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L0Fi (ID:LoFi666)
作者:LOFiVHS
LOFiVHS / CUSTOM SETTINGS - 自定義 /
HailunMa馬海倫
「作為女孩我經常會質疑自己,總是在比較中,覺得自己很胖、自己哪裡又不好看。但是轉念一想,是誰規定只有瘦才是美?是什麼讓我們對自身外貌感到焦慮?美麗不應該是一個公式或規則,不管高矮胖瘦,不該被年紀束縛,不管性取向是「他」還是「她」,美麗在於我們在做真正的自己。」
在今年漫天的「女神節」和「女王節」的霸屏之下,攝影師HailunMa發布了自己三八婦女節的個人企劃——「性別女」
攝影師HailunMa 馬海倫
我們用LOFiVHS記錄了這個來自烏魯木齊、在紐約生活學習八年的酷女孩馬海倫拍攝日的工作瞬間,又在第二周和她chill了一下午,聊了聊關於她眼中的「新疆」和「時尚」。
馬海倫部分作品片段
#馬海倫#
我是馬海倫,攝影師,來自烏魯木齊,目前工作和生活在上海。
我一直都很想拍一組關於女生的作品,主要的原因我覺得自己是一個非典型的女孩,在我自己長大的過程中,遭到很多比如說關於長相、體重、身材的壓力,尤其是青春期的時候;然後到了一個可以談戀愛的年齡,你就會發現,還有來自父母、社會的壓力,好像一個女生她所有的價值,她是什麼樣的人,完全不是取決於自己的選擇。只是因為我是一個女孩,我也經歷過這些事情,我覺得女孩其實可以自己選擇,沒有必要一定要去服從社會。
這組作品其實也不光是想要展現不同年齡段和不同類別的審美,對我自己來說也是一種發現自己,治癒自己的過程。
還有更多的,其實是落到「時尚」這個話題,到底什麼是時尚呢?其實我一直不覺得自己是一個時尚攝影師,我喜歡的東西也不是所謂高大上的那種,所以這組作品,是我想說的「女孩」,和「時尚」。
馬海倫個人企劃 - 「性別女」
我其實一直都想找到對我來說什麼是「時尚」,對我來說什麼是「時尚攝影」,對我來說什麼是「攝影」,這是三件事情。就感覺在媒體、雜誌上看到的「時尚」是屬於「一類人」;「時尚」是給「一類人」看的,「時尚」是有「受眾」的,都是特定的。
#時尚#
但其實攝影要麼是鏡子,要麼是窗戶。我覺得攝影對我來說真的只是一個表達自己的東西,我知道這個話也是特別的俗,但真的是這樣,我在上研究生的時候,其實不是特別的開心,因為我當時對自己、對攝影、對時尚攝影產生了很多疑問。
馬海倫部分作品片段
後來我研究生的畢業作品是「故鄉」,我一直都不想被傳統的時尚攝影或者任何一種攝影方式所定義。因為我當時挺厭倦所謂的模特臉,大片,你看我的性格你也知道我不是個特別「時尚」的人,在我的記憶裡面,那些維吾爾族阿姨的裙子,她們有最大膽的搭配,她們可能沒有什麼大牌的東西,但是她們對美有一種天生的那種追求,那個東西是閃耀的。
以前沒有指甲油的時候,新疆女孩都是包指甲花,我小時候也包過,包括放在絲襪裡的錢,這對我來說就是時尚,是從我小時候甚至到現在都覺得特別時尚的東西,那是一種沒有任何物質標準去衡量的東西,是一種人發自內心的對美的追求。
回新疆拍畢業作品的時候,十天時間去了三個地方,去了我爸爸長大的地方沙雅,沙雅縣在阿克蘇,還去了阿合奇,最後去了喀什。然後一路都在拍,我特別喜歡這種「在路上」的拍照方式,讓我有幸進入別人的一個小小的世界看了一下,是一種感受和交流,不是和一個模特交流,嗨~我們今天來拍點什麼!所以到後來我發現,我的世界在因為這些事情慢慢變得完整!
回國以後我就開始用新的方式拍很多以新疆為靈感的系列,去了北疆,用了牛仔的方式拍了哈薩克族。你知道我看到了德州,就是美國西部的那種牛仔,第一個反應這不是新疆的哈薩克族嗎?在我心裡就是中國的牛仔,那種騎著馬,住在氈房,根據草場遷移而生活,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這真的太浪漫了!
#烏魯克林#
小時候在新疆長大,然後去了紐約生活了八年,其實我在紐約的時候經常會覺得很多東西跟在新疆很像。
比如說我以前在布魯克林住過一年,然後當時就覺得這地方太像烏魯木齊了,太像我長大的那種氛圍了你知道嗎?因為烏魯木齊有真正屬於自己的Subculture,是不同信仰和不同生活方式的多民族文化氛圍的融合,街上有最野的孩子,不是所謂的嘻哈或者別的什麼,所以我拍了一個系列叫「烏魯克林」,就是「烏魯木齊 + 布魯克林」,雖然還沒有特別的完善,只是一個想法。總之就是在美國的時候,我看到一些東西,然後發現,這個新疆也有!
和海倫一起休閒逛菜場
新疆有13個主要的少數民族,我覺得大部分疆外人對新疆都有非常固化的印象,新疆對於很多人來說都太遙遠了,然後呢我自己又是漢族,我的作品拿到國外辦展的時候,很多人不理解我是漢族為什麼要拍這些?我怎麼Represent它們的文化?
馬海倫部分作品片段
兩個完全不一樣文化和信仰的人生活在一起,這樣的地方真的特別的少,而且漢文化和維吾爾族文化的這種長期碰撞,形成了一些特別特別有意思且獨特的一些東西,我其實就是想通過我的作品打破大家對新疆那種固化的印象,希望建立一個溝通的橋梁,新疆是我們所有人的家鄉,是13個少數民族的家鄉,漢族多了解維吾爾族,維吾爾族多來了解一下漢族,我們多了解一下哈薩克族,哈薩克族多來了解一下我們,就是這樣!
在當時網際網路還不是很發達而且沒有任何藝術資源的烏魯木齊,我能因為喜歡藝術來到紐約生活和學習攝影八年,我真的很幸運,還記得第一次見到電視上的博物館的時候,我真的是快哭了,當時真的好羨慕大城市的人!第一次覺得自己是從小地方來的,之前從來都沒有過這種感覺,太羨慕這裡的孩子了,因為他們如果對藝術感興趣的話,他們就可以!這些東西就在他們眼前。
所以我現在當然要用我的方式回饋給我的家鄉,也許就是想做一個回報家鄉的少數派攝影師,也許就是熱愛攝影,也許沒什麼定義,也許就是年輕人。
導演:Liuyi
後期:Mandoncare
攝影:wwei
攝像:Mark
製片:J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