食,最終以優異成績被北大物理學錄取。

當時教具稀缺,教材更不完整,很多老師都一邊編寫課本,一邊拿複印件給學生上課。教電磁學的趙凱華老師深得學生擁戴。

大一期末考時,電磁學最後一道大題卡住不少學生,馮奚喬也哭喪著臉從考場走出。一看到趙凱華老師急得眼淚都快出來了,說話也吞吞吐吐。

「哎呀,趙老師,這個... 這個... 最後一道題... 怎麼做不出來呀?」

天才少年也有難住的時候,還會因一道做不出來的難題哭鼻子。但誰也不能否認馮奚喬的努力與天賦。

大三上學期,李政道主持的首屆中美物理研究生考試(簡稱:CUSPEA)開始報名,通過的學生可以去美國繼續深造。

這是來之不易的機會,整個北大物理系一片沸騰。馮奚喬當時很多專業課還沒上,也禁不住去報了名。

回來後發奮自學量子力學、統計力學,殊不知此次考試的試卷是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博士資格考試的題。

一位尚未畢業的本科生去考博士生的專業題,難度可想而知。

馮奚喬學得昏天黑地,用腦過度導致失眠,後期只能吃安眠藥入睡,精神狀態極差。

後來連著考了16個小時,下了考場,考生們個個疲累不堪。很多高年級學生乾脆翹課回宿舍補眠,還引起校方批評。

這一仗馮奚喬打得很艱辛,幸好結果沒讓人失望。

他的總成績位居北大第一名,全國排名第四,是當年中國最年輕的通過者之一。

這時的他年僅20歲。

▲ 哈佛新生馮奚喬在物理系 Jefferson Lab 樓前(1981年)

筆試通過後,又迎來美國大學教授的面試,他以流利的口語和紮實的專業知識,讓面試官讚不絕口。

甚至給出一項至高評價:馮奚喬將來會成為世界上第一流的學者。

我們時常誤會天才,認為他們的成功不過是舉手之便。然而馮奚喬的經歷足以說明:

天才要創造一項奇蹟,也離不開日積月累的努力。

2

1980年,這個20歲的年輕人提前修完北大課程,來到哈佛物理系。

全然陌生的環境沒有挫損他的學術天分,甚至讓他如魚得水。

別人需要努力攻克的課程,他只用一半的時間就全部完成,甚至還能名列前茅。

與此同時,馮奚喬展現出東方留學生罕見的熱情開朗,他會跳交誼舞,小提琴技藝精湛,喜歡遊泳,組織過音樂會、藝術展覽、中文桌活動,深受同學歡迎。

▲ 馮奚喬在哈佛本科生 Leverett House 做resident tutor

繁複熱鬧的社交生活沒有影響學業,反倒讓他更加耀眼。

他接連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論文。他的第一篇學術文章,已經累計被引用300多次,而他發表時年僅23歲。

▲ 馮奚喬博士畢業照(1986年5月)

這一年,馮奚喬已是本科生的住校輔導員,來年他又榮獲哈佛優秀研究生獎。

這項獎項只面向哈佛最為傑出的研究生,金額足以覆蓋整個學期的花費,讓他們不被學術之外的經濟問題困擾。

可以說,當其他留學生在為錢發愁時,馮奚喬已經擊敗全世界的頂尖學子,在哈佛通過學術實現了自給自足。

畢業後,取得博士的馮奚喬又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聘為助理教授,這份工作使他興奮不已。

他還對友人說:到那兒去好好大幹一場。

隨後,他駕車橫穿美國大陸,開始了為期數月的公路旅行,從東海岸一直駛到西海岸。

生活在這個充滿生命力的大男孩面前,正展現出無限希望。

在UCLA,馮奚喬達到學術巔峰,不僅每年發表數十篇文章,也是一位深受學生喜愛的青年老師。

有一次,馮奚喬帶友人參觀校園,請過路的學生幫他們拍照留念,還被錯認成剛入學的學生。

「你是新來的學生嗎?」

「我在這兒教書。」

馮奚喬輕輕一笑,也許心中湧起了幾許驕傲。在如此不平凡的成就面前,他是那樣的年輕。

哪怕在一眾優異的北大同窗裡,也是獨一無二的佼佼者。這樣的人生活幸福、學術有為,怎能讓人聯想到他會早早隕落呢。

▲ 北京大學物理系七七級畢業照(1981年6月)。馮奚喬在後排右8由於七七級晚入學半年,本應該於1982年2月畢業,但因為有13名同學已經考取CUSPEA而提前畢業。所以這張具有歷史意義的珍貴畢業照也提前了半年。

