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拐子:90年代「消失的女大學生」們,有的家庭至今還在尋找

2020-12-28 騰訊網

在80年代、90年代,那時候人販子是比較猖獗的。小時候經常聽到一句話「不聽話便把你賣到河南去」!或者「人販子把你拐走打斷腿要飯」!也製造了無數的悲劇!

電影《盲山》和《親愛的》都是反映那個年代的人口拐賣事件,這並不是傳說,影片來源於生活,甚至真實的生活比電影更加殘忍,有無數家庭被拆散,至今無數人依舊在尋找著他們的母親、孩子。

賣到山區淪為生育工具

在上個世紀,不少偏遠山區的光棍們討不到老婆,於是紛紛流行「買老婆」的風氣,由於法律意識的淡薄,所以不少女性慘遭毒手,除了農村出來打工的小姑娘小媳婦們被人販子拐賣外,不少女大學生也不在少數,《盲山》講述的便是一個女大學生找工作被欺騙賣到大山一輩子都走不不出來的悲慘故事,這種例子不在少數,諸如被賣到內蒙古的四川女大學生,甚至被下藥拐賣4次以至於精神錯亂。

「人販子」並不是一個「虛擬」的存在,他們藏匿於人群之間,為了一己私慾,而毀滅其他人的一生。很多人都會說如果農村女孩被賣走不出來還「情有可原」,但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大學生為何也被淪為生育工具?

其實一個手無寸鐵的女生如果被拐賣到山區,想要自救,簡直異想天開!因為全村人都會幫忙看管你,如果你逃出他們的視線整個村子都要抓你回去,並且你不認識路,一個人在大山裡奔跑怎麼可能逃得出?這可是特種部隊的野戰項目!

於是不少女性被當成生育工具,有的認命生下孩子後便過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生活,有的不服從命運,被打死打殘的不在少數,尤其是四川女性被拐賣的最多!

小孩被奴役

除了女性,還有不少小孩被拐賣,即便到了今天也成了打拐專案組,無數家庭的崩潰都是因為孩子被拐賣了,尤其是男孩。在上世紀不少地方出現重男輕女現象,許多山區人傳統觀念比較重,生不出男孩那就買一個。

於是人販子便鋌而走險,拐走別人的孩子賣到這些地方,男孩價格是女孩的2倍,5歲以下價格是5歲以上價格的1倍,7歲以上便不好售出,因為有記憶。那麼如果賣不出去或者年齡較大的孩子拿來幹嘛呢?

很有可能便是被奴役,在上世紀不少城市出現了乞討等現象,這些乞討都是有組織的,很多殘疾人此前都是正常人,被人販子集團認為沒有販賣價值後便打殘用來乞討,或者小孩跪地乞討,有的甚至走上了歧路,小偷小摸等各種行為。被報導出來的消息,也不過是冰山一角,也許有很多小孩承受著我們沒有辦法想像的痛苦。

為什麼上世紀如此猖獗?

一個原因便是我們國家幾千年歷史以來依舊有許多封建糟粕思想,包括到現在,不少家庭尤其是偏遠農村家庭有著重男輕女的思想,漠視婦女和兒童權利,所以導致出現了人販子這樣的行為。

還有一個原因便是在80年代屬於改革開放初期,十年動亂造成的許多惡劣社會影響還沒有緩解,而且法制也沒有健全,所以滋生了犯罪的土壤,還好現在已經有很大改觀,但歷史曾經造成的痛苦,使得現在許多家庭也尚未骨肉團圓,釀成無數悲劇!

