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8 日,廣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第二場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主題新聞發布會,番禺、花都、白雲區從各自的文化發展特點以及優勢出發,對如何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彰顯嶺南文化中心地位做了介紹。記者從發布會獲悉,廣州北站東廣場將規劃建設國際級免稅購物天堂。
花都區:打造 " 花世界 " 文化景觀
" 近年來,花都區成功引進融創文旅華南總部落戶,打造了集融創樂園、雪世界、水世界、體育世界、大型商業綜合體和五星級以上酒店於一體的複合文商旅業態。" 花都區宣傳部部長鄒璇介紹,自去年 6 月 15 日開業以來,融創文旅平均每天帶動全區遊客增長達 1 萬人次以上,特別是對吸引港澳及入境遊客作用明顯,正逐漸成為廣州文商旅產業發展新引擎和城市文化新地標。
今年,融創文旅城在改造提升滑雪場、融創樂園等現有業態的同時,還持續推進布局融創秀場、多維影院、酒吧街等新業態,重點圍繞夜遊主題,精心策劃夜遊系列文旅活動,積極打造城市夜間經濟地標,其中融創秀場將於今年 10 月正式對外開放。
鄒璇說,花都區正著力提升 " 花漾花都 " 品牌,打造以花為主題的城市文化景觀。制定了三年 " 花 " 特色工程項目計劃,實施 " 五個一 " 重點工程,即 " 一片城市花軸、一個環城花環、一條迎賓花徑、一群美麗花村、一年美好花事 ",通過花都主城區中軸線 19 個花園群、42 公裡環城花環碧道、4 條空鐵聯運門戶道路花類空間、7 個農田景觀展示區、7 大花村和 17 大花主題旅遊景點有機結合,共同打造 " 花漾花都 " 的城市文旅品牌形象。
" 還有一個是我需要重點推介的。" 鄒璇說,花都將以廣州北站免稅旅遊綜合體項目為龍頭推動 " 文旅 + 免稅購物 " 融合發展。積極引進中國旅遊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為項目開發主體,選址於廣州北站東廣場,規劃建設國際級免稅購物天堂、城市精品奧萊、旅遊休閒娛樂新體驗、國際美食集市四大核心功能區。該項目總佔地面積 122 畝,總投資約 95 億元,力爭年內動工建設。
此外,花都區將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遊合作區建設。充分發揮花都與清遠區位相鄰優勢,以花都融創和清遠長隆兩大項目為引領,推動廣清旅遊一體化。
番禺:積極推動蓮花山申創國家 5A 級旅遊景區
番禺區委宣傳部部長覃海深介紹,番禺依託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和旅遊資源稟賦,著力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取得顯著成效。2019 年,成功創建為全省兩個之一、廣州市唯一的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目前,番禺正著力打造 " 宜遊番禺 "" 粵韻番禺 "" 鄉情番禺 "" 味在番禺 "。
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包括旅遊業在內的許多行業都按下了暫停鍵。作為廣州市唯一的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番禺區文旅行業目前復甦情況如何?對此,覃海深表示,番禺積極應對疫情影響,採取多種措施主動應變求新,助力文旅行業穩步復甦。今年上半年,番禺區接待遊客 661.47 萬人次,旅遊總收入 75.37 億元;其中第二季度接待遊客 400.09 萬人次、旅遊收入 44.22 億元,環比第一季度分別上升 53.1%、42.0%。
覃海深表示,接下來,番禺將積極推動蓮花山申創國家 5A 級旅遊景區;持續推進恆大足球場、長隆三期項目建設,著力將 " 南站—長隆—萬博 " 片區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商旅融合發展典範;謀劃在石樓、沙灣、市橋等鎮街建設文商旅融合發展示範區域。
番禺區將立足自身資源稟賦,進一步擦亮 " 嶺南古邑 · 粵韻番禺 " 文旅招牌。按照 " 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 的原則,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商旅融合發展典範片區和魅力彰顯的嶺南文化特色區。
白雲區:" 設計殿堂 " 預計明年竣工
白雲區區位優越、文化多元,尤其是設計產業集群度高。白雲區副區長劉國華介紹,廣州設計之都規劃面積 28 平方公裡,劃分為設計總部、設計研發、設計配套等 6 大功能片區,將重點引進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工業設計、服裝設計、時尚設計等上下遊全產業鏈企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規模最大、品質最高的設計產業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放大廣州設計之都的效應,正在建設的、由何鏡堂團隊匠心打造的具有嶺南園林特色的 " 設計殿堂 " 規劃建有設計藝術展廳、會議中心、設計產品發布廳、藝術劇院等,2021 年竣工後將成為白雲區乃至廣州市的又一文化地標。
化妝品產業是白雲區的傳統優勢代表產業,全區有化妝品生產企業 1300 多家、商貿企業 4000 多家、工商個體戶 6000 多家,在化妝品行業企業數量佔全國三分之一,廣東省的一半,形成了中國 · 白雲化妝品指數。
劉國華表示,今年在疫情防控的形勢下,全區化妝品行業的產值、零售業績實現逆勢增長。1-6 月,化妝品工業產值超過 33 億元,增長 9.2%,化妝品零售業銷售額 12.6 億元,同比增長 86.4%,對外打響了白雲美灣的品牌。接下來,白雲區將加大資源要素的提升和整合,不斷提升美妝產業的自主研發、創新發展能力,實現美妝產業由傳統生產、加工、商貿、流通向以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轉變。
採寫:新快報記者 黃聞禹 通訊員穗宣
【來源:新快報·ZAKER廣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