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基督的名稱。1,耶穌。2、基督。3、神的兒子。
4、人子。
①「人子」是耶穌在福音書中最愛使用的自稱。也是唯一可以隨時使用的頭銜。更令人驚奇的是,使徒行傳和保羅書信中除了一次(司提反見異像時)之外,從不使用這稱呼來稱耶穌(徒7:56)。
②傳統上認為,「人子」是表明耶穌真正人性的一種頭銜,但現代神學家們指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人子」不僅僅是指「人性」的稱呼。
A.聖經中確實使用「人子」來指一般人(民23:19,詩144:3,結)但耶穌稱人子時,從來不從這種泛指的角度來稱呼(即人的兒子)。
B.現代神學家們都主張耶穌的「人子」稱呼,很可能根據舊約但以理書中出現的那「超越的」、「屬天的人子」(但7:13—14),但以理書中的人子是屬天的彌賽亞末世論式的人物,他把國度帶給地上受苦的眾聖徒。
間約時期的以諾書中,也出現一位「先存屬天的人物—人子」,他降臨在地上,坐在審判的寶座上,消滅地上的惡人,拯救義人,並要統治榮耀的國度,有那麼一種人子基督論。
③福音書中的人子(符類福音書當中的人子)賴特認為「人子」在福音書中有三種不同的用法。A.地上服事的人子。(【路19:10】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32:10,2:27,太11:19,8:20,12:32,16:13,13:27,路6:22,路22:48)。
B.受苦的人子。(【可8:31】從此,他教訓他們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過三天復活。」9:12,9:31,10:30,45,14:21,41,太12:40)
C.末世將得榮耀的人子。(可8:38,【可13:26】那時,他們要看見人子有大能力、大榮耀,駕雲降臨。14:62,路12:40,17:24,26,太10:23,13:41,16:28,19:28,24:30,太24:39,25:31,路12:8,17:22,18:8,17:30,21:36)
④在耶穌自我啟示的過程中,該撒利亞腓立比境內的彼得的信仰告白是重要的轉折點。在此之前,耶穌只表明自己是地上服事的人子,在此後,他開始介紹自己的受死與榮耀中的人子,可8:31,把「榮耀的人子」和「受苦的僕人」聯繫在一起,主前的時代,猶太教從未把彌賽亞與受苦的僕人聯繫起來(代贖)而舊約卻是相連的。(可10:45,賽53:6),耶穌革命性地把「榮耀中的人子」和「受苦的僕人」應用在自己身上。
⑤結論:他沒有自稱彌賽亞,因為他的使命和當時普遍對彌賽亞的了解完全不同。當時人對彌賽亞都有錯誤的理解。他自稱人子,因這頭銜是個高升的稱呼,並且這個稱號容許耶穌注入新的意義。他把人子的職分和受苦僕人的職分融而為一,彌賽亞首先要受苦、受死,然後才能在榮耀中再來,要用權能和榮耀開啟神的國。使用人子時,不知道的人覺得這稱呼很普遍,但有屬靈洞察力的人必知其真意。
〈人子的結構與神的國的結構〉
5、道(λσγοS)。
①約翰神學的基督論中,另一個重要的基督論概念是「道」。並且約翰福音就是以「太初有道」來開始的。
②約翰神學中的道(λσγοS)可以從舊約聖經中的神的道(話),希臘哲學中 的λσγοS,腓羅的「道」,甚至猶太智慧文學中的「智慧」中,追溯其根源。
③但約翰神學中的「道」論有很顯著的特色(賴特的新約神學中分五點)
a。道的先存。太初比起初更早,顯的基督的先存。
b。道來判定耶穌的神性。(約1:1)(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c。道是神創造世界的手段。他不是被造的,而是創造世界的。 (約1:3,10,參林前8:6,西1:16)。
d。道成了肉身。這是與任何外邦道論分道揚鑣的中心。只有約翰福音中有,約翰要強調的是,神自己在「道」裡進入人的歷史,他不是幽靈,他是真正有骨有肉的人。
e。他在肉身中降臨,啟示世人。他啟示給人生命(約1:4)、光(約1:4—5)、恩典(1:14)、真理(1:14)、榮耀、甚至是神自己(1:18)。
6、主
A。主是基督論最高的上層點,也是對耶穌基督的最高稱號,也是初期教會,特別是保羅和外邦教會最常用的稱號。
B。主有先生之意。耶穌在地上時,也有人稱他為主,但真正神學意義上的(真正對耶穌神性的告白)、發展的稱號耶穌復活之後(約20:15,太27:62—63)。
C.「耶穌是主」是初期教的信仰告白,也是使徒們傳福音的核心(林後4:5,徒9:14、21,22:16)。也是門徒的標記(林前1:2)。保羅認為「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人能說耶穌是主的」(林前12:3)。
D.教會對耶穌的這種信仰。完全根據於耶穌的復活與升天(太28:18,約20:28)。
腓2:5—11是最發展的基督論經文。【林前15:25】因為基督必要作王,等 神把一切仇敵都放在他的腳下。【林前15:26】盡末了所毀滅的仇敵就是死。耶穌因著復活與升天,已經開始了對宇宙的統治,這就叫宇宙的基督,在耶穌復臨時將達到致極。【羅14:9】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教會的主就是世界的主、宇宙的主,使徒們稱主時,是指那位已受死、復活、升天、坐在天上的君王—耶和華神。
E.耶穌是主有兩種意義
① 耶穌位格的確信
在希臘文七十士譯本中,把Yhwh譯成kyrios,所以使徒們稱耶穌為主,意味著他就是為了救贖世界的耶和華。所以他們敬拜耶穌(中元前1:1,3:11,帖後1:2,12,2:16),
他們把耶和華的職份歸給耶穌,如保羅引用約珥書2:32時,把「求告耶和華的名」應用到「因為凡求告主名的主必得救」,「主的日子」(林前5:5,帖前5:2,帖後2:2),變成「主耶穌的日子」(林後1:14,林前1:8,腓1:6,10,2:16),
神的審判臺也成了基督的審判臺(羅14:10,林後5:10,羅2:16),保羅更喜歡使用「主」是因為基督是完全猶太人的概念,不易引起誤解,所以都稱「主」。
② 個人徹底的奉獻
耶穌的主權是我們奉獻的動力,基督徒是基督的奴僕。我們應絕對的順從。
第一,理智上。服從他的教訓,我們作僕人的要順服耶穌是主。
第二,道德上。遵守他的誡命。
第三,呼召上。服事別人(路22:27,可10:45),就是作在主身上。
第四,社會側面。詩110:1,我們承認地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屬他的,全社會都是主的。荷蘭神學家凱波爾博士(Abraham kuyper)說:「世上沒有一方土,不屬於主。」這個世界是屬耶和華的,我們應該服侍教會、參予社會,恢復他原始的創造,應當以殉道者的精神、奴僕的身份來順服。
第五,政治上。我們應服從國家,但不崇拜國家,因為只有耶穌才能拯救世界(徒4:12)。
第六,全球性。我們真正知道,這位主是全地之主時,才能把自己奉獻給神,也不把任何東西當作救主來崇拜(這是不可拜偶像之意)。萬國、萬民都要稱他為主,而成為奴僕(西6:8),真正有這種託付的人才能有些認識。耶穌拒絕從撒但口中接受任何榮耀。我們要有熱心向世界宣教!
第三章:基督的名稱。
1.耶穌(Jesus)。
2.基督(Christ)。
3、神的兒子。
4.人子。
5、道(λσγοS)。
6、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