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讓你成為「鋼鐵俠」

2021-02-13 海外網

在電影《鋼鐵俠》中,主人公託尼·斯塔克研製了一種力大無窮、且能自由飛行的動力裝甲,人們通常會認為那是很遠的未來才能實現的技術。

  不過,就在上周,歐洲研究人員發布了一款外骨骼穿戴設備,它雖然沒有科幻電影中表現得那麼神奇,但其超強的舉重能力還是賺足了眼球。

  外骨骼來源於生物學,實質上是一種可穿戴的「人工智慧型」裝置。它不僅為人提供保護,還能夠根據肢體活動來感應、伺服、驅動機械關節重現動作,用以提供額外動力,使人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擔得更多。

  近年來,各國智能外骨骼設備不斷問世:美國的「勇士織衣」、法國的「大力神」、俄羅斯的「士兵-21」、中國的認知外骨骼機器人……這些技術結合了機械電子、控制、生物、傳感、信息融合、新材料等,代表著可穿戴智能設備未來發展方向。

  可以想像,外骨骼技術將不僅能讓癱瘓多年的人站起來行走,更有望讓普通人成為力大無比的「鋼鐵俠」。不過,當智能外骨骼穿戴設備向功能更強大的智慧機器人演變時,人類法律、倫理或將面臨新考驗。

           

  讓體力增10倍


  一套機械「骨骼」能讓人舉重若輕!歐洲研究人員新近發布的一款外骨骼(Robo-Mate)就有這樣的效果。在首個實用樣品展示中,這款由歐盟資助、於2013年末開始研發的外骨骼能讓人抬舉物體的能力提升10倍。也就是說,如果你原來能舉起50公斤的物體,藉助它你能舉起500公斤。

  這是如何做到的呢?研究人員介紹,這一人機互動裝置利用小型馬達和傳感器為人體提供輔助力量和支撐。樣機分為3個模塊,分別是手臂、軀幹和腿部模塊。三者分工明確:手臂模塊與人手臂相連,主要負責抬舉物體;軀幹模塊主要用於支撐和保護脊背;腿部模塊用於人下蹲抓取物體時支撐腿部,減輕腿部承受的壓力。不過,由於安全可靠性和外觀美化等問題,其真正問世還尚需時日。

  我國研發第二代產品

  和其它高科技領域需要苦苦追趕不同,在外骨骼技術上,我國一直緊跟國際發展步伐。目前,國產第二代認知外骨骼機器人(EXOP-2)正在研製中。這個項目由中國科學院常州先進所科研項目辦公室主導,去年其第一代認知外骨骼機器人(EXOP-1)已研製成功。

  首代機器人由航空鋁打造,負重僅70公斤,其中30%還得人來承受,不過,其先進性主要體現在意念驅動和電機助力上。當人要做某個動作時,運動趨勢信號會被傳感器反應到對應肌肉,再傳達給控制器和驅動器。系統通過檢測人體壓力和姿態變化,解讀運動意圖,與人體達成一致行動。

  而在第二代系統中,智能性、助力功效將會得到更大提升。據項目辦公室主任、副研究員陳劍透露,第二代機器人的助力效率可能達到「一拳打穿牆體」的程度,目前已有多地部隊、公安、消防部門等對項目產生濃厚興趣。

  美夢做了上百年

  外骨骼並非近年來才有的新鮮物,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有趣的是,它並非源於發明家,而是出自英國插畫師羅伯特·西摩在1830年所繪的一幅插畫,畫中人物被安裝了一個以蒸汽為動力的輔助行走裝置。

  這一探索啟發了無數科學工作者。1917年,美國發明家萊斯利·凱利率先實現了羅伯特·西摩的蒸汽動力輔助行走裝置。但由於在實際使用時穿戴者必須背著一臺小型蒸汽機,且裝置無法完美地隨人體完成複雜的結構變形,最終被無奈擱淺。

