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訪收集六一心願單
愛我你就陪陪我
不是歌詞是孩子的心聲
六一兒童節,是屬於孩子們的節日,在這一天,家長們為博孩子一笑,精心挑選各種禮物。然而,就像歌裡唱的那樣:愛我你就陪陪我,愛我你就親親我,愛我你就誇誇我,愛我你就抱抱我……孩子需要的禮物或許不是拉風的遙控汽車、漂亮的洋娃娃。
近日,記者走訪了海口市民,收集孩子們的心願單,發現孩子們的最大心願就是爸爸媽媽能夠多點時間陪陪他們。
□南國都市報記者 易帆
1
孩子心願
放下手機
多點時間陪陪我們
「爸爸,你別看手機啦!」在6歲的女兒一聲「呵斥」下,海口市民王先生猛地抬起頭,他突然意識到,從進家門到吃完飯,他的眼睛就沒有離開過手機屏幕,公司最近大活動,會議在微信裡已經開了近三個小時,期間女兒好像給他看了在幼兒園裡畫的畫,跟他說了今天在幼兒園裡跟小朋友們玩的故事,但王先生只能「嗯、嗯」地敷衍了事。
女兒看起來很生氣,她嘟著嘴,「你玩手機,媽媽也玩手機,誰理我嘛?」王先生心裡突然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他把孩子的「抗議」發到朋友圈,引起了圈友們的熱烈討論。「有很多朋友告訴我,他們也這樣被孩子抗議過。」王先生感慨,孩子的要求很簡單,他們的心願與物質需求無關,只希望父母能夠多多陪伴他們,傾聽他們。今年六一,王先生打算帶孩子出門來場親子旅行。
2
孩子心願
看我表演
家長缺席遺憾難補
「我最想要的六一節禮物,就是媽媽能到幼兒園來看我的表演,可惜她沒能來。」說著,5歲的小星失落地低下了頭。端午節前,幼兒園舉行了文藝匯演,小星和班裡的小朋友一起跳了一支可愛的兔子舞,他最希望在外地的媽媽能出現在臺下,給他鼓掌喝彩。
「我一年只能回一趟家,很少能夠陪在孩子身邊。」31日,小星的媽媽林女士在電話裡告訴記者,語氣透露著無奈,每次回家,孩子都特別粘著她,只希望她能多在家。「孩子經常說,媽媽你能不能不去上班,每次聽到這句話,感覺心很酸。」林女士說,「每次一分開,都是要騙他、躲著他才能走。」這個六一,林女士要跟孩子電話、視頻,她在網上給孩子買了許多玩具、衣服,希望孩子能過上一個快樂的節日。但她坦承,沒有假期陪孩子是最大的遺憾。
3
孩子心願
少點應酬
為孩子講睡前故事
陳先生的孩子今年6歲,前幾天發生的一件事,讓他感觸頗深。「那天吃完晚飯,我照例要出門應酬,朋友們開著包廂在外面等我,穿好鞋子打開門的時候,兒子突然拉住我的褲腳,他說,爸爸,你能不能不出去,在家陪陪我。」陳先生回憶,當時兒子的眼神幾乎是懇求的。「爸爸你今晚別出去了吧。」兒子又說了一遍。起先,他認為孩子是在撒嬌,他蹲下身解釋,「爸爸需要出門賺錢,這樣才能給你買好多好吃的呀。」「可我不想要吃的,我的同學們爸爸都給他們講睡前故事,爸爸你跟我講個故事吧。」兒子的話讓陳先生無法拒絕。
他推掉了應酬,陪到孩子入睡。「以前我都忽略了。」陳先生說,今年六一,他心裡暗自給兒子送了個禮物:今後儘量推掉應酬,多在家陪他。
專家說法
最好的禮物是父母的陪伴
海南師範大學心理教育專家房娟說,陪伴成長不只是「物理空間」上的在一起。真正的陪伴是跟孩子多交流,實實在在地參與到孩子的學習、玩樂和閱讀中去。家庭教育對於孩子品格、習慣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父母身體力行的教育是孩子能夠健康快樂成長的必備條件。高質量的陪伴不是無時無刻貼身跟隨,而是每天抽出一點兒時間,心無旁騖,和孩子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項活動中去。哈佛商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比起華麗的大餐或偶爾一次的旅行,爸媽下的一碗麵、睡前講的一個小故事,更讓他們念念不忘。
世界上沒有能將逝去的親子時間帶回來的「時光機」,一旦錯過就難以彌補。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希望家長們放下手機,用心陪伴,跟孩子度過一個難忘的兒童節。
責任編輯:張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