相關焦點

  • 人拐子:90年代「消失的女大學生」們,有的家庭至今在尋找!
    在80年代、90年代,那時候人販子是比較猖獗的。小時候經常聽到一句話「不聽話便把你賣到河南去」!或者「人販子把你拐走打斷腿要飯」!也製造了無數的悲劇!電影《盲山》和《親愛的》都是反映那個年代的人口拐賣事件,這並不是傳說,影片來源於生活,甚至真實的生活比電影更加殘忍,有無數家庭被拆散,至今無數人依舊在尋找著他們的母親、孩子等。
  • 90年代女星小三往事,為什麼有的封神,有的消失?
    從九十年代到現在的三十幾年,大浪淘沙真的可以帶走無數砂礫,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因為做了某件不被認可的錯事,就會消失。尤其是在90年代,全民搖滾的時代,大院出身的才子竇唯,真的可以是全中國最拉風的仔。要知道,九十年代和今天不同,標新立異是一個貶義詞,大家都不喜歡過於自負的人。
  • 90年代音樂才子, 父母在他頒獎時遇害, 含淚唱完歌消失在樂壇
    年代出現很多非常出名的歌手,他們唱過非常多經典的歌曲,至今還被人們經常拿出來翻唱,當年像林依輪這類人在90年代可是火得不要不要的,當時林依輪的一首《愛情鳥》更是火爆大江南北,那你們知道那個年代還有一個音樂才子比林依輪還要火!
  • 60年前,我把剛生下的龍鳳胎送了人,至今還在尋找 | 江南棄兒
    據公開資料,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三年困難時期」,因糧食短缺,江浙滬地區一些孩子被父母送走,經福利院收養,又被介紹到相對殷實的北方家庭——這個群體,後來被稱為「江南棄兒」。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才逐漸消失,據民間志願者不完全統計,結合公開報導交叉求證,「江南棄兒」數量超過10萬人。給自己的父母過一次重陽節,是陳瑞存多年的一個夢想。
  • 高曉松:80年代的大學生,女生不貪財,男生不怕死
    《同桌的你》至今依然在各個校園中響亮,很少有人知道,高曉松在製作這一音樂時,還是一個在校大學生。對於他的印象,許多人都只記得他是一個節目主持人,專門和觀眾嘮家常;他那雙層下巴之上的一小撮鬍子、長而乾淨的頭髮和一直不離手的白扇子,讓人過目不忘。
  • 女大學生膝蓋上一根韌帶 竟然消失了?!
    「你們要想不手術,就把人送去富陽骨傷醫院,我小時候摔斷腿,就是在那杉樹皮綁綁好的。」當小玄孫手臂骨折面臨是否要手術抉擇時,一位90多歲的老人在家中如此力薦。  隨著社會的發展,骨傷概念已不再是老底子狹隘的傷筋動骨,而是更寬泛地包括了關節老化損傷、運動損傷等更多新的骨病。當然,治療的手段也在不斷增多。  「從祖輩到父輩,『張氏骨傷療法』傳到我這已是第五代。
  • 90年代女神坂井真紀離婚,老公拋妻棄女戀上19歲女大學生
    7月5日,據日媒報導,90年代女神日本女演員坂井真紀與老公的離婚申請於6月底成立,雙方結束長達10年的婚姻生活。坂井真紀1970年出生,現年50歲,1992年出道的她是90年代的搶手花旦,1998年出演人氣劇《世紀末之詩》,以電影《聯合赤軍實錄:通向淺間山莊之路》奪得2009年日本電影批評家大獎最佳女配角。
  • 那些年,張鐵林和女大學生的連環瓜
    《三十而已》的人,都知道林有有了。但有誰想過,林有有那偏執的愛情觀,只是個人的選擇權利,也許這樣的方式不對,與道德相悖,那選擇的權利卻是每個人都有的,林有有的角度上出發,或許沒有錯。所以說,愛情到底是什麼?真是讓人難以琢磨。
  • 90年代的那套家庭卡拉OK
    恐慌不分年齡階級左中右,每個階級和年齡都有屬於自己的「先進生活方式和富裕追求的icon」:對鄉下老大爺,是一年都用不了一天的空調,對二三線城市的中二症少年,是配著2G網絡卡的要死的iPhone,對大城市中產,是客廳裡的不會彈的立式鋼琴,都不知道養不養得起的二胎,和送孩子去學也不知是什麼人在玩的棒球。竹林桑補充道:「還有90年代市民家中的卡拉OK,音響,功放,家庭影院。」
  • 60年前,因為吃不上飯我把剛生下的龍鳳胎送了人,至今還在尋找
    據公開資料,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三年困難時期」,因糧食短缺,江浙滬地區一些孩子被父母送走,經福利院收養,又被介紹到相對殷實的北方家庭——這個群體,後來被稱為「江南棄兒」。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才逐漸消失,據民間志願者不完全統計,結合公開報導交叉求證,「江南棄兒」數量超過10萬人。
  • 80年代老照片:飛機上的小賣部,上海女大學生宿舍內景
    圖為80年代上海某個大學,女大學生宿舍內的場景,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宿舍的女大學生都在看書,都非常的好學。80年代老照片:飛機上的小賣部,上海女大學生宿舍內景歷史上,故宮一直是皇親國戚居住之所。1925年的時候對外開放,人們這才陸陸續續得以近距離感受這裡的建築氣息。
