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管實在地鐵上還是在網吧,都能看到與「大逃殺」有關的話題和玩家,這遊戲為什麼會這麼火?
《絕地求生:大逃殺》火到什麼程度,已經不需要軍武菌贅述了,這個把100個玩家,扔到一個封閉的小島上,彼此互射、互陰、互爆、互毆,最後只能有一個或者是一組玩家生存下來。
軍武菌和很多人感覺一樣,這遊戲似乎是一夜之間冒出來的,不明真相的就火了起來,然後就外掛滿天飛,神奇的事件層出不窮。
▲驚現跑的比車還快的人
這個異軍突起遊戲,給人的感覺就是膚淺的可以,射擊手感不如COD和戰地,駕駛感覺不如GTA和《極品飛車》,劇情更是完全沒有。很許多三A級大作相比,可以說乏善可陳。但是它就是火了,而且火的一塌糊塗,追根溯源,吃雞的火爆並非朝夕而成,其原因在於彌散了數十年的「大逃殺文化!」今天軍武菌就帶你刨根問底,來說說「吃雞」的前世今生。
「大逃殺」文化的起源最早可以追述到很早之前了,這種眾人「互懟」只能活一個的情節在文學和電影領域早已存在,1939年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小說《無人生還》可以堪稱是這個題材的鼻祖了。
▲以此為題材改變的電影和劇集也是數不勝數。
分別於1945年、1987年、2012年、2015年上映的《無人生還》
當然這類影片中,影響最大的就是2000年由日本導演深作欣二導演,著名導演北野武出演的《大逃殺》。
電影的英文名字《Battle Royale》, Battle Royale 是美國職業摔跤聯盟WWE比賽的一種賽制,多名兄貴在一個擂臺上PK,最後站在擂臺上的兄貴就是勝利者。從規則設置上和現在吃雞的規則是非常的相似了。
1996年日本作家高見廣春受此啟發,開始撰寫一部以青少年互相屠殺為劇情恐怖小說,取名《Battle Royale》,其描繪了一個日本新世紀經濟崩潰,統治階層把原因歸結為青少年。目無尊長,生活頹廢、沉迷享樂,導致家庭和睦遭到破壞,教育體制走向崩壞、進而導致社會的崩潰。進而搞出了所謂的《新世紀教育改革法》,《Battle Royale 法案》簡稱《BR法》。
▲這個法案我軍武菌感覺武力吐槽
根據這個法案,每年從全國初中3年級的學生中隨機抽出一個班級,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並且發給武器,讓學生自相殘殺,在這個過程中使用武器殺人都不會違反法律,整個過程3天,每個學生都要佩戴一個內裝炸藥的爆炸項圈,如果違反規定就會被炸死,如果三天之後沒有決出勝利者,所有人都會被炸死。也就是說要是自己不想死就得殺死所有朝夕相處的同學。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熊孩子必須死!」
▲站在一群大兵前的北野武
這詭異的微笑著實很嚇人
當權者是要通過這個措施,鍛鍊孩子們獨立生存和堅忍不拔的能力,最後誰能泯滅人性,殺死自己的同學才能成為合格的國民。
▲這都什麼跟什麼啊
一看著劇情軍武菌就感覺很扯,不能什麼問題都一股腦的甩給熊孩子啊!
1999年高見廣春把這部小說,送到角川書店參加恐怖小說大賽,評委們對於這部作品給出的評價非常高:「既不符合道德標準!」、「讀了之後很不愉快!」並且授予其:「20世紀問題最大的小說!」 本作在1999年4月經由太田出版社負責在日本出版。
這部「神作」在歐美收到廣泛的歡迎,恐怖小說大佬史蒂芬·金更是對這部小說大家讚賞。
▲這樣荒誕的設定,著實打動了
這位《肖申克救贖》的作者
深作欣二看上了這部小說,將其拍成了電影,並且青睞北野武主演裡面的老師這個角色。據說,《大逃殺》電影版作品因主題被視為怪誕,使得該本片劇組成員被要求至日本國會作證說明,這也開了演藝人員需到國會作證的先例。同時,身為劇中一角的北野武也對日本政府要求不得禁演。電影獲得了意外的成功,也正是因為這個,「大逃殺」這個概念也被正式的定義了下來。深作欣二更是在2003年拍攝了續集作品《大逃殺II》,這就是題外話了。
▲第二部中一代主角成為了被獵殺的目標
《大逃殺》這部電影的成功,正是其藉助一個虛無的主題,探討人性,42個人3天的相互殘殺中,折射的就是我們自己。 其後還有根據電影改編這一題材的漫畫作品。
▲這部漫畫由原著作者參與創作
回到《絕地求生:大逃殺》這部遊戲,單純從技術角度上來說,這遊戲實在不能說是上乘,比他好的太多太多了。槍械種類本來就不多,射擊手感也不是很好,開車像開骨灰盒。物理引擎鬼畜異常,還有的就是完全沒有劇情(這個一點貌似也不重要),就算是換衣服這一項好像做的也不咋地。
