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王玉霞 柳曉冬)12月8日,羅山縣人民醫院卒中中心在多學科協作下,由神經外科成功完成首例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CEA),該手術通過剝脫頸內動脈裡的粥樣硬化堵塞斑塊,使頸動脈內壁光滑、內徑恢復正常大小,改善腦卒中(中風)高危患者腦部血供,清除血栓來源,減少中風的發生及其後的傷殘,是防治和治療腦卒中的尖端醫療技術。
據了解,患者男性,52歲,因「頭痛7天」為主訴收住神經內科住院治療,在該科主任李智軍的指導下,楊傑醫生給予患者詳細檢查,經過顱腦-頸部增強核磁及CTA檢查後確診患者左側頸內動脈閉塞,而右側頸內動脈巨大斑塊形成,右側頸內動脈狹窄超過50%。作為三級醫院卒中中心創建單位,醫院領導高度重視,醫政股組織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手術麻醉科、重症醫學科、超聲科、影像科等卒中中心相關科室進行多學科討論, 羅山縣人民醫院黨委書記王俊和院長方福平參加討論並做了重要指示。經過討論,該院制定縝密的手術方案及風險預案,手術得以順利進行。
手術當天下午,該院外科手術專家包乃密和李貴星到手術室指揮協調各部門開展工作,在河南省人民醫院教授的技術指導下,麻醉醫師潘樂在楊少平醫生的配合下給予患者麻醉操作,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張鋼和主治醫生沈新熟練的開始了手術操作。切皮、游離肌束、探查血管、暴露血管並斷流,所有操作駕輕就熟,在顯微器械的探查下,右側頸總動脈血管內的斑塊一毫米一毫米的顯露出來,斑塊長約3.3CM,直徑約1.2CM,血管管腔極其狹窄,當前病情遠比術前評估嚴重,手術治療刻不容緩。
在教授帶領下,張鋼和沈新緊密配合,完整切除斑塊,再三檢查血管內膜無損傷後,為拓寬血管改善腦供血狀況,手術醫生使用頭髮絲般粗細的縫合線及血管補片修補縫合血管。當血管鉗鬆開的那一刻,只見修補後的血管幾乎沒有絲毫血液滲出,血管供血暢通無阻,手術歷時1小時19分順利完成。患者生命體徵平穩,術後麻醉復甦清醒,無明顯病理性神經系統症狀。
該技術的開展標誌著羅山縣人民醫院在缺血性腦血管病綜合治療方面達到一個新的水平。為羅山縣醫療技術發展再填新磚,也為該院腦卒中中心建設夯實了外科手術基礎,既有利於患者個體化、精準化的治療,又保障了患者利益最大化,對全面提升羅山縣域頸動脈治療水平具有積極意義。
(映象網信陽新聞熱線:0376-6880376,投稿郵箱:yxxy2013@126.com。 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來源:映象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