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行宮三兩地,邯鄲黃粱一夢遊

2021-02-19 邯鄲文旅

說到黃粱夢,我們邯鄲人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黃粱一夢」這個故事,秀才盧生進京趕考路遇道士呂翁,呂翁贈其一枕使其安睡,盧生夢見自己金榜題名,妻兒恩愛,子孫繞膝,可醒來卻發現只是大夢一場。但是你知道嗎,呂仙祠除了黍香繞梁,黃粱大夢的故事,它還曾是慈禧太后西狩迴鑾的行宮。 

01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倉皇出逃,李鴻章等和八國聯軍籤訂喪辱國的《辛丑條約》後,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迴鑾。迴鑾路上途經邯鄲停駐休整,與邯鄲結下緣分,也為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增添近百年的歷史餘韻。目前,邯鄲慈谿行宮已經被列為重點文物博保護單位,並逐步推進維修改善工作。

慈谿行宮

相傳慈禧在呂仙祠中上香求卦時曾有一軼事。

慈禧迴鑾途經呂仙祠,其總管太監李蓮英進言稱這裡有一道士算卦十分靈驗,於是慈禧太后一行便進駐行宮,到呂祖殿。上香後慈禧便問道:「祖師在上,請問大清江山還有多長時間的運數?」說罷便扶著乩手帶動乩筆在沙盤上晃動。

一旁的道士看罷在紙上寫了數筆便遞給李蓮英,李蓮英接過後趕忙呈給慈禧。慈禧打開一看,只見紙上赫然寫著三個字:「二八秋」

黃粱夢呂仙祠

「二八秋」究竟為何意?慈禧不解,只覺得這樣的結果並不吉利,便又再次上香搖動乩手和乩筆。不久一旁的李蓮英再次呈上結果,慈禧接過一看竟還是「二八秋」。見此狀慈禧大怒,對李蓮英說:「再上香」又心裡暗想:如果在出這幾個字小心把你呂祖的香案踢翻!

慈禧行宮

這一次呈上來的結果不再是「二八秋」三個字,而是一首詩,詩中寫道:太后不必記冤讎,前人拆廟後人修。縱然踢翻香火案,再問還是「二八秋」。慈禧看過這首詩後大驚,心知呂祖已經生氣,便不再多問,於是佯裝滿不在乎地退出了呂祖殿。

蓬萊仙境

而「二八秋」又該如何解釋?自慈禧迴鑾途經邯鄲後的光緒二十七年至宣統三年清帝退位,其間正好為十年,也就是所謂「二秋」加「八秋」即「二八秋」。

呂仙祠中軸線東西兩側對稱分布有院落,西邊為慈禧行宮,東邊是光緒行宮。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二十四日,慈禧太后從西安回孌,沿途的地方官員奉命修建行宮接駕。邯鄲設行宮兩處,一在縣城內,一在呂仙祠。因為限期太緊,邯鄲的地方官來不及新建行宮,便將呂仙祠原有的西王母殿改建為慈禧行宮。

