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 百合花開鋪就群眾致富路

2020-12-28 蘭州新聞網
合作社的芹菜豐收了
合作社的百合和土豆
合作社的百合和土豆

11月中旬,在蘭州市七裡河區西果園鎮堡子村百合綜合試驗示範推廣核心基地,一筐筐剛剛採挖的百合,在陽光的照耀下更加潔白。村民李桃英家的30畝地全部使用新技術種植百合,今年百合產量能達到畝產4000斤。

離七裡河區西果園90多公裡遠的榆中縣北山地區園子岔鄉青碾村,相似的生長環境讓蘭州百合也成為這裡的支柱產業。村民金嬌嬌自從在合作社上班後,每月都有4000元工資,加上家裡20畝百合地的收入,她家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對於未來,金嬌嬌有自己的打算:開網店、開直播,讓家鄉的百合銷路更遠、更廣。

「靠著百合,我們日子越過越好!」在堡子村、青碾村,村民們這樣說。一顆百合,為兩片土地帶來致富生機。

山村小故事折射時代大進程。2020年,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蘭州市舉全市之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聚焦25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和31.7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實施「一戶一策」脫貧計劃,蘭州百合、玫瑰、高原夏菜、中藥材等一系列特色農業產業都在這場攻堅戰中煥發出勃勃生機,為村民們脫貧致富找到一條條踏踏實實的出路,給未來鄉村振興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一戶一策

百合鋪就「致富路」

蘭州百合作為唯一的食用甜百合,色澤潔白如玉、肉質肥厚香甜,品質聞名天下,已經有幾百年的種植歷史了,尤其在七裡河區西果園鎮,百合品質更佳。

走進百合綜合試驗示範推廣核心基地的大棚,綠油油的百合葉又高又精神,百合又大又甜,品質非常不錯。「現在種百合跟以前可不一樣,種的株數雖然少了,但產量卻增加了。長得大、質量好、獨頭多,還特別甜。」 堡子村村民李桃英一邊採挖百合一邊喜滋滋地說,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看到記者來了,她順手拾起一顆百合,剝去帶土的外層讓大家品嘗,那一絲絲的脆甜沁人心脾。

「基地能提供種球、肥料,李老師能教會我們科學種植技術。以前百合畝產2000斤左右,現在畝產能達40000斤。」李桃英口中的李老師名叫李斌,是七裡河區農業技術推廣站推廣研究員、首席專家、甘肅12316百合專家。他常年奔波在田間地頭,反覆開展百合增產提質試驗示範、技術培訓和田間指導等工作。如今,上嶺村、馬泉村、平嶺村、琅峪村、湖灘村、張家嶺等都成為百合種植標準化生產基地,這些基地的建設將打破原始耕種百合模式,加快百合的生長速度,達到增產增收的目標。

說起百合種植技術,平時不善言辭的李斌可是如數家珍。是專家也是黨員的他只有一個樸素的願望,用他的話說:「想讓更多的老百姓通過百合掙錢、致富。」其實,脫貧攻堅開展以來,和李斌一樣既是專家又是黨員幹部的幫扶幹部們默默無聞紮根深山、田間,他們如同百合一樣,耐得住性子、沉得下身子、厚積而薄發。

脫貧攻堅期間,全市形成了「四包抓」工作機制。許許多多像李斌一樣的黨員幹部逐級籤訂責任書、立下「軍令狀」,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針對群眾心中所想、生活所需、發展所盼,對症下藥、精準施策,用「一戶一策」的幫扶措施,帶領群眾扎紮實實地幹。

如今,堡子村的百合已經連續3年穩步增產,2018年畝產3250斤、2019年畝產3700斤,2020年畝產4000斤,遠遠超出了傳統種植畝均2000多斤的產量。村民們高興地說:「照這個產量,一定可以帶動更多人致富。」

對蘭州百合的明天,對脫貧攻堅的明天,李斌和村民們充滿了信心和希望,那一筐筐凝聚著心血、智慧和汗水,破土而出、綠油油的百合鱗片扦插繁殖成功的種球,是他們看得到的明天和希望。

