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裡有個簡單原理叫連通器原理:幾個底部互相連通的容器,注入同一種液體,在液體不流動時連通器內各容器的液面總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人與人的交流其實符合連通器原理,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你看我順眼,我看你也差不到哪去,經過時間磨合和微調,最後彼此的好感或惡意都會趨於持平,這也算是友人或是冤家心照不宣的量子糾纏吧。
語言應該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運用好語言的人不啻最高明的魔術師,人與人之間的微氣候會發生微妙改變。那麼如何與英語國家的人產生正向的溝通呢?依我之見,不外乎「真誠、套路、積累、應變和幽默」。
真誠似乎是套路的天敵,其實不然。沒有真誠的套路無法持久,沒有套路的真誠無法撩人。比如去年全球生態村大使Dorota女士邀請我到她家過感恩節,晚飯後我和她聊天,她說:
Thanks for coming. I am so pleased to have you here.
如果一聽到Thanks for coming估計很多人忍不住要回答「You are welcome」,只是轉念一想這是多二的人才會說的話?人家請你做客,說感謝光臨,你還說「不用謝」。這樣的回答可能讓氣氛瞬間凝固。我當時回答:
The pleasure is all mine.
言下之意,您不要和我爭,我才是感覺榮幸的那位。說完之後,便得到她很愉快的確認:
Oh, aren't you sweet? How do you know all this?
所以呢,「不是深情留不住,加上套路得人心」。前段時間採訪了一位美國來訪的市長,採訪前我和她交流了要問的問題,並寒暄了幾句,我想這幾句寒暄起到了重要作用。我跟她說:
Your presence here really honored us. Actually, I wrote a speech draft for you, as requested by my supervisor. But luckily I haven’t sent it to you, because your speech today is way more inspiring. (您來這齣席本次活動讓我們不勝榮幸,跟您說個事,您來之前其實我奉命寫了一篇演講稿給您,但幸好沒發送過去,否則今天就看不到您這麼精彩的演講了。)
還是「真誠+套路」吧,我了解了她作為市長的執政重點,結合本次活動主題,確實用心為她準備了一個演講稿,雖然沒派上用場,但讓她知道我做的準備,在一兩分鐘的交流中就可以建立連接(connection)。市長不僅很配合地完成了採訪,還給我贈送了她的市徽。
跨文化交流順利完成另外一個要素就是知識積累了。就個人而言,我雖然沒出過國,但我關注著國外實時動態,閱讀各個領域我能讀懂的英文書籍,在各種彰顯的美式幽默的深夜秀中難以自拔,這些也都是重要的準備工作吧。之前和加拿大朋友Dan接觸,我問過他加拿大和美國同是美洲大陸國家,也都是歐洲移民成立的國家,為什麼美國發生了獨立戰爭、屠殺土著歷史事件,而加拿大則以相對和平方式處理了主權和治理問題。帶有好奇心問恰到好處的問題至關重要,一見到外國人就問喜歡看啥電影、喜不喜歡中國食物,我要是老外我也心累。
關於知識積累我還想舉個例子。前段時間業務關係,我去上海接了一位外方合作夥伴,他從事醫療領域工作。因為第一次遇到外國醫療領域從業者,我就詢問美國醫保政策難產、難維持、醫保費用高昂原因,也和他交流了這些年中國醫保發展以及中國看病特色,他興致勃勃地表示自己有時間也想在中國醫院體驗一下。在短時間內,儘可能問出專業問題,並進行有效互動,這些需要一定知識面的支撐。否則任你八面玲瓏,你見人見鬼都很有可能只會說鬼話。雖然我只接送了他,但在很短時間內也建立了友好的關係。
跨文化交流最後一個要素,是應變和幽默。之前央視財經某主播經常採訪外國政要,他用應變和幽默讓採訪變得更順暢。他在採訪柯林頓時說:
You are now 65 years young.
把 「old」改成 「young」,這樣的帶入話題方式,被採訪者很受用。
而我自己也深深體會到,應變是潤滑劑,幽默甚至可以是汽油,給點火星(話題),就能讓氣氛爆燃。一次接待國外賓客晚宴設在6點,我需要通知賓客提前五分鐘來,但有的賓客被通知提前十分鐘到場,其實無關緊要,此時,我負責的賓客突然問我為什麼他們幾位只需提前五分鐘,和別的賓客不一樣。我調侃:
That's because you have the privilege to come a little late. (是因為您有可以晚來一會的特權啊),大家一笑了之。
晚宴餐桌上,依舊是大閘蟹,只是個頭大一點。我感嘆一句,「Holy Crab」(臥槽,好大的螃蟹),桌上的外國賓客忍不住笑場,「That’s a good one.」。我把《生活大爆炸》裡Raj經常說的「臥槽」這個感嘆詞「Holy Crap」改了一個字母,桌上外國賓客自然心領神會。
跨文化交流中所謂快速反應、靈感和幽默,不過是長期積累的瞬時爆發和想像力的緊急集合。所以,你get到這個技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