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學霸被嘲「凡學大師」,中英混雜就是秀優越嗎?

2020-12-24 騰訊網

酸了,真的酸了。

在《令人心動的offer》看神仙打架,隨便一個面試者都能讓喇叭在線恰檸檬。

是真的秀~

然鵝,最近學霸王驍,喝水用斯坦福的水杯,工牌掛繩有斯坦福的logo,聊天時低調中透露出「不同凡人」的經歷。

讓人網友直呼「太凡爾賽了」!

順帶著,「留學生說話中英夾雜」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又雙叒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好像回國後的留學黨都有一個「通病」——說話中英混雜

最近比較出圈可能就是《令人心動的offer2》裡的王驍...

「我很小的時候,就很喜歡任何International相關的東西。」

「最後以distinction的成績,結束了一年的交換。」

△關於這兩個詞,大家覺得有必要用英文來說嗎?

大部分留學生並不是故意中英混雜地說話,而是因為有些詞可能國外留學時會經常用到,在國內反而很少用到(對應的中文),以至於在某個場景下,英語會比中文更快出現在腦中並脫口而出了。

來源:知乎,用戶@ggevip

再比如留學生口中經常出現的Pre,當你想把翻譯成中文時時會出現卡殼的......

01

PART

是裝X還是無意識?哪種表達遭白眼?

如何區分對方中英夾雜是裝X還是無意識,其實很簡單。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這是習慣。

「明天有個presentation要due。」

這是裝逼

「tomorrow之前把結果send給整個group」

20世紀語言學家維索爾倫提出了「順應理論」,人們會傾向以最舒服的形式來與人溝通,包含雙語的轉換。

那麼,哪些中英文夾雜的方式是真的令人反感的呢?

英文都是初中英語單詞表裡的

有人的中英混雜是無奈之舉,有些人是明明能說中文,非要用自己初中級的英語詞彙來拽一拽.....

比如馬雲的一次演講中,臺下的一名女海歸用中英夾雜的方式提問馬雲:

再比如最近發生在廣州地鐵的事件:一女子地鐵扔瓜子殼用塑料英語回懟勸阻者......

事情發生在10月31日下午在廣州地鐵4號線大學城北站到萬勝圍站之間,一女子手推行李箱站在地鐵車廂內,有乘客指責該女子到處扔垃圾。

該女子大聲用英文跟周圍乘客爭論稱:

「I am not bad,but I do that.」

(我不壞,但我就這麼幹了)

事件在網上傳開後網友們紛紛吐槽起來:

有的網友還開始給這位女子的「塑料英語」糾正發音:

動名詞同時換成英文

一般情況下,單一地轉換動詞或名詞是正常留學生的說話方式。比如:

大家可以說一下自己的idea

這部電影挺好笑的,可以get到笑點。

但如果同時轉換,畫風就會變成:

大家show一下自己的idea

這部movie挺好笑的,為什麼有人get不到point

圖/知乎 李開復公開diss中英夾雜的行為

其實英語最重要的是表達清楚意思,實現溝通交流的目的。如果你中英夾雜是為了尋找優越感的話,那麼請你:

02

PART

英國人也愛裝X?

其實也有很多英國人喜歡使用其他語言進行表達(你們怎麼不說他們裝X啊!)

比如說義大利語中用來打招呼的Ciao

西班牙語中用來表示道別的Adios

還有法語中表示未婚妻的Fiancé

這些詞彙都經常出現在英文交流中,可能是因為他們都屬於印歐語系,所以在交雜使用的時候並沒有中英散裝帶來的衝擊那麼大。

圖:Chinabaike.com

甚至因為使用人數太多,次數太頻繁,有些詞彙還『被』變成了英語,成為世界文化交融趨勢下的範例。

總而言之,這樣說話可能真的不是在裝X!

