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西洋古董家具收藏第一人」林明洋:收藏承載著大國文化使命

2021-01-18 上遊新聞

12月16~17日,價值2億元的西洋古董家具展,亮相重慶南坪國際會展中心的兄弟裝飾2017歲末家居狂歡節。據悉,如此大規模的西洋古董家具展在重慶還尚屬首次。展出現場,無論是18世紀西班牙狩獵城堡珠寶櫃,還是19世紀義大利象牙寶石鑲嵌書櫃、法國老木雕掛畫、法國老木雕十字掛件,抑或法國皇家騎士家族傳世寶馬等諸多珍品,每一件古董都有精湛的工藝和傳奇的經歷,讓現場參觀市民駐足圍觀。

而據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了解,此次展會上展出所有的展品都來自於「西洋城堡古董藝術博物館」。而我們也第一時間聯繫到該博物館的負責人、有著「中國西洋古董收藏第一人」美譽的林明洋,跟他一起暢聊西洋古董家具以及藝術收藏。

20年收藏經歷滿懷民族情懷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作為中國西洋古董家具的最大藏家,你能給我們談談你的收藏經歷嗎?

林明洋:上海西洋城堡的前身是威盛製片廠,由於影片製作需要,經常需要用些古董家具的陳設。後來,逐漸有許多導演、明星等對我的古董家具產生興趣,古董家具使用量也大增。然後我就發現,這個東西除了收藏,還可以作為商業的投資,慢慢我就開始赴歐洲購買18、19世紀的西洋古董家具,擴大我的收藏。

我是中國臺灣人。1997年,我來到上海發現上海Art Deco(藝術裝飾風格)家具風格的時候,就是我人生的一個最大轉變。畢竟100年前,上海是東方的不夜城,它留下來了非常多的帶有世界風格的家具。所以,當我在上海收藏的時候,我發現,城市的文化竟然會隨著城市的改變而消失,例如上海的1930風情街現在仍然在找回它的家具,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開始思考收藏的意義。而中東這些國家,讓我真正領悟到世界收藏的重要性。比如阿聯這個國家就很有前瞻性,他們能在依靠石油生活的當下,思考當自己國家沒有石油的時候,他們的後代該怎麼生活。所以他們在盡全力收藏全世界的文化遺產,然後跟自己國家的觀光事業做結合,到時候旅遊觀光就是他們的支柱產業。

如今我在內陸待了20多年,目前收藏的家具差不多有1萬多件。我作為一個小企業家、小商人,我希望通過回流收藏和國際收藏,把有價值的中西方古董集中起來,提升我們中國在歐洲,甚至在世界的文化形象。

「投資、環保、品位、接軌世界」是收藏的關鍵詞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大部分中國人似乎都更喜歡收藏一些自己國家的古董文物,而鮮少問津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藝術品,尤其是在家具門類。 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中國收藏人士進行世界收藏的必要性又在哪些方面?

林明洋:我覺得中國在西洋古董家具收藏方面還處於空白,畢竟中國有13億人口,以這個比例來說,接觸西洋古董家具的人太少了。我們中國人偏向收藏自己國家的東西,而極少收藏國外的東西,因此中國收藏市場很少看到其他國家文化的影子,人們對西洋文化在中國收藏中未來前景及收藏意義的認識不多,這點我覺得比較遺憾。所以,我想要從四個方面告訴我們中國人,我們為什麼要去收藏其他國家的藝術品。

首先,對個人來講,世界的生活是和你息息相關的,尤其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地球村」這個概念我們也都知道,所以你要跟國際接軌。我們現在收藏其他國家的藝術品,從最好的角度來說,就是從生活開始,那麼你為什麼要買外國的藝術品來融入你的生活?第一,是在讓你跟世界接軌,第二,是提升自己的品位。試想一下,如果你買到有品位有價值的西洋藝術品,再把它帶回中國展示出來,外國人也會對我們中國人的藝術品位刮目相看。

再者,國內企業家也好,走向國際的企業家也好,他們也需要介入世界的藝術品收藏,這對提升他們個人及企業的形象都有幫助。

當然,把西洋元素融入自己的生活,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體現。比如現在新買的家具中可能含有許多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如甲醛、氨、苯等。但西洋古董家具大多已經經過100年到200年的沉澱,家具的質量已經非常穩定了,對人不會產生任何不好的影響。所以收藏古董家具可以輕鬆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西洋古董家具除了環保,增添生活情趣,也是一種投資。比如你買一個新柜子,可能2萬塊,你買一個古董柜子,可能要花8萬塊,但是10年後呢,你這個新柜子以前2萬塊,現在還是2萬塊,而這個被你白用了10年的古董櫃,以前8萬塊,現在可能就值18萬,它是保值和增值的。

