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山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2020-12-24 瀟湘晨報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王玉霞 柳曉冬)12月8日,羅山縣人民醫院卒中中心在多學科協作下,由神經外科成功完成首例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CEA),該手術通過剝脫頸內動脈裡的粥樣硬化堵塞斑塊,使頸動脈內壁光滑、內徑恢復正常大小,改善腦卒中(中風)高危患者腦部血供,清除血栓來源,減少中風的發生及其後的傷殘,是防治和治療腦卒中的尖端醫療技術。

據了解,患者男性,52歲,因「頭痛7天」為主訴收住神經內科住院治療,在該科主任李智軍的指導下,楊傑醫生給予患者詳細檢查,經過顱腦-頸部增強核磁及CTA檢查後確診患者左側頸內動脈閉塞,而右側頸內動脈巨大斑塊形成,右側頸內動脈狹窄超過50%。作為三級醫院卒中中心創建單位,醫院領導高度重視,醫政股組織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手術麻醉科、重症醫學科、超聲科、影像科等卒中中心相關科室進行多學科討論, 羅山縣人民醫院黨委書記王俊和院長方福平參加討論並做了重要指示。經過討論,該院制定縝密的手術方案及風險預案,手術得以順利進行。

手術當天下午,該院外科手術專家包乃密和李貴星到手術室指揮協調各部門開展工作,在河南省人民醫院教授的技術指導下,麻醉醫師潘樂在楊少平醫生的配合下給予患者麻醉操作,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張鋼和主治醫生沈新熟練的開始了手術操作。切皮、游離肌束、探查血管、暴露血管並斷流,所有操作駕輕就熟,在顯微器械的探查下,右側頸總動脈血管內的斑塊一毫米一毫米的顯露出來,斑塊長約3.3CM,直徑約1.2CM,血管管腔極其狹窄,當前病情遠比術前評估嚴重,手術治療刻不容緩。

在教授帶領下,張鋼和沈新緊密配合,完整切除斑塊,再三檢查血管內膜無損傷後,為拓寬血管改善腦供血狀況,手術醫生使用頭髮絲般粗細的縫合線及血管補片修補縫合血管。當血管鉗鬆開的那一刻,只見修補後的血管幾乎沒有絲毫血液滲出,血管供血暢通無阻,手術歷時1小時19分順利完成。患者生命體徵平穩,術後麻醉復甦清醒,無明顯病理性神經系統症狀。

該技術的開展標誌著羅山縣人民醫院在缺血性腦血管病綜合治療方面達到一個新的水平。為羅山縣醫療技術發展再填新磚,也為該院腦卒中中心建設夯實了外科手術基礎,既有利於患者個體化、精準化的治療,又保障了患者利益最大化,對全面提升羅山縣域頸動脈治療水平具有積極意義。