03

PART

雙語夾雜現象其實很常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雙語夾雜的交流現象在全世界都很普遍,不僅僅在留學圈,所有接收過非單一語言環境的人都會出現在溝通中使用多種語言進行表達的情況。

在語言學領域還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語碼轉換(code-switching)。

圖:Google截圖

它還可以細分為這幾類:

(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

指的是在一句話表述完成之後,轉而使用另外一種語言,或者是在一段對話之間變換多種語言,比如說:

I dong't agree with you, 我這樣說話並不是在裝逼。

(Intra-sentential Switching)

句內轉換指的是發生在同一個句子或者同一個句子中間的片段的語碼轉換現象。

語言學的角度上看,這種現象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解釋:

從語言現實的角度出發,有些詞語真的沒辦法完全用中文解釋,比如說essay,翻譯成論文也不太對,它沒有論文那么正式,英文中還有許多其他用來表達論文的詞彙

比如:

畢業論文thesis, 學位論文dissertation。

比如說assignment,簡單理解成學校作業好像也不夠完整,它要求的工作量也許遠超於英文詞彙的homework。

社會規約的角度出發,有些事情用中文說實在是太不好意思了,比如說女生去買內衣的時候會委婉的使用bra代替其中文詞彙。

心理動機的角度出發,可以是出於身份認同,語言可以代表說話人的身份,比如在異國他鄉說兩句中文,別人立馬就能認出你是中國人

也有可能為了獨立開外比如說在一個全英文環境,兩個中文使用者使用中文溝通,只會有兩人可以理解,其他英文使用者就無法參與進來。

總而言之,語碼轉換需要在對話雙方都能理解該使用語言文化的環境下進行,不分時宜地進行中英夾雜只會令人尷尬。

這就要求使用者能對多種語言文化理解和運用,在符合當時溝通語境下使用語碼轉換,能夠幫助溝通雙方更好的理解彼此的語意。

相關焦點

  • 斯坦福學霸被嘲凡學大師?留學生中英文夾雜真的不是裝逼……
    大佬們一個個都那麼優秀再看看小編自己……本以為大家都只是酸大佬,卻沒想到……斯坦福學霸、法律碩士王驍,卻因為太凡爾賽被嘲上了熱搜?Practice Chinese Law是個什麼鬼?不久之前小編剛剛科普過一次「凡學」(戳這裡查看)。
  • 斯坦福學霸因太凡爾賽被「嘲」上熱搜:留學生中英文夾雜真不是裝
    在最近熱播的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中,畢業於史丹福大學法律系的王驍,就因為說話中英文夾雜,以及濃濃的凡爾賽味兒,而被嘲上了熱搜。 斯坦福學霸王驍:要Practice Chinese Law,就很緊張 和第一季一樣,正在播出的第二季《令人心動的offer》依舊把目光鎖定在了法律行業
  • ​網際網路「凡學」文化研究:你是「凡人」嗎?
    凡學,全稱凡爾賽學,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高級且隱秘的秀優越感的表達方式,深諳此道的人被稱為「凡爾賽人」,簡稱「凡人」。比如我們熟知的「悔創阿里傑克馬,普通家庭馬化騰」,這種蘊含了淡淡的憂傷、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表現,都可以稱之為凡爾賽。
