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x執行長理察·蓋爾方德在好萊塢投資者會議上,一邊為特殊時期有一些大片「一定要上映」而潑冷水,另一邊又在大肆宣傳克里斯多福•諾蘭在影院上映的《信條》,相信影迷們已經聽說了此事,「左右互搏」的言論也讓不少觀眾們以及投資者大跌眼鏡。不過他在該會議上提出了一個問題倒是值得研究:為什麼Tenet在亞洲的線上平臺收視率不高?這位執行長很自信,因為在他的眼裡,來自東方的影迷們不像西方觀眾「看慣了高科技以及新奇的拍攝手段」,應該對拍攝手法特殊的《信條》感興趣。然而從數據上來看,Tenet在亞洲地區的線上平均收視率只有6.2%,還不如「炒冷飯」開始重映的《盜夢空間》。
當然理察·蓋爾方德也肯定了《信條》:「在安全和容量充足的地方,儘管這是在特殊時期,不過這部影片在宣傳以及上映安排方面表現得非常出色。」北京時間9月18日上午,好萊塢記者Jamie McCarthy公布了投資者會議的部分內容,可能有些人們不了解「安全」與「容量」這些專業術語,筆者(沾沾自喜看電影)跟大家解釋一下,所謂安全的地方,顯然就是在全球流行病還沒有收尾的時候,一些在美國已經開放院線的地區。有容量的地方,就是在洛杉磯和紐約這種有消費能力的影迷匯集地區,但由於疫情風險導致影院無法開放的地區,在流媒體平臺上的觀眾很多。
大家都清楚,諾蘭在《信條》中使用了極端新穎的倒敘拍攝手法,可能從故事情節上來看,相比起《盜夢空間》等影片還有些無趣。而Tenet的賣點就在於拍攝手段——一定要在大銀幕上才能感受到,所以華納兄弟會考慮在洛杉磯的賽車場進行該地區的首映。這些事實也體現了《信條》在亞洲線上平臺收視率不高的原因:真的要說美妙的故事內容,相信東亞幾個國家的電影都具備,可能比好萊塢電影還要情節曲折。所以來自東方的影迷們,要看的就是Tenet獨特的倒敘效果,在流媒體平臺上拿著手機或者平板電腦怎麼能感受到呢?畢竟亞洲的影迷們也需要觀看效果。
「在,它做得非常好!」Imax執行長在Communacopia會議上的一次網絡直播中談到了《信條》在劇院的推出還有層層困難。蓋爾方德指出,Tenet特在海外包括在亞洲地區都有大生意,但不太看好華納兄弟在北美的業務。因為該影片在亞洲流媒體平臺上不受歡迎,這種情況在美國的結果可能更差,這可能是可以預見的,因為影院只是重新開放。我們的計劃是打開世界,讓電影接踵而至。在世界其他地方,這一切都很順利。在歐美地區的觀眾們沒有足夠的意識,所以在流媒體平臺上傳播更慢。蓋爾方德告訴投資者,從《信條》在亞洲地區的線上上映來看,該影片還是適合回歸影院。
很多影迷們都看出來,這位執行長他對各大製片廠不斷發展的視頻點播模式不太樂觀,好萊塢影片有一個共性,就是完整性特別強。拆成五六分鐘一小段,再設計一個主題,顯然偏離了電影的本質。因為環球影業在這段特殊時期內,決定在新的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打破巨魔世界巡演的劇場窗口,因此繼續將《魔發精靈2》的發行推到2021年。「我相信製片方非常致力於戲劇發行,而不是電影,他們已經說過了。」Gelfond堅持這麼認為,所以Imax要增加大片的收入,而不是從視頻點播窗口獲得足夠的收入。這是全球流行病時期,對好萊塢影片發展的不利因素。
而將影片切成一小段,正是亞洲流媒體平臺愛做的事情。很多人認為,PVOD是一個失敗的實驗。這些數字在流感大流行中並不奏效。那麼,它們如何在非大流行的情況下發揮作用呢?流媒體是另一種選擇,尤其是對於中等水平的電影,但PVOD根本不起作用。回到中國大陸地區,Imax的足跡不斷擴大,這位執行長表示,儘管影院容量有限,但本華語影片《八佰》在秋季檔強勢上映,收入1.15億美元。「你將看到這些影片在亞洲強勁復甦,這是非常有希望的,因為中國沒有什麼獨特之處,」蓋爾方德補充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