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甘肅新聞6月29日電 (通訊員 孫豔)「老家的路兩年再沒走過,差點不認識了,一路上土牆破房都不見了,原來的土路成了水泥路,到處堆的垃圾糞堆也看不到了,回家純粹憑感覺走著呢!」近期,常年在深圳打工的榆中縣園子岔鄉柏木村村民魏孔傑回家的路上感慨頗多。
魏孔傑和農村的很多「80後」一樣,高中畢業後迫不及待開啟「深漂」旅程,月薪七千、無房有車、兩三年回一趟老家,這是他的標籤,也是他奮鬥旅程和生活現狀的真實寫照。
2017年春節魏孔傑回家時,和以往回家沒有什麼變化,可當今年疫情結束他回家探親時,柏木村整潔的路面,靚麗的民房,淳樸的民風,他發現三年多來這個山區小村發生的巨變,變得有些讓他差點不認識了。
榆中縣園子岔鄉柏木村2017年底還是「軟弱渙散黨組織」。三年來,柏木村以強班子、轉作風、搞基建,拓路子、建民風為突破口,實現了從「軟弱渙散黨組織」到「脫貧攻堅紅旗村」的蛻變,2018年,柏木村獲得「榆中縣脫貧攻堅紅旗村」榮譽稱號,2019年,柏木村獲得「園子岔鄉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20年,柏木村被確定為「園子岔鄉美麗鄉村試點村」。
該村的鄉親們都說:「鄉上、村上幫助我們發展奔小康的決心我們看在眼裡,成績也有目共睹,我們村的發展馬不停蹄,昔日山溝溝裡的小土村逐漸『人是物非』,感覺好像換了個地方一樣。」
加強支部建設,夯實戰鬥堡壘
「農村要進步,關鍵在支部。」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是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2017年榆中縣園子岔鄉柏木村因村幹部缺配、「兩委」班子癱瘓,群眾上訪不斷,各項工作在全鄉比較滯後,被定為「軟弱渙散黨組織」。
為強化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力、凝聚力、統籌力、戰鬥力,榆中縣園子岔鄉黨委找準軟弱渙散黨組織班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深入分析原因,切實解決問題,對思想不穩定、工作積極性不高、脫離群眾的村幹部全部更換,通過自己找、黨員提、群眾談等方式,配齊配強柏木村「兩委」班子,同時抓好後備幹部的培養和發展黨員工作,解決村「兩委」班子後續無人的問題。
為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和帶動能力,發揮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火車頭」作用,園子岔鄉柏木村黨支部結合村情實際,布局「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精準幫扶,環境優化,補齊短板」五大版塊,向打贏奪取脫貧攻堅戰的衝響了號角。
轉變工作作風,強化民本意識
園子岔鄉柏木村黨支部深刻認識到要做好服務文章,村幹部就必須改進工作作風,要改進工作作風,就必須強化制度執行。柏木村堅持「三會一課」制度,落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要求兩委成員、黨員代表,邀請群眾代表共同商議村級事務,推進工作開展,並結合學習強國、甘肅黨建APP等學習平臺,圍繞脫貧攻堅和其他中心工作,經常性組織村幹部學習相關知識,提升村幹部思想素質和工作能力。
同時,柏木村還堅持民主議事、「四議兩公開」制度,對村級重大事務、關係到村民切身利益的事務嚴格按照村級議事程序,公開、民主地讓群眾共同決定。堅持每半年組織村民對支部進行一次群眾評議工作,認真落實整改事項,及時改進工作,提高村民滿意度。堅持每半年公開一次村級財務,積極推行農村黨務、村務公開,將村級工作計劃、執行情況等信息公開上牆,廣泛告知村民,接受群眾監督。柏木村還定期集中開展信訪矛盾調解活動,力爭把矛盾糾紛和治安隱患化解在基層,有效減少滋事上訪等事件的發生,築牢發展經濟、維護穩定的社會基礎。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美麗鄉村
要做好基層工作,就必須致力於改善村民生活生產條件,引導好村民參與村級事務,共促美麗鄉村建設。柏木村「兩委」積極給鄉黨委匯報,在園子岔鄉黨委的支持下爭取到「小康村」項目建設,硬化村社道路7.2公裡,安裝路燈30盞,實施危房改造55戶。
為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打造美麗鄉村,柏木村籌集資金70.95萬元實施「六改三清」項目。項目實施前期,群眾積極性並不高,覺得自家地方大,土堆、糞堆、柴堆都可以隨意堆放。村「兩委」會議經過討論決定在全村開展「人居環境改善黨員示範戶」評選活動,評選出「人居環境改善黨員示範戶」20戶,充分發揮黨員示範帶動作用,並對作用發揮好的示範戶進行嘉獎。活動開展後,村民反響很大,「六改三清」項目也全面鋪開,共發動122戶群眾自願改造,村容村貌煥然一新。2019年,柏木村作為全鄉「整村推進」對象重點實施「廁所革命」工程,實現了常住人口戶廁改造全覆蓋。為切實保障農村居民飲水安全,柏木村實施自來水入戶工程,實現常住人口自來水入戶全覆蓋。
為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籌資42.3萬元新建村委會綜合辦公陣地295平方米,8萬元新建寶豐文化廣場600平方米,並聯繫文體部門捐贈健身路徑。
開拓致富路子,壯大集體經濟
柏木村為拓寬致富路子,以「培育百合產業,落實產業扶貧」為主線,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進一步壯大百合產業規模。
為了鼓勵大家種植百合,柏木村在全村開展「黨員示範」創建評選活動,黨員在田間地頭做示範,帶頭擴大種植規模,提高百合質量,最終確定「百合黨建黨員示範田」20塊。現在百合種植已形成規模,2020年百合種植面積達到3000多畝,人均純收入達到11600元。
全村現有百合專業合作社4個,入社戶數19戶,其中貧困戶6戶;建成扶貧車間1個,吸納務工就業人數12人。建成百合保鮮庫2座,總庫容達到1700多噸。依靠互助資金佔用費、光伏發電、入股合作社分紅、入股德青源分紅等方面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截止2019年底,村集體經濟超過8萬元。
「打工不如種百合,家門口掙錢就是好,我總共種了30多畝百合,每年挖十幾畝,年收入差不多在20萬左右。」村民魏轉倉笑意盈盈地說道。
加強民風建設,強化示範帶動
柏木村緊緊圍繞提高群眾文明素質、提升農村文明程度、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維護農村社會穩定這一中心任務,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大力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八個一」示範工程,多載體帶動、全方位推進,積極開展「道德模範」「蘭州好人」「最美家庭」「最美母親」「五星級文明戶」等創評活動。
園子岔鄉黨委組織拍攝發柏木村黨員魏轉倉傾情講述的題為《讓百合產業成為鄉親們致富「聚寶盆」》的短視頻榮獲中共蘭州市委主題教育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的入黨故事」主題徵文和短視頻徵集展播活動二等獎。柏木村金江河家庭榮獲蘭州市2019年度「最美家庭」榮譽稱號,村民劉世蘭榮獲蘭州市2019年度「最美母親」榮譽稱號。
一系列創先爭優活動的舉辦,一個個沉甸甸的證書的爭取,在園子岔鄉全鄉上下形成了學趕身邊典型、營造文明鄉風的良好工作氛圍,樹立了標杆,為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夯實了基礎。
黨建引領鋪路子、創新攻堅找門子、艱苦實幹夯底子、幹群攜手過日子,這是柏木村各項工作取得優異成績的景象寫生,更是柏木村蛻變之後的蓬勃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