呂仙祠內東行宮門樓

呂仙祠中的慈禧行宮為傳統的兩進四合院建築,宮門向南,前院是接官廳,廳後為五間寬的門廳,是行宮的奏事房。後院主房五間,就是慈禧太后休息和接見大臣的地方。

相關焦點

  • 三千年邯鄲老街即將煥然亮相
    三千年邯鄲老街即將煥然亮相 2020-12-06 21: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話劇《德齡與慈禧》「引爆」京滬兩地戲劇市場的背後
    除了票房極度火爆情況下,《德齡與慈禧》也獲得了各方面的好評,市場口碑雙豐收。記者獲悉,該劇已經籤下了主要演員100場的演出合約,預計明年起還會在京滬兩地繼續演出。何冀平曾經給茅威濤看過《德齡與慈禧》的劇本,茅威濤也非常想演出其中的光緒,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實行。而去年再度聊起,何冀平又一次和製作人李東說起,多年來非常希望這部話劇能夠有機會重排,讓更多內地觀眾有機會看到。她還提到,當年演出過這版慈禧的盧燕老師,也非常希望有機會再演這部劇。
  • 德齡與慈禧 | 北京、上海兩地首輪收官,贏得叫座又叫好的美譽!!
    隨著觀眾熱烈持久的掌聲,臺上演員幾次鞠躬謝幕,《德齡與慈禧》首輪上海站演出落下帷幕,至此仙童戲劇致敬華語經典——《德齡與慈禧》北京、上海兩地首輪共計
  • 慈禧不滿30歲就守寡,後半生怎麼度過的?
    在1860年,英法聯軍席捲京城,鹹豐皇帝慌張出逃到熱河行宮,沒過多久就在熱河生病不能理政。 在鹹豐皇帝生病期間,一直是慈禧幫忙處理政事,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在慈禧心中留下了渴望權力的種子。
  • 何申妙文(36)「慈禧」與「奕」
    進山莊觀了風景,就思想往事:1861年慈禧在這大園子裡發起絕地反擊,此一時不光贊襄八大臣小瞧了她,其實連六爺奕,也沒想到他這位小嫂子能有多大能耐。  時年六爺31歲,慈禧27歲。奕是一個與皇位擦肩而過的王爺,這時在京城處理與英法聯軍的事宜,皇上授他「見機行事」之權,可以說,他完全可做明朝的朱棣。
  • 河北邯鄲「古韻悠長」的5個人文景點,樸素典雅,令人嘖嘖稱讚
    邯鄲,一座歷史文化底蘊濃厚的城市,作為春秋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所在地,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滄桑。如今漫步於邯鄲街頭,鱗次櫛比的高樓,寬闊筆直的道路,優美典雅的綠色環境,無不映襯出這座古老都市的繁華,它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就像一顆耀眼的明珠鑲嵌在冀南大地。
  • 優化營商環境的「邯鄲特色」(三) 誠信亮明「邯鄲態度」
    優化營商環境的「邯鄲特色」(三) 誠信亮明「邯鄲態度」 2020-12-20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慈禧西逃路經山西,官員從五臺山搬來一把椅子,證實順治去向之謎
    慈禧一路向西逃竄來到了山西,山西省的官員為了好好的招待慈禧,便從五臺山上搬了一把椅子,而有的學者卻根據這把椅子判斷出了當年順治帝的去向。由於當時情況緊急,慈禧和光緒二人的出逃並沒有制定詳細的出逃計劃,因此在路上也發生了很多事情。
  • 民國邯鄲商業之首——實業家王銘鼎
    向北,即是通往縣衙的大路東大街;向西則可走到行宮街,去往城內中街;向南,走到頂頭西拐即為原來的城隍廟。道路兩側,就是近代名聲赫赫的王銘鼎舊居。簡單地說,就是進了東門,不遠就是王銘鼎故居。換個說法,從原邯鄲縣衙前,向南直行,就到了王家大院。
  • 慈禧出逃時他主張借十萬給慈禧,喬致庸大讚,他後來怎麼樣了
    慈禧太后的吃穿用度仍然是高標準,再加上光緒皇帝和隨行的皇親國戚,每日都要花費不少錢。由於慈禧當時沒料到八國聯軍這麼快就來到家門口,倉促出逃,導致並沒有帶多少錢財供路上使用。其實在出逃過程中,除慈禧之外,皇親國戚甚至包括光緒皇帝的待遇都很差,僅僅是優先保障慈禧的花費。
  • 河南康氏家族:繁榮昌盛400年,慈禧御賜「康百萬」稱號
    這句諺語和中國古語「富不過三代」意義很是相似,他們共同想體現的就是第三輩人身上將會毀掉先祖留下來的財富。 這兩句話看似簡單,但是它們卻是真正的豪門定律,鮮少能有豪門貴族能逃脫這個定律。