創新模式

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說起榆中北部山區,似乎就是貧困的代名詞。園子岔鄉位於北山腹地,這裡山大溝深地不平,常年乾旱不見雨,發展傳統產業處處受限。但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土壤環境,讓園子岔鄉也成為蘭州百合生長的另一片優質產地。

「以往,我們沒有龍頭企業和保鮮設備,園子岔鄉的百合主要依靠商販上門收購,市場價格毫無話語權,百合種植利潤逐年下降。」榆中富源百合產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滕漢生說。

脫貧攻堅以來,園子岔鄉通過招商引資、發展龍頭企業、建設保鮮庫、對接市場等方式,建起了「榆中百合聯盟」。當小產業有了「大聯盟」,威力很快彰顯——全鄉285戶965人參與百合產業發展,實行統一品種、統一管理、組織標準化生產和集約化銷售。目前,全鄉種植百合超過5萬畝,百合年產值超過1.5億元,建成規模化百合種植合作社12家,建成百合保鮮庫12座,總庫容超過1.1萬噸,發展線下實體經銷門店14家,實現線上銷售配送範圍覆蓋全國,累計帶動3000餘人順利脫貧。

「以前種土豆、小麥,加入合作社後開始跟大伙兒一起種百合。」青碾村村民金嬌嬌告訴記者,如今她家種植了20畝百合,平時還在合作社上班,每月有4000元的工資,一年下來至少能有10萬元的收入。「靠著百合,日子越過越好!」

把發展農業特色產業作為推動貧困地區發展的重要支撐。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這裡的百合、高原夏菜、玫瑰、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種植面積分別達到11.56萬畝、84.56萬畝、5.97萬畝和15.78萬畝。同時,注重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建成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81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310家,每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至少有2個以上合作社。

青碾村黨支部書記金愛餘,7年前是「金總」「金老闆」,如今是全村脫貧致富的「領頭羊」,「敢想敢幹、敢做善成」是村民們對他的評價。短短的幾年時間,金愛餘帶領青碾村村民們以百合產業為主,用「黨建+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發展村集體經濟。如今,走進榆中縣最遠的園子岔鄉,沿途梯田層疊、百合花香,而青碾村也成了百合「當家」的產業村。「百合讓我們村富起來,以前村裡的『窮貌』也要變。」金愛餘說。2014年全村裝上了路燈;2015年翻新社道巷道,建設老年人活動中心、村級文化廣場,栽種生態經濟林;2018年、2019年「廁所革命」,通了自來水……今年,青碾村評為全縣「美麗鄉村」。

◎關鍵詞

全面脫貧

11月21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我省最後8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我省7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省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和歷史性成就。

12月1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蘭州專場新聞發布會。2017年,我市皋蘭縣、七裡河區在全省第一批實現脫貧摘帽。2018年,永登縣、榆中縣又順利實現脫貧退出。今年9月底,經市縣鄉村逐級自下而上驗收,剩餘的0.38萬貧困人口全部達到了退出標準,實現了全面脫貧。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楊昕 申亮 文/圖

