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退款遇偽客服
錢沒退成反被騙了66.4萬元
11月20日,珠海市民宋女士接到一個自稱是售後客服的來電,說她網購的68元的衣服有質量問題需要召回,店家也會把貨款退還給她。
據宋女士介紹,通話期間,該「售後客服」精準說出宋女士的身份及網購信息,並稱發現宋女士的帳戶有問題,退不了款。對方還發來了自己的工作證和身份證照片,證明自己不是騙子。
最終,宋女士在對方的誘導下一通操作,銀行卡裡的41萬餘元被全部轉走,還在三個借貸平臺貸款了25萬元。
經警方調查,宋女士共計被騙66.4萬元,對方提供的轉帳記錄是偽造的,身份證也是假的。
針對該案件,
香洲公安分局反詐中心三級警長
楊曉亮將其歸類為
冒充電商物流客服的一類詐騙。
網絡詐騙究竟有哪些套路?
據楊曉亮介紹,在這類詐騙中,詐騙分子會以電話為切入點,以撥打電話的方式接觸受害人,同時,詐騙分子會利用不法手段收集受害人在近期網購中的一些具體信息,包括姓名、購物商品詳細信息、聯繫號碼、物流地址等。
詐騙分子利用上述信息謊稱受害人購買的商品存在質量問題,「商家」將對其進行退款及賠款,以博得對方信任。
然後,詐騙分子藉此誘騙受害人在虛假網站或支付平臺上輸入包括銀行卡號碼、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銀行卡支付密碼、銀行簡訊驗證碼等一系列個人重要信息,在受害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將銀行卡內存款全部轉走。
為什麼現在網絡上
各類詐騙手段與反詐知識廣泛傳播,
還會不斷有人陷入圈套?
廣東瀛凱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戴選濤表示,這類案件關鍵在於個人信息被洩露了,讓詐騙分子得以實施「精準詐騙」,被害人也難以在短時間內覺察到自己上當了。
而個人信息洩露主要原因在於相關網際網路企業在個人信息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導致企業內部有人對外出售個人信息牟利或者企業外部人員利用技術手段非法獲取到個人信息。
臨近年底,
各種網絡詐騙層出不窮,
但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根據《刑法》第266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凡是電話或者微信裡
稱公檢法查案、幫忙刷單返佣金、
產品質量有問題要退款、
網友介紹投資平臺賺快錢的,
大家千萬不要輕信!
一旦被騙,
不管受騙金額大小,
大家都要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
來源:珠海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