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娜塔莉·波特曼的演技方法

2021-02-11 影視工業網

可惜《第一夫人》上映太晚,在院線上映後,一點聲音都沒有。

在去年的奧斯卡上,娜塔莉·波特曼這次憑藉《第一夫人》入圍最佳女主提名,其影片講述的是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在1963年11月22日遇刺身亡的前四天時間裡,發生在前第一夫人傑奎琳·甘迺迪身上的故事。編劇諾亞·奧本海默將故事重心移到了在甘迺迪遇刺瞬間之後的傑奎琳:在這場悲劇以及之後的幾天中,傑奎琳試著應對這場悲劇,並和她的孩子們一同從陰影中走出來。當然電影的主要篇幅還是在傑姬強勢地在採訪中維護已逝的丈夫。

傑奎琳·甘迺迪是20世紀以來擁有最多照片及文字記錄的女性,這部電影重現了著名的在1962年通過電視轉播的白宮遊覽,並且用到了史學家亞瑟·施萊辛格1964年與傑奎琳的訪談。但片中最吸引人的場景則是在描繪鏡頭記錄外假想中甘迺迪遺孀的生活。而波特曼漂亮地演繹了這位標誌性第一夫人獨特的走路姿勢以及她帶有氣聲的嗓音。

波特曼14歲起便進軍電影界,她在1994年《這個殺手不太冷》扮演一個父母雙亡而跟隨一名殺手生活的蘿莉,而一炮走紅,成為了好萊塢的一線明星。在 6 年前憑藉《黑天鵝》奪得影后,現在再度挑戰就成為熱門人選之一。在《第一夫人》中,波特曼飾演美國第一夫人傑奎琳·甘迺迪,並重現當年甘迺迪總統遇刺到葬禮之間的故事。傑奎琳幾乎可說是一個時代的象徵,所有美國人都知道她的長相、氣質、姿態、語氣等等,若搞砸了,想必會招致許多惡評。

身為好萊塢資優秀演員的波特曼,為了飾演傑奎琳下了十足的功夫,從外在的裝扮、言行舉止、口音等等都揣摩得唯妙唯俏,不少影評認為這是波特曼從影以來的代表作之一。除此之外,身為第一夫人需展現出鎮住白宮的強大氣場,還有卸下政治光環之後的脆弱面:作為一名寡婦、母親的心路歷程等等,波特曼能夠成功駕馭這個角色,也難怪呼聲頗高。


文章:http://www.moviemaker.com/   翻譯:pan

問:鏡頭幾乎每一幀都在跟著你,這樣的拍攝似乎很令人緊張。你如何評價和導演帕布羅的合作呢?

波特曼:在我的創作生涯中,這感覺太棒了。除了想出些獨創性的點子以外帕布羅別無選擇。他的思維方式很獨特,與其他人的都不一樣。我想或許每個人的確都能延伸到某個程度,但大多數人最終都會在某個程度上趨於一致。而他能從不同的方式看事情並且憑著不同的角度進入一個新的高度,此外他也很尊重並且很歡迎合作。他能聽得進你想說的話,而此後又有一些令人驚訝的視角。能兩者兼備的確不多見。我想這背後需要十足的信息、包容和天賦。

問:演繹如此傳奇而備受愛戴的人物給你帶來了多大的壓力呢?

波特曼:的確是提心弔膽。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模仿能力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我之前也沒怎麼嘗試過,我總是覺得「這可不是我的風格」。當時我大概就是「哦不,我這會可真是搞砸了!」因為人們都很明白她說話是什麼樣子她走路是什麼樣子,以及顯然而然的,她看起來是什麼樣子。

但是劇本本身以及帕布羅的工作讓我很受觸動,它們探究了一個被我們之前僅僅視作一個符號的人物的人性。於是我就想「哈,想想嘛,我們只是演員咯。我們又不是手術醫生。搞砸了又不會死人。那就開幹吧!」

問:你是怎麼準備的呢?

波特曼:我和一位語言教練合作,為了更好地了解聲音和口音我們專門一遍又一遍地聽了白宮遊覽以及她與施萊辛格的訪談記錄。只要我覺得舒服了,就可以把它們放到一邊而專心於情感那一部分上了。

問:你認為傑基(第一夫人)是一個悲劇人物嗎?

波特曼:顯然她經歷了多到常人難以想像的災難。我想恐怕沒有人經歷過她所經歷的。然而她仍然能振作起來,在如此慘痛的創傷中保持睿智、堅強和勇敢。在我看來這些使她成為了一個英雄人物。她克服了災難。所謂悲劇人物在我看來更多是被災難壓垮的,而她並不是。

問:你演繹了傑奎琳的許多面。從在刺殺前,以及她崩潰後,再到她在採訪中在記者面前表現自如。有沒有這麼一個時刻你能說你真的理解她了?

