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網際網路走得最遠的胡同臺妹棄我們而去

2021-02-14 記者論壇

(記者論壇微信公眾號:reporterbbs,猛擊關注)

編輯註:

被稱為「在大陸網際網路上走得最遠的臺灣人」的胡同臺妹2016年7月17日離世,通知各位關心她的親友。

本文為宮鈴在臉書留下的最後一篇文字,發表時有部分刪減。

在經歷過幾次文章、文字乃至主持電視節目時的「遭遇」後,我深深明白了一個道理,在中國沒有一件事與政治無關。以下是本人經歷。

你可能無心的開了個玩笑,但被玩笑的人或許會認為你是敵對勢力派來鬥爭他的。

我還曾經因為大陸某媒體人在我面前很囂張的說臺灣不好(這個不好有關官商勾結),於是請了個民意代表在質詢時提出臺灣是否有某某問題,結果這位仁兄知道茲事體大,於是將我妖魔化成為民進黨份子對他的攻擊。

還有一次上節目,年底回想過去一年,最能代表臺灣/大陸的事,我選了個人物,對方(大陸)選了個負面的事,結果這段要求重錄,我也得選個壞的,否則這集節目過不了審查。

還有一次節目談兩岸宜居城市,大陸這邊有香港進榜之外,其他全無,臺灣則有臺北,結果錄這一集時,製作人非要我想一個跟臺灣城市有關的惡名榜單,因為中國大陸都沒有好的,所以談臺灣也要舉壞的例子。我問製作人,香港不是中國香港嗎?他們好也應該是個好例子?不說過程,總而言之,大陸全都不是宜居城市,而臺北市是全世界頂樓最醜的城市(真的曾有一項調查如此,而我也覺得臺北市的屋頂有夠醜)。

後來我漸漸了解一件事,在中國最好沉默,但在關鍵時刻,一定要強烈、搶先表態。這沉默與表態之間的智慧,很抱歉,我沒有。

而且批評時政時絕不能指名道姓,或是很明顯的讓人知道你說的是誰,越模糊越好,最好大家都有責任,最後就是大家都沒有責任。

我就是因為以前在臺灣跑「立法院」時養成的快人快語的個性,後來到了大陸也「不思悔改」,而又由於我在大陸的網路上掀起過幾個不大不小的風波,南方人物周刊還說我是在中國網際網路走的最遠的臺灣人。

今天有感而發是因為戴立忍。我不認識他,更沒看過他電影,但是換角一事,我很清楚不會以他的意志為轉移,跟趙薇也沒多大關係,甚至連戴立忍是不是「臺獨」關係也不大,他必然犧牲,為了南海、為了蔡英文,他就是再發多少聲明都得要為了與他無關的事犧牲,因為他已經被選作祭品。

我因為許多莫須有的標籤,承受了不少壓力,甚至在精神上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回到臺灣將近一年最近才又到北京待一陣子。我很難說整個五、六年我在大陸發生的事完全沒有責任,但我非常清楚,我完全沒有「智慧」在這裡生存。

我相信,未來四年還會有許多的戴立忍。當他們說,美國是在利用臺灣,他們何嘗不是,兩大之間難為小,我只能祝福「中華民國」繼續撐下去。

在大陸網際網路走得最遠的胡同臺妹棄我們而去

來源:鳳凰博客

2016年7月17日,初伏,一個令人悲傷的消息傳來:被譽為「在大陸網際網路走得最遠的臺灣人」,網名「胡同臺妹」的宮鈴,因抑鬱症去世。

作為一名專職報導臺灣時政與兩岸新聞的臺灣資深媒體人,宮鈴先後從業於廣播、報紙、電視和網際網路媒體。2005年中國「兩會」總理記者招待會,宮鈴獲得國務院總理的提問機會,她的問題是關於「反分裂國家法」。同一年,隨行報導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連戰、宋楚瑜首次會面。

後來,宮鈴加盟鳳凰網,任鳳凰網臺灣事務總監,為鳳凰網臺灣博客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期間,策劃並執行大陸網民對話馬英九,引起強烈反響,是兩岸交流史上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標誌事件,使鳳凰網獲《南方周末》媒體致敬獎。

