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二醫院微創介入血管外科成功開展科內首例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2020-12-24 渭南青年網

渭南青年網(編輯 姚和平)近日,渭南市第二醫院微創介入血管外科成功開展科內首例「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為科室運用外科術式治療頸動脈狹窄疾病上奠定了基礎。在我國,腦卒中在總死亡中所佔的比例約為20%,其發病率分別為270/10萬(男性)和161/10萬人(女性)。腦卒中患者中25%在2年內會再次發生卒中。缺血性腦卒中的致殘率為72.5%,66%的頸動脈狹窄與腦卒中相關,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是切除增厚的頸動脈內膜粥樣硬化斑塊,預防由於斑塊脫落引起腦卒中的一種有效方法。

病例分享:患者 王某 男性 62 歲 主因「右側肢體麻木不適半年」主訴入院,一直來未做任何治療,10天前右側肢體麻木加重為進一步治療來我科就診,查頸部血管B超提示雙側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左側頸內動脈管腔狹窄(狹窄率約75%)遂住院治療。

入院診斷:左側頸內動脈動脈斑塊形成伴重度狹窄,雙側頸動脈斑塊形成,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高血壓病級(極高危),入院後行頭頸部CTA檢查。頸動脈狹窄部位長度程度均清晰可見,明確診斷,完善相關檢查。擬為患者行「左側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陳主任帶領全科醫護人員進行術前討論,認真分析討論病情,制定手術計劃。

術前請麻醉科、心內科、神經內科等相關科室共同會診,評估手術風險,提前做好應急預案,確保手術順利開展。

手術開始先充分解剖暴露左頸動脈分叉部。手術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術中探查發現,患者頸動脈近乎閉塞,其內充填大量硬質渣狀斑塊。經過精細嚴謹的操作,手術僅用了40多分鐘,順利為患者清除掉增厚的頸動脈內膜和粥樣硬化斑塊。

患者術後回到病房麻醉清醒後無聲音嘶啞、無嗆咳、無呼吸困難,伸舌居中,四肢活動良好,生命體徵平穩,予以控制血壓預防腦高灌注、抗感染、抗血小板、抗凝、抑酸等對症支持治療。

目前隨著頸動脈剝脫(CEA)這一術式的成功開展,微創介入血管外科在治療頸動脈狹窄方面具備外科手術及腔內手術兩種完善的方案,這兩種手術方式已經被大量的臨床實驗證實,都是安全、有效的,要根據每個患者具體不同的病情做出適合患者的治療方式選擇。既有利於患者個體化、精準化的治療,又保障了患者利益最大化。對全面提升臨渭地區頸動脈疾病治療水平有積極意義。

