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用讓焦挺聯絡投奔种師道,魯智深跳了起來:洒家帶著武松陪你去

2020-12-23 半壺老酒半支煙

#魯智深#在正史中,梁山只有宋江三十六盜,這三十六盜中,還真有花和尚魯智深和行者武松。只可惜現在流傳下來的只有宋末元初畫家龔開題寫的《宋江三十六人贊》,如果三十六條好漢的畫像仍在,我們就知道魯智深武松用的是什麼兵器了——現在很多電視劇都把魯智深的禪杖演成了方便鏟,跟原著描述大相逕庭。

筆者一直認為,魯智深的兵器就是一根大鐵棒,跟宋軍制式武器「柯黎棒」有異曲同工之妙:「取堅重木為之,長四五尺,有以鐵裹其上者,人謂訶藜棒。(宋朝兵書《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三·器圖》)」

柯黎棒是四五尺的包鐵木棒,魯智深力氣很大,他用的是六十二斤的水磨渾鐵禪杖,為了掩飾禪杖全由渾鐵打造,工匠還特別刷了一層漆。通過施耐庵先生的贊詩,我們知道戒刀也有三尺長的,比如魯智深走下五臺山,就是挎著三尺戒刀扛著五尺禪杖:「戒刀燦三尺春冰,深藏鞘內;禪杖揮一條玉蟒,橫在肩頭。」

後來在大相國寺受偷菜潑皮之請,魯智深要表演器械,「自去房內取出渾鐵禪杖,頭尾長五尺,重六十二斤。」

魯智深的混鐵禪杖只有五尺長,如果一邊有鍬頭一邊有月牙的,身高八尺腰大十圍的魯智深根本就沒法使。

之所以用這麼多文字來探討魯智深的禪杖與宋軍制式武器柯黎棒,是要提醒讀者諸君注意魯智深原來的身份,這一點渭州小種經略相公曾經告訴過渭州知府:「魯達這人,原是我父親老經略處軍官。為因俺這裡無人幫護,撥他來做提轄。」

從小種經略相公的介紹中,我們能發現魯智深原本是老種經略相公的心腹愛將,所以才派出來照顧小種經略相公——這是老種的信任,也說明魯智深(應為魯達,但是大家叫慣了魯智深,咱們也不改了)跟種家關係不錯。

這時候問題就出來了:魯智深上了二龍山然後又上了梁山,老種經略相公怎麼不下一道命令,讓魯智深帶著楊志武松一起歸建?須知楊志武松的武功未必在魯智深之下,種家軍正需要這樣的悍將。

水滸傳沒寫,程善之先生所著《殘水滸》填補了這段空白,也免去了讀者很多遺憾。在《殘水滸》中,沒面目焦挺首先提出要投奔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魯智深馬上跳了起來:「洒家陪你去!」

很多讀者都接受不了水滸傳中武松斷臂魯智深坐化的描寫,都盼著這二位英雄能在種家軍建功立業,在看《殘水滸》的時候也有些擔憂:如果焦挺不首先提出,魯智深武松會去投奔种師道嗎?這問題有兩個答案,而這兩個答案,讀者諸君可能都會比較滿意。

在《殘水滸》中,高俅和高衙內同時授首,被林衝和阮氏三雄生擒後拿來祭奠林夫人了,大仇得報的林衝在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的召喚下,毅然離開梁山投奔了种師道。有王進在軍營,他徒弟九紋龍史進的去向,讀者諸君當然一猜便知。

林衝等人紛紛離去,魯智深武松當然也動了離開的念頭,恰好宋江拿出二十萬貫金珠寶貝去打通蔡京關節失敗而氣得口吐鮮血趴在床上起不來,智多星吳用主持大局並準備派人去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軍營聯絡歸順,這就給了魯智深一個歸建的機會。

話說宋江知道自己打不贏种師道,就兩條腿走路:一條腿邁向金國,派紫髯伯皇甫端和金毛犬段景住這兩個有異族血統的傢伙去勾結金人,一條腿派鐵叫子樂和進入蔡京府中。

紫髯伯皇甫端留在金國做官,帶著金人欽差的金毛短段景住在忠義堂上被關勝一刀兩斷,宋江就把希望都寄托在蔡京身上了:「預備整治二十萬金珠,十萬作為賠償生辰綱,五萬作為進奉;再有五萬,供各方面的敷衍。」