3

外界眾說紛紜的死因之中,最廣為認可的說法是,馮奚喬為情所困,最終走向了自殺深淵。

這在他以往的經歷中,也多少有跡可循。

馮奚喬在北大期間,有過一位同系女朋友,後來兩人一同赴美留學,分別被兩所高校錄取。隨著功課趨緊,聯繫也漸漸少了。

女孩提出分手,馮奚喬遭受了重大的打擊。

他自述說:「這件事是我一生中最沉重的一次打擊,我當時都懵了,不知道再怎麼開始。」

相較起來,做學術可能是世界上最純粹的一回事,黑白分明,有耕耘就有收穫。

所以很快,馮奚喬又埋頭做學術研究。

他致力於研究近紅外光成像,希望未來能代替產生輻射的X光,進行醫學檢查。

在為患者檢查大腦中的腫塊、乳房裡的早期病變時,不再擔心輻射副作用。

▲ 馮奚喬(左三)在內華達州美國核實驗基地抗議核試驗(1987年)

學術上的推進,又給他帶來信心。情場上,馮奚喬漸漸恢復活力,他轉而開始接觸美國女孩。

在留學生群體中,有一個不成文的現象,中國女孩找外國人容易,反過來中國男孩約外國女孩難上加難。

馮奚喬打破了這種偏見,經歷過幾段不疼不癢的異國戀,在30歲也遇到了真愛。一位法學院高材生,正是他理想中的伴侶。

兩人一同遊覽了歐洲,還同居過一年多。馮奚喬沉浸在戀愛的喜悅中,對女友提出求婚,也得到了對方肯定的回應。

緊接著訂完婚,選擇結婚地點,一切都順風順水。

時值女孩剛踏入職場,經常連軸工作,周末也常去加班。

最終,兩人的感情因未婚妻出軌而崩塌了。1993年底,馮奚喬落寞無比。

「在一起都住了兩年多了,所以對我是第二次很大的打擊,心情特別低沉。」

接連兩次傷害,這位天之驕子的痛苦可想而知。那時,他還在研究近紅外光,於1994年取得了重大進展。

這讓他感到快活許多,如果將新技術推廣開,將能夠拯救全世界無數病人。甚至可以把核磁共振成像微型化,裝到救護車裡,將來移動診療傷患。

他想開公司,想推廣新技術,想救死扶傷,想改變世界。然而那些宏偉計劃都沒來得及開展,噩耗先至。

1995年9月,巴黎警方通報:年僅34歲的馮奚喬在一位法國同事家中突然離世。

外界傳出另一種說法,他痴情一位年長10歲的法國女子,精心準備了求婚儀式,遭到拒絕。

備受打擊後,他站在一處高樓上縱身下躍,學術、家庭、理想,皆被拋之腦後。

消息傳出後,無數人扼腕。

▲ 馮奚喬教授和爸爸、媽媽和弟弟(1994年於洛杉磯)

4

這樣一位學神般的青年才俊走向死亡,學術界乃至整個社會都無法接受。

他是剛剛轉正的大學教授,是國際上有聲望的物理學者,心懷抱負,光明無限。

將來無論從商、從政、從教,成功都唾手而得,足以留名青史。

可是沒有機會了。

馮奚喬留下的護照本密密麻麻打滿了籤證,額外附上的添加頁有著大片空白,就像他未完成的餘生。

他週遊不少國家,聽過各處見聞,總是眼神坦蕩,神採明亮,好像永遠不會對生活失望。

誰能想到,這個對友人感慨 「人生真有意思」的年輕人,竟然自殺了。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 馮奚喬葬禮的程序冊

王爾德在書中寫過:「才貌超群者往往背負宿命的悲哀。」飽嘗過成功的天才們,怎能吞咽下失敗的苦果。

他們攀登過一座座學術的高峰,站在學界之巔,可叵測的人心、無常的世事才是最難解的謎團。

在活著這件事上,幸運和努力所能抵達的成就皆有限,而意志和勇氣才是持續通關的秘語。

天才隕落固然讓人傷感,平凡人頑強掙扎的一生也同樣值得敬畏。文/花辭樹

一個中國天才離奇身亡,學界震動,他的一生究竟有多傳奇?