渭南市第二醫院微創介入血管外科 張彥平 李玎

相關焦點

  • 羅山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王玉霞 柳曉冬)12月8日,羅山縣人民醫院卒中中心在多學科協作下,由神經外科成功完成首例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CEA),該手術通過剝脫頸內動脈裡的粥樣硬化堵塞斑塊,使頸動脈內壁光滑、內徑恢復正常大小,改善腦卒中(中風)高危患者腦部血供,清除血栓來源,
  • 仁心仁術 勇攀高峰——我院神經外科完成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
    10月16日,安鋼總醫院神經外科為一名61歲男性患者成功開展首例「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患者恢復良好,痊癒出院。此項手術標誌著我院神經外科顯微手術及血管病治療的技術水平又上新臺階。12月10日,我院又成功完成了第二例患有頸動脈狹窄的68歲女性患者手術。
  • 銅川市首例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在人民醫院完成
    近日,銅川市人民醫院南院神經外科陳玉宏醫療團隊成功為一位頸動脈重度狹窄患者實施了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為全市首例。該手術的完成,標誌著銅川市人民醫院在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領域又取得了新突破,為地區腦卒中患者的預防開闢了新途徑。
  • 寧夏專家成功完成區內首例深低溫體外循環下肺動脈血栓內膜剝脫術
    近日,在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心腦血管病醫院手術室,由胸心外科韓育寧主任、蘇金林主任聯合完成一例複雜的深低溫體外循環下肺動脈血栓內膜剝脫術,在體外循環下將28歲的張穎(化名)體溫下降至18℃的深低溫後,成功在低流量灌注或停循環下將肺動脈血栓內膜從血管內完整剝離出來。
  • 渭南市第二醫院微創介入血管外科聯合消化內科麻醉手術科成功開展...
    近日,市二院微創介入血管外科聯合消化內科、麻醉手術科,成功為82歲高齡患者開展我科首例ERCP術。真正從某種意義上達到了不開刀不打孔,微創解決膽總管結石的效果。ERCP是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的英文首寫字母縮寫,是目前公認的診斷胰膽管疾病的金標準。這種技術創傷小、併發症少,無遠期併發症及後遺症,可以不改變解剖結構,術後恢復快,一般3~5天就可出院。
  • 微創介入+開顱手術 打造神經外科的「兩棲坦克」
    上圖示:動脈瘤位於頸內動脈,行彈簧圈介入栓塞術後動脈瘤消失上圖示:動脈瘤位於頸內動脈,行開顱夾閉後動脈瘤治癒。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及介入支架植入術治療頸動脈狹窄頸動脈是將血液由心臟輸送至頭、面、頸部的大血管,是腦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
  • 嶽陽醫院心胸外科團隊介紹
    心胸外科簡介嶽陽醫院心胸外科為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分會心胸外科專委會及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胸外科專委會主任委員單位,全面開展胸、心、血管外科系統疾病的醫、教、研工作。
  • 頸動脈剝脫術和支架哪個費用高
    核心提示:頸動脈狹窄是中老年人群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是造成腦梗塞的重要因素。據統計,超過60%的缺血性腦卒中是由頸動脈狹窄引起。它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所以患有頸動脈狹窄的話,一定要及時治療。
  • 一名血管外科醫生的「八一」感想
    蔣嵐杉,主任醫師,綿陽市中心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學術任職綿陽市醫學會血管外科專委會主任委員;四川省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學組副組長;四川省醫師協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血管外科專委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腔內血管學專委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腔內血管學專委會頸動脈分會委員;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血管外科分會委員;國家衛計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缺血性卒中外科專委會委員;國際靜脈學聯盟中國靜脈學會委員;國際血管聯盟腹主動脈專委會委員;中國創新型醫院協會血管外科學組委員
  • 做ct能看出頸動脈狹窄嗎
    頸動脈狹窄是一種嚴重的腦血管病,可引發嚴重後果,輕則引起腦缺血,TIA發作等,重則引起腦梗塞,甚至致殘致死。所以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防控,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那麼頸動脈狹窄該如何發現呢?做ct能看出頸動脈狹窄嗎?
  •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手術步入「機器人時代」
    通過頭部1個綠豆粒大的小孔,精準穿刺腦內血腫……在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正是憑藉華科Sino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的精準引導,一臺臺複雜的腦部手術變得更加「輕鬆」。
  • 【名醫名家】肖佔祥:在血管上「舞動奇蹟」
    據趙先生供述,他去年感到肚子疼、腰疼,大小便無法自理,曾到廣州某醫院診治,在血管內放置了2枚支架。7月,趙先生突然感到腰疼症狀加重,到海口其他醫院治療效果不佳,症狀也沒有得到緩解。後來經別人介紹,便來到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就診。「我聽別人講,你們這個醫院在血管治療方面做得不錯,技術高超,在全國也是走在前列的,我特意過來讓肖大夫看看。」
  • 哈醫大二院多學科聯合成功完成介入微創治療A型主動脈夾層
    其中StanfordA型更為兇險,在發病48小時內死亡率可以達到36-72%,兩周內死亡率達到57-89%,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療,患者幾乎不可能存活。A型主動脈夾層的治療通常情況下採用外科開放手術,需經胸、心臟停跳和深低溫體外循環下進行主動脈和主動脈弓上的頸動脈等分支血管的重建,是難度最大的外科手術之一,手術風險很大。
  • 羅子鳴:頸動脈狹窄其實很常見,醫生提醒:做好3事,血管才通……
    (>70%)者,1 年內腦卒中的危險達2%~5%,伴有潰瘍斑塊者每年卒中率達7.5%。 伴有腦卒中發作的頸動脈狹窄者,1 年內卒中復發率達59%,在歐美約35%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是由頸動脈狹窄引起的。 頸動脈為什麼容易堵塞?
  • 血管外科醫生黃小明: 用心溫熱手中那把刀
    「那時候真是拼了,為了聽場血管外科的講座會議,我到處打聽,哪怕與血管外科有一丁點關聯,我就挎個小包想方設法去湊熱鬧。記得有一回去上海參加一場血管手術模擬訓練器械觀摩會,我是公交、地鐵不停地倒換,一早出門,晚上10點多才到會場附近,隨便找個小旅館住下,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會場門外坐等開講。」黃小明對血管外科專業的痴迷幾乎到了「魔怔」的地步,這才有了2002年的那一紙調令。
  • 心臟換瓣不「開胸」,六旬老人獲「心」生 懷化首例TAVR手術成功開展
    患者出院前送上錦旗表示感謝1月6日,在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TAVR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的患者成功出院,該手術為懷化市首例,標誌著市一醫院心內科微創瓣膜置換手術邁上了一個新臺階。63歲的覃先生反覆胸悶、氣促多年,曾多次在外院住院治療,症狀反覆發作,於2020年12月16日住入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治療。入院後,超聲科立即為其行食道超聲,確診為先天性心臟病、主動脈瓣二葉瓣畸形、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病情危重,一旦出現症狀,生存時間極短。
  • 滬廈醫院攜手設立血管外科協作中心 造福閩西南大眾
    楊伏山 攝中新網廈門7月26日電 (楊伏山 張舒姍 許靖熠)中國著名血管外科中心——海軍軍醫大學上海長海醫院血管外科,25日在此間與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管外科籤約,攜手設立協作中心,推進雙方在血管外科專業,尤其是主動脈急重症領域的交流合作。
  • 【運城首例】市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運城市首例雙鏡聯合手術
    近日,市人民醫院成功實施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經內鏡逆行胰膽造影取石術,實現了一次麻醉同時完成兩個手術。這也是人民醫院首次開展雙鏡聯合微創手術。目前為止,為全運城市首例,標誌著市人民醫院微創手術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