宋江最後一線希望被欒廷玉和蔡京無情破滅:朱武帶同朱富、李雲、童威、童猛、王定六、鬱保四共七個頭領押運二十萬金珠寶貝,被欒廷玉半路打劫,鐵叫子樂和也被蔡京一杯毒酒了卻性命。人財兩空的宋江急火攻心,「呵呀一聲,鮮血直噴,往後便倒」。

宋江趴下了,吳用便召集魯智深武松等人開會。一開始沒面目焦挺還挺囂張:「咱們山上也還有十來萬人馬,我們何不就此殺上汴梁城去?替大宋皇帝把那老奸蔡京殺了,卻不是天下太平?」

吳用被焦挺這番大話氣得哭笑不得:「殺上汴梁城?兄弟,你經過幾回事,見得天子京城,這般容易搶法?」

眾好漢哄堂大笑,沒面目那焦挺忍不住怪眼圓睜,叫道:「既然殺入京城不可能,那我們何不直接投奔官軍——奸相蔡京靠不住,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那邊有林衝哥哥在彼,我們就順便請他引進,順便在河北那邊割幾個韃子(指的是金兵)的頭顱,也顯見我們的身手。」

吳用就等他這句話呢:「既然如此,你去種經略面前,大眾招安的事,便都託在你身上,你擔任得下麼?」

眉面目焦挺轉身就走,走了幾步又撓著腦袋回來了:「就我一個人去,人地兩生,人家會理我嗎?」

吳用氣得差點搬起交椅砸過去,眾好漢又是一通哄堂大笑,這時候花和尚魯智深跳了起來叫到:「好,好!你要去,洒家陪你去,洒家認得種經略。」

魯智深對著大家拱拱手,大踏步往外就走,武松跟魯智深焦不離孟秤不離砣,自然直一揮袖子緊跟上去,金眼彪施恩亦步亦趨,踩著武松的腳印一步不落。「弄得吳用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忠義堂一場會議,無結果而散。」

魯智深和武松終於投奔了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讀者諸君心中的一塊石頭算是落了地,咱們也該來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了:如果焦挺不首先提出,魯智深武松會去投奔种師道嗎?

這個問題有兩個答案:其一,如果沒面目焦挺不首先站出來,吳用也會把話題引向魯智深,因為要想跟种師道聯絡,魯智深無疑是最佳人選,而魯智深也可以借坡下驢,帶著武松等人趁機下山歸建——可能會被老領導罵幾句,更可能被賞賜美酒和砂鍋狗腿,因為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此時正是用人之際,魯智深帶著一幫悍將來投,他心裡早就樂開了花。

第二個答案,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林衝史進已經先去了,他們肯定會跟老種經略匯報:「您原先器重的那個提轄魯達也在梁山上呢,要不要我寫一封信把他們招來?」