2009年起,長居北京的宮鈴以「宮鈴_胡同臺妹」為網名,活躍在新浪微博上,用「臺妹」、「外省人」和「大陸人」等不同眼光分析兩岸的種種光怪陸離,觀察兩岸對彼此期待的大不同,並表示「當彼此都希望對方好,那麼或許就已經為兩岸的交流,踏出最穩健、良性的第一步。」這一年,她被《南方人物周刊》稱為「在大陸網際網路上走得最遠的臺灣人」。她期待,能與網上的好友們,創造一個重視平凡人價值的「微亮時代」。

2010年底,宮鈴出版《從臺北到北京》一書,講述了她行走兩岸之間,以新聞人的敏感對大陸和臺灣兩岸不同文化的感觸和體悟。談到寫這本書的初衷,宮鈴說,「我把我的觀察以及經歷的許多故事告訴大家,就是希望彼此在互相了解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會產生一種體貼、溫暖。」書出版後,兩岸三地媒體競相報導,宋楚瑜、邱毅、封新城、鄢烈山、鄒明、師永剛等撰文鼎力推薦,宋楚瑜寫道:「從臺北到北京,真正的距離不在地理,而在心理。如果能讓雙方多些互動,多點理解,天涯咫尺,遙相呼應,求同存異,有無互通,民族的融合,亦不遠矣!」鳳凰網、《新周刊》、《新京報》、《南方人物周刊》等多家主流媒體強力推薦。

2012年,宮鈴出版《大陸不思議》一書,將自己認識大陸的過程作了一番梳理,並將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她稱之為瞠目結舌,採訪相對偏遠的廣西省時看到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她為大陸財力的強大感到驚詫不已;第二個階段是將信將疑,她把中國大陸比作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但是這輛車一腳狠踩著油門,另一腳又狠踩著剎車,她不認為大陸諸多問題的主因是因為人多,「如果關於中國大陸所有的問題都歸咎於人多,那所有問題就此打住,失去了探討的可能性」;第三階段——墮落期,這片土地上如果想賺大錢需要有良好的人脈,自認為「記者出身,最會交朋友」的她卻發現,沒有生於斯,長於斯,思維模式上根深蒂固的不同,導致她不能順暢地互動;第四個階段,認識到一山更比一山高,金錢和權力,在這裡,永遠有遠在自己之上的人,沒有盡頭。「我時常忘記自己在哪裡,想表達的心情和小時候上街遊行時一模一樣的。」宮鈴說。

2016年7月15日,在有生之年最後一篇網文中,宮鈴寫道:「我因為許多莫須有的標籤,承受了不少壓力,甚至在精神上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回到臺灣將近一年最近才又到北京待一陣子。我很難說整個五、六年我在大陸發生的事完全沒有責任,但我非常清楚,我完全沒有『智慧』在這裡生存。」

十餘年遊走於兩岸,也深愛著這個民族、這片土地的宮鈴曾說,「如果說兩岸真能夠親如手足,如果說兩岸真能毫無芥蒂私心的合作,我想,我就勇敢並努力的做這個先行者吧,從民間開始,從自己開始!」她這段話不只是說給自己,也是希望我們每個人都為了兩岸的和平發展,不再心存芥蒂,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世間再無胡同臺妹,唯遠她未竟的理想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夠實現。

獲悉宮鈴不幸逝世,朋友們這樣寫道:

她是很多大陸人(包括我在內)了解臺灣社會的一扇窗,如今這扇窗關閉了……

宮鈴-胡同臺妹,一個致力於兩岸交流的臺灣媒體人,今天去世了。

胡同臺妹–宮鈴女士突然離世,據說是因為抑鬱。她敢說敢做,快意恩仇。英年早逝,令人痛惜!