  1965年,美國軍方和通用公司聯合研發了一部名為「哈迪曼」的動力外骨骼裝置。通過液壓和電機驅動結構,配合力覺反饋感應系統,哈迪曼不僅能感受到人的動作意圖,還能將人的力量放大25倍。是不是很完美?不過,由於哈迪曼整機重達680公斤,在人能背動它之前,要拿它做點什麼似乎難點。

  最終,哈迪曼被改進為一部機械手臂,不過還是因為操作困難而慘遭遺棄。或許是自己都覺得滑稽,之後近40年時間裡,美國動力外骨骼研究一直處於低谷。

  直到2000年,一款名為「伯克利下肢外骨骼系統」的問世才真正迎來了實用性外骨骼裝置的新時期。這款裝置專注於負重,通過將重心轉移到腰間與腿部的支撐結構上,不僅能讓人輕鬆背起90公斤物體,同時還能穿越複雜地形。這讓它成為目前最「長壽」的一款動力外骨骼裝置。

  順著這個方向,近年來更多實用性外骨骼裝備開始出現。例如,美國雷神公司研發的動力外骨骼系統(XOS—2),理論上能把人力氣增加17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發的人類負重外骨骼系統(HULC),能讓人在背90公斤、沒有負重感條件下以近4.5米/秒速度疾行,而且加滿燃油後擁有24小時超長續航;華南理工大學研發的第三代骨骼機器人,智能手已經可以像人手一樣抓握雞蛋、開門、玩魔方。

  將向智慧機器人轉變

  人類將來會擁有像鋼鐵俠那樣的「鋼鐵外衣」嗎?對比信息技術發展史,以目前外骨骼技術的發展趨勢看,這並非人類遙不可及的夢想。

  可以預料的是,軍用方面,未來的作戰外骨骼系統可以集成大量武器、通訊、傳感及生命維持系統,從而把士兵武裝成「鋼鐵俠」——輕鬆抬舉高達噸級的物體,可以長距離、長時間高速運動,憑藉高防禦力新材料實現「刀槍不入」,輕鬆劈砍磚頭、樹木,還能實現飛行——這將使士兵作戰範圍和能力超越傳統概念。

  在民用領域,外骨骼機器人將廣泛應用於醫療助殘、旅遊、消防、救災等。

  當然,要實現這些,目前仍有很多障礙需要跨越。比如,外骨骼需要具有良好的可穿戴性,以完美匹配人體運動關節結構和自由度。

  製造材料也需要有足夠強度和韌性。再比如,驅動器應更小更輕便,低功耗、大功率輸出。而且,信息傳感技術也應更靈敏,以實現對整個外骨骼系統的柔順控制。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還需要研究基於「人機一體化」思想的控制策略。人的智慧在整個控制系統中應該起到什麼作用?這是急需考慮的。

  當這些瓶頸突破之後,外骨骼裝置將向人工智慧機器人轉變,即用機器人去嘗試集成和放大人類的視覺、聽覺、觸覺、力量、意識,增加我們的判斷力,甚至幫我們做判斷。

  同時,更為深層的問題將會出現:我們真的要將判斷力、情感讓渡給智能機器嗎?未來,或許我們需要從法律、倫理上約定——智慧機器人不能做哪些事情。這是我們需要反思的智能外骨骼邊界問題,也是對人性的根本反思。

          

  延伸閱讀:

  民用新式外骨骼設備

  人體輔助義肢:

  由日本一家公司研發,用於民用負重及醫療領域,幫助殘障傷患者行動或復健。目前已被開發至第5代,重量10公斤,去年在日本小規模上市,被認為是最成熟的民用外骨骼系統。

  ReWalk系統:

  由以色列企業ReWalk Robotics公司研發,用於幫助癱瘓者行動的外骨骼系統。該套系統已經在以色列、美國和歐洲進行了長期測試。2012年,胸部以下截癱的克萊爾·洛馬斯在倫敦帕運會上使用它跑完了馬拉松。

  仿生機械腿:

  由紐西蘭一家科技公司設計研發,將其安裝在下身癱瘓者的腿上,能讓行走障礙人士重新站立、轉身、行走甚至上下樓梯。這種裝置重量38公斤,由一個輕便充電池提供動力,充電一次可全天使用。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下載海客新聞客戶端,更多精彩資訊等你來閱讀