种師道肯定會吹鬍子瞪眼拍桌子:「不用你寫信,我寫一張二寸紙條,那廝還不趕緊乖乖過來?」

老種經略是可以罵魯智深為「那廝」的,因為他有這個資格,而且這也是軍營常態:笑罵也是喜愛。

魯智深是個恩怨分明的好漢,老領導紙條相招,他是不會有半點猶豫的:武二兄弟,洒家的恩相命令來了,大家同去、同去……

相關焦點

  • 武松的結局:對宋江心灰意冷,與魯智深一起離開梁山
    宋江、吳用決定打劫官軍糧餉,魯智深搶先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魯智深表示,自己早年受過种師道的恩惠,堅決不會參與此次行動。當時,武松雖然也不贊成此次行動,但為了顧全宋江的顏面,只得閉口不言,默默聽從了吳用的調遣。武松和李逵率部抵達白土岡後,按照吳用的計策布置妥當,等官軍車隊經過時率部殺出,與前部兵馬前後夾擊。
  • 被斬前方顯英雄本色:武松怒罵魯智深大笑,李逵成了一灘爛泥
    梁山中有108位好漢,其中武松、魯達、李逵,還被金聖歎評為了「上上人物」,但從武松、魯智深和李逵面對死亡的態度看,李逵無法和魯智深、武松相提並論,武松和魯智深是好漢,李逵只能呵呵了。李逵在普通人面前很厲害,是天殺星,混世魔王,但是遇到燕青、焦挺這類好漢,他就立馬慫了。魯智深和李逵一樣,也好打打殺殺,但魯智深更多是路見不平出手相助,例如他為了給金翠蓮出頭,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在桃花村,又因為小霸王周通要強娶劉太公之女,他痛揍了周通一頓。武松殺的人,大多是得罪他的人,例如西門慶和潘金蓮殺了他的哥哥武大郎後,他殺了西門慶。
  • 二龍山龍虎鬥:武松劈出三刀魯智深還擊兩禪杖,這場比試誰贏了?
    武松進京,不是一個人去的,他還帶著周天華豹兩個隨從,陽穀縣到汴梁雖然不足五百裡(現在走高速,大約三小時可到),但是武松三人是步行,而且都比較能吃,這十兩銀子也就夠來回盤纏。按照當時的規矩,武松要想面見高俅,必須給「典籤房」門包,一般小門包是白銀三十六兩,大門包是七十二兩,到了汴梁城,武松三個人身上加起來也不到十兩白銀——那一千貫打虎獎金,武松都送給了眾獵戶。
  • 魯智深的戒刀,林衝的葫蘆,武松的哨棒
    以及武松——賦予道具涵義。天人級。先說魯智深,他有什麼?就是禪杖與戒刀,禪杖不用說,主戰武器,但是戒刀整部書他都沒有用過,可在書裡,作者為何一次次提及?無他,讓人物活絡起來的輔助道具——只要該動身時,比如鐵匠打好了禪杖、戒刀後,魯智深要邁向相國寺的路上,書中寫說:做了刀鞘,把戒刀插放鞘內,禪杖卻把漆來裹了。
  • 雖和林衝是結拜兄弟,魯智深為何親近武松、疏遠林衝?
    在梁山中,魯智深的人緣很好,他和史進是相好,和林衝是結拜兄弟,後來和武松也成為知己。一方面是他喜歡交友的性格,比如在水滸前幾篇時,九紋龍史進去找師傅王進,路上遇到魯達,兩人剛剛見面,魯達就提議去喝幾杯酒。由此可見,魯達這人為人豪爽,生性率直,善惡分明,深受朋友喜歡。
  • 揭秘水滸傳:魯智深為何自稱洒家?洒家到底是什麼意思?
    《水滸傳》中很多人自稱洒家,最引人注目的是魯智深,魯智深是陝西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手下的提轄官,是個下級軍官,他所在的地方是陝西延安府,那裡就是宋元時期的關西地區,所以說魯智深說自己是洒家,是符合當時關西地區的方言的。
  • 中考語文名著閱讀人物系列專題複習:《水滸傳》之魯智深
    說時遲,那時快,薛霸的棍恰舉起來,只見松樹背後雷鳴也似一聲,那條鐵禪杖飛將來,把這水火棍一隔,丟去九霄雲外,跳出一個胖大和尚來,喝道:「洒家在林子裡聽你多時!」兩個公人看那和尚時,穿一領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禪杖,掄起來打兩個公人。林衝方才閃開眼看時,認得是魯智深。林衝連忙叫道:「師兄不可下手,我有話說。」智深聽得,收住禪杖。兩個公人呆了半晌,動彈不得。
  • 李逵殺四虎,怒起來還敢去砍宋江,卻不敢招惹打一虎的武松!
    魯智深笑道:「若說氣力,二郎比洒家卻也不差,昔日在二龍山,吾二人較力比試幾次,卻也分不出個高下來。」武松道:「哥哥嚴重。」眾人一愣,石秀道:「為何讓二哥與你比試?」李逵道:「同是打虎的好漢,正是對手。」此話一出,楊雄、燕青等人便明白了李逵的心思,心中暗笑,那謝寶卻不知趣,哈哈大笑道:「莫不是鐵牛哥幾天沒挨公明哥哥的板子,故而於武二哥處討打?」李逵大怒道:「你也曾是打虎的好漢,就先與你練練。」
  • 魯智深被宋江當眾呵斥,武松沒有拔刀相助,真打起來哪一方能贏?
