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子夜時「鼠咬天開」後,「地闢於醜」,牛便是闢地的功臣,是負載生養萬物的大地的象徵。
中國最古老的奇書《山海經》中有人面牛身的神靈形象。
在勤勞的中國人眼裡,牛也是生活的盼頭:每年立春前必定鞭春牛、舞春牛,來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不平凡的庚子年已過大半,家裡老人都說:「只等牛年來,一切就都會變好」。
福牛回首,扭轉庚子頹勢;
乾坤正序,啟躍辛丑繁盛。
如此美好寓意,不止在老一輩心裡,也藏在我們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這幅畫裡。
為祈願牛年國民安泰,闔家幸福,牛年就要賞牛圖。
2019年9月17號,中國國家博物館為迎接建國70周年慶典,開啟了一場持續到年末的大展——《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
前來看展的人絡繹不絕。
尤其有一幅畫作前擠滿了專程前來看它的人群,以至於工作人員不得不組織大家排起長隊。
這幅畫有多珍貴,想必大家也知道了。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
還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
這幅畫稀罕到什麼程度呢,國家明令禁止它出國(境)展出。
可能有人要問了,這幅畫咋這麼牛?
那中國還有《清明上河圖》,還有十大傳世名畫呢。
它還能比它們都稀罕?
要知道,這幅畫可是貨真價實、響噹噹地入選了中國九大「鎮國之寶」的評選。
▼《國家人文歷史》(原《文史參考》雜誌)獨家邀請九位考古、文博方面的專家,在國寶中做取捨之間的思量、權衡,盤點出中國文物中的九大「鎮國之寶」。
在所屬的繪畫領域,這幅畫打敗了前前後後歷朝歷代諸位名家大作,一不小心就做到了「第一」的位置上。
論何物能「鎮國」,什麼才能代表中國古書畫」最高藝術成就「?
我想,這幅畫,就是答案。
據《新唐書本傳》記載,韓滉精於彈琴,其書法與國畫造詣都極高,是一個稀世罕見的全才。
就是這樣一個全面發展的豪門子弟,在地方主政期間,吃喝嫖賭菸酒樣樣不沾。
卻偏偏喜歡跑到田間地頭觀察民生,再用自己精湛的畫技記錄下來這些場景,也算是一個怪人了。
於是在一個天氣晴和的日子,韓滉帶了幾個隨從來到郊外田間小道上。春風和暖,綠樹成蔭,令人心曠神怡。
韓滉看到幾頭耕牛在低頭吃草,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吹笛,逍遙自得。
遠遠地又看見一頭耕牛翹首而奔,另有幾頭耕牛縱趾鳴叫。有的回頭舐舌,有的俯首尋草。
韓滉頓時靈感大發,趕緊命隨從取出紙筆,全神貫注地速寫出一幅幅耕牛圖景。經過一個多月的反覆修改,終於繪出狀貌各異的五頭牛。
韓滉很滿意,還給這幅畫取了個很接地氣的名字。
藝術天才皇帝宋徽宗見了它,立刻藏入內府,還在上面題詞籤字。
宋元時期的書畫大家趙孟頫見了它,像看見了稀世珍寶,趕緊續了紙在上面留下了一句「神氣磊落、稀世名筆」的題跋。
等到了清代,乾隆帝當然也不能錯過。他自己題詩還不夠,大臣也要一個挨一個在卷後題跋。
但是到了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時候,這幅畫就開始屢遭劫難,開啟了它離奇、富於悲情的生涯。
先是被擄走,然後被肆意變賣,甚至一度銷聲匿跡。直到上世紀40年代,這幅畫再次出現,被香港滙豐銀行買辦吳蘅孫買入。吳蘅孫深知這幅畫的珍貴,故秘密收藏,從不示人。可誰知,好景不長,吳蘅孫生意失敗,家道中落,瀕臨破產,無奈中只能將這幅畫交於蘇富比拍賣公司在香港公開拍賣。
此消息一出,社會譁然。沉寂的國寶難逃噩運,即將再度被洋人掠走。一位香港愛國義士眼看國寶流失海外,痛心疾首,又無財力救回。於是,他向周總理發出了求救匿名信,希望政府能夠出資收回這件國寶。
收回國寶需要10萬港幣,對於當時的新中國來說,這無疑是一筆巨款!
收?還是不收?
決不能讓國寶流落海外!周總理連夜向新華社香港分社發去了一封緊急電報,上面只有八個字——「不惜代價,搶救國寶」。
緊接著,周總理向文化部下達了三條批示。
第一, 立即派專家赴香港對文物進行鑑定,若是真品,立即收購;
第二,收購後要派專人護送《五牛圖》回北京,確保文物的安全;
第三,文物到京後,必須交由條件好的文物單位妥善保管。
文化部接到指示後,立即組織專家赴港,鑑定這幅畫確係真跡。經過多次交涉,最終以6萬港元成交,至此,國寶終於回歸故土!
