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縣黃羊產業扶貧項目入選聯合國全球減貧最佳案例
5月8日,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港扶會)召開周年大會,通報2019年工作總結及財務報告,通過新一屆架構成員50多位名單。第二屆執委會蔡加贊會長兼任召集人,蘇長榮續任主席,譚錦球續任監事長;新增2位常務副會長和9位副會長。
出席會議的成員還有:名譽主席王惠貞,副監事長鄧清河(上圖前排左二),執行會長馬浩文,執行主席莊紫祥,秘書長黃華康,常務副會長何超蕸、徐莉、蔡榮星、文穎怡、黃若紅,中聯辦領導,新鴻基地產主席辦公室經理鄭景銓,新鴻基地產郭氏基金助理總監李家華。
2019年港扶會扶貧成果豐碩
港扶會目前除了首個扶貧點南江縣外,還增加了廣西統一戰線「同心水櫃」和大化縣「同心工程」項目;捐助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三個民生項目;江西廣昌縣捐助設立蔡加贊助學基金、捐贈赤水鎮楊溪鄉衛生院門診大樓;支持貴州道真自治縣幾個村脫貧工作;協議幫扶雲南麗江永勝縣特殊學校等,主要在產業、教育、醫療、民生上支援當地居民。
單是2019年港扶會就組織了14次考察,深入5省6縣貧困地區,了解到深度貧困戶的苦況,也看到在港扶會幫扶後生活得到改善的家庭,充分感受到各成員捐出的善款確切地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繼南江縣上年4月宣布脫貧後,理塘縣今年2月亦正式脫貧,港扶會幫扶理塘縣的3個項目全部竣工。其餘6個扶貧點的項目全部也踏入最後階段。
港扶會針對社會變化解決弱勢基層需要
展望未來,港扶會提出了三個工作重點:一是嚴格監督所有籤訂項目的落實。由於今年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地方的停工停產導致項目建設滯後,需要定時向當地索取進度報告,了解建設情況, 確保年底之前將所有籤訂的建設項目落地;二是加大本地扶貧力度。在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工作重點會由內地扶貧轉為本地扶貧,主力關注香港基層家庭及弱勢社群的生活情況,加強香港青年扶貧工作;三是加強宣傳三年攻堅戰的成果。香港如何在國家沒有要求參與的情況下,主動自發地援助內地貧困地區,過程中做出的成績體現了港人對國家的認同,值得重點宣傳。
脫貧摘帽從來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的起點。雖然國家年底將會踏入小康社會,但港扶會不會因此停下工作,而是繼續投身到香港的扶貧事業中,為香港社會繁榮穩定貢獻力量。
南江縣黃羊產業扶貧項目入選聯合國最佳案例
港扶會支持內地脫貧攻堅取得積極成果,其中南江縣黃羊產業扶貧項目入選了聯合國全球減貧最佳案例,得到四川有關方面的高度評價。在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裡,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是世界範圍內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工程,也是國家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
港扶會堅持以國家之所需為己任,動員香港各界人士直接參與國家精準脫貧攻堅工作,詮釋了香港人民與內地人民心手相牽的同胞之情,也成為香港有識之士表達愛國情懷,引導年輕人關注了解國情的重要平臺。未來,港扶會會全力以赴,繼續多做貢獻。
(新媒體編輯: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