臺灣專欄作家宮鈴走了,安息。想起那段和她一起擔任電視嘉賓的時光,一位開朗,較真,有些時候會在死胡同裡走不開,就像她曾經使用過的筆名「胡同臺妹」一樣,但敢愛敢恨。幾乎每個月,身邊的作家、媒體人、律師等專業從業者朋裡,都有人因為抑鬱選擇離去。願那個世界沒有戾氣。

雖然有時候覺得宮鈴講話太過氣勢凌人也有些自以為是的一面,但看她文章基本上沒有太多不同意的地方。她為兩岸傳媒人交流貢獻良多。胡同臺妹,安息。

驚聞@宮鈴_胡同臺妹宮鈴老師去世噩耗,百感交集,宮鈴老師是相當早就來到大陸的臺灣媒體人,親身參與了十年來兩岸重要交流的採訪,對促進兩岸媒體同業交流有極大貢獻。她在大陸那幾年,在許多學校,沙龍裡都留下宮老師如布道般熱切的身影,啟發了相當多年輕朋友對臺灣的不同看法。我跟她不熟,但過去因路線立場稍有差異,在網上有幾次小小交鋒,但知道彼此目標都是一致,就是在有限可能裡,關心這塊立足的土地,讓她越來越好,不管當下你是在臺灣或大陸。

得知宮鈴老師英年早逝,讓我心頭忽然一陣空,現在說什麼一路走好都是枉然,但那美好的仗已經打過,希望宮老師的家人知道這些年老師為兩岸交流貢獻良多而得到安慰,最後我還是要推薦一下宮老師幾年前的著作《從臺北到北京》,跟我的書立場稍微有些不同,但也對我啟發良多。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長篇專訪 宮鈴:我眼中的兩岸與世界

有情懷的新媒體,有深度的閱讀,有角度的觀察,有態度的互動。部分文章來源網絡,標註來源作者,只為分享價值,與商業利益無關。如有異議,請聯繫:reporterbbs@163.com。

↓↓↓點擊「閱讀原文」,看歷史文章.你懂得!