↓↓↓



相關焦點

  • 機械外骨骼?汽車製造商用來保護工人的「鋼鐵俠」裝備
    相信不少人看過《鋼鐵俠》以後都想擁有一套鋼鐵俠的戰衣,不過這是科幻電影,要實現電影中的高科技,那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 變身造船「鋼鐵俠」!日韓美研發船廠專用外骨骼動力裝
    在這之中,外骨骼動力裝的發展尤其令人矚目,而造船業也日益成為最重要的市場之一。目前,中國造船業勞動力廉價的優勢正給韓國造船業帶來挑戰。不過,如果先進的機器人及外骨骼動力裝能使韓國船廠生產效率達到中國船廠的3倍,那麼即使韓國工人工資是中國的兩倍,韓國船廠也能夠憑藉生產效率與中國船廠競爭。
  • 創新 | 中國「鋼鐵俠」長這樣!全球首臺全仿生外骨骼現身
    文並攝/記者 羅中雲 新媒體編輯/呂冰心「真的鋼鐵俠來了!」9月28日的中國•北京創新創業大賽季(2017)頒獎典禮上,罕見的一幕出現了:一位年輕人穿戴著類似電影《鋼鐵俠》中的機械臂裝置在臺上亮相,並發表演說。他戴著的這個機械臂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背上的箱體,作用類似於動力裝置。另一部分套在右臂上,讓這隻手臂成為了鋼鐵巨手。
  • 這位日本小哥設計出了機械外骨骼,鋼鐵俠快成真了...
    所謂外骨骼就是複雜的臂狀結構與之相連接的關節所形成的機械裝置這個運用了傳動結構的一系列技術可以傳達人體的肢體動作從而使人的動作得以擴張外骨骼跟隨人體一樣動作當然外骨骼並不是誰都可以操縱的要看操作人本身的熟練水平以及外骨骼的尺寸大小特別是人的身高骨關節到肘部的長度都需要精準計算並且骨關節要反覆的多次試驗與配置
  • 鋼鐵俠戰衣、外骨骼機甲、飛行滑板,用科技的視角看有沒有可能?
    科幻片裡經常出現的鋼鐵俠戰衣,外骨骼機甲之類的裝備,其實就是增強人體力量的一種黑科技。這種黑科技在今天並不是沒有實現的可能,實際上科學家們目前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工作。美國這套外骨骼採用液壓驅動,以燃油為能源,動力強勁,即便身背重物,也可以蹲跨走跑,輕靈如風。當人腿開始產生動作的時候,裝在外骨骼的傳感器就會感知到力的運動趨勢,並驅動外骨骼順應這個趨勢,從而增強力量。這方面,中國製造的認知外骨骼機器人1號,採用的也是類似傳感技術。
  • 從史塔克的鋼鐵戰衣說起,漫談外骨骼裝甲
    這就沒意思啦!預告片成了「預告騙」!所以,今天乾脆不聊劇情了,我帶大家探究一下鋼鐵戰衣——外骨骼裝甲。科幻作品中也有眾多作品將動力服拿來發揮,例如《星艦戰將》中機動步兵的動力服;《鋼鐵俠》中的動力服;《浩劫殺陣》系列、《輻射》系列,以及之前熱映的《流浪地球》也都有外骨骼裝甲的影子。
  • 電子科大外骨骼機器人,讓截癱小夥走出別樣人生
    「鋼鐵俠」讓外骨骼機器人系統又火了一把為了讓這一人機互動「黑科技」更好更快地走進生活電子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團隊經過10餘年的努力在去年10月將成電自主研發的外骨骼機器人從1.0版本升級到同年八月,電子科大機器人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程洪教授,帶領團隊來到林寒所在的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招募外骨骼機器人穿戴試驗員。林寒成為該項目的首批志願者試驗員,參與到了第一代及後續外骨骼機器人產品的試驗開發中。△外骨骼機器人幫助林寒站立行走當時,國外已開始使用醫用康復外骨骼機器人,但價格昂貴,動輒幾十萬美元,對於截癱病人來說就是遙不可及的夢。