相關焦點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臨洮:「小百合」託起群眾致富「大夢想」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臨洮:「小百合」託起群眾致富「大夢想」 2020-03-26 2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科左中旗圖布信蘇木打好「組合拳」拓寬群眾致富路
    【脫貧攻堅】科左中旗圖布信蘇木打好「組合拳」拓寬群眾致富路 2020-12-22 18: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陝西涇陽縣:「紅色創業基地」鋪就脫貧「大道通途」
    西部網訊 今年以來,陝西省涇陽縣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積極實施「支部+」發展模式和成立產業聯合黨委新舉措,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領導能力,釋放出了「1+1>2的核聚變效應,為廣大群眾搭建起「紅色創業基地」。
  • 彭水龍溪鎮:找準脫貧攻堅著重點,打通脫貧之「路」
    近幾年來,全鎮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主線,找準脫貧攻堅的著重點,創新工作思路,夯實工作舉措,推進脫貧攻堅進程,取得顯著成效。暢通工程打通脫貧致富路龍溪鎮漆樹村曾經作為我縣的深度貧困村,交通條件差,嚴重製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由縣城到龍溪鎮漆樹村,需要經319國道鬱山特大橋繞道黔江沙壩鄉,然後再分路進入,行車線路呈現一個「U」形。
  • 中國鐵塔為群眾脫貧致富鋪就信息路
    近六年來,累計投資約3.3億元建設資金,建設完成1500多個扶貧基站,實現信陽市八縣兩區7個貧困縣700多個村子的網絡信號全覆蓋,正用信息網絡鋪就鄉村致富路、託起村民致富夢。聚焦特困地區,鋪就「電商扶貧」信息路近年來,信陽鐵塔積極推進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網絡信息扶貧,由區域負責人周冰帶領黃家順、姚金龍、徐森三名員工負責光山縣扶貧基站建設。
  • 新疆脫貧攻堅「金點子」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在南疆,不僅僅看到的是瓜果飄香,而且看到了一幅幅脫貧攻堅的生動畫面,貧困戶的「金點子」比比皆是,紛紛念起了「致富經」,奔上了小康大道。 「賒牛」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達吾提•買買提本是庫爾勒市英下鄉的貧困戶,正當他為如何甩掉貧困帽而發愁時,得到鄉裡的一個好消息:鄉裡無償送一頭牛給他們飼養,幫助他們脫貧。
  • 柴達木盆地百畝玫瑰「鋪就」牧民致富路
    柴達木盆地百畝玫瑰「鋪就」牧民致富路 2020-07-07 09:35:49   仁達合作社理事李國善介紹,從2012年起,該合作社先後在這片沙漠荒灘上種植了紅枸杞、大棚蔬菜,到如今,還種植了百畝玫瑰、百合,沙蔥、紫皮大蒜,品種多達等十幾種。圖為鮮花叢中,工人們正在採摘花瓣。 馬彩萍 攝  現如今的仁達合作社,依託國家產業和扶貧政策,正逐步走上一條健康規範的良性發展道路。
  • 「脫貧攻堅·精彩瞬間」主題攝影大賽獲獎名單新鮮出爐!
    「脫貧攻堅·精彩瞬間」主題攝影大賽獲獎名單新鮮出爐!為突出展現喀什地區各族幹部群眾自強不息、擺脫貧困的精神風貌;展現各級黨委政府、各行業和社會力量眾志成城、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的生動實踐;展現脫貧攻堅為喀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生態建設等方面帶來的巨大變化;展現喀什各族群眾「
  • 「繼續在致富路上奔跑」——湘鄂皖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近期,「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南線採訪團奔赴湖南、湖北、安徽三省,深入30餘個採訪點探訪當地脫貧攻堅「答卷」。近年來,菖蒲塘村堅持將水果種植作為主導產業,依靠技藝傍身、科技興農、果業延伸、網絡銷售,成為當地脫貧攻堅的工作「樣本」。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一路走來,採訪團欣喜地看到,一批適合當地發展、行之有效、可持續的扶貧產業脫穎而出:——湖南省鳳凰縣把旅遊作為扶貧攻堅主導產業,通過政府主導、景區帶村、能人幫扶等方式,輻射帶動近2萬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脫貧。
  • 【脫貧攻堅】曲麻萊通吉村:依山傍水走上致富坦途
    【脫貧攻堅】曲麻萊通吉村:依山傍水走上致富坦途 2020-09-16 19: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產業扶貧結碩果 幸福花開別樣紅——寧縣「脫貧攻堅宣傳周」發布...