(映象網信陽新聞熱線:0376-6880376,投稿郵箱:yxxy2013@126.com。 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來源:映象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市第二醫院微創介入血管外科成功開展科內首例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渭南青年網(編輯 姚和平)近日,渭南市第二醫院微創介入血管外科成功開展科內首例「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為科室運用外科術式治療頸動脈狹窄疾病上奠定了基礎。在我國,腦卒中在總死亡中所佔的比例約為20%,其發病率分別為270/10萬(男性)和161/10萬人(女性)。
  • 銅川市首例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在人民醫院完成
    近日,銅川市人民醫院南院神經外科陳玉宏醫療團隊成功為一位頸動脈重度狹窄患者實施了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為全市首例。該手術的完成,標誌著銅川市人民醫院在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領域又取得了新突破,為地區腦卒中患者的預防開闢了新途徑。
  • 仁心仁術 勇攀高峰——我院神經外科完成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
    10月16日,安鋼總醫院神經外科為一名61歲男性患者成功開展首例「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患者恢復良好,痊癒出院。此項手術標誌著我院神經外科顯微手術及血管病治療的技術水平又上新臺階。12月10日,我院又成功完成了第二例患有頸動脈狹窄的68歲女性患者手術。
  • 頸動脈剝脫術和支架哪個費用高
    核心提示:頸動脈狹窄是中老年人群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是造成腦梗塞的重要因素。據統計,超過60%的缺血性腦卒中是由頸動脈狹窄引起。它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所以患有頸動脈狹窄的話,一定要及時治療。
  • 寧夏專家成功完成區內首例深低溫體外循環下肺動脈血栓內膜剝脫術
    近日,在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心腦血管病醫院手術室,由胸心外科韓育寧主任、蘇金林主任聯合完成一例複雜的深低溫體外循環下肺動脈血栓內膜剝脫術,在體外循環下將28歲的張穎(化名)體溫下降至18℃的深低溫後,成功在低流量灌注或停循環下將肺動脈血栓內膜從血管內完整剝離出來。
  • 做ct能看出頸動脈狹窄嗎
    頸動脈狹窄是一種嚴重的腦血管病,可引發嚴重後果,輕則引起腦缺血,TIA發作等,重則引起腦梗塞,甚至致殘致死。所以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防控,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那麼頸動脈狹窄該如何發現呢?做ct能看出頸動脈狹窄嗎?
  • 羅子鳴:頸動脈狹窄其實很常見,醫生提醒:做好3事,血管才通……
    伴有腦卒中發作的頸動脈狹窄者,1 年內卒中復發率達59%,在歐美約35%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是由頸動脈狹窄引起的。 頸動脈為什麼容易堵塞?
  • 淮安市洪澤區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ICD植入術
    2020-12-11 22:15:39 來源: 中國江蘇網 舉報   近日,淮安市洪澤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在科主任王軍帶領下成功開展首例
  • 嶽陽醫院心胸外科團隊介紹
    心胸外科簡介嶽陽醫院心胸外科為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分會心胸外科專委會及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胸外科專委會主任委員單位,全面開展胸、心、血管外科系統疾病的醫、教、研工作。
  • 贛州市人民醫院血液內科開展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贛州市人民醫院血液內科開展首例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2020-12-08 2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漢川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近日,漢川市人民醫院肝膽胰腺外科成功開展了首例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填補了漢川市在此技術上的空白。解剖複雜、切除器官多、消化道重建複雜……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腔鏡外科最大而又最複雜的手術。因此這項微創手術又被譽為橫亙在腹腔鏡外科醫師面前的「珠穆朗瑪峰」。
  • 歷時近7小時,金鄉縣人民醫院口腔科成功開展首例高難度「換臉術」
    7月4日,金鄉縣人民醫院口腔科開展首例「口腔頜面部組織缺損左前臂皮瓣轉移修復術」,成功為一名因車禍導致口角、上下唇、面頰部組織全層缺損患者完成修復,既達到了較好的美容效果,又提高了患者預後生活質量。此手術的成功開展,填補了我院口腔頜面部組織缺損左前臂游離皮瓣轉移修復的技術空白,為更多此類急症患者「舊貌換新顏」。
  • ...唐山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成功開展首例側方切口甲狀腺手術
    近日,唐山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成功開展首例側方切口甲狀腺腫物切除術。手術由韓曉晨主任主刀,患者術後恢復良好,不僅甲狀腺功能無損且術後美容效果明顯。唐山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韓曉晨主任,多年來致力於國內外甲狀腺疾病臨床診治先進技術理論的鑽研探索,並積累了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曾作為訪問學者到美國等多家前沿一線醫院進行訪學,帶領著技術團隊不斷向著更高更強的技術領域開拓創新。此前,主刀實施了唐山市人民醫院首例甲狀腺術中神經監測術,很好地保護了患者的喉返神經和喉上神經。
  • 頭暈頭痛兩年 頸動脈高度狹窄
    案例年輕人騎摩託車摔倒未料引發頸動脈夾層體的乏力、麻木,患者並無「三高」基礎疾病,在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診斷為頸動脈夾層,通過正規抗凝治療後,恢復得很好。「頸動脈夾層約60%為自發性(即非外傷性),約40%為外傷性,外傷多數與頸部損傷有關,可能是頸部過度活動或不恰當的按摩等引起的,所以有人形象地稱其為『乾杯卒中』或『美容院卒中』。」楊遠維解釋,動脈壁分為內膜、中膜、外膜,在外力作用下,內膜被撕裂,一開始可能撕裂的面積很小,沒有強烈疼痛感,甚至不會在意,撕裂的範圍很可能越變越大,導致頸動脈狹窄,轉而出現腦部相關症狀。「不過也不用過於擔心。」
  • 羅山縣人民醫院召開第二季度黨員大會暨表彰大會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黃靖)為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表彰先進,7月22日,羅山縣人民醫院召開2020年度第二季度全體黨員大會暨表彰大會。會議在國歌中拉開序幕,羅山縣人民醫院黨委書記王俊總結了2020年上半年的黨建工作,高度讚揚了羅山縣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的抗疫精神,對下半年的黨建工作進行了部署。羅山縣人民醫院院長方福平帶領全體人員共同學習了《組織部門要扎紮實實做好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各項工作》,並結合當前脫貧攻堅任務,做出了進一步安排,組織觀看了百家講壇《黨史故事100講》。
  •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手術步入「機器人時代」
    另一位患者是64歲的張女士(化名),因突發昏迷3小時來到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入院時,她神志不清,不能言語,左側肢體偏癱不活動,頻繁嘔吐。經診斷,張女士為右側基底節腦出血並破入腦室,同時伴有高血壓病、糖尿病、吸入性肺炎。
  • 【運城首例】市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運城市首例雙鏡聯合手術
    近日,市人民醫院成功實施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經內鏡逆行胰膽造影取石術,實現了一次麻醉同時完成兩個手術。這也是人民醫院首次開展雙鏡聯合微創手術。目前為止,為全運城市首例,標誌著市人民醫院微創手術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