我還想提醒大家一點,現在很多中國人被木頭所迷惑了,有些中國人甚至把收藏的黃花梨的椅子當佛像供起來。對此,我想說的是,藝術的本身跟材料沒有關係,大部分的收藏家一直在講什麼木頭,這個要改觀,因為木頭也只是一種原材料而已,原材料跟藝術的本身沒有一點關係。

以博大的胸懷去接納世界其他文化,是大國的文化使命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你剛剛給我們講了收藏世界性藝術品對於個人的必要性,你也一直強調收藏行業要有民族情懷,那麼你能從這個角度談談收藏世界性藝術品的意義嗎?

林明洋:對國家來說,這表面上看是一個收藏取向的問題,但背後其實承載著文化使命。我們常常講大國崛起,但作為一個大國,我們崛起不僅僅是靠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提高,文化軟實力更是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你要參與世界的藝術。當然,還要承擔起大國對世界藝術文化的責任,在這個層面而言,收藏不只是收藏,它是讓我們融入整個世界的生活,與世界文化藝術進行交流的一種方式。同時,它也是一種是傳承,並且讓人覺得作為大國,我們能包容欣賞其他文化,在對待外域文化上,我們中華民族能敞開博大的胸懷,兼收並蓄。

我認為,作為大國,要介入世界的根,介入世界的藝術,作為一個收藏家,你要介入世界的收藏,這是合理的。我一直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夠在圓明園廢墟旁邊建造一個世界級的博物館,把西洋的經典藝術買回來放到這個博物館裡,那將有更大的意義。第一個意義,在於告訴全世界,我們中國人懂得欣賞世界的藝術品,也有足夠的胸懷去接納世界其他文化。第二個意義,在於讓國內的同胞能夠了解西洋文化,開闊眼界,也讓下一代更多地認識世界文化。第三個意義,在於國人參觀這些藝術品時,能記起列強曾經對我們的踐踏,這才能激勵一個民族奮進,激起一個民族的團結。

重慶應承擔起連接中國與歐洲西洋藝術文化交流的責任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重慶人喜歡新穎時尚的東西,而古董家具相對來講是比較舊的東西,你認為重慶的城市性格和古董家具將如何契合?

林明洋:是這樣的,古董它是歷史的記憶,它所有的創意、形體都來自於中國先祖,你怎麼能忽略得掉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和歷史帶給我們現代的智慧?所以,不管重慶有多創新,有多喜歡摩登的東西,中國的歷史,世界的歷史你是忘不掉的,歷史留下來的藝術品是不能忽略的,它是世界的根,人類的根。你不能就只記得1990年以後的藝術品,所以我們要讓重慶的年輕人理解世界的故事,了解世界歷史,從而傳承下去。

再者,中國目前連一個歐洲西洋藝術品交易中心都沒有,而就地理位置而言,中歐班列開通後,重慶可直通歐洲,那重慶的地理位置當然就是最好的。由此,從重慶的交通、運輸、人口數量以及重慶人不排外的個性來看,重慶「包人、包山、包水」,當然也要「包世界」,把世界的藝術包進來,重慶人有這個責任。

另外,現在的古董收藏,需要有年輕個體和企業家來介入。我現在居住在上海,我曾給復旦大學博物館一個建議,當你們學校的畢業生要出國去深造的時候,在出國前一兩個月,讓他們來我收藏的倉庫提前認識一下未知世界的文化藝術。為什麼要這麼做?提升到整個國家戰略的操作上來講,當這些留學生到國外的時候,他對文化藝術品已經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你為什麼不相信他就把你中國遺失的東西再淘回來呢?再說回重慶,重慶現在和歐洲直通,那麼重慶就應該圍繞「世界性藝術」、「民族文化」、「西洋文化」等關鍵詞,來跟教育、傳承相結合,我想用這個角度去慢慢認識藝術品,會很有意思的。

(本文圖片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楊新宇攝)