▲這車開成這樣,軍武菌很無語
但是就這麼一個技術向滿是毛病的遊戲,卻成為了今年的爆款,無數人為止瘋狂。說白了就是一點,核心玩法。也可以說是遊戲規則。相對封閉的空間,充滿隨機性的開局,依靠各種各樣的懲罰推動遊戲的節奏,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近乎於無限制的策略。作為PvP遊戲來說,極具對抗性的規則和考驗玩家應變能力的設置。我想這就是《大逃殺》這款遊戲的精髓。
▲幹他!幹他
但是《絕地求生:大逃殺》並不是第一款這個規則下的遊戲,早在電影上映的2000年就有日本網友製作了一款名叫《Battle Royale》的RPG遊戲,玩家在遊戲的準備階段也要設定角色的屬性,然後進入小島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遭遇NPC,你可以選擇硬鋼、也可以開溜、也可以暫時結盟,找機會背後下刀子。和電影中一樣,探索過的區域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步被軍隊佔據成為禁區,進入會被軍隊擊斃。細心的小夥伴都發現了,這不就是吃雞的遊戲規則麼?沒錯從遊戲領域確定這個規則,這款網頁遊戲是開端。
▲簡陋的風格,但是細緻的遊戲設定,
讓這款00後頁遊至今仍具備很強的生命力
再說《絕地求生:大逃殺》,這裡就不得不提到遊戲的製作人——布蘭登·格林。
▲就是這個露著微笑的漢子
布蘭登·格林是《大逃殺》小說和電影的狂熱愛好者,同時也是一位遊戲MOD達人。2009年,捷克波希米亞交互工作室發布了戰術動作遊戲《武裝突襲2》,這款號稱「被諸多北約國家購買,並採用為輔助軍事訓練系統」的遊戲,一度因極高的難度把很多人拒之門外。特別在第二年,官方推出了資料片《箭頭行動》之後,新資料片的加入讓遊戲可以自由添加模組。
布蘭登·格林把大逃殺的框架引入了MOD的製作,名字乾脆就叫《Battle Royale(大逃殺)》,在這個MOD中,42名玩家會降生在同一個地圖,每個人隨機獲得武器,隨時間變化危險區。但是缺乏策略要素,總之喜歡的人很多,厭惡的人也不少。
▲這個畫面即使放到現在也是不錯的
在其後的《武裝突襲3》中,由於遊戲技術的進步,MOD的開放空間變得更大,布蘭登·格林將《Battle Royale》這個MOD移植到《武裝突襲3》中,並且增加了生存、載具、隨機地圖物資等一系列要素。
▲《武裝突襲3》大逃殺模組遊戲畫面
布蘭登·格林是無可爭議的大逃殺遊戲之父,現在市面上運營的《DayZ》大逃殺模組、《H1Z1:殺戮之王》、《絕地求生:大逃殺》都是出自他的手中。
▲大逃殺和布蘭登已經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
其中布蘭登·格林在《H1Z1:殺戮之王》中對於大逃殺規則進行了豐富和完善,玩家的出生點不是固定的而是從飛機上自由選擇降落地點,玩家人數最高可以達到150人,跑毒系統的加入讓《H1Z1:殺戮之王》著實是火爆了一段時間,這些成功的要素被《絕地求生:大逃殺》所繼承。
▲最擔心的就是下飛機千軍萬馬落到一個地方
2016年布蘭登·格林加入藍洞工作室,成為《絕地求生:大逃殺》的創意總監,其在《H1Z1:殺戮之王》的基礎之上擁有了更大的地圖和更加合理的資源分布,學校和醫院,監獄這些資源富集的地區成為爭奪的焦點,並且上手更加容易。老司機可以去秀騷操作,萌新伏地魔也有生存的空間。
如今《絕地求生:大逃殺》的火爆,正是隨機+簡單+公平這個三個基本規則共同作用的結果。玩家不需要面對冗長的劇情介紹和新手教程。自由度極高的遊戲操作和公平的遊戲規則。玩家在遊戲的過程中就可以被激發出這種本能。畢竟遊戲的目的是壓力的釋放,《絕地求生:大逃殺》正式提供了這樣一種輕鬆爽快的遊戲體驗,也許我們並不是真的在乎吃雞,這種「與人鬥其樂無窮」的感覺才是最有趣的。這就是一場人與人鬥智鬥勇的快餐式體驗。
有獎活動:
話題:【對於未來的《絕地求生:大逃殺》您有怎樣的期待?】
參與方式: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軍武優選」服務號,並直接留言即可。
獎品: 我們將抽取一位幸運者,送出一件軍武吃雞T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