1995年10月5日,美國加州大學下令全校降半旗致哀,只為悼念一名自殺的中國人。

數月後,美國學界知名月刊《今日物理》特地為他刊登訃告,還破例放了一張黑白照片,以示重視。

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特意為他發唁電:奚喬是他那一代的領軍物理學家之一,物理學失去了一顆明亮的新星。

痛失英才,學界震動。無數人為他扼腕嘆息,無數人追索他自殺的真相。

17歲上北大,20歲進哈佛,32歲破格升任教授,卻在34歲跳樓自殺,這是一名中國天才短暫而燦爛的一生。

時隔多年回溯往事,仍舊讓人發出喟嘆:馮奚喬究竟留下多少傳奇?

1

馮奚喬家世良好,父親是國家經濟委員會的總工程師,母親是解放軍304醫院的胸外科主任。

1960年,這個幸運的男孩降生在北京。

▲ 從左至右:弟弟馮一意、馮奚喬、母親

2歲起,他跟隨爺爺用水彩作畫,在繽紛的顏料世界,家人不求他聞達,只願他有豐富的成長環境。

7歲時,他愛上小提琴。父母花高價給他買了一把琴,價格之昂貴,令同學聽了直豔羨。

甫一開始學琴,正趕上十年浩劫,琴譜極其難覓。為了支持奚喬的興趣,媽媽和外公費盡周折借來別人的琴譜。

加班加點為他抄寫,先親手畫五線譜,再把音符一個個小心謄挪上去,用最笨的辦法給他尋來許多練習曲。

這其中沉甸甸的愛與呵護之心,使得小提琴成為馮奚喬人生中最重要的精神伴侶之一。

▲ 馮奚喬在洛杉磯家裡拉小提琴

在親情的滋養下長大,馮奚喬自然不乏愛心。

小學時,班上有位同學的母親生重病,他自願幫助同學補習功課,還主動去探望病人。

回家後,他抱著母親說:有一個健康的媽媽,我感到非常幸運了。

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北京震感明顯,馮奚喬在睡夢被搖醒,深感不妙。

當他反應過來準備下樓時,又折回去叫醒熟睡的弟弟,哥倆死裡逃生。

▲ 馮奚喬全家福

到了樓下才發現,弟弟僅穿了一條內褲,他又冒著生命危險上樓取回衣服。彼時母親在醫療隊,父親正在廊坊出差,家中並無大人。

16歲的馮奚喬展現出過人的勇氣和擔當,這件事也讓弟弟馮一意對哥哥始終心存感激。

▲ 大學時的奚喬和爸爸、媽媽和弟弟(1980年於北京)

等到1977年恢復高考後,正值高二的馮奚喬在圖書館學得廢寢忘食,最終以優異成績被北大物理學錄取。

當時教具稀缺,教材更不完整,很多老師都一邊編寫課本,一邊拿複印件給學生上課。教電磁學的趙凱華老師深得學生擁戴。

大一期末考時,電磁學最後一道大題卡住不少學生,馮奚喬也哭喪著臉從考場走出。一看到趙凱華老師急得眼淚都快出來了,說話也吞吞吐吐。

「哎呀,趙老師,這個... 這個... 最後一道題... 怎麼做不出來呀?」

天才少年也有難住的時候,還會因一道做不出來的難題哭鼻子。但誰也不能否認馮奚喬的努力與天賦。

大三上學期,李政道主持的首屆中美物理研究生考試(簡稱:CUSPEA)開始報名,通過的學生可以去美國繼續深造。

這是來之不易的機會,整個北大物理系一片沸騰。馮奚喬當時很多專業課還沒上,也禁不住去報了名。

回來後發奮自學量子力學、統計力學,殊不知此次考試的試卷是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博士資格考試的題。

一位尚未畢業的本科生去考博士生的專業題,難度可想而知。

馮奚喬學得昏天黑地,用腦過度導致失眠,後期只能吃安眠藥入睡,精神狀態極差。

後來連著考了16個小時,下了考場,考生們個個疲累不堪。很多高年級學生乾脆翹課回宿舍補眠,還引起校方批評。

這一仗馮奚喬打得很艱辛,幸好結果沒讓人失望。

他的總成績位居北大第一名,全國排名第四,是當年中國最年輕的通過者之一。

這時的他年僅20歲。

▲ 哈佛新生馮奚喬在物理系 Jefferson Lab 樓前(1981年)

