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漢元素,都能稱為漢服「改良」,不是垃圾桶別什麼東西都往...

2020-12-20 騰訊網

漢元素亦或是漢服改良,這兩個詞都被商家們用來指代各種非漢服的,或者是存疑的形制,例如兩片式下裙,這種將現代筒裙加上兩對系帶,就來戲稱漢族傳統服飾的裙子,例如各種版型辣眼睛的短襖,例如兩片式的馬面,然而文獻中的兩片共腰式馬面(共腰,即一個裙頭),和商家做的兩片式馬面(實際就是筒裙做出馬面的褶子,加兩對系帶)完全是兩種東西,問題也出在這裡,這些漢服改良,真的「良」嗎?

兩片式下裙備受唐風愛好者的喜愛,概因為筒裙這種現代裙子,本身就很難走光,用料少所以輕不容易下滑,想讓大家都去買一片式真絲的超輕版齊胸裙,超過了大部分人的消費上限,所以這種雙裙頭裙子風靡起來,也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是「穿起來沒一片式那麼痛苦」。但是雙裙頭馬面真的讓筆者難以接受。

如果大家觀察漢服商家久一點,就會發現,越是存疑的漢服形制,他們越能翻出花的來「改良」「創新」,那些形制固定,有文物一錘定音的漢服,例如不少明制漢服,基本不會出現形制上的改良,反而是在面料和風格上,出現很多各具特色的創新,也是因此,兩片式雙裙頭馬面的出現並沒有引起太大熱度,當然這是一個悖論,因為現存馬面裙根本沒有雙裙頭這種形制。

如果說上面這種改良,和影視劇服飾一樣,至少還算保留了漢服的外觀,那麼將那些版型極差的衣服,算成漢元素,或者漢服改良,實在是人神共憤了。漢服並不是不能顯瘦顯高,版型好的商家完全可以在平面剪裁的基礎上做到這些,但是傳統服飾本身,是不承擔將形體修飾為現代審美狀態的作用的,將立體剪裁中的收腰,挖肩,挖領子,用到傳統的製作上,穿起來捉襟見肘小家子氣,完全和「傳統」二字背道而馳,連正常都做不到,還談何修飾美呢?

也有人在漢服馬面裙上加口袋,加側拉鏈,也有人在方領半袖比甲上加口袋,這些的目的一是為了穿起來方便,符合現代的生活節奏,二是為了美,追求自我審美實現是正常的。

只是希望更多商家,要做改良,就真正做到改動即良,而不是因為不懂漢服形制,不懂剪裁做工,將胡亂模仿做的不好的衣服,隨便丟在漢元素或漢服改良的坑裡,這不是垃圾桶,別什麼垃圾都往裡放。