  • 留學生裝逼朋友圈遭曝光:中英混雜不說「人話」!這場面太尷尬了
    被網友吐槽最多的就是他不好好說話的凡式造句——中英文混雜,因為秀的太過明顯,被網友群嘲裝逼,具體表現大家可以看下圖↓↓↓當然,自帶優越氣場的他,也給圍觀的網友帶來了無盡的歡樂:其實鴨鴨覺得他被網友嘲諷也挺無辜的,畢竟人家是真的在名校留過學,學習經歷和環境就是那個樣子,說的都說事實,我酸了。
  • 故作低調秀優越,你研究「凡學」了麼?
    凡學創始人小奶球是個幽默博主,在微博有210萬粉絲,她在「凡學十問十答」中說,發現凡爾賽這個主題,是源於一個朋友吐槽她一個同學,「每天在網絡中用特別滄桑、特別文藝的語氣描述高檔酒店、名牌、紅酒、三文魚分什麼等級這一類言論。
  • 凡學大賽:誰缺錢?誰缺愛?
    凡爾賽文學,就是用看似低調、謙遜的話來炫最高的調。人為什麼要高調?無非是祈財、求名和擴大影響力。而顯耀的身份最終為我們贏得的是更多的「愛」。獲得他人的愛可以讓我們感到自己被關注——注意到我們的出現,記住我們的名字,傾聽我們的意見,寬宥我們的過失,照顧我們的需求。
  • 曬娃凡學:誰還不會點閱讀理解啊?!
    但一個優秀的凡學中婦的朋友圈風格就很不一樣:我家男人不過是「平平無奇」古天樂我家娃學習恰似「北大還行」撒貝寧自己日常往往是「對錢無趣」傑克馬get了沒?凡學媽媽們追求的就是雲淡風輕,以退為進的日常感。之前「考古界」表示,最早的凡學大滿貫選手就是唐朝王思聰:詩仙李白同學那一句「小時不識月,換做白玉盤。」後來,又有好事者扒出黃梅戲中的《女駙馬》才是凡學佼佼者。你看看,就連凡學,女人都比男人優秀!
  • 斯坦福學霸人設翻車引群嘲:做人最忌諱的,是太有優越感
    可沒想得到,被最多人看好的學霸王驍,在第二期節目就翻車,被嘲上了熱搜。正式開始實習後,王驍就把自己裝扮成了一個「行走的斯坦福」。斯坦福水杯、斯坦福T恤,甚至連工牌鏈、手機殼都換成了斯坦福周邊。在國外的學習時間,就是研二的澳大利亞交流,及斯坦福的10個月。再加上,他說話又喜歡中英文夾雜,和同事交流時,也是無時無刻都自帶一種濃濃的名校精英優越感。比如,提到實習,王驍說「我之前沒在律所實習過,我都是在國際組織實習」;提到各自的興趣愛好,王驍說:「我對海比較感興趣,喜歡去海島旅遊,去過牙買加、夏威夷、萬那杜...」同事忍不住感慨:「竟然還有人把這當愛好,你的愛好是我們的夢想。」
  • 凡爾賽在逃公主王子:許凱不經意式秀優越,鞠婧禕借他人之口自誇
    「四千年美女」的標籤死死打進網友腦子裡的鞠婧禕鞠姐了,「凡學」造詣深不可測,被網友戲稱為「凡學分支之鞠學」。,凡學的精髓在於自己的優越不能直接秀,要用不經意的手段、平淡的話語以及一種神秘的精神傳遞讓聽眾和看客都能了解到你是如此優秀和優越。
  • 斯坦福學霸當眾翻白眼、插嘴搖頭!留學生再被誤解!
    而這一次,讓這個節目上熱搜的主角,竟然還是那位我們最熟悉的實習生——斯坦福學霸王驍。       還記得在第二期節目中,王驍無時無刻不在炫耀自己史丹福大學法學院的背景、偶爾冒出的中英夾雜表達,已經讓不少小夥伴表示接受無能。
  • 斯坦福美女學霸為拍《尖叫皇后》休學|尖叫皇后 斯凱勒·塞繆爾斯...
    舉報 斯坦福美女學霸斯凱勒
  • 說中文夾雜English就是凡爾賽?德語Fremdwörter了解一下
    凡學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就是隨身攜帶斯坦福法學院水杯、去萬那杜度完假順便參加真人秀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的王驍。一會說自己喜歡international(國際)相關的東西,一會說要practise Chinese law(實踐中國法律)。中英夾雜的說話方式到底是不是裝叉?如果不是,為什麼還是讓人有抽出40米長大刀的衝動?