筆試通過後,又迎來美國大學教授的面試,他以流利的口語和紮實的專業知識,讓面試官讚不絕口。

甚至給出一項至高評價:馮奚喬將來會成為世界上第一流的學者。

我們時常誤會天才,認為他們的成功不過是舉手之便。然而馮奚喬的經歷足以說明:

天才要創造一項奇蹟,也離不開日積月累的努力。

2

1980年,這個20歲的年輕人提前修完北大課程,來到哈佛物理系。

全然陌生的環境沒有挫損他的學術天分,甚至讓他如魚得水。

別人需要努力攻克的課程,他只用一半的時間就全部完成,甚至還能名列前茅。

與此同時,馮奚喬展現出東方留學生罕見的熱情開朗,他會跳交誼舞,小提琴技藝精湛,喜歡遊泳,組織過音樂會、藝術展覽、中文桌活動,深受同學歡迎。

▲ 馮奚喬在哈佛本科生 Leverett House 做resident tutor

繁複熱鬧的社交生活沒有影響學業,反倒讓他更加耀眼。

他接連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論文。他的第一篇學術文章,已經累計被引用300多次,而他發表時年僅23歲。

▲ 馮奚喬博士畢業照(1986年5月)

這一年,馮奚喬已是本科生的住校輔導員,來年他又榮獲哈佛優秀研究生獎。

這項獎項只面向哈佛最為傑出的研究生,金額足以覆蓋整個學期的花費,讓他們不被學術之外的經濟問題困擾。

可以說,當其他留學生在為錢發愁時,馮奚喬已經擊敗全世界的頂尖學子,在哈佛通過學術實現了自給自足。

畢業後,取得博士的馮奚喬又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聘為助理教授,這份工作使他興奮不已。

他還對友人說:到那兒去好好大幹一場。

隨後,他駕車橫穿美國大陸,開始了為期數月的公路旅行,從東海岸一直駛到西海岸。

生活在這個充滿生命力的大男孩面前,正展現出無限希望。

在UCLA,馮奚喬達到學術巔峰,不僅每年發表數十篇文章,也是一位深受學生喜愛的青年老師。

有一次,馮奚喬帶友人參觀校園,請過路的學生幫他們拍照留念,還被錯認成剛入學的學生。

「你是新來的學生嗎?」

「我在這兒教書。」

馮奚喬輕輕一笑,也許心中湧起了幾許驕傲。在如此不平凡的成就面前,他是那樣的年輕。

哪怕在一眾優異的北大同窗裡,也是獨一無二的佼佼者。這樣的人生活幸福、學術有為,怎能讓人聯想到他會早早隕落呢。

▲ 北京大學物理系七七級畢業照(1981年6月)。馮奚喬在後排右8由於七七級晚入學半年,本應該於1982年2月畢業,但因為有13名同學已經考取CUSPEA而提前畢業。所以這張具有歷史意義的珍貴畢業照也提前了半年。

3

外界眾說紛紜的死因之中,最廣為認可的說法是,馮奚喬為情所困,最終走向了自殺深淵。

這在他以往的經歷中,也多少有跡可循。

馮奚喬在北大期間,有過一位同系女朋友,後來兩人一同赴美留學,分別被兩所高校錄取。隨著功課趨緊,聯繫也漸漸少了。

女孩提出分手,馮奚喬遭受了重大的打擊。

他自述說:「這件事是我一生中最沉重的一次打擊,我當時都懵了,不知道再怎麼開始。」

相較起來,做學術可能是世界上最純粹的一回事,黑白分明,有耕耘就有收穫。

所以很快,馮奚喬又埋頭做學術研究。

他致力於研究近紅外光成像,希望未來能代替產生輻射的X光,進行醫學檢查。

在為患者檢查大腦中的腫塊、乳房裡的早期病變時,不再擔心輻射副作用。

▲ 馮奚喬(左三)在內華達州美國核實驗基地抗議核試驗(1987年)

