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17日,價值2億元的西洋古董家具展,亮相重慶南坪國際會展中心的兄弟裝飾2017歲末家居狂歡節。據悉,如此大規模的西洋古董家具展在重慶還尚屬首次。展出現場,無論是18世紀西班牙狩獵城堡珠寶櫃,還是19世紀義大利象牙寶石鑲嵌書櫃、法國老木雕掛畫、法國老木雕十字掛件,抑或法國皇家騎士家族傳世寶馬等諸多珍品,每一件古董都有精湛的工藝和傳奇的經歷,讓現場參觀市民駐足圍觀。
而據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了解,此次展會上展出所有的展品都來自於「西洋城堡古董藝術博物館」。而我們也第一時間聯繫到該博物館的負責人、有著「中國西洋古董收藏第一人」美譽的林明洋,跟他一起暢聊西洋古董家具以及藝術收藏。
20年收藏經歷滿懷民族情懷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作為中國西洋古董家具的最大藏家,你能給我們談談你的收藏經歷嗎?
林明洋:上海西洋城堡的前身是威盛製片廠,由於影片製作需要,經常需要用些古董家具的陳設。後來,逐漸有許多導演、明星等對我的古董家具產生興趣,古董家具使用量也大增。然後我就發現,這個東西除了收藏,還可以作為商業的投資,慢慢我就開始赴歐洲購買18、19世紀的西洋古董家具,擴大我的收藏。
我是中國臺灣人。1997年,我來到上海發現上海Art Deco(藝術裝飾風格)家具風格的時候,就是我人生的一個最大轉變。畢竟100年前,上海是東方的不夜城,它留下來了非常多的帶有世界風格的家具。所以,當我在上海收藏的時候,我發現,城市的文化竟然會隨著城市的改變而消失,例如上海的1930風情街現在仍然在找回它的家具,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開始思考收藏的意義。而中東這些國家,讓我真正領悟到世界收藏的重要性。比如阿聯這個國家就很有前瞻性,他們能在依靠石油生活的當下,思考當自己國家沒有石油的時候,他們的後代該怎麼生活。所以他們在盡全力收藏全世界的文化遺產,然後跟自己國家的觀光事業做結合,到時候旅遊觀光就是他們的支柱產業。
如今我在內陸待了20多年,目前收藏的家具差不多有1萬多件。我作為一個小企業家、小商人,我希望通過回流收藏和國際收藏,把有價值的中西方古董集中起來,提升我們中國在歐洲,甚至在世界的文化形象。
「投資、環保、品位、接軌世界」是收藏的關鍵詞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大部分中國人似乎都更喜歡收藏一些自己國家的古董文物,而鮮少問津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藝術品,尤其是在家具門類。 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中國收藏人士進行世界收藏的必要性又在哪些方面?
林明洋:我覺得中國在西洋古董家具收藏方面還處於空白,畢竟中國有13億人口,以這個比例來說,接觸西洋古董家具的人太少了。我們中國人偏向收藏自己國家的東西,而極少收藏國外的東西,因此中國收藏市場很少看到其他國家文化的影子,人們對西洋文化在中國收藏中未來前景及收藏意義的認識不多,這點我覺得比較遺憾。所以,我想要從四個方面告訴我們中國人,我們為什麼要去收藏其他國家的藝術品。
首先,對個人來講,世界的生活是和你息息相關的,尤其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地球村」這個概念我們也都知道,所以你要跟國際接軌。我們現在收藏其他國家的藝術品,從最好的角度來說,就是從生活開始,那麼你為什麼要買外國的藝術品來融入你的生活?第一,是在讓你跟世界接軌,第二,是提升自己的品位。試想一下,如果你買到有品位有價值的西洋藝術品,再把它帶回中國展示出來,外國人也會對我們中國人的藝術品位刮目相看。
再者,國內企業家也好,走向國際的企業家也好,他們也需要介入世界的藝術品收藏,這對提升他們個人及企業的形象都有幫助。
當然,把西洋元素融入自己的生活,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體現。比如現在新買的家具中可能含有許多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如甲醛、氨、苯等。但西洋古董家具大多已經經過100年到200年的沉澱,家具的質量已經非常穩定了,對人不會產生任何不好的影響。所以收藏古董家具可以輕鬆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西洋古董家具除了環保,增添生活情趣,也是一種投資。比如你買一個新柜子,可能2萬塊,你買一個古董柜子,可能要花8萬塊,但是10年後呢,你這個新柜子以前2萬塊,現在還是2萬塊,而這個被你白用了10年的古董櫃,以前8萬塊,現在可能就值18萬,它是保值和增值的。
我還想提醒大家一點,現在很多中國人被木頭所迷惑了,有些中國人甚至把收藏的黃花梨的椅子當佛像供起來。對此,我想說的是,藝術的本身跟材料沒有關係,大部分的收藏家一直在講什麼木頭,這個要改觀,因為木頭也只是一種原材料而已,原材料跟藝術的本身沒有一點關係。
以博大的胸懷去接納世界其他文化,是大國的文化使命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你剛剛給我們講了收藏世界性藝術品對於個人的必要性,你也一直強調收藏行業要有民族情懷,那麼你能從這個角度談談收藏世界性藝術品的意義嗎?