  • 光緒皇帝為何熱衷於為慈禧太后修建頤和園?
    頤和園大門頤和園初為金貞元年(1153年)建的帝王行宮;明代改為好山園;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由乾隆皇帝興建,面積290公頃(4350畝),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改名清漪園。其因素之一是慈禧迫於祖宗家法和社會輿論等原因,光緒皇帝大婚與親政之後,自己要「皇權歸政」。當時慈禧已經54歲,到了「頤養天年」的年歲,所以修葺復建頤和園,以供晚年享樂,是她必然要考慮的一件大事。
  • 《德齡與慈禧》:老佛爺的曙色韶光
    今年9月,經典話劇《德齡與慈禧》將在京、滬兩地上演。
  • 平原歷史上的碧霞行宮(附碑記)
    今琵琶灣公園東北、距灣沿40米的大槐樹,是當年碧霞行宮院內東南部的一棵小樹。行宮坐北朝南,是富麗堂皇的廟宇,正殿五間,門額曰「碧霞行宮」。正堂迎門碧霞元君銅像坐在神臺上,兩側分別為送生娘娘和眼光奶奶鐵像,均是鳳冠紅袍,慈顏莊重。神像前設大香爐。殿前東廡三間,西廡三間。瓦門樓一間。行宮四至:「北拱長堤,西連巨城,南撫連池,東接雲龍大殿。」
  • 宮廷食譜大揭秘,引康熙、慈禧垂涎欲滴的美食原來是這個!
    由此可見皇帝也不是非山珍海味不食,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也是他們的最愛,據記載,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康熙皇帝御舟停泊在保定府白洋澱行宮,時近黃昏,保定官府名廚,為皇帝獻上一道無名菜,康熙食後感覺,既有雞肉之鹹香,悠悠蝦仁之脆嫩,喜愛至極,便招廚師詢問菜名,廚師回想起做菜時鮮蝦蹦躍之景,便答名曰《雞裡蹦》。
  • 1900年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西狩」是避難還是斂財?
    1900年慈禧逃跑時是以「西狩」為藉口的,這段時間她是十分艱苦的,她平時吃慣了宮裡的菜餚,而逃跑時又常常會挨餓。據說山西有一位小縣令就是因為給慈禧喝了小米粥以及吃了雞蛋,後來就連續升了三級。這就是陝西著名的風景區,驪山腳下的華清宮內環園,這裡有三千年的溫泉利用史,周秦漢隋唐的帝王都在這裡修建離宮別苑,慈禧當年在陝西第一個住下的地方就是這裡了,當時縣令沈家楨就把這裡給慈禧居住,據說當年為了伺候好老佛爺煞費苦心,尤其是為了讓她吃好,那是相當不容易。
  • 慈禧一生有三個男寵?慈禧去世後,貼身宮女揭開了真相
    在坊間野史裡,對於慈禧的宮廷秘史,向來是流傳不少。講得最多的,大概有三個,個個都是說得有鼻子有眼。第一個男寵是一個古董商人。
  • 慈安:比慈禧更厲害的狠角色
    作為和西太后慈禧共同垂簾聽政輔佐幼主載淳(同治)的東太后慈安,她非但不是那個柔弱可憐的陪襯慈禧的道具,反而是個比慈禧更厲害的角色。火箭般的封后速度「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從古至今,深宮寂寞,無數宮裡女人的際遇都如同元稹《行宮》裡面說的這般。從入宮開始直到垂垂老矣一直與世隔絕。見皇帝一面都難,更不用說被寵幸。等待她們的只有紅顏憔悴,白髮頻添。慈禧從懿嬪到聖母皇太后,用了八年。而我們的主人公慈安,16歲入宮伊始就直接被封為嬪,更加不可思議的是,慈安從嬪到母儀天下總理後宮的皇后,時間是多少呢?四十天!
  • 慈禧太后從來不敢提一個人,談到她就臉色大變!究竟是何方神聖?
    請點擊上面藍字  免費訂閱三個女人一臺戲,其實,只要有慈禧在的舞臺,她一個人就唱一齣戲,而且永遠是女一號
  • 清朝的罪人其實並非慈禧,而是一世人皆知的皇帝,把中國推入黑暗
    很多人都將責任歸結於晚清時期清朝實際話事人慈禧太后的身上。慈禧太后入宮五年之後就晉升貴妃位,還深得鹹豐皇帝的寵愛,1856年之後鹹豐皇帝的身體狀況就不太好,便讓寫的一手好字的懿貴妃幫他批閱奏摺。 1861年鹹豐皇帝還是沒能抵抗住病魔的侵擾與世長辭,慈禧太后就聯合慈安太后和恭親王擁立自己五歲的兒子同治皇帝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