  • 90年代,那些消失的喜劇記憶
    不過曲藝還在發展,只是現在火的不是和平她媽唱的大鼓了,而是德雲社、嘻哈包袱鋪揮著螢光棒的女孩們。《我愛我家》裡時常看到一些冠有外國地名的時髦品牌,比如「美國加州牛肉麵大王」「美國加州肯特家具」「美國八喜冰淇淋」。90年代這些洋味兒的名字是一種具有時代特色,消費洋品牌是當時人們接近想像中「國際化」生活的一種最簡單的方式。
  • 各年代零食大比拼,00後「最」貴,90後「最」豐富,80後的已消失
    一般情況下,人的生活中除了一日三餐被稱為正餐食物外,其餘的一律被稱為零食。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幾乎每家每戶都在家裡準備著一些零食,有的家庭甚至還有專門的零食櫃,可以說是很羨慕了。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個年代的零食也是不一樣的。比如,現在2020年的家長,給孩子吃零食,更多的考慮的是健康以及營養。
  • 談骨論筋|女大學生膝蓋上一根韌帶,竟然消失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醫生驚呆了:女大學生一根韌帶消失了不久前,一位女大學生一瘸一拐找到他,說自己的左腿老感覺沒力氣,特別是在上下樓梯的時候。而經過仔細的查體,以及核磁共振等檢查後,夏曉斌驚呆了——人體的膝蓋上本有兩根用來穩定關節的十字交叉韌帶,而這位女大學生的其中一條韌帶,竟然消失了!「你這樣關節不穩,活動受限是肯定的,這還只是開始,要是再拖個幾年,等把關節一點點磨損了,可能就連路都走不了了,到那時,就只能關節置換了。」夏曉斌詳細講述了此病的遠期影響,女大學生頓時慌了神。
  • 上世紀90年代我們怎樣上大學?一線老師給準大學生的建議,看一看
    西南師大本身的綠化也是一流,至今我都認為,西南師大是我走過最美的校園之一,當然可能因為她是我的母校,我會給她更多的印象分。但西南師大(現西南大學)真的很漂亮,這一點是不用懷疑的。還有一個原因,當年老師雖然收入不高,但旱澇保收,是鐵飯碗,在那個年代,觀念還是比較落後的,當然也比較現實。不過我們班90多位同學,畢業分配的時候就有十多位同學沒有教書,去了機關企業。現在,應當有一半的同學離開了教師工作崗位,絕大部分還是去了機關,企事業單位,還有直接創業的。所以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大學究竟要學什麼?
  • 90年代,請回答 | 如此粗糙,卻讓人如此懷念
    其實給我個人感觸最深的兩期是《理想家庭:為什麼<我愛我家>》和《總有人正年輕:這個夏天的樂隊們》,因為其中的很多故事都發生在90年代中期,具體的說,是1994、95年。那時,中國剛剛接上了第一根64k的國際網線,自此,我們的生活也跟著變化起來。回想到那些瞬間,已經是四分之一個世紀之前的事了。
  • 90年代港劇裡的小姐姐們太好看,如今看來依舊洋氣審美至今領先
    話說,90年代,港劇裡的小姐姐們太好看了,這妝發和服飾,如今看來依舊洋氣,審美至今領先,來看看你能認出幾個?李嘉欣絕對算得上一位驚豔時光的女星,作為中葡混血的李嘉欣不僅五官精緻深邃,骨相還特別的好!港姐出身的她還曾被媒體冠上「最美港姐」的美譽。 不愧是濃顏美人的代表!禁慾系,是年輕時張可頤的臉龐。
  • 90年代滾石天后宮,和李宗盛有關的女人們
    看看那些歌詞,每一句都好像是為這個讓人愛到骨子裡的姑娘量身定製。《當愛已成往事》:人生已多風雨,縱然記憶抹不去,愛與恨都還在心裡。 娃娃漂洋過海來看你 很多人都熟悉娃娃這個名字,但很少人會稱呼她的全名,金智娟。李宗盛給娃娃寫過一首超有名的歌曲,至今依舊在傳唱,那就是《漂洋過海來看你》。
  • 90年代至今波蘭爵士新浪潮——音樂節系列講座
    最後的自由:90年代至今的波蘭爵士新浪潮  Freedom at Last: New Wave of Polish Jazz - From 90』 to Now    時間 Time  2014.10.18 14:00 - 16:00  場地 Venue  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北區A3+ A3+, North District of OCT-LOFT  主講人
  • 文化雜談:90年代那些擁有中國風的朦朧派音樂怎麼突然消失了
    老了,就是流淚也不會輕易讓人看見,不知道你還記得90年代初期那幾年,全國所流行的一大批內地歌曲嗎?我一直認為90年代是一種情懷,是能觸動你心弦的落淚年代,是世紀之交的年代,也是變革最大的時代,所以對於如我一樣的80後來說,它天生帶有一點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