相關焦點

  • 中國臺灣的臺妹為什麼出名?路邊檳榔攤別去太多,就怕玩到走不了
    現在每年都有很多大陸人去到臺灣省旅遊。而這些年復一年去到臺灣省旅遊的大陸遊客都會有這種感覺,就是既感慨又遺憾。讓我們感慨的是,之前大陸遊客還會羨慕臺灣省的高樓大廈,而如今去到臺灣旅遊的大陸遊客就真的是到當地體驗風土人情的了。我們有句話說,臺灣省最美的風景是人,而臺灣省的人到底有什麼好看的呢?
  • 從北漂臺妹到「千萬級」茶娘,90後美女靠網際網路走出一片天
    這就是來自臺灣新竹的彭少儀,她的經歷正鼓舞著許多臺灣年輕人,將目光投向大陸「網際網路+」和大眾創業熱潮。在她眼中,網際網路+並沒有固定的模式,將不同的產品,不同的手段和網際網路結合都有不同的花樣。「網際網路+是一種聯結的概念,現在的我們希望能通過網際網路,與所有可利用的人、事、物聯結起來,成就自己的山茗主義+ 。」網際網路思維對於這個全部由90後「網際網路原住民」組成的團隊來說並不是難事。合伙人潘忻望說,以前的營銷只要廣告夠多就會得到關注,而今只有做到極致才會被注意。
  • 「辣臺妹」,別砸鍋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發表《辣臺妹撿槍亂射苦了老百姓》的文章指出:我們更要提醒「辣臺妹」:「莫忘世上苦人多」。撿槍亂射或許能拉抬你的選情,可是,臺灣的小老百姓怎麼辦?文章摘發如下:香港的暴亂讓蔡英文又撿到了槍,藉由向大陸嗆聲,轉移私菸案的注意力。如今,有些民調顯示,蔡的聲勢上揚,辣臺妹又活了起來。但是,藉由香港的情勢來鼓動臺灣的「恐中」「反中」氛圍,恐怕只是模糊真相而已。
  • 「辣臺妹」變成軟骨妹,蔡英文不敢登釣魚島,卻把鍋甩給大陸?
    從2018年「九合一」敗選辭去民進黨主席後,蔡英文立刻改變「神隱文青」形象,化身「辣臺妹」,在不斷販賣「抗中芒果乾」中鹹魚翻身。然而僅僅不到兩年,「辣臺妹」就變成了「軟骨妹」。對此,國民黨「立院」黨團15日與宜蘭縣副縣長林建榮等人舉行記者會表達嚴正抗議,痛批蔡英文在這件事的態度上是從「辣臺妹」變成「軟骨妹」。
  • 「辣臺妹」撿搶亂射苦了臺灣百姓
    臺灣《中時電子報》2019年8月19日刊登中國文化大學大陸所教授龐建國《「辣臺妹」撿搶亂射苦了臺灣百姓》的文章,海研智庫轉載如下,有刪節。香港的動亂讓蔡英文又撿到了槍,藉由向大陸嗆聲,轉移私菸案的注意力。
  • 大陸女生比臺灣妹子剛在哪?
    臺妹軟弱,臺男可是渣得理直氣壯。 但臺妹的忍氣吞聲和拱手相讓,給了臺男肆無忌憚的勇氣。 一旦遇到硬氣的大陸妹子,還不都是灰溜溜逃回去了。 大陸女VS大陸男 大陸女性在面對渣男或者壞婆家的時候,整體態度要硬氣地多。
  • 「辣臺妹+酷吏」,蔡英文藉助疫情動作頻頻,等待她的會是什麼?
    編輯:所以蔡英文連任之後,兩岸的關係一再惡化,蔡英文在接受外媒採訪時公然宣稱臺灣已經是「獨立」國家,不但如此,還叫囂不懼怕以「武力」與大陸抗爭臺灣的「主權」問題。而這也是兩岸關係從過去的可以模糊意識中升級到高調的「臺獨」造勢。
  • 臺北女孩看大陸 | 為什麼要到大陸讀書?去大陸讀書幹嘛?
    >去認識一下她眼裡的大陸是什麼樣子的我一直不是一個很有特色的人。成績一般,長相一般,是臺北萬千女孩中最普通的那一種。生平也沒有做過什麼改變自己一生的事,我羨慕身旁可以去新加坡澳洲打工、去澳門當賭場員工、去菲律賓五星飯店工作的朋友。他們很有勇氣,我只會在爸媽的「不要去,那裡很危險」中乾瞪眼。2011年,秋,大四畢業後,我終於自己做了一個決定。
  • 我愛臺妹 — MC熱狗
    home pa要不要來只怕你掛的太快明天要去廟裡收驚拜拜how high! we can kiss the sky人生海海我們不會知識stand one nightone night in 墾丁我留下許多情你是我的可口可樂幫我解渴看我穿著就知道我玩饒舌
  • 臺學者:「辣臺妹」關起門來辣 色厲內荏
    曾擔任陸委會主委秘書的國民黨智庫財政顧問施威全向中評社表示,吳這段話,在外交多多益善的邏輯上說不通,因此,這樣的表態絕不是面向美國,而是說給大陸聽,以避免兩岸關係當中的美國因素作用力過大,造成無可收拾的動蕩局面。
  • 從北漂臺灣妹到估值千萬的「網際網路茶娘」,90後的她做到了!