  • 【萬花筒】軍用動力外骨骼編年史
    很多人都稱是這部科幻電影給了軍事科技人員啟發,從此美國軍方研製出能夠大大提高單兵作戰能力的輔助技術裝備,即動力外骨骼(PoweredExoskeleton)。但遺憾的是動力外骨骼概念的最早提出者不是銀幕工作者,早在1890年,一位名叫尼古拉斯•亞金的俄羅斯科學家就發明了可以輔助人們行走、跳躍和奔跑的動力外骨骼裝置,這套裝置非常簡單,只是藉助彈簧鋼板達到行走省力的目的。
  • 能夠讓你變為超人的十款機械外骨骼
    目前一些現實版「鋼鐵俠」裝備可使佩戴者具有超級英雄的能力,例如:舉起重物和提高毅力和忍耐力。還有一些機械外骨骼能夠避免患者遭受各種傷害,甚至使癱瘓者直立行走。如圖所示,這是一款被命名為「哈莫尼」的雙臂機械外骨骼,它使用機械反饋和傳感器數據為脊柱患者提供治療。
  • 外骨骼機器人出現,「超人時代」來臨了嗎?
    我國科研團隊研發單兵外骨骼系統正式列裝邊防一線!外骨骼裝置應該大家都不陌生,影視裡的「鋼鐵俠」、《明日邊緣》的超級戰士、《流浪地球》中的全身外骨骼。其出現的雛形可以追溯到19世紀30年代初英國插畫師Robert Seymour的手繪畫:《Walking By Steam》。
  • 《流浪地球》中的外骨骼動力裝甲真的存在嗎?
    遊戲中的外骨骼動力機甲在科幻電影中看到「黑科技」的鏡頭已經不是一件稀奇的事了,科技的進步,讓許多科幻作家筆下的未來世界逐漸成為現實,在《流浪地球》這部開年科幻片裡,我們看到了非常多的黑科技運用到電影中,其中有一些技術已經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一些仍然處於概念階段,或製造出的成品和電影中出現的差距非常之大,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在電影中那套出鏡率極高的外骨骼動力裝甲
  • 《流浪地球》裡的單兵外骨骼你不用等到2075年就能穿上
    單兵外骨骼,讓這樣的情節成為可能,也讓機槍兵隨身裝載加特林破冰變得合理。要知道,很多電影中的手提加特林橫掃一切是很不現實的。這種每分鐘射速達數千發的六管機槍光是彈藥就不方便攜帶,更不用說它本身的重量和射擊時的後坐力。 但這樣的外骨骼,在現在也已經不是什麼黑科技,或許不用等到2075年,數年之後就隨處可見。
  • 鋼鐵俠的血邊戰甲分解圖,這下你明白鋼鐵俠是怎麼穿上它的吧!
    鋼鐵俠的戰甲自橫空出世後就一直在不斷的更新換代,在《復仇者聯盟3》裡更是在絕境戰甲的基礎上進行升級,加入了新納米科技與滲血邊緣技術成為了最新一代的血邊戰甲,即是馬克50。這套戰甲與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平時可以儲存在鋼鐵俠的身體裡,戰鬥時才從皮膚的表面滲出來,並迅速覆蓋全身。電影中初次用於實戰是與奇異博士對付烏木喉及黑矮星的戰鬥中,在泰坦星上也憑藉這套戰甲讓滅霸時流了一滴血。而對於這套戰甲的構造究竟是怎樣的呢?鋼鐵俠又是怎麼把它穿上?也是不僅讓許多人感興趣,要知道現場託尼穿上這套戰甲時連班納都看呆了。
  • SoldierStory外骨骼裝甲:真正的1/6單兵作戰「鋼鐵俠」!
    淘寶搜店鋪「就是玩具」可以直接購買哦( ੭ ・ᴗ・ )੭老牌12寸廠商SoldierStory開訂了一款單兵外骨骼裝甲服 「原型機-01」新品,帶有硬核科幻元素的1/6外骨骼裝甲造型非常帥氣,並且在頭盔、風鏡和背包等多處內置了LED發光效果這款新品分為人偶主體和外骨骼裝甲兩部分,人物頭雕有點神似湯姆克魯斯,應該是SoldierStory
