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漢服攝影,關注最美漢服平臺,查看歷史消息
點開背景音樂
一邊聽歌一邊看作品更加享受
↓↓↓
漢服君編
2015年07月06日
乙未年[羊年] 壬午月 癸未日
-作品信息-
出鏡:銀珍姑娘
銀珍姑娘好學中醫,以針灸為業。也因中醫結緣漢服,始學國學。遂一發不可收拾,對此戀戀不忘。於24之齡,拍此組照片,以紀念芳齡,亦表達對中醫,漢服,傳統文化之喜愛。
(因攝影備註的是某商家的名字,不打廣告,所以隱去,如有疑問,請聯繫小編)
曲裾是深衣的一種,後片衣襟接長,加長後的衣襟形成三角。按照《禮記》記載,深衣一大特點是「續衽鉤邊」,也就是說「這種服式的共同特點是都有一幅向後交掩的曲裾」(孫機)。出乎意外的是,普通的短曲裾不是在膝前交叉,而是繞到背後,參考洛陽金村出土的銀人像。在膝前交叉的那種款式是今天人們的一種創造發明,或者說是受了十二單影響的一種設計。古代深衣之裳計有十二幅,皆寬頭在下,狹頭在上,通稱為衽,接續其衽而鉤其旁邊者為「曲裾」
歷史記載,《禮記·深衣》「續衽鉤邊」唐孔穎達疏。《漢書·江充傳》:「充衣紗縠襌衣,曲裾後垂交輸,冠襌纚步搖冠,飛翮之纓。」《易經》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到漢代時,服飾制度雖還不夠完備,但對宮中的后妃們的衣飾已有了明確的規定,漢代婦女禮服採用深衣制,《續漢書·輿服志》:「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廟服紺上皂下,蠶青上縹下,皆深衣制。」《後漢書》中也有同樣的記載:漢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廟服飾,紺上皂下;蠶服,青上縹下,都是深衣制(即單衣)。深衣當時是男女通用的服裝。《禮記》的《玉藻》、《深衣》對深衣制有很多記載,內容所謂「應規、矩、繩、權、衡」之類,重在「明禮」。《禮記集解》、《禮記集說》、《深衣考》等文獻了解,深衣在製作過程中,有很多的規定,比如「緣」的顏色的規定,則有:若父母、祖父母皆健在,緣用彩色;若父母全、祖父母不全,緣用青色;父存母亡,緣用青色;若父親亡,緣用素色,衣料顏色則避免用素色。
根據下擺繞的圈數基本款式可劃分成單繞曲裾、雙繞曲裾。現代曲裾共同特點:屬於深衣體系,常常做禮服,裙擺曲線,三重衣袖,寬腰帶。(上圖中第二套為短曲,借用某位姑娘的話語:一般曲裾較長,小曲、短曲這詞都是現代人發明的。不過形制之爭一直存在,小編覺得短曲的出現是出於日常便利吧,根據現代人的需求,是可以使用這樣的制式的,比如下面第二組改良自齊胸襦裙的漢元素小短裙,女孩子穿起來,很適合日常。禮服尊正,常服可改,如有想法,請留言小編,取消關注是不可以解決問題的!)
漢服君編
2015年07月06日
乙未年[羊年] 壬午月 癸未日
-作品信息-
漢元素·玉堂春
花開若相惜,花落莫相蘺,
弄花香滿衣,拂花葉悽悽,
醉言花間意,別情花如依,
縱君解花語,霜雪淚花籬。
出鏡:@疤臉蘿莉2
攝影、後期:@墨-will
編後語:
本期推送兩組作品,一為漢服,室內幕布擺拍,二為漢元素,室外半自然萌。先說一下第一組作品,整體色調自然造型和後期都挺好的,只是畢竟是室內幕布,人與景的比例不協調,人物跳出畫面。第二組做的構圖角度中規中矩,畫面的光線穿透力還是不錯的,不過跟第一組一樣是擺拍味道較濃,建議攝影師跟麻豆多溝通,進行拍攝前期策劃。
漢服之美·因你而美,我是漢服君,下期再見!
公眾平臺的自動回複數量已經超過了限額,20150611至今發布作品就沒有辦法回復日期查看了,只能點擊文章開篇的藍色字體「漢服攝影」查看往期。望見諒!
《漢服攝影》擁有原創聲明功能,所有的投稿作品均會受到原創保護,其他公眾號抄襲我方文章將會被監測到,沒有獲得我方授權的公眾號請勿轉載。
新浪官微「漢服攝影公眾號」,如果你有新的作品發布可以@漢服攝影公眾號,也可以在微博互動。感謝你的閱讀!
漢服之美·因你而美
-漢服君·書-
-投稿\合作請聯繫-
cnhanfu@sina.com
-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勿作商用 侵權必究-
「我遇見過你,在你沒有發覺的身邊走過,穿漢服出去逛街已經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了,而你是那麼美。」
——來自多年以後的漢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