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抗日14年間,中國大地上,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抗日將領,在這些人中,一個時刻都被人尊崇的名字,就是被譽為「軍神」的孫立人,孫立人曾率部隊入緬作戰,擊斃大量日軍,重振國威,可謂是大將之風,退守臺灣後,孫立人卻無辜被囚禁33年,於1990年去世,他死前告誡家人,棺槨不要入土,這是什麼原因呢?很簡單。
1900年,孫立人出生在安徽廬江,14歲那年,他進入清華學校學習,在校期間,孫立人一直都保持著優異的成績,他還是學校籃球隊的隊長,曾率領清華籃球隊奪得華北大學聯賽冠軍,從清華畢業時,孫立人考到了美國普渡大學,在那學習土木工程,後來他主動改學軍事,被保送到維吉尼亞軍校,畢業後,孫立人回到祖國,加入了國民黨部隊。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孫立人率領稅警總團開赴淞滬會戰前線,在吳淞江南支流南岸,孫立人率領的部隊成功阻擊日軍橡皮艇七次渡河,那一戰,孫立人打的尤其激烈,他曾因敵軍炮火全身被炸傷13處,昏迷了三天三夜才醒過來,而讓孫立人揚名世界的一戰,則是緬甸仁安羌一戰。
1941年,國民政府在蔣介石的帶領下,喊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中國正式成立了遠徵軍,1942年,日軍進攻緬甸,妄圖截斷中國唯一對外交通線——滇緬公路,孫立人率部38師入緬作戰,同年4月,孫立人指揮部隊進行仁安羌一戰。
當時英軍被日軍第3師團圍困了兩天兩夜,多次發求救信息,孫立人收到後,率一個團800餘人,連夜奔馳,迂迴包抄,與日軍激戰一晝夜之後,最終擊敗了7倍於己的日軍,救出英軍7000餘人,以及數百位傳教士,記者,仁安羌一戰後,死裡逃生的英國軍隊當即大喊道「中國萬歲,孫立人萬歲」這時候,孫立人的名頭也是升到了最高,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授予他「帝國司令」勳章,美國總統羅斯福授予豐功勳章。
抗戰勝利後,孫立人率軍進入廣州,接受日軍第23軍投降,1949年國民黨政權退至臺灣後,孫立人被委以重任,曾一度任陸軍總司令,成為國軍中僅次於陳誠的第二號核心人物,不過在1955年時,孫立人被誣陷,就此蒙冤入獄,這一待,就是33年。
李登輝上臺後,為了討好國民黨元老,被迫放出孫立人、張學良等一批愛國將領,希望他們支持自己,1988年,孫立人被釋放,兩年後,他因病去世。
孫立人去世後,他的棺槨擺在地面,一直沒有入土,這一情況讓人很多疑惑,直到20多年後,孫立人的後人來大陸時,他們說出了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孫立人臨終前曾交待「不葬大陸,棺不入土」
我們中國人數千年來,講究的就是葉落歸根,對於在臺的諸多國民黨軍事將領而言,他們也是盼望著能夠早日的回歸祖國,魂歸故裡,蔣氏父子,孫立人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