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俗話中「春不撿雞,冬不撿兔」是什麼意思?看了這個你就知道了
其實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而這些俗語其實還是非常有意思的,就比如今天要說的老俗話「春不撿雞,冬不撿兔」這句話我們只從字面意思就能知道是什麼意思,但它其中的寓意是什麼,又有什麼樣的由來下面就來說一說。
從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來看的話,其實我們也就能猜得八九不離十了,意思就是說,在春天的時候,不能去撿哪些曾經殞命的雞回來吃的,但現在其實這種事情應該也是基本上就沒有了。在冬天的時候,如果去田野裡面玩或者是去散步,看到一些差點喪命的野兔,是不能撿來去吃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那是因為之前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可能就會知道,每年一到春天,老鼠的活動是比較頻繁的,它們會破壞農民信心苦苦的中下的糧食或者是其他的莊稼,因此為了防止老鼠的破壞,也防止老鼠的偷吃。
村民們就會想盡一切的辦法去消滅這些老鼠,會經常的在牆角或者是牆邊的一些比較隱秘的地方,放上一些老鼠藥,有的可能也會拿出一點糧食然後在裡面拌上一些農藥,老鼠吃了之後,肯定就會一命嗚呼了,一般農村都會用這種方法來消除老鼠的隱患。
在農村的雞一般情況下都是散養的,可能不會像養雞場或者一些專門養殖雞的地方一樣,圈在一起,並且每天都去勘察雞的情況。而且農村的雞散養的話它是會到處找吃的,那麼雞又沒有什麼分辨有沒有毒的能力,這個情況下,如果說雞吃了這種拌了農藥的糧食的話,自然也就會喪命的。
雞一般的話都是每家每戶單獨養的,即便是因為某些情況死了,也都是在自己家裡的,也不會把雞丟出去,如果說是在碗面看到一隻死去的雞,哪怕是剛剛死去的,也不能把它撿回去的,也不一定這隻雞是怎麼死的,無緣無故的死了肯定是有問題的。因此,慢慢的「春不撿雞」就這麼的傳了下來了。
而「冬不撿兔」和「春不撿雞」也是差不多的意思,很多人感覺在野外看到野兔,就想去逮到它,然後回家燉一鍋野兔肉,嘗一嘗野味。野兔的皮毛在冬天是非常的厚實的,野兔嘛,說活在野外,為了讓自己冬天不至於被凍死,所以冬天野兔的皮毛就會比夏季的厚重很多。
但是如果冬天再也野外看到了已經死去的野兔了,千萬不要以為它是被凍死的,然後就覺得很幸運,野兔厚實的皮毛就註定它不會讓自己在冬天凍死的,可能就是這些兔子是因為吃了什麼東西,而導致的死亡,所以說這樣的兔子也不能撿回去吃的。
即便它比較點背真的是被凍死的,但是那也不能冒這個風險,畢竟到底是怎麼死的你也確定不了,除非你是逮到的活野兔。
而這句看似是俗語,其實在這句俗語的背後也傳達除了一種思想,就是說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到處都是充滿這誘惑的,不管是金錢的誘惑,還是權利的誘惑,他們都是我們人心裏面渴望的一部分,但是在這些誘惑的背後,可能也存在著一些危險,而且惹禍上身這些事情也是隨時都有可能會發生的。
而在書中有這樣的一句話,「高飛之鳥,死於美食。深泉之魚,死於芳餌。」所以說很多我們不以為然,或者是說我名並不把它放在心上的話,他們其實就是在用一種非常簡單易懂,比較樸素的話來告訴我們一些最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