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的《演員請就位》上,曾靠「三如金句」爆紅網絡的李誠儒,再次怒懟小四郭敬明。大伙兒看到接下來的鏡頭裡,郭敬明直接眼含淚光,這是硬生生被懟哭了啊……有很多觀眾都好奇這樣一位樸實無華的大爺是如何做到當眾不給郭導半分薄面的?今天就帶大傢伙扒一扒李誠儒大爺土豪背景。
1954年,李誠儒出生於北京一個大家庭。上頭有4個姐姐6個哥哥的他,在2歲時,父親便去世了。留下母親和11個孩子相依為命,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李誠儒對童年最深的印象就是「飢餓」。因為飢餓, 家裡的11個兄弟姐妹夭折了兩個,有一次,為了和別的孩子搶吃的,還不到10歲的李誠儒被打得頭破血流。
即使家裡這麼困難,但再窮不能窮教育的李母,還是將孩子們送去讀書或是學京劇。李誠儒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接觸表演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70年,中學畢業的他被分配到服裝廠做工人,沒過多久就成了廠子裡的文藝分子,無論是說相聲還是跳舞亦或是小短劇,他都演的有模有樣。
1972年,李誠儒通過「軟磨硬泡」終於成了老戲骨董行佶唯一的入室弟子,從此一周一節課,學朗誦,練聲音,背臺詞,整整10年風雨無阻,這就是為啥李大爺的臺詞功底這麼強的原因。後來李誠儒順利的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但是沒有資源又不是那個年代主流「奶油小生」形象的李誠儒,在畢業後並沒有戲拍,無奈之下,他開始從劇組的底層做起,而這期間,他接觸到的第一個劇組就是經典的83版《西遊記》!
在劇組的五年裡,李誠儒主要負責場務,而《西遊記》劇組最早的創作班底,加上導演才只有六個人,李誠儒就是其中之一!這五年,片場上百號人都要靠李誠儒上下打理,拍戲遇到難題時也都是他出面擺平,就連導演楊潔都曾說過:這幾年李誠儒受到的委屈比所有人都要多。
五年後,一部播放了近40年的經典之作《西遊記》問世,但李誠儒依舊無戲可拍。當時正值90年代初期,下海經商已成主流,李誠儒也投入到這場浩浩蕩蕩的商戰中,當時的他有多成功呢?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北京最有錢的四個人,都姓李,其中有一個就是我。」
所謂京城四李,是指當時北京最有錢的四個人,巧的是四個人都姓李,李成儒便是其中之一,當年李誠儒憑藉過人的經商頭腦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在西單那種寸土寸金的地方,開了一個1000平米的商場,叫"特別特",主營服裝。而"特別特"當時是北京第一個在豪華鬧市自選式的商場!
為了給商場做宣傳,李誠儒還曾在《北京晚報》公開招聘女導購,工資更是開到了6千元每月的天價。重金之下,前來應聘的美女多達7000人!李誠儒從中挑了100多位組織集訓了三個月,等到商場開業,100多位美女導購員打破了以往商場的規格與傳統,使「特別特」商場迅速在北京火了起來,日營業額高達60萬。
商場的成功只是第一步,李誠儒在開了「特別特」後,又相繼經營了酒店、桑拿房、古玩等產業,無論哪一項,都是穩賺不賠,李誠儒也成了改革開放後最先富起來的那批人之一,甚至在那個年代達到了資產過億。
誰的年少不輕狂?有錢之後的李誠儒,可以用揮金如土來形容,就像他在電影《大腕》中說的:不買最好,只買最貴。當年的李誠儒一套七八萬的西裝,能夠每天不重樣。一萬多塊錢的領帶,100多美金一雙的襪子成了標配。電梯小姐叫他一聲"老總好",李誠儒會立馬掏出100美金的小費。金錢對於他來說,只是一個數字。
就算在古玩界,李誠儒也是大咖級玩家。他曾在北京郊區的大宅子裡,種了500顆櫻桃樹,其中還有多達180餘件的金絲楠木家具,和數不盡的古玩、字畫、古鐘等等藏品。其中一套金絲楠木朝服櫃,高達三米六,堪稱世界之最,比故宮博物館收藏的還要高,做工還有精細。
但是,好景不長,很快在90年代初流行起了炒外匯,眼光新潮的李誠儒自然不會放過這項投資,但一開始日進鬥金的他,卻在1993年,投了全部身家後突然爆倉,一夜之間,身家上億的富翁成了窮光蛋,幸虧當時留下一些房產,才沒落到「流浪街頭」的下場。
巨大的心理落差擱常人身上,很多人會接受不了從此墮落,甚至想不開輕生。但李誠儒是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他在一無所有的時候跑去找到老同學趙寶剛,剛好趙寶剛在拍《編輯部的故事》,李誠儒在裡面客串了一把,過了回戲癮。
此時的李誠儒發現,自己並非一無所有,他還有一項能養活自己的本事,那就是演戲。1997年,處理好公司剩餘債務後李成儒正式進入了演藝圈,此時他已經42歲了,在更新換代異常激烈的娛樂圈,李誠儒毫無優勢可言,但幸好他還有演技。就這樣,不惑之年的李誠儒接連出演了《過把癮》、《重案六組》、《大腕》等作品,幹起了自己的老本行。
人的一生總會起起落落,李誠儒的一生或許可以用大起大落來形容,但令人欣慰的是,李大爺還是扛了下來,回過頭來看,他走的每一步都是一場未知定數的冒險,但結果都能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只能應了那句是金子在哪都能發光,也終於明白,他懟人的底氣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