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人士回顧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2021-01-10 光明日報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6日在京舉行的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5周年座談會上,與會人士回顧了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的盛況和積極成果,高度評價其在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表示應堅定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在此基礎上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加強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共創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

民革中央副主席張伯軍指出,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是兩岸關係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彰顯了「九二共識」的重要作用,開闢了兩岸關係發展的廣闊空間。會晤充分表明,兩岸中國人有能力、有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兩岸雙方在認同「九二共識」的前提下完全能夠通過加強溝通、管控分歧、增進互信,做出順應同胞心願、符合時代潮流、經得起歷史考驗的正確選擇。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

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前主任、中華兩岸新時代交流協會理事長黃清賢指出,「九二共識」是兩岸推動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2008年至2016年,正是因為兩岸雙方共同堅持「九二共識」,才獲得了豐碩成果與和平榮景,讓兩岸關係處於和平穩定的狀態。國民黨如想鞏固該黨的兩岸關係歷史地位,應大力宣揚「九二共識」帶給臺灣的利益,為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如果民進黨當局能夠正視臺灣民眾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期望,回到「九二共識」正途上來,則兩岸關係有機會「撥雲見日」。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說,兩岸領導人在歷史性會晤中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指明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方向、基礎、途徑和目標,創立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新範式、新標杆。會晤強化了「九二共識」的關鍵作用,夯實了推進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鞏固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路線,確立了兩岸攜手實現民族復興的共同目標;開啟了兩岸領導人直接對話溝通的先河,創造了兩岸良性互動的成功範例。會晤成功舉行的寶貴經驗、蘊含的政治智慧及其所指引的方向道路,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兩岸關係發展具有重要啟示作用,即必須始終堅持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必須增進政治互信,務實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必須堅決反「獨」遏「獨」,堅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自信。

臺灣青年代表、閩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助理教授李姿瑩表示,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以來,大陸又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惠臺利民政策措施,讓她真切感受到兩岸之間深厚的同胞親情。她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不斷擴大,讓更多優秀臺灣青年在大陸找到實現人生理想與抱負的舞臺。兩岸青年應共擔時代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嚴安林指出,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能夠實現的關鍵在於雙方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會晤所作的務實安排體現了兩岸中國人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包容共濟的政治智慧;兩岸政策的生命力根植於努力為兩岸同胞謀福祉。會晤雖已過去5年,但其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巨大作用與現實啟示,卻是歷久彌新,仍是推動兩岸關係不斷前行的強大動力。