]]>

相關焦點

  • 專訪「西洋城堡」總裁、收藏家林明洋
    但熟悉中國收藏市場的人們應該了解,在中國的熱門收藏門類中,雖然此起彼伏、各有千秋,但鮮少能見到世界上其他國家文化的影子,家具類項目尤其如此,中國人似乎一直沉迷在自己的傳統收藏觀念中不能自拔。那麼,究竟應該如何解讀這種本土文化的自我欣賞,我們又應該如何對待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文化呢?記者專訪了上海西洋城堡總裁、收藏家林明洋,和大家一起聊聊西洋文化融入中國的現狀與未來。
  • 劉驊:西洋古董家具,我看好年輕一代的消費力量
    西洋古董家具:邊懷舊邊消費邊投資西洋古董家具近年在大陸拍賣市場上頻頻亮相,使得西洋古董家具備受關注,西洋古董家具又因為歷史文化的原因
  • 中國古董收藏第一人,家中隨便一件就上千萬
    他是收藏中國古代藝術品的泰山北鬥,被稱為「中國古董第一教父」,他對明式家具收藏頗具建樹,又被成為「明代之王」。他把這些古董收藏,融入到生活狀態之中,儼然已經超越收藏本身。安思遠:中國藝術給了我一切1929年,安思遠出生於紐約曼哈頓的一個猶太家庭。他的中國古董收藏事業,源自於小時候,在他4歲時,得到的一枚的中國郵票開始。從那之後,安思遠便不停地在收集與中國、亞洲有關的藏品。1960年,安思遠在紐約開了他的第一家畫廊,經營古董生意,正式開始了輝煌的古董人生。
  • 安思遠 他的收藏驚豔了時光,溫柔了古董收藏界.
    ——安思遠        對古董和收藏有一點了解的應該對安思遠這個名字很熟悉,紐約知名古董商兼收藏家,原蘇富比教育學院中國區首席代表、資深藝術品市場顧問,有「中國古董教父」之稱。安思遠的藝術收藏與經營澤及同時代或是當代的收藏同好,也希冀他用交朋友的方式將藝術生活化的追求,能被正確解讀。收藏的價值不僅是昭示一份可觀的資產配置,更重要的是在朝夕相伴間,領悟其中承載的文化魅力,在其滋養中藝術著自己的生活。
  • 海巖黃花梨收藏:800多件黃花梨家具,讓人驚嘆!
    他對自己的總結是:一流的室內設計師、二流的酒店管理者、三流的作家、四流的編劇。對於社會公眾來說,海巖意味著《便衣警察》、《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你的生命如此多情》,而對於收藏界來說,他是聞名遐邇的黃花梨家具收藏家。在收藏市場風雲變幻之間,海巖又會給我們講述怎樣精彩的故事呢?
  • 【木·緣】這個美國人,收藏的黃花梨家具,價值好幾個億
    他終生未娶只對文物收藏情有獨鍾與藝術品朝夕相伴,卓然獨立他對中國文物的愛深邃真誠並由己及人,兼濟天下為世人書寫了藝術人生的典範安思遠,1929年出生於紐約曼哈頓的顯赫家族被譽為「中國古董教父」他是為數不多的最早,研究中國古典家具的西方人也因他是第一個出版中國明式家具書籍的西方人
  • 從「情歌王子」到「收藏大家」,他的古董收藏價值上億!
    初中時為了買套西洋美術史,寧願挨餓省下午飯錢,還是不夠,就乾脆把書中資料都摘抄和摹畫下來——哥特、羅馬、巴洛克、洛可可、Art Deco……一路下來,他竟然自製了好幾大本美術史筆記,後來內化成胸中資料,成為自己收藏路上辨別真偽、還原細節的「秘笈」。
  • 時隔10年,國禮鈞瓷《三羊開泰尊》,再次承載文化交流使命
    三羊開泰尊代表的不只是一件國禮鈞瓷,更是中國千年文化的「絕對代表」,這不僅是中國「大國崛起」的時代宣誓,更是大國文明與世界文明的交流和輸出,是中國對和平發展的美好祈願和祝福。2020中芬建交70周年,《三羊開泰尊》再次作為鈞瓷國禮贈送芬蘭大使館10年後,迎來中芬兩國建交70周年。
  • 醉心於明式家具收藏的名醫——葉承耀先生
    (關於「敏求精舍」,是一個成立於1960年的收藏家團體,其成員是一群醉心於中國文物藝術品收藏的香港藏家,他們在中國書畫及各種不同的文物範疇上,均有獨特的收藏。)而人們習慣稱呼葉承耀先生為葉醫生,這與他的職業有關。1933年出生的他,生於一個三代懸壺的世家,作為哈佛醫學博士,年僅32歲便在香港開辦私人診所,並成為香港知名皮膚專科醫生。而其走上收藏之路可以稱得上是機緣巧合。
  • 古董鍾收藏,你選對了嗎?
    鐘錶是作為傳教士禮品中最重要的品種,逐步走進中國人視野的,早期傳教士為了能夠進入中國而利用鐘錶打通關節,甚至可以用「鐘錶外交」來概括。鐘錶這種當時遠東各國見所未見的東西,其奇思巧制對人們的吸引力是巨大的。1600年5月,利瑪竇給萬曆帝進貢了兩座自鳴鐘。從那個時候起,把玩自鳴鐘表就成為了中國帝王的一種新時尚。
  • 古董鍾收藏價值探尋
    其實,對於有些藏家而言,古董鐘的收藏並不「新」,只是內地拍賣行上拍古確是近兩年才熱起來。古董鍾怎麼就熱起來了?一「鐘錶是機械產品中最精細的。從人類文明發展史來看,鐘錶曾經是引領一個時代,是當時最頂尖的技術。古董鍾沿襲古代科技,體現唯美的藝術品位,表達西洋豐富的歷史文化,集多種獨特的工藝於一身,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 收藏投資 | 古董鍾收藏正當時,5大鑑定要點幫你識貨!