    彭少儀在展示她和團隊打造的濾泡茶 新華社記者陳曄華攝不同於傳統茶商的售賣方式,山茗採用了地道的網際網路營銷模式:產品通過微信社交圈售賣,並將顧客導入社群,通過線上與線下活動聯動不斷擴大社群規模。官方微信公號上沒有直接的廣告,更多的是茶文化介紹、職場主題專欄、線下活動預告等文章。
  • 兇到對岸去!Baby66爆「熱戀TES選手」陸網暴動:我愛臺妹
    就在網友貼出Baby66、yuyanjia的感情八卦後,立刻在虎撲登上熱搜榜,聯結更貼出Baby66的直播片段,Baby66的姣好身材讓不少中國網友留言:「真假的,預言家深藏不露」、「祖國統一,刻不容緩」、「我愛臺妹,臺妹愛我」、「我頂不住了」等。臺灣網友得知消息後也留言寫下:「66的型在大陸也吃得開」、「國際女刺客」、「維護世界和平就靠baby66了」。
  • 臺北女孩看大陸(連載 03) 臺灣人,去大陸讀書幹嘛?
    成績一般,長相一般,是臺北萬千女孩中最普通的那一種。生平也沒有做過什麼改變自己一生的事,我羨慕身旁可以去新加坡澳洲打工、去澳門當賭場員工、去菲律賓五星飯店工作的朋友。他們很有勇氣,我只會在爸媽的「不要去,那裡很危險」中甘瞪眼。2011年,秋,大四畢業後,我終於自己做了一個決定。
  • T褲貂蟬上《男人裝》 「瑤瑤 就是一個臺妹」 一切從「新」開始...
    我和瑤瑤  我見到的真實的瑤瑤,瑤瑤,就是一臺灣妹,我突然想到張震嶽的歌詞:我愛臺妹 ,臺妹愛我…。她是拍攝第2天過來的,那天,我正忙著跑房間找服裝師,當我急衝衝的走進一個房間問服裝師在哪裡的時候,我才發現當時房間裡只有幾個人,平時都是人很滿的,一男化妝師 ,一穿白色羽絨服的女的正坐在那裡化妝,門口守了一女的,估計是助手 ,我心裡預感,我走錯房間了…,R走過來跟我說:請出去一下。
  • 我愛臺妹 - MC HotDog / 張震嶽
    Verse 1我的阿妹妹 快來跟我跳a go-go我知道你看到是我 你不會說NO我不是油頭葉教授 我的Homiez都叫我熱狗 For show 女孩 就喜歡你臺臺等等去家裡轟趴要不要來只怕你掛的太快明天要去廟裡收驚拜拜 How high!
  • 臺灣那邊的網際網路世界有啥不一樣?
    有國內的開發者表示,臺灣Facebook廣告低投入高產出,是臺灣推廣的必選渠道之一。3、 IM:Line在臺灣的地位基本上無可動搖,現在的普及率已經超過73%,用戶超過1700萬。走在街上,瞄一眼周圍的臺灣年輕人人,當時的手機界面基本都是Line的表情選取界面;經常能聽到臺灣人說「你可以加我的line哦」。這次去參加CSMIC 2015活動,官方給的也是line的群組。基本上在大陸有朋友或者業務往來的臺灣人,也會用微信。
  • 老北京胡同這麼多,最古老的胡同是哪條?
    說起老北京,人們總是會想起老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北京胡同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雨,如今已經成為了北京人生活的象徵和北京文化的體現。舊時老北京的胡同,遍布整座北京城,老北京民間有句諺語說:「有名的胡同三百六,無名的胡同賽牛毛」。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北京城的胡同之多。
  • 看見臺灣:我愛臺妹 臺妹愛我
    第一眼觀望臺北,多少有點令人失望,沒有想像中的群樓鶴立和市井繁華,也沒有令人眼花繚亂的霓虹燈閃耀,站在傳說中美女雲集的西門町,也鮮有長腿臺妹擦肩而過
  • 【愛上川菜】臺北站|那一種味道,讓我們走得回過去,也看得見未來
    今天,讓我們走進在臺北生活的鐘弘益的「川菜」世界。這位年輕小夥2010年底來到四川成都,被這裡的美食文化深深打動,此後多次往返臺北、成都兩地,隨川菜師傅學習選料、炒料,並在臺北開了4家川菜館。在鍾弘益看來,用最地道的麻辣,做好對川菜的傳承和堅守,最能串起他心中對兩岸的牽掛。
  • 北京胡同裡走出來的13位土著大明星
    一次黑豹樂隊的演出結束,其他人都犯懶橫七豎八躺了一片,最後被支出去買飯的鬼使神差的是竇唯和王菲。當晚兩人都沒有回來,據交道口北三條的一位老大爺回憶,那時還是一頭長髮的竇唯回了胡同裡的家,帶著位高瘦高瘦的靦腆姑娘,「 還隨著竇唯管我叫叔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