相關焦點

  • 漢元素到底能不能被稱為漢服?
    —— 當我穿漢服的時候我在談什麼   漢元素到底能不能被稱為漢服?如果說漢服體系繁複,那麼漢元素則是太龐雜了,裙子有一點和漢服相關,都可稱為漢元素。只要是有漢服元素,哪怕扣子、領子、袖子,以及中西服飾混搭,也可以稱為漢元素。
  • 漢服圈兩大「戰役」之形制:改良的漢服還是漢服嗎?
    漢服是民族的,怎麼能說是一個圈呢?因為它還沒有完全普及,暫時還是個小眾服飾。更何況,漢服無圈人有圈啊,人以類聚嘛。只是很多人並不喜歡「圈」這個字,以為它是貶義的。其實,某個圈子會給人們什麼印象是人決定的,而不是名字!很多人不喜歡漢服圈,是因為一部分人把名聲搞臭了。
  • 漢服和「漢元素」服裝,誰才是正統漢服?
    在漢服界,始終有一個問題不能得到大家的共識,到底什麼才是正統的漢服?而目前市面上廣泛存在的漢服有三類:傳統漢服、改良漢服、漢元素漢服。辨別漢服是否正統,可以觀察服裝的交領款式是否為左衽。此外,看裙是否為短裙,以及後領是否是大幅度敞開的。
  • 漢服VS漢元素,你喜歡哪組?
    按照《禮記》記載,深衣一大特點是「續衽鉤邊」,也就是說「這種服式的共同特點是都有一幅向後交掩的曲裾」(孫機)。出乎意外的是,普通的短曲裾不是在膝前交叉,而是繞到背後,參考洛陽金村出土的銀人像。在膝前交叉的那種款式是今天人們的一種創造發明,或者說是受了十二單影響的一種設計。
  • 改良漢服:它會是漢服的創新發展的一個體現嗎?你怎麼看?
    我看了共青團中央在b站上的直播,看到了有改良漢服的展現。我也記得中國華服日倡議書中有這麼一點:要在華服作品和產品中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代文化相融相通。那漢服的發展道路該如何走得更遠?怎麼樣才算是創新發展?再說說近幾年比較流行的一種「新型」服飾——改良漢服。為何叫改良漢服?它與漢服之間的關係是如何的呢?既然叫改良,那它到底能否算是漢服的創新發展呢?
  • 漢元素,不得不說的那些事兒……
    一些漢服的商家,也越來越多的推出「漢元素」服裝,諸如「短馬面」「漢服T恤」等,五花八門有之,良莠不齊亦有之。面對這種「漢服元素」風潮,到底什麼才是「漢元素」呢?我們《漢服潮搭》上一期就推出了「現代時尚T臺遇見漢元素中國風」的專題,為此,本期漢韻沙龍就請來了幾位嘉賓,一起來探討一下關於「漢元素」的問題。
  • 漢元素和漢服的區別
    漢元素和漢服的區別 2020-12-19 10:21:20 來源:全球紡織網 漢元素和漢服的區別:1、衣服材質漢元素和漢服不同在於這兩種衣服款式的元素是不一樣的
  • 改良漢服很日常:此生無悔入華夏
    大家都知道,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的傳統服飾,比如日本有和服,韓國有韓服,那麼我們泱泱大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自然也有漢服了,其實漢服的意思並不是漢朝時期的服裝,全稱為「漢民族傳統服裝」,囊括了黃帝即位到明末清初這一整個時期,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是我們國家傳統文化思想的載體
  • 改良版漢服由何而來,款式如何?你知道嗎?
    >加我請備註「漢服群」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服飾,比如日本有和服,韓國有韓服。那麼,我們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自然也有自己的漢服了。其實,相信大家也知道了,「漢服」的意思並不是漢朝時期的服裝,它的全稱為「漢民族傳統服飾」。「漢服」是我們國家傳統文化思想的載體,也表現了我們國家的傑出工藝和美學。但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穿著漢服時,可能會覺得有些不方便。那麼,大家不妨嘗試一下改良版漢服呀!
  • 看膩了複雜的漢服,如此日常又百搭的漢元素,你確定不來一套嗎
    因為現在是冬天,所以我們穿到的很多漢服都是比較厚實複雜的款式,所以穿在身上可能會顯得比較臃腫,所以我們可以嘗試一下更加簡約的漢元素套裝,融合了漢服的古典和時裝的簡約,即便是冬天穿起來也十分輕便自然。接下來我們就介紹幾套日常又百搭的漢元素套裝,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款式吧。
