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二維碼圖片訂閱「雕像」公眾號。雕像公眾號是專業的雕像收藏品、玩具公眾帳號,覆蓋sideshow、weta、hottoys等眾多品牌。
請訂閱 「雕像」 公眾號資料來自網絡,雕像迷整理。
在香港,讀漫畫的人有數百萬之多,而在這數百萬人中,沒有人不知道黃玉郎的大名。可以說,香港近20年漫畫業的快速興起,與黃玉郎的名字是分不開的。四十年來,他先後創作了《龍虎門》、《天子傳奇》、《神兵玄奇》等幾十種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尤以《龍虎門》更風行三十多年,締造了香港長篇連載漫畫的歷史紀錄。
人物小檔案:黃玉郎,出生於1950年,原名黃振隆,早期筆名為黃玄生。著名漫畫家,香港第一大漫畫出版集團玉皇朝創辦人。從事漫畫創作達50年,漫畫作品有數十部,總銷量超過四億本。出版有漫畫作品《龍虎門》、《中華英雄》、《玉郎漫畫》、《醉拳》、《如來神掌》、《李小龍》等風靡華人地區,且開啟了香港漫畫史上前所未見的壟斷時代。
訪談 如何成功:「拍電影的方法做漫畫」
記者:作為一個被稱為「教父」級的漫畫家,你認為自己的成功之道是什麼?
黃玉郎:其實我也失敗過很多次。最讓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改變了香港的漫畫生態。香港漫畫的流水線生產,就是我最先獨創的。過去香港漫畫家和現在的內地漫畫家差不多,都是單打獨鬥,最多兩三個助手。而我當時一下子就把這個團隊擴大到十多個人,實現流水線化生產,既提高了產量,也為香港很多漫畫人提供了出路,培養一批很優秀的漫畫人才,後起的很多漫畫家也多是從這些團隊中走出來的。所以說,「團隊」就是我的取勝之道。
記者:當初是怎麼想到要把團隊流水線作業這個方法用到漫畫創作上?在很多人印象中,流水線作業對於文化創作來講,並不是一個褒義詞。
黃玉郎:我剛開始畫漫畫的時候,一個月才畫一本,讀者都等瘋了,心急的讀者天天去報攤催,嚷嚷著要看新作。讀者追得我很辛苦。所以我就想:何不訓練徒弟,大家分工合作?後來我就分了好幾個作坊,一個畫實境,一個畫頭髮衣服,一個畫特效,一個星期就能出一本。而且我們的團隊,會不時有新鮮血液加入,從而保證我們的漫畫不被時代拋棄。不過不要以為這個方法很簡單,體現不了水平。要知道,一個優秀的團隊包括主筆、編輯和助理團,漫畫家要監督團隊合作、控制節奏進展、調度團隊各個成員優點,使之配合默契,體現漫畫家的「靈氣」,這都是需要功底的。
記者:您的漫畫作品畫面很有影像感,這是怎麼做到的?
黃玉郎:你說得非常對。我就是在用拍電影的手法做漫畫。我要用帶有鏡頭感的畫面,加上對節奏的把握,將一個故事講清楚。在我看來,一個漫畫家其實就是一個電影工作者,他集多個角色於一身:導演,也是編劇、演員、分鏡師。
長按二維碼圖片訂閱「雕像」公眾號。雕像公眾號是專業的雕像收藏品、玩具公眾帳號,覆蓋sideshow、weta、hottoys等眾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