  • 碼農的逆襲——一把外骨骼美工刀的誕生
    什麼是外骨骼外骨骼,顧名思義,是放在人體外面的骨架,這個骨架能夠幫助人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外骨骼可以分擔70%以上的重量和壓力,穿上外骨骼,骨瘦如柴的人,能輕鬆地抬起上百公斤的物品。我也可以換另一個表述,你看過鋼鐵俠嗎,那個炫酷的機械戰甲就是外骨骼。那麼周強做的外骨骼刀是怎麼回事呢?和人的戰甲類似,他給刀片設計一套好用的戰甲,刀片受力位置是在刀柄外側,並且通過一個軸使上下柄轉動。這個結構使刀刃傳遞到刀柄的力能夠均勻分布在刀柄上,完全杜絕了折刀意外解鎖回折的隱憂。
  • 不是託尼·史塔克,也能成為鋼鐵俠—俄羅斯Ratnik作戰服
    想成為鋼鐵俠嗎?穿上Ratnik作戰服,變身俄羅斯的鋼鐵俠。這估計會是俄羅斯徵兵廣告的一大噱頭。昨天,俄羅斯的中央精密機械研究所宣布,已向俄羅斯軍方完成了18000套Ratnik作戰服的交付任務。這可不是18000套普通的防彈衣,而是俄羅斯未來的士兵作戰系統,讓俄羅斯的士兵也能變身鋼鐵俠。戰鬥民族不再是單槍匹馬作戰的俄羅斯毛熊,而是團隊協同作戰的冰原狼。未來的士兵作戰系統,需要在保證火力的前提下,需要保持著機動性、適應性和戰場的感知性。除了城市的作戰環境,更多的士兵要面對的是更為艱苦的作戰環境,炎熱的沙漠和酷寒的雪地。
  • 「中國智造」再創佳績——程天科技「悠行外骨骼機器人」喜獲NMPA...
    2020年4月初,杭州程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悠行外骨骼機器人獲得了NMPA二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成為目前國內首個適用於「中樞神經病變導致下肢運動功能障礙的人群」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在此之前,悠行也登上「浙江省第二類醫療創新器械」的名單。悠行外骨骼機器人的推出,標誌著中國首款適用於截癱、偏癱患者康復訓練的外骨骼機器人設備正式躋身國際外骨骼康復領域,打響了「中國智造」的品牌。
  • 黑科技打造鋼鐵身軀 一 動力外骨骼編年史
    小編在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看官們記得打賞關注喲~)其實動力外骨骼概念的最早提出者不是銀幕工作者。早在1890年,俄羅斯科學家尼古拉斯•亞金就發明了可以輔助人們行走、跳躍和奔跑的動力外骨骼裝置,這套裝置非常簡單,只是藉助彈簧鋼板達到行走省力的目的。
  • 上海「鋼鐵俠」:「傅利葉」的目標是「特斯拉」
    聽上去是不是與大名鼎鼎的好萊塢英雄「鋼鐵俠」有些相似?事實上,鋼鐵俠的戰甲並不只存在於電影中。在現實中,它被稱為外骨骼機器人,能夠幫助肢體障礙的人士重新恢復運動功能。如今,一家來自張江的新銳科技企業——上海傅利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出了一雙鋼鐵雙腿,預計明年投入實用。
  • HOTTOYS會場限定:《鋼鐵俠2》反派鞭索(Whiplash)再版
    2020年正好是《鋼鐵俠 2》(Iron Man 2)上映10周年,這次展會限定之一就是《鋼鐵俠 2》中的大反派,米基·洛克(Mickey Rourke)飾演的鞭索(Whiplash)。不過這次的展會限定和之前發售的版本差別不大,鞭鎖的頭雕傳神,還原度也很高,也算是個小神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