    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武松是無所畏懼的,他連宋江都敢硬懟,如果李逵招惹了他,下場也不會比蔣門神好到哪去。李逵的所作所為,比蔣門神還兇惡十倍百倍,武松沒有去尋他的晦氣,宋江就已經偷笑了:如果這兩個兄弟真打起來,當大哥的還真不好擺平。武松發起怒來,那就是不死不休,所以宋江除了不好意思訓斥盧俊義吳用柴進關勝林衝等地位較高的頭領之外,最不想招惹的就是武松。
  • 水滸傳中,魯智深為何自稱洒家?洒家到底是啥意思?說來難以置信
    不過讀者在看魯智深的時候也會感到疑惑,他為什麼總是稱自己為「洒家」呢?接下來就讓小編告訴你緣故吧。洒家的讀音是sǎ jiā,就是我們的意思,是宋元時代的時候北方地區的一種方言,只是不是很正規,比較粗魯。在《水滸傳》裡面有不燒的人物自稱為洒家,頻率最多的就是魯智深了。
  • 心高氣傲連老虎都敢打的武松,為何心甘情願給魯智深當副手
    宋江聽說魯達要去少華山說降史進,這是好事呀。馬上去,我還要給你派一個副手。這樣,就派武松跟你一起去吧。武松說:我和師父去。我們看,宋江知道武松對他已經有了看法,但宋江絲毫不在意。這就是他的城府與厚黑。我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不得不和我一起建設梁山大業的樣子。有事情了,我該派你去還會派你去。這就是宋江與晁蓋用人的本質區別。武松對魯達非常尊重。
  • 讀《水滸傳》之魯智深
    花和尚之所以花,只因為其一身的花繡,即文身全是花兒,在第二十七回,原文道:「因他脊梁上有花繡,江湖上都呼他做花和尚魯智深。」這跟好色八竿子打不著,說沒關係,細想來,還是有點關係的。因為一身的花繡,所以魯智深一生就跟女性有了緣分,一共遇見五個女性,每次都是解救。那麼,魯智深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
  • 洒家與哀家
    《水滸傳》第二回,史進初遇魯提轄,魯就自我介紹:「洒家是經略府提轄,姓魯,諱個達字。」那時,他還未出家,就自稱「洒家」了。再看第十一回,楊志出場,王倫道:「你莫是綽號『青面獸』的?」楊志道:「洒家便是。」書中交代楊志是「流落在此關西」的「楊令公之孫」,他也是開口閉口自稱「洒家」。看來,「洒家」應該是關西大漢的自稱,而絕對與和尚無涉,我們再不必費神去查考佛典了。
  • 梁山七惡人惡貫滿盈,魯智深武松為何不為民除害?他們有何苦衷?
    肥的切做饅頭餡,瘦的卻把去填河。」張青孫二娘曾經對魯智深武松都下過手:算計武松失敗,算計魯智深卻成功了,如果不是菜園子張青及時趕回來,孫二娘已經下手開剝了。孫二娘跟武松打架,那場景簡直難以描述:「那婦人脫去了綠紗衫兒,解下了紅絹裙子,赤膊著便來把武松輕輕提將起來。
  • 魯智深:從漫威世界穿越到現實世界的英雄
    魯智深乾脆就把看客一把推開:「這廝們夾著屁眼撒開!不去的洒家便打!」太不開面了。更難堪的還在後面。三人喝酒的時候,遇到金翠蓮的事兒。魯智深拿銀子給金翠蓮,讓他們倆也借點。史進給了十兩銀子。李忠摸出來二兩銀子。說起來,其實李忠做的也還可以了。你不能拿他跟少莊主史進比。一個打把勢賣膏藥的,跟你見第一面,就掏出二兩銀子,還少麼?
  • 魯智深是梁山唯一好漢?來看看他的黑點
    不過,限於篇幅,這108將不可能都一一細說,所以書中只有宋江、林衝、吳用、魯智深、武松、李逵、盧俊義等十餘人故事較多,其他人大多只作簡短介紹,或者乾脆一筆帶過,連一句臺詞都沒有。而作者極力塑造的人物中,魯智深是最受讀者喜愛的人物之一。魯智深之所以備受青睞,是因為他多次痛打惡霸,仗義救人。
  • 水滸傳中,魯智深為何自稱洒家?洒家到底是啥意思?說出來別不信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受到了無數讀者的喜愛,裡面的綠林好漢,行俠仗義,共聚梁山,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樂自在,裡面也有一些十分有意思的細節,比如說梁山泊大聚義中,因為地點在山東,因此大多數人操的都是北方口音,李逵、阮氏三兄弟等人,在自稱的時候,都一般讀作為「俺」,而楊志魯智深
  • 不是武松宋江,魯智深也不如她
    當武松得知嫂嫂潘金蓮和姦夫西門慶及王婆合謀殺害哥哥後,他跑去報官,結果縣太爺與西門慶交好,以證據不足為由,拒絕了武松。 武松見走正常法律渠道走不通,只好動用私刑,殺了潘金蓮、西門慶。祭奠時,他灑淚道:「哥哥,靈魂不遠,早生天界,兄弟與你報仇,殺了姦夫和淫婦……」 為了一聲「哥哥」,這兄弟願負殺人罪。 第二段兄弟情是魯智深與林衝。 二人初見時,因英雄相惜,說話投機就拜把子結義。姑且不論林衝如何對魯智深,單說魯智深就那結義一拜,從此生死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