林明洋:對國家來說,這表面上看是一個收藏取向的問題,但背後其實承載著文化使命。我們常常講大國崛起,但作為一個大國,我們崛起不僅僅是靠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提高,文化軟實力更是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你要參與世界的藝術。當然,還要承擔起大國對世界藝術文化的責任,在這個層面而言,收藏不只是收藏,它是讓我們融入整個世界的生活,與世界文化藝術進行交流的一種方式。同時,它也是一種是傳承,並且讓人覺得作為大國,我們能包容欣賞其他文化,在對待外域文化上,我們中華民族能敞開博大的胸懷,兼收並蓄。
我認為,作為大國,要介入世界的根,介入世界的藝術,作為一個收藏家,你要介入世界的收藏,這是合理的。我一直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夠在圓明園廢墟旁邊建造一個世界級的博物館,把西洋的經典藝術買回來放到這個博物館裡,那將有更大的意義。第一個意義,在於告訴全世界,我們中國人懂得欣賞世界的藝術品,也有足夠的胸懷去接納世界其他文化。第二個意義,在於讓國內的同胞能夠了解西洋文化,開闊眼界,也讓下一代更多地認識世界文化。第三個意義,在於國人參觀這些藝術品時,能記起列強曾經對我們的踐踏,這才能激勵一個民族奮進,激起一個民族的團結。
重慶應承擔起連接中國與歐洲西洋藝術文化交流的責任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重慶人喜歡新穎時尚的東西,而古董家具相對來講是比較舊的東西,你認為重慶的城市性格和古董家具將如何契合?
林明洋:是這樣的,古董它是歷史的記憶,它所有的創意、形體都來自於中國先祖,你怎麼能忽略得掉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和歷史帶給我們現代的智慧?所以,不管重慶有多創新,有多喜歡摩登的東西,中國的歷史,世界的歷史你是忘不掉的,歷史留下來的藝術品是不能忽略的,它是世界的根,人類的根。你不能就只記得1990年以後的藝術品,所以我們要讓重慶的年輕人理解世界的故事,了解世界歷史,從而傳承下去。
再者,中國目前連一個歐洲西洋藝術品交易中心都沒有,而就地理位置而言,中歐班列開通後,重慶可直通歐洲,那重慶的地理位置當然就是最好的。由此,從重慶的交通、運輸、人口數量以及重慶人不排外的個性來看,重慶「包人、包山、包水」,當然也要「包世界」,把世界的藝術包進來,重慶人有這個責任。
另外,現在的古董收藏,需要有年輕個體和企業家來介入。我現在居住在上海,我曾給復旦大學博物館一個建議,當你們學校的畢業生要出國去深造的時候,在出國前一兩個月,讓他們來我收藏的倉庫提前認識一下未知世界的文化藝術。為什麼要這麼做?提升到整個國家戰略的操作上來講,當這些留學生到國外的時候,他對文化藝術品已經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你為什麼不相信他就把你中國遺失的東西再淘回來呢?再說回重慶,重慶現在和歐洲直通,那麼重慶就應該圍繞「世界性藝術」、「民族文化」、「西洋文化」等關鍵詞,來跟教育、傳承相結合,我想用這個角度去慢慢認識藝術品,會很有意思的。
(本文圖片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楊新宇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