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司馬懿這個人,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三國中的司馬懿,奸詐、狡猾,就連「寧負天下人」的曹操對他都是又愛又恨。
司馬懿在三國中也算是一代梟雄,能力出眾。從古至今,英雄也好,梟雄也罷,總是會擁有很多佳麗,司馬懿也不例外。
他一生娶了四位姝麗,其中嫡妻張春華最為潑辣和武斷,在年輕時,張春華就非常具有殺伐決斷,只怪那時的封建道德束縛,如果不是因為時代的局限,不知道張春華是否也會做一位「馬上英雄」。
雖然女人無法建功立業,但是她們也自有自己的天下,張春華為司馬懿生下三子一女,晉景帝司馬師、晉文帝司馬昭、平原王司馬乾以及南陽公主。個個都是人中龍鳳,所以年輕時的張春華也是了不起的女性。
年輕時的張春華與司馬懿是一個利益共同體
如果非要把司馬懿與張春華的感情說成是愛情,那就太牽強了。
嫡妻的作用是什麼?其實就是強強聯合,並沒有多少感情在裡面,有夥伴要說了,如果沒有感情,為何能生出四個孩子來。
既然是互惠互利的婚姻,就一定要有親情的紐帶,如果連孩子都沒有了,那種利益到最後還靠什麼去支撐呢?
古代的婚姻要麼講究門當戶對,要麼就講究互惠互利,像梁山伯與祝英臺這樣的婚姻,是會遭到家族的反對的,絕對不會有好結果。
司馬懿出身河內司馬氏,這個家族在當時人口眾多,是一個有名的百年大世族,當時的婚姻制度非常嚴格,士族是不會與庶族通婚的,所以大家再看電視劇時,看到有一個仙女非農二哥不嫁,然後遭到了王母娘娘的反對,就應該非常理解為何王母娘娘反應會那麼大了,除開仙凡之別,家族門庭也是非常重要的阻礙。
司馬懿出身世家大族,其嫡妻張春華也不能是平民吧,張春華的父親是曹魏的粟邑令張汪,她的母親山氏是竹林七賢之一山濤的從祖姑。
利益共同體,在需要互相扶持的時候,肯定是一心向著利益的,即使有一些小齟齬也會在利益面前收斂起來。
曹操久慕司馬懿之才,想讓他進宮為朝廷效力,可是司馬懿卻佯裝有病而不出,為何會如此呢?司馬懿肯定不是一個「不受嗟來之食」的人,也沒有那麼高潔的品行,他是想待價而沽,取得更大的利益。
家中奴僕眾多,司馬懿居然能騙過這麼多人,唯有他與妻子知道事情真相,可以想像得出,他們之間對於利益的共同追求。
色衰而愛弛
雖然張春華未必是以色上位,但畢竟年齡漸長,男人愛慕更年輕的女性也是常有的事情。
比如呂雉,在年輕時,也幫助漢高祖劉邦東徵西討,最後才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可是戚夫人卻憑藉一時寵愛,想要取而代之,呂雉在劉邦駕鶴西去之後,就對戚夫人動了手。
利益共同體,本身就不是以美貌獲得夫君的愛慕,到年長之時,更加無法同那些更年輕的女性爭奪寵愛了。
張春華為司馬懿誕下最後一個孩子時,已經四十多歲了,生育過孩子的人都懂得,這個年齡的女人,即使生下了孩子,也沒有年輕女性恢復得快了。更何況張春華已經在這之前生育過三個孩子了,從長相到身材,自然是無法與更年輕的夫人們抗衡了。
而且張春華面對的還是三個如花似玉的女人,她們分別是伏夫人、張夫人和柏夫人。
其中以柏夫人最為漂亮,也最受司馬懿的寵愛,當然張春華也不是沒有依仗,她有四個孩子啊,哪一個孩子拿出來都是「王炸」,所以司馬懿不痛快的時候,也不能把張春華怎樣?
在《蝸居》中宋思明的老婆說過這樣一句話,男人年輕時需要墊腳石,中年時就需要強心針,老年時需要拐棍。
司馬懿的忍讓
張春華年輕時殺伐決斷,性格必然也非常剛強,而司馬懿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具有非凡的忍耐力,如果說年輕時,他因為欲成大事,所以不拘小節,而老了呢?從人性的角度去看,沒有人可以在得到利益之後,還一味的忍讓。
很多事情都是在權衡利弊後做出的決定,如果一旦利益瓦解,那些忍讓對司馬懿來說,還算什麼呢?隱忍不是懦弱無能,而是以退為進。
能隱忍,才有機會成功。司馬懿為何會特別寵愛柏夫人,這也不僅僅是因為她貌美,她其實曹魏埋伏在司馬懿身邊的眼線,如果司馬懿不拿出一點態度來,他是會被懷疑的,於是此時他還是忍了。
他表現出厭惡的情緒來,當然誰也不知道張春華是如何想的,她是心中委屈呢? 還是配合著司馬懿,大家也無從得知。
但是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司馬懿是一個極其能忍的人,他不是真正的膽小,他忍過了曹操、忍過了曹丕、忍過了曹睿,最後奪得了曹魏的大權。
司馬懿也有作為男人的缺點,但是他最終還是以利益為先,即使與妻子的感情未必有多麼濃厚,可是在利益面前,他們終究還是一個共同體系。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除,逆風解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