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三街兩巷的銀獅巷36 號中華大戲院,是南寧市民很熟悉的娛樂場所。最初是私人物業,陸榮廷當政後,其小舅子、督軍譚浩明購置為譚公館,共三進,中間一進為二層樓房。誰也沒料到,這座樓房隨後演繹了一段廣西風雲史。
新桂系在此奠定領袖班底
1924年,李宗仁統率的定桂軍與黃紹竑、白崇禧統率的討賊軍合作攻佔南寧後,譚浩明已隨陸榮廷撤離邕城。李黃白兩軍部屬為爭奪地盤幾近火拼。為解決統一指揮問題,黃紹竑邀約所有營以上頭目,在譚公館擺宴。席間提議兩軍合為定桂討賊聯軍,擁護李宗仁為聯軍總指揮,自己為副總指揮,並當場摔杯為誓。此舉得到席間眾人擁護,阻止了一場潛在的分裂,奠定了新桂系的領袖班底。
李宗仁攜家室入住
1925年新桂系統一廣西後,李宗仁將家室從桂平接來南寧,安頓在譚公館。李宗仁大夫人李秀文回憶道:「說是官邸,並無豪華建築,只不過是舊式院宅。」不久李攜二夫人郭德潔開赴北伐戰場,李秀文帶幼子往香港求學,譚公館空置後,即改由廣西省民政廳使用。1931年7月,黃旭初就任省主席併兼任民政廳長,民政廳遷往民權路廣西省政府(原民權路104號)辦公。
黃旭初馬君武等人在此召開全省第一次行政會議宗仁
民政廳搬離後,1932年商人宋雲生租用譚公館改建為中華大戲院,獨資經營,戲院前廳是三層樓房,磚木結構,影廳總面積約955平方米,座位全是木製椅,能容納觀眾一千多人,是當時南寧市獨一無二的大戲院。由於設備比較齊全,省政府在植物路的禮堂沒有建成之前,當局仍然借用戲院開會。
1933年5月1日,廣西省第一次行政會議會場,即民政廳舊址,已作中華大戲院。
1933年5月1日,廣西省第一次行政會議會場。
1933年5月1日,廣西省第一次行政會議會場。
1933年5月1日,省政府在戲院召開全省第一次行政會議,自省政府主席及以下各廳廳長、科長、秘書、各縣縣長、公安局長、財政局長、教育局長、建設局長、各農場場長、林墾區區長、工廠廠長、各中等以上學校校長、民團區指揮官、民團副司令、民團參謀等悉數出席,並聘任國內學者名流、專家、各軍師長為與會人員指導,與會人員達600餘人。大會討論行政興革、經濟民生等方面的提案2060件,會期十日之久;閉幕後又開分組座談,討論各類專門問題。此次會議在廣西省內是空前的,對廣西此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全國各省中也是一項創舉。當時參加會議的有呂一夔、馬君武、黃旭初、葉琪、王公度等廣西省軍政名人。
廣西省第一次行政會議開幕典禮紀念合影,第一排左起:呂一夔、馬君武、黃旭初、葉琪、王公度。背景是中華大戲院。
抗戰時期中華大戲院一度成為日軍魔窟
抗日戰爭中,南寧兩度遭日軍侵佔。1939年11月,南寧第一次淪陷後,中華大戲院成為日軍據點,大塘、北湖兩維持會抓了不少婦女到中華大戲院拘押。日軍在大戲院西鄰新西江旅社和院後金絲巷等處設慰安所,時長一年之久 。由於中國軍隊的連續出擊,1940年日軍撤出南寧十分倉促,甚至中華大戲院的椅子還排得整整齊齊。
1939年侵華日軍鏡頭下的中華大戲院。.
中華大戲院命運多舛
宋雲生將中華大戲院逐漸改建為中頂洋身的建築風格,門面十分氣派。門窗帶有圓拱,二樓有陽臺,新穎時髦的建築風格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以至於原有的大南戲院和新明星戲院也黯然失色。當時擬作唱戲、放映電影兩用,其實很少用於唱戲。宋雲生幾乎天天在《南寧民國日報》登電影廣告,每天晚上一場接一場的電影,使得整個銀獅巷擠得水洩不通。大戲院曾經播放過多數民國時期的火爆電影,如早期的國產無聲電影《火燒紅蓮寺》、《荒江女俠》等,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抗戰時期引進的美國片,如秀蘭·鄧波爾主演的喜劇電影《青鳥》,以及喬治·西德尼導演喜劇電影《出水芙蓉》等等。從最初的無聲黑白電影,到1933年的有聲電影,再到1941年的彩色電影,中華大戲院經歷了整個電影史的發展過程。
20世紀30年代中華大戲院。
由於多種原因,該戲院曾經數度易主。1947年2月譚氏後人譚文萱等收回房屋,與商人陳炳榮(綽號陳老九)合夥經營。1949年又與柳州市金門電影的盧澤南合營至南寧解放。1950年8月1日譚氏獨資經營,譚文萱為經理,並將中華大戲院易名為中華電影院。
20世紀60年代中華電影院。
1953年,影院房屋年久失修,局部即將倒塌,1954年被政府下令停業維修。由於經費無法解決,企業面臨絕境。為了扶持中華電影院繼續維持正常營業,以利於發展文化事業,1955年市政府動員私營三多藥房轉業,將流動資金2.7萬元和固定資產房屋兩間投放中華電影院。三多藥房老闆何仲斌、王慕貞隨資轉到中華電影院工作,王慕貞為該院副經理。影院經過維修後復業。1956年1月公私合營,譚文萱、譚文宏分別為影院第一、第四副經理,王慕貞、何仲斌分別為第二、第三副經理。此後,中華電影院一直是南寧市重要的文化娛樂場所,20世紀80年代成為全自治區首家年放映收入超百萬元的電影院,被國家廣電部授予「全國電影發行放映先進單位」的光榮稱號。
20世紀80年代中華電影院
20世紀90年代中華電影院。
舊戲院被拆除,只留下了歷史
1982年電影院大廳及後樓拆除重建,但最有特色的前樓原貌及樓座框架仍然保存。2013年永恆公司承包經營,投巨資改造,外貌顯得時尚,但部分骨架還是老建築。2017年「三街兩巷」舊改項目啟動後,影院停業。2018年影院被拆除後原址重建,恢復為最初中華大戲院時的外觀,遺憾是此戲院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座歷史厚重的戲院了。
2018年拆除前的中華電影院。
註:本文前半部分改編自「夜浣瞳」的有關文章,轉載、複製必須經作者同意並註明出處,否則視為抄襲。抄襲必追究。
2、在網絡平臺,本人的暱稱分別為「陳說往事」與「老豆有話」。
3、本人致力於公開出版物沒有記載或沒有詳細介紹的南寧往事與歷史的寫作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