說到這兒,可能很多朋友已經猜出來了。
這幅畫,就是千古奇畫《五牛圖》。
▼構圖、技巧上都極其巧妙。
其用筆之細膩,描繪之傳神,牛態之可掬,幾乎可呼之欲出。
隨意放大畫中的細節都是極驚豔的,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須等都看得一清二楚。
以牛入畫,如此妙趣生動,表現了唐代畫牛所達到的最高水平。《五牛圖》因此在故宮泱泱珍品中可稱得上是「絕品」。
正是因為「絕品」珍貴,所以這幅畫被永久的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只在每年的9、10、11月份接受展覽。
普通人想要隨時隨地近距離一睹真跡,幾乎是不可能。
但今年,是個特殊的年份。
明永樂十六年(公元1420年)建成的紫禁城,已經600多歲了。
為了獻禮紫禁城,弘揚傳統文化,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典藏傳世經典。
北京市印刷技術研究所特推出《五牛圖》超清復刻畫作,1:1真跡還原。
我們為大家精心籌劃了2個套裝:
套裝一:福牛獻瑞(紫褐色)·《五牛圖》絲綢鈔券珍藏版。
規格:28.6cm*321cm
套裝二:金牛送財(金黃色)·《五牛圖》絲綢鈔券珍藏版。
規格:28.6cm*321cm
傳世名畫,真跡鑄造;
永恆經典,永久流傳。
昔日的「鎮國之寶」,如今也能「飛入」尋常百姓家!
《五牛圖》絲綢鈔券珍藏版
文化典藏
藝術巨製
永恆經典
永久流傳
新年大禮限量發售| ¥498/件(28.6*321cm)
長按識別二維碼,立即購買
只在600周年才發行的絲綢鈔券珍藏版
2021年絕對不能錯過的搶手熱貨
文物的復刻向來都是一項大工程,尤其是《五牛圖》這樣的「鎮國之寶」。
《五牛圖》回歸祖國時蒙滿了塵垢,傷痕累累,更有大小洞蝕數百處,所以專家們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復原。
1977年1月28日,在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廠,由裱畫專家孫承枝先生主持。
修復歷時8個月。
最終驗收的專家組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圖卷在補配處全色及接筆不露絲毫痕跡,與原畫保持了統一,裱工精良,裱件平整、美觀。
在此基礎上,北京市印刷技術研究所緊急集合業內的多位專家學者,使用精湛、高端彩印技術,1:1原作復刻,才終於讓飽經風霜的《五牛圖》再現於世。
《五牛圖》原作系黃麻紙,縱20.8釐米,橫139.8釐米。
為了讓兩組《五牛圖》復刻畫作都呈現出最逼真、最還原的效果。
北京市印刷技術研究所反覆試驗、幾經權衡,並在詢問了了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意見後,決定均採用鈔券紙。
▼復旦大學前校長、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院長楊玉良曾解釋,唐代的紙張很多都品相良好、字跡也非常清晰,那是因為用的是生宣。唐宋時期紙的pH值一般在六點幾,相當於中性,所以紙質可以說是萬裡挑一。
紙質敦厚、光潔、挺度好,強度高,特別是耐折度達幾千次以上,並有極強的抗水性能,十分適合於凹版印刷。
為了更好地保護畫作,兩組《五牛圖》復刻畫作均特地採用了絲絹裝裱。
套裝一福牛獻瑞(紫褐色)·《五牛圖》絲綢鈔券珍藏版採用黃色、黑色、藍色、紫色的漸變絲線織就成栩栩如生的龍錦雲紋,隨著光線和角度的變化會呈獻出不同的色彩,莊重典雅。
套裝二金牛送財(金黃色)·《五牛圖》絲綢鈔券珍藏版採用黃色、白色、銀色的漸變絲線同樣織就成栩栩如生的龍錦雲紋,隨著光影的變幻獨有一份富麗堂皇的韻味。
兼具審美性和實用性。
區別於市場上其他復刻畫作,兩組《五牛圖》復刻畫作上、下都有精美銀質寬鑲邊,因此比原跡更寬。
引首處也都額外添加了乾隆皇帝御筆所題的「興託春犁」四個大字,因此比原跡更長。
紫禁城是塊金字招牌,而兩組絲綢鈔券珍藏版的《五牛圖》更是紫禁城金字招牌下的特別典藏品。
只在紫禁城600歲生日的時候才會有。
早一年不行,晚一年也不行!
恰逢明年2021年牛年,這是每位中國傳統文化愛好者都不能錯過的文化典藏,藝術巨製!
兩組《五牛圖》復刻畫作的收藏價值,有目共睹,毋庸置疑。
為了更好地方便大家自藏、賞閱和送禮,兩組《五牛圖》復刻畫作均配備了禮盒包裝。
盒身上截取《五牛圖》中的精華核心部分作為裝裱,讓人未開此盒,便首先感受到這幅「千古奇畫」的震撼氣質。
▼友情提示:因畫作珍貴,請打開畫作前務必佩戴白手套,可使畫作色澤鮮豔,保存時間更長久。
證書函證書一應俱全,出品證明證書、專用收藏票和收藏小卡一枚,都在證明著其品質值得信賴,無可爭議。
響應國家「藏寶於民」的號召
現在無論是下單套裝一福牛獻瑞(紫褐色)
·《五牛圖》絲綢鈔券珍藏版
還是套裝二金牛送財(金黃色)
·《五牛圖》絲綢鈔券珍藏版
都僅需498元
數量極其有限 春節售完即止
今天下單的所有粉絲,我們都額外贈送一個帆布包或滑鼠墊!(帆布包、滑鼠墊隨機發貨)
5頭金牛,「旺財又旺家」,
還有著文化內涵和收藏價值,
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不容錯過!
《五牛圖》絲綢鈔券珍藏版
文化典藏
藝術巨製
永恆經典
永久流傳
新年大禮限量發售| ¥498/件(28.6*321cm)
長按識別二維碼,立即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