學術上的推進,又給他帶來信心。情場上,馮奚喬漸漸恢復活力,他轉而開始接觸美國女孩。

在留學生群體中,有一個不成文的現象,中國女孩找外國人容易,反過來中國男孩約外國女孩難上加難。

馮奚喬打破了這種偏見,經歷過幾段不疼不癢的異國戀,在30歲也遇到了真愛。一位法學院高材生,正是他理想中的伴侶。

兩人一同遊覽了歐洲,還同居過一年多。馮奚喬沉浸在戀愛的喜悅中,對女友提出求婚,也得到了對方肯定的回應。

緊接著訂完婚,選擇結婚地點,一切都順風順水。

時值女孩剛踏入職場,經常連軸工作,周末也常去加班。

最終,兩人的感情因未婚妻出軌而崩塌了。1993年底,馮奚喬落寞無比。

「在一起都住了兩年多了,所以對我是第二次很大的打擊,心情特別低沉。」

接連兩次傷害,這位天之驕子的痛苦可想而知。那時,他還在研究近紅外光,於1994年取得了重大進展。

這讓他感到快活許多,如果將新技術推廣開,將能夠拯救全世界無數病人。甚至可以把核磁共振成像微型化,裝到救護車裡,將來移動診療傷患。

他想開公司,想推廣新技術,想救死扶傷,想改變世界。然而那些宏偉計劃都沒來得及開展,噩耗先至。

1995年9月,巴黎警方通報:年僅34歲的馮奚喬在一位法國同事家中突然離世。

外界傳出另一種說法,他痴情一位年長10歲的法國女子,精心準備了求婚儀式,遭到拒絕。

備受打擊後,他站在一處高樓上縱身下躍,學術、家庭、理想,皆被拋之腦後。

消息傳出後,無數人扼腕。

▲ 馮奚喬教授和爸爸、媽媽和弟弟(1994年於洛杉磯)

4

這樣一位學神般的青年才俊走向死亡,學術界乃至整個社會都無法接受。

他是剛剛轉正的大學教授,是國際上有聲望的物理學者,心懷抱負,光明無限。

將來無論從商、從政、從教,成功都唾手而得,足以留名青史。

可是沒有機會了。

馮奚喬留下的護照本密密麻麻打滿了籤證,額外附上的添加頁有著大片空白,就像他未完成的餘生。

他週遊不少國家,聽過各處見聞,總是眼神坦蕩,神採明亮,好像永遠不會對生活失望。

誰能想到,這個對友人感慨 「人生真有意思」的年輕人,竟然自殺了。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 馮奚喬葬禮的程序冊