相關焦點

  • 國臺辦:當前形勢下舉辦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5周年座談會意義重要
    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陳舒、石龍洪、趙博)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1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指出,為昭示當下、啟迪未來,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11月6日在京舉辦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5周年座談會,兩岸有關方面嘉賓60餘人出席。在當前複雜嚴峻的兩岸關係形勢下,舉辦座談會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 「習馬會」5周年 兩岸各界高度評價歷史和現實意義
    劉結一指出,5年前舉行的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唔,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重大舉措,開創了兩岸領導人直接對話溝通的先河,將兩岸政治互動提升到新高度,成為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的重要裡程碑。會晤鞏固了「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治基礎的關鍵地位和作用,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
  • 「汪辜上海會晤」 開啟兩岸政治對話
    「汪辜會談」推動了兩岸談判進程,也帶動了兩岸交流的蓬勃發展。但這樣的大好局面後來遭到了破壞。直至1998年,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氣氛有所緩和,辜振甫與汪道涵才再度會面。圖為:汪道涵先生和辜振甫先生。
  • 中評論壇:臺灣智庫專家論習馬會意涵與影響
    (中評社 方諾妮攝)  中評社臺北11月9日電(記者 方諾妮)中評智庫基金會、中國評論通訊社邀請藍綠專家學者,8日下午在中評社臺北會議室舉辦論壇,討論「習馬會的意涵與影響」。與會者均認為,習馬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值得審慎解讀。尤其對可能執政的民進黨來說,如何維持現狀、延續習馬會的成果、突顯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是一項重要考驗與挑戰。
  • 情義深切、影響深遠的「家書」——兩岸親歷者憶《告臺灣同胞書...
    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 題:情義深切、影響深遠的「家書」——兩岸親歷者憶《告臺灣同胞書》發表  新華社記者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如一股暖風吹過海峽,吹皺了鬱結的鄉愁,吹融了堅硬的寒冰,吹開了兩岸關係發展史的新頁。
  • 兩岸關係政治定位與和戰問題
    2019年1月2日,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在對臺政策講話即已指出,「儘管海峽兩岸尚未完全統一,但中國主權和領土從未分割,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      再回顧來看,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發表對臺政策講話表示,「1949年以來,大陸和臺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上個世紀40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這沒有改變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
  • 2020李奇茂藝術創作回顧暨「墨香飄兩岸,縱筆頌水城」海峽兩岸書畫...
    聊城新聞網訊 (記者  郝川)2020李奇茂先生藝術創作回顧暨「墨香飄兩岸,縱筆頌水城」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開幕儀式在中國運河博物館舉行。本次交流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臺北中華畫院設分會場。
  • 又喊「兩岸坐下來談」蔡英文你好意思嗎?
    兩岸一路走來早已證明,「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唯一金鑰匙,也是檢驗善意的不二試金石。沒有這個前提,兩岸對話根本無從談起。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近日稱,如果兩岸不接觸、不坐下來談,「只是在遙遠的角落裡面,去猜對方的意圖,那真的是很危險的事情」。
  • 時局聚焦 兩岸「換諜」內幕:最高領導人拍板定案
    不過也有軍情人士稱,他們雖然不能擔任第一線情報工作,但仍可從事反間諜或培訓新的情報員,如在情報學校任職等。不過目前傳出朱徐有意申請退役,而朱恭訓的妻子則予以否認。 對於朱恭訓和徐章國獲得的補償,島內也相當關注。臺「國防部」稱,後續將盡最大能力,依「情報人員喪失人身自由補償及救助辦法」,辦理朱、徐權益照顧及補償事宜。
  • 國臺辦例行發布會回應臺灣間諜案、美對臺軍售等兩岸熱點議題
    10月14日,國務院臺辦在北京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指出,民進黨當局出於一黨之私,蓄意阻撓破壞兩岸民間交流活動,極力威脅打壓致力於改善兩岸關係的島內人士,製造「寒蟬效應」,損害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和利益福祉。 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對於美對臺軍售,朱鳳蓮再次重申,我們堅決反對美國向中國臺灣地區出售武器,反對美臺之間進行任何形式的軍事聯繫。
  • 《旺報》社評:南海同心,兩岸再多些「不約而同」
    國家主席習近平當日借與歐盟領導人會晤的時機強調,中方「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任何情況下不受所謂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裁決的影響」,「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有關爭議」;而臺灣當局也第一時間發聲,強調對結果「絕不接受」、「對中華民國不具法律拘束力」,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重申,南海諸島及其相關海域主權屬「中華民國」所有,絕對會捍衛「國家的領土與主權」,主張透過「多邊」協商,共謀爭端的和平解決。
  • 兩岸領導人二〇一六新年賀詞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年第一天上午在總統府大禮堂主持「中華民國105年開國紀念典禮暨元旦團拜」並發表元旦祝詞。祝詞全文如下:   今天是「中華民國」105年的開國紀念日。八年來,每一年的元旦,我都會和大家一起回顧過去,展望將來。
  • 國臺辦:習總書記重要講話對完成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具重大指導意義
    新華社:請問發言人,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對於引領新時代兩岸關係、推進對臺工作有哪些重要意義?馬曉光: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全面闡述了我們立足新時代、在民族復興偉大徵程中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重大政策主張,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指引新時代對臺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是做好新時代對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 兩岸出版界人士廈門研討圖書出版合作
    兩岸出版界人士廈門研討圖書出版合作 2020年12月03日 08:4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廈門12月2日電 (楊伏山 汪凱)「兩岸出版交流季暨第三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12月1日至4日在廈門舉行,包括近20位在大陸高校就職臺灣專家在內的70餘位業界人士參與研討。
  • 陳星:大陸對兩岸形勢變化判斷準確
    因此,從目前情況來分析,兩岸交流整體局勢從原來的熱絡到現在冷對抗,在這種情況下,加強反「臺獨」的力度以及加強對「臺獨」的遏制是非常必要的。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近日在北京召開,每年「兩會」都會在大會報告文件和相關領導人講話中,對過去一年的對臺工作進行回顧,並對未來工作指明方向。
  • 外交部就習近平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等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
    李保東指出,金磚國家已形成以領導人會晤為引領,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架構,各成員國政治互信不斷增強,在經濟、金融、貿易、發展等諸多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深化,在重大國際事務中溝通和協調不斷加強,成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動全球經濟增長、推動國際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 中新時評:交流合作勢不可擋 兩岸關係克難前行
    該論壇作為兩岸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影響最深的民間交流盛會,今年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和民進黨當局阻擋幹擾下順利舉辦,更顯難能可貴。正如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日前所言,這說明加強兩岸交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主流民意,眼前困難和阻礙無法撼動兩岸交流合作的歷史趨勢。
  • 人民日報社論: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重大宣示
    文章指出:新年伊始,中央隆重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這是指引新時代對臺工作的綱領性講話,是做好新時代對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對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必將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