    產業扶貧結碩果 幸福花開別樣紅——寧縣「脫貧攻堅宣傳周」發布活動暨脫貧攻堅主題成就展側記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祁玉潔2020年2月,省政府批准寧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了整縣脫貧摘帽。」這一串串數字的背後是一項項精準的扶貧舉措。近年來,寧縣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先導工程,逐項補齊達標。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目前,寧縣村村通上硬化路,戶戶吃上放心水,人人住上安全房。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強「四力」、轉作風、講好伊犁脫貧攻堅故事
    這些優秀作品,記錄著各族幹部群眾和江蘇援疆助力脫貧攻堅壯舉,講述著伊犁脫貧攻堅的動人故事,傳播著伊犁脫貧攻堅聲音,展現了伊犁脫貧攻堅成效,鮮活生動,感人至深,將激勵全州廣大幹部群眾在與全國、全疆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道路上奮力前進。
  • 格桑花開幸福來!武警青海總隊精準發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格桑花開幸福來——武警青海總隊精準發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記事■張遠奮  南灝脫貧攻堅,產業致富。除小寺村外,海北藏族自治州俄日村建起了高原生態雞養殖場、有機肥加工廠,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聯合村建成了現代化的枸杞烘乾、包裝車間……該總隊對口幫扶的各個貧困村,扶貧產業蓬勃發展。他們根據各村的特點、優勢,因地制宜扶持特色產業、發展鄉村農家樂、開發紅色旅遊項目。精準扶貧,關鍵在於精準。防止因病、因殘、因災致貧,是扶貧工作中難啃的「硬骨頭」。
  • 樺南縣:決戰脫貧攻堅 趕好時代大考
    一、著力探索多元融合的致富新路,脫貧收入更加穩定、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堅持「產業」「就業」互補,2017年以來,產業項目累計實現收益1.7億元,貧困人口外出務工就業實現收入1.5億元,合力撬開了脫貧之門,走上了致富之路。產業扶貧促增收。
  • ——我省青年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他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嘗試電商直播推銷農產品、利用地理優勢打造農旅小鎮……用真情、心血和汗水,全力服務脫貧攻堅大局。  民樂縣南古鎮馬蹄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賈麗,結合實際,依託當地農業科技企業,為村上建起食用菌大棚20餘座;流轉本村土地1300多畝,有效解決了70多戶130多名貧困群眾的就業問題。
  • 榆中縣柏木村從「軟弱渙散黨組織」到「脫貧攻堅紅旗村」的蛻變
    三年來,柏木村以強班子、轉作風、搞基建,拓路子、建民風為突破口,實現了從「軟弱渙散黨組織」到「脫貧攻堅紅旗村」的蛻變,2018年,柏木村獲得「榆中縣脫貧攻堅紅旗村」榮譽稱號,2019年,柏木村獲得「園子岔鄉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20年,柏木村被確定為「園子岔鄉美麗鄉村試點村」。
  • 【決勝2020】 「繼續在致富路上奔跑」——湘鄂皖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近年來,菖蒲塘村堅持將水果種植作為主導產業,依靠技藝傍身、科技興農、果業延伸、網絡銷售,成為當地脫貧攻堅的工作「樣本」。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一路走來,採訪團欣喜地看到,一批適合當地發展、行之有效、可持續的扶貧產業脫穎而出:——湖南省鳳凰縣把旅遊作為扶貧攻堅主導產業,通過政府主導、景區帶村、能人幫扶等方式,輻射帶動近2萬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脫貧。
  • 笑靨如花鋪就「幸福底色」 ——西雙版納脫貧攻堅戰曬出最美成績單
    笑靨如花鋪就「幸福底色」 ——西雙版納脫貧攻堅戰曬出最美成績單 2020-06-06 0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評線】從「脫貧路」向著「幸福路」跨越
    88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850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點點滴滴均來之不易。今年以來,從「百日總攻行動」到「百日提升行動」再到「百日鞏固行動」,雲南全省上下抓緊抓實脫貧攻堅,一錘接著一錘敲、一環接著一環攻、一步緊似一步進、一程接著一程趕,用心血與汗水鋪就了不負時代與人民期待的硬核「脫貧路」。
  • 全省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在關嶺引發熱烈反響
    7月1日,貴州省2020年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在貴陽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