  • 改良漢服,超級適合日常穿,驚鴻一瞥,一眼傾城!
    哈嘍,小編又來了😊😊今天來介紹幾款改良版的漢服,看看有沒有喜歡的😉😉😉    漢服作為我國的傳統服裝
  • 漢服套裝太死板?試試這些漢元素混搭套裝,帶給你別樣的穿著體驗
    現在許多人在穿漢服的時候都是根據店鋪給的套裝來搭配,這樣搭配固然不會出錯,但是難免少了幾分新意。如果你想讓自己的漢服搭配更有特色的話,可以嘗試著將漢服漢元素和時裝混搭在一起,同時我們還可以舉一反三,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搭配衣服,這樣也可以帶給你別樣的視覺感受。
  • 改良漢服為什麼這麼受歡迎?經過改良的漢服與傳統漢服差別大嗎?
    大家在穿著漢服的同時,也開始對漢服進行一些改良,這樣的服飾也叫作改良版漢服。那麼,什麼是改良?改良版漢服和傳統漢服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吧,為大家答疑解惑~ 1. 服飾細節不同首先,改良漢服和傳統漢服的服飾細節是大大不同的。區別在哪呢?
  • 聽說,冬日和漢元素很搭哦!
    特別是漢服,漸漸地脫離開小眾圈子變為大眾熟知。漢服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其獨特的魅力,而且款式繁多複雜,有非常的選擇性。不過,有些小仙女既想穿上帶有古風元素的漢服,但又不願意引人注目,就會選擇一些帶有漢元素的服飾。不知道有多少姐妹入了漢服坑呢?
  • 四套個性十足的漢元素套裝,比漢服還要精緻,給人滿滿的飄逸氣息
    很多人在漢服和漢元素兩個選項之間都會因為漢元素款式更加簡約而選擇後者,慢慢的在人們的觀念中就給漢元素打上了簡約方便的標籤。其實並不是所有的漢元素款式都比較簡約,就比如接下來我們要介紹到的四套衣服,雖然是漢元素,但是看起來比漢服還要精緻,更是能夠給人滿滿的飄逸氣息。
  • 還在認為漢服不是古裝?在古代沒有民族之分,它是全國人民的心血
    在當時,最多的就屬養蠶場了,人們把織布與打獵獲得的獸皮相結合保暖過冬,最初的衣服是沒有什麼華麗的色彩的,只有簡單的黑白灰,到後來人們發現可以給布匹染色的植物花草,跟著興起了染織廠,演變到了如今的色彩斑斕。
  • 漢服愛好者的三大派系——改良派、古墓派、古墓仙女派!
    古墓派可能希望所有漢服愛好者都是古墓派,但其實大部分的商家都是改良派。手下人他不知道什麼是漢服啊,於是就隨機學習了下。他學習的東西怎麼可能比古墓派挖掘得還要深呢?於是就製造出了漢元素服裝。這也就造成了市場上改良漢服盛行。但說句實話,古墓派人員也並不一定完全認識正確的漢服。中華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衣服形制太多太多,每朝每代都並不一樣,很多的古墓派也就僅僅是半個理論家。再說說仙女派!
  • 十三餘小豆蔻兒×銀臨女神的聯名款漢服/漢元素合集大盤點
    歌曲宛轉悠揚,美好動聽,娓娓道來的向大家訴說著一個個或悽美或單純的故事,而這些歌曲,都是由一位名叫銀臨的歌手演唱的。銀臨女神擁有超多的經典曲目,她的幾首代表作被無數人翻唱演繹,可以說有著很大的影響力。而喜歡漢服的朋友,因為喜歡漢服那一抹悠悠的美麗古韻,大多也都喜歡聽古風歌曲,我是這樣,我身邊的朋友也是如此,那非常熱愛漢服的十三餘店主小豆蔻兒,也不例外。當十三餘漢服與銀臨女神的歌曲結合在一起,會是什麼樣子的?
  • 漢服被說不倫不類,旗袍卻成了「民族服」?這3點註定漢服輸了!
    在很多大型的國際舞臺上,除了身著禮服外能夠身穿旗袍或改良旗袍上場,這樣的人往往會被大眾高看一眼。
  • 與時俱進的現代漢服體系與文化!
    「漢服」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詞,熟悉是對於大眾而言在電影劇中感受居多,陌生是不知道她的文化內涵,近些年針對漢服出來了一系列的名詞,傳統漢服、改良漢服、漢元素、泛漢服等等。為什麼會說到現代漢服,現代漢服不同於傳統漢服(傳統漢服從時期上指的是夏到明,有比較嚴格的形制要求,多用於典禮、儀式正規場合),她更注重的是對傳統漢的的推陳出新,形制的升級改進,裁剪上的中西結合,布料上的古今融匯,既保留了傳統漢服展現的的溫婉、內斂、優雅、莊重、秀美;又增加了現代服裝的簡潔、時尚,二者更加的能融為一體,對於走向大眾化,慢慢的讓人們增加對漢服文化的認知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