    但由於國內藏家對西洋古董鐘錶的價值認識不足,又或許是因為市場資源匱乏且成本較高等問題,導致在國內市場中西洋古董鐘錶還屬小眾收藏。但從近幾年的拍賣成交數據來看西洋古董鐘錶表現不俗。它們精湛的製作工藝和藝術價值正在逐漸得到越來越多藏家的認可。
  • 古董收藏鑑定現狀是什麼?古董鑑定時要注意什麼?怎樣從善如流?
    今天和大家聊聊在古董收藏鑑定中如何從善如流?古董收藏的意義在於文化的傳承,收藏不單單是愛好,更是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對先輩智慧的肯定。古董收藏這種喜好在過去都是達官貴人的專屬,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經濟能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接觸到古董收藏,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古董收藏。這種現象對於古董收藏、文化的傳承都是有著莫大的好處,但也滋生出一些問題。
  • 收藏| 法國古董鐘錶鑑賞乾貨1.0
    藝術媒體展覽策劃西洋古董收藏諮詢高端旅行 品牌推廣歐洲鐘錶進入中國的歷史遠比油畫和家具早,各類精美的計時儀器與獨具觀賞性的動偶自鳴鐘自明末便開始流入中國宮廷,被歷代皇帝珍藏,如今當然也受到許多中國藏家的關注。
  • 西洋刀劍露鋒芒 收藏潛力大
    綜觀全球收藏市場上,西洋刀劍正越來越成為受到關注的工藝品。
  • 紅木收藏|這些明星大腕已經在行動
    中國的紅木家具是最具東方古典神韻的家具,紅木家具所蘊含的中國傳統古典元素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濃縮,讓它不僅僅是一種家具,而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因此許多收藏家都比較喜歡收藏紅木家具。
  • 海巖收藏了800多件古董家具,十幾年間價格竟漲了200倍
    海巖,著名作家、企業家、編劇,北京櫚園黃花梨藝術館館主,館內收藏家具800餘件。2014年4月出版的《姚黃魏紫俱零凋:紅木家具古今談》,是他以收藏家的身份出版的第一部著作。軟磨硬泡進入家具收藏圈十多年來,海巖遇到了很多對老家具、新家具、材質、工藝等方面各有研究的專家和藏家,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收藏觀念和審美趣味。
  • 金星首曬自家豪宅,滿屋古董收藏價值不菲,超大鎮宅之寶曝光
    今天,金星就在自己社交網站曬出自己豪宅,更是面面俱到講述自己的豪宅以及家具,吸引不少吃瓜群眾圍觀。因為金星家的裝修風格都是採用老上海的風格,看上去特別的復古中國風。家裡到處都是收藏品和藝術品,讓人看了之後就像來到博物館一般,絕對是藝術殿堂。
  • 郵票上的明清家具:當前的收藏熱點
    《明清家具承具》特種郵票1套4枚隨著當前經濟的發展,中國古典家具收藏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明清家具材質考究、工藝精湛,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典範,也是當前的收藏熱點。為了展現明清家具的魅力與弘揚傳統文化,中國郵政於2012年6月9日發行《明清家具承具》特種郵票1套4枚(上圖為其中一枚)。郵票選圖分別為明代黃花梨夾頭榫平頭畫案、清代黃花梨透雕螭紋方桌、明代黃花梨高束腰石面方香幾、明代鐵梨象紋翹頭案,面值均為1.20元。郵票圖案以帶有歷史感的古舊黃色為底,主圖展現此四種家具影像,郵票兩側配以「明清家具承具」字樣和體現家具具體名稱的文字。
  • 全球好展 | 日本西洋美術收藏大亨松方幸次郎:梵谷的「臥室」曾經是他的
    2016年,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申遺成功,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美術館本身變成了藝術品。梵谷創作的三幅《阿爾勒的臥室》油畫中的第一幅,現收藏於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裡,被認為是三件作品中最好的一幅,這是梵谷在等待他的好基友——高更到來時畫的,色調偏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