  • 放棄斯坦福,轉戰音樂圈!王嘉爾、劉柏辛,亞洲娛樂圈的學霸都在這?
    可是你們知道嗎?這幫酷炫牛逼吊炸天的音樂人們,不僅音樂玩的666,個個還都是一等一的大學霸!下面,灣灣就帶大家來盤點一下,88rising的高學歷超牛逼的廠牌成員們!不當音樂人就去斯坦福的全能大學霸 王嘉爾從《巴比龍》到《100Ways》,從登頂美國音樂榜榜首到2018年王嘉爾成為首位獲得美國青少年選擇獎的華人,很多人已經非常熟悉認可王嘉爾作為音樂人的身份。可是你們知道嗎?
  • 《令人心動的offer》中斯坦福學霸讀的LLM項目究竟是什麼
    雖然說打工人不配有娛樂(不是),但2020年的內娛綜藝實在是太多了,躲得過姐姐妹妹的一眾選秀,躲不過名校學霸的職場觀察。 近日熱播的職場真人秀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 2》就讓很少看綜藝的打工人小編也「破了戒」:人大、法大、喬治城、斯坦福……這些名校畢業生們在國內頂級律師事務所裡上演著一輪又一輪「神仙打架」:其中被人寄予厚望的要數畢業於史丹福大學法學院的學霸:王驍。 細心的同學會發現,這段讓王驍脫穎而出的斯坦福經歷只有一年。
  • 撒貝寧都感嘆,斯坦福王驍排名第二?這就是巔峰了
    節目中一共有八位實習生,其中有一位被節目組後期標註,真學霸。這位實習生也是節目組創造的主要爭論點之一,甚至可以說是中心爭論點。名校學霸,家境不錯,談吐也不錯。奈何節目播出那段時間,凡爾賽文學火的一塌糊塗,王驍的表現幾乎就是直接代言了凡爾賽文學。
  • 谷愛凌考進史丹福大學,滑雪天才少女也是學霸
    滑雪界的天才少女谷愛凌不僅在賽場上屢屢斬獲榮譽,在學業上也同樣斬獲了一次「勝利」——日前,谷愛凌在社交媒體上宣布自己被史丹福大學錄取。「我的最大夢想之一。十年的期待和努力今天終於成真了……史丹福大學!」她激動地寫道。
  • 顏值高、家世好還是斯坦福學霸!
    但其實Emmy本人幾乎是Fiona這個角色的反面,她生活在一個條件優渥的家庭,從小就上私立學校,學歌劇,擁有著凡爾賽文學裡一樣完美無瑕的人生。1986年,Emmy Rossum出生在紐約,她是家裡的獨生女,由母親獨自撫養長大。
  • 心動的offer:為何觀眾不喜歡斯坦福哥和清華學霸?
    在《令人心動的offer》中,最有「精英學霸」光環的斯坦福哥和清華學霸,卻是最不受觀眾待見的。節目播出後,很多人才意識到,好成績並不意味著成功。觀眾為何不喜歡斯坦福哥和清華學霸?斯坦福代言人王驍、背水一戰的丁輝,可謂是節目中的兩位「話題擔當」,前者代表著精英學霸人設,後者代表著普通打工人,因為強烈的身(階)份(級)差,總能引發出各種話題和討論。弔詭的是,在節目中深受帶教律師喜歡的王驍,在節目外,卻是被觀眾吐槽得最兇的,而不被老師重視的丁輝,卻在節目外圈了一波粉。
  • 凡爾賽文學成熱梗,而凡學第一人當屬佟湘玉的「塑料閨蜜」韓娟
    要說最近網絡上最熱的話題,大概就是"凡爾賽文學"了吧!網絡上對於凡爾賽文學的精神與內涵解析得詳細又透徹,但簡單來說,凡爾賽文學的精髓就是用不經意的方式裝最大的X,以達到秀優越的目的。吃瓜網友都知道,最先提出"凡學"理論的,是一位名叫"小奶球"的微博博主。而引爆這次"凡學"的,是一位微博暱稱叫做"蒙淇淇77"的網友。可要說中國誰才是"凡學"鼻祖,恐怕得說到《武林外傳》這部劇了。因為這部劇,誕生了我國凡學第一人——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