王爾德在書中寫過:「才貌超群者往往背負宿命的悲哀。」飽嘗過成功的天才們,怎能吞咽下失敗的苦果。

他們攀登過一座座學術的高峰,站在學界之巔,可叵測的人心、無常的世事才是最難解的謎團。

在活著這件事上,幸運和努力所能抵達的成就皆有限,而意志和勇氣才是持續通關的秘語。

天才隕落固然讓人傷感,平凡人頑強掙扎的一生也同樣值得敬畏。文/花辭樹

相關焦點

  • 物理天才馮奚喬:20歲進哈佛,卻在34歲自殺,死因成謎,加州大學為他降半旗
    馮奚喬,一個讓無數人惋惜的天才。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特意為他發唁電:奚喬是他那一代的領軍物理學家之一,物理學失去了一顆明亮的新星。 1996年,馮奚喬紀念基金會還在北京大學設立馮奚喬紀念獎學金。 他的死讓無數人扼腕嘆息。
  • 他17歲上北大,20歲進哈佛,32歲破格升任教授,卻在34歲跳樓自殺,一個物理學天才終被痴情所禍
    他17歲上北大,20歲進哈佛,32歲破格升任教授,但卻被情所惑、為情所苦、在他34歲美好的年華跳樓自殺!他是一名年輕的中國物理學天才,他是國際物理學界的明日之星,他本可以在未來的歲月裡為世界創造更多的科研財富,但他卻用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短暫而燦爛的一生!他就是馮奚喬,1960年出生在北京一個高知家庭的幸運男孩兒。
  • 「中國天才」馮奚喬,17歲上北大20歲進哈佛,34歲卻選擇自殺
    但這位幸運的男孩,卻在34歲時就選擇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接受良好教育,學習傲人為人善良因家庭條件優渥,自幼馮奚喬就擁有多種愛好。既有爺爺教他畫水彩畫,父母看他對小提琴感興趣,又給他斥巨資買了昂貴的小提琴,還買來了珍貴的琴譜,讓他練習。而在如此充滿愛的家庭裡,馮奚喬為人也非常善良。
  • 中國天才20歲進哈佛,34歲自盡美國高校致哀,李政道:科學界損失
    現代也有這樣一位20歲進入哈佛,在國際物理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卻在34歲的時候自殺去世的天才。他就是—馮奚喬,他的死讓李政道直言是科學界的損失。 勤奮好學,以優異成績進入北大 馮奚喬,1960年出生在北京,父親是一名工程師,母親是醫院的外科主任,他就是出生在這樣的一個比較優渥的家庭裡。當時處於特殊年代,他少年求學之路也走得很是曲折。
  • 中國天才馮奚喬:17歲進北大、20歲讀哈佛,卻在34歲跳樓殞命
    北京大學的學霸馮奚喬,從小就品學兼優,年僅十七歲就考入了北京大學,緊接著又在二十歲的時候考入了哈佛大學,之後又發表了無數篇優秀的學術論文,最後又被美國加州大學聘請為教授。然而就是一個如此優秀並且前途一片光明的青年,在他年僅三十四歲的時候,選擇了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 物理天才馮奚喬:20歲上哈佛,30歲任教授,34歲英年早逝
    馮奚喬,當年物理界的璀璨新星,卻在34歲這年,驟然間隕落了,他的突然離世,在當時的美國物理界,引起了很大震動。1996年,美國《今日物理》月刊第一期,為年輕的馮奚喬刊登了訃告。關於這位天才的死因,至今為止都說法不一,成為了永遠無法解開的謎團。人們在猜測的同時,也深深的感到惋惜和痛心。
  • 他是北大史上最有名的天才,20歲上哈佛,34歲成UCLA最年輕正教授,兩個月後卻離奇去世
    「天才總是特立獨行」,許多人一直對這句話深信不疑。為什麼天才總是和常人不同?筆者覺得,可能是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超越平常人,因此曲高和寡,倍顯孤獨。中國歷來有很多天才,但其中不少天才的人生多是悲劇收尾,比如馮奚喬,這位北大校史上最有名的天才,34歲在巴黎突然離世,死後美國頂尖高校加州大學為其降半旗。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 北大天才馮奚喬:20歲上哈佛,34歲跳樓自殺,美國大學為他降半旗
    1979年,這一年馮奚喬大三,他意外地得知了今年即將舉辦第一屆中美物理研究生考試,這對於馮奚喬而言無異於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對馮奚喬出國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馮奚喬非常想抓住這次機會,用功讀書、向老師請教與物理相關的各種課程。馮奚喬的努力付出很快就獲得了回報,在這場考試當中,年僅20歲的馮奚喬取得了全校第一、全國第四的好成績,並且成功地進入到哈佛大學的視線當中。
  • 馮奚喬:北大校史上最有名的天才,34歲在巴黎跳樓身亡,令人惋惜
    南康白起寫出火遍大江南北的著名作品《浮生六記》和《我等你到三十五歲》,卻年紀輕輕了此殘生;寫出「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這種驚世絕倫詩句的當代著名詩人顧城,最終自已在紐西蘭的一棵樹下。曾經17歲考上北大,也是北大校史上最有名的天才馮奚喬,卻在34歲時跳樓身亡,令無數人嘆惋。
  • 隕落的天才:7歲進哈佛,8歲會8國語言,最後卻在精神病院度過
    王安石所說方仲永的故事便是一個例子,那個叫方仲永的孩子幼年天資過人,但因為其父無知,後來便成了一個普通人。國外的這位天才何嘗不是「翻版方仲永」,他七歲進哈佛,八歲會八種語言,最終的結果卻不免令人唏噓。
  • 他出道就被爆和天后同居,憑一曲火遍全國,34歲離世死因成謎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錯家裡盤著兩條龍是長江與黃河呀還有珠穆朗瑪峰兒是最高山坡看到這首歌的歌詞想必大家都能哼唱出來,1994年,這首《可就是一個滿腹才華的人,卻在34歲英年早逝了,他的離去不僅讓人覺得十分的惋惜,關於高楓的死因有很多的說法,他的死因至今也是個謎。
  • 北大學霸馮奚喬:17歲進北大20歲進哈佛,美國高校為他降半旗
    馮奚喬的一生是短暫的,同時也是絢爛的,即使是在花一般的年紀悄然地離去,但他的光輝仍然灑滿人間,照亮人們前行的路。011960年,馮奚喬在北京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中出生,他的父親馮宙鵬是當時享有盛名的總設計師,而母親沈文筠是一家重點醫院的外科主任,在那個大部分中國人連飯都吃不飽的年代,這樣的家庭條件已經是十分優渥。
  • 天才馮奚喬,20歲考上哈佛大學前途無限,卻縱身一躍結束生命
    他的成績在班裡面總是排在前面的,就連老師也經常誇讚他,以後絕對是一個有大出息的人。馮奚喬不僅對學習很有興趣,對藝術方面也有很大的興趣,在他7歲的時候,爸媽就送他去學小提琴。馮奚喬非常喜歡小提琴,一直堅持的練了下來。在1977年的時候,國家恢復了高考,當時的馮奚喬才17歲,但這個高考的機會他絕對不能錯過。
  • 他憑一首歌紅遍全國,20歲出道與天后同居,34歲早逝死因卻是個謎
    我們都有一個家 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都很多 景色也不錯看到歌詞,想必很多人都忍不住跟著哼唱起來,這首歌正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中國》,演唱者也憑藉這一首歌紅遍全國。他就是歌手高楓,少年成名的他,帶給觀眾一場又一場的聽覺盛宴,與天后的感情也為人感慨。但天妒英才,34歲的他英年早逝,死因卻是個謎。
  • 34歲男星上吊去世家人出面揭內情,曝兒子自殺是受女友教唆
    歲的蘇尚特被發現在家中上吊輕生,一位寶萊塢新星就此隕落。不過對於蘇尚特自殺的原因,當時並無人知曉。,發現蘇尚特疑是被女友---28歲印度女星瑞亞.夏克拉博蒂(Rhea Chakraborty)教唆自殺,消息一經傳出再度引起無數網友熱議。
  • 22歲女星意外自殺原因成謎,或因錄真人秀入戲太深?
    日韓娛樂圈藝人生存現狀一直是熱議的話題,去年具荷娜、雪莉自殺的餘悸依然在心,5月23日,日本22歲女星木村花意外自殺身亡,震驚整個娛樂圈!據悉,以戀愛真人秀《雙層公寓》打開知名度的日本女子摔跤手木村花23日凌晨自殺後,她所屬的摔跤團體也證實該消息,並在官網上公布死訊,但並未提及她的死因,只表示會協助後續調查。《雙層公寓》是由Netflix與日本富士電視聯合製作的實境節目,自2005年開播至今,深受許多全球觀眾的支持和喜愛。
  • 田曉菲4歲寫詩、13歲進北大,35歲成哈佛教授,詩歌被海子讚賞
    天才是什麼樣子的?是被蘋果砸了一下,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還是洗澡的時候,發現浮力原理?她是美女也是天才,既沒有被蘋果砸,也沒有發現什麼定律,只是她4歲可以寫詩,而且在2006年,年僅35歲的她成為了哈佛大學教授。因為文學特長活出了很多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 智商比霍金還高,16歲進哈佛,卻淪為最難抓的「天才殺手」!
    曾經有一位天才數學少年,智商比霍金還高,霍金的智商160,而他是167!16歲就被哈佛大學數學系錄取,25歲就當了教授。就是這樣一位人生開掛的天才,然而最後卻成為讓人瑟瑟發抖的兇殘炸彈客,以及史上最難抓的連環殺手!這個人就是泰德·卡克辛斯基——他是美國犯罪史上極其重要的一位罪犯,因為在此之前還沒有這樣高智商、高學歷的連環殺手。
  • 8歲會6種語言的天才,11歲被哈佛錄取,父母想送他進精神病院
    席德斯究竟天才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呢?我們來回顧一下,這位天才的一生。三歲的時候,自學了一下希臘文,四歲的時候,便可以熟讀這兩種語言。六歲的時候,他自學了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還自己研究了解剖學。七歲的時候,就通過了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入學測試。到了八歲那年,席德斯可以流利使用6種語言,還發明了一種新的語言。
  • 18歲玉女偶像出道2年香消玉殞,死因至今成謎,逝前一段話藏玄機
    可想而知那時的日本樂壇是多麼的輝煌,然而這份「輝煌」之下也是有著諸多「黑幕」,以至於曾經的「小公主」岡田有希子在18歲的時候就香消玉殞。再過兩天(4月8號)就是岡田有希子逝世34周年的紀念日,試問還有幾人記住這位曾風靡日本樂壇,紅極一時的玉女偶像呢?藝術是不分國界的,尤其是這麼年輕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