波特曼:我從不敢說我真的理解了一個人。「理解」這種說法很讓我困擾,比如說我說「嘿,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你可以說「不,你並不理解」,誰也不能真正的理解另一個人的感受。

我也不會說自己知道傑奎琳某些所謂的真相。這一切只是基於關於那段歷史的大量研究之上的想像。當然諾亞的工作做得很細緻,關於策劃葬禮、去找了那些人以及誰做了什麼決定,這些都是符合史實的。

但我們的臺詞就當然不是了,我們不可能完全僅僅照搬史實—遊覽白宮那一段是完全照搬她的原話,關於那個訪談也有一部分是。我們所表述的大多數東西都是基於文字的記載,從而是貼近歷史的。但我認為如果你想要一個更高層次的、帶有藝術性的真相你必須藉助一些虛構。就像她在電影裡所說的:有的時候你創作出來的人物比站在你身邊的那個人還要真實些。有的東西儘管是虛構的,但卻更能引人注意。

問:關於傑奎琳,在你開始研究之前有沒有什麼印象是在之後被徹底顛覆的?

波特曼:我並不覺得我真正的思考過這個人。我認為我對她的理解絕大多數還是停留在表面上,你懂的。沃霍爾·傑基,她的相貌,人們津津樂道的她的衣著、髮型這些東西。但我認為她是一個非常真實的人。我在這個故事中並沒有太多地考慮她的智慧、堅強、掌控力以及像是代理人這樣的身份。她是在一段最為強烈的哀痛和震驚中成了故事的中心,又能在那些瘋狂和困惑中冷靜地接過並打理好遺產,我之前居然沒有真正考慮到這些。

問:傑奎琳走路的姿勢很特別,而你在片中也有很多動作。另一方面,鏡頭大多數時候都在拍你的面部。當你一直在走路時的拍攝是什麼樣的呢,以及鏡頭突然拉近的時候?

波特曼:步行的部分很有趣。這部分的拍攝主要集中在遊覽白宮以及葬禮這兩段上。她走路時確實就是這個樣子,讓你看了會覺得她似乎是希望走出那麼一種莊重的格調來,但又有些拘束——尤其是在遊覽白宮那一段來,簡直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所以我們就試著這樣做,但又得謹慎些。差不多可以這麼說,你在看遊覽白宮那一段的時候你幾乎完全會覺得「她平時絕對不是這麼走路的。」所以這一段的拿捏很重要(笑)。

帕布羅想到把鏡頭儘量拉近這是個非常棒的想法,因為他希望儘可能地拉近心理上的距離從而讓觀眾真正進入她的腦海中。顯然,拉近鏡頭是有好處的。從我作為演員來說,這就意味著從始至終你臉上這兒都貼了個鏡頭(指了指自己臉),顯然而然這會讓人不自在。幸運的是我們的攝影指導斯特凡納·方丹(StéphaneFontaine),同時也負責操作攝影機,他一直對場景十分投入,讓我感到我可以和他交流。我就是希望他一直在那兒陪著我。很多時候他都會扛著攝像機跟著我,這需要我隨機應變,我必須保證他能在方便的位置拍攝而他也需要明白我下一步會走到那裡.有的時候帕布羅會說「把機器開起來多拍些角度,別站著不動。」其他人都離開了房間只留下我們,這種拍攝體驗很奇特。

問:關於那段比較驚悚的場景,你從你的座位中爬到車子頂上時——你害怕嗎?你有沒有去試想你自己真的在那兒?

波特曼: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帕布羅的好點子。他當時大概是說「不錯,我們是都看過了贊普德關於那次刺殺的片子(路人Abraham Zapruder在當天恰巧用個人攝影機記錄下了甘迺迪被刺的場面),不過後來到醫院還花了7分鐘。那麼這七分鐘是什麼樣的呢?」這讓人感到難以置信。

你的想法是「這就是戲劇」。還能是怎麼樣呢?把你丈夫被爆掉的腦袋放在大腿上七分鐘,往醫院趕路?於是我們就這麼拍了。這一段很讓人頭痛因為並沒有任何資料參考。我們完全不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話說回來誰又能想像呢?你只能覺得「啊!太可怕啦!這簡直不能更糟糕啦!」

這一段那是相當、相當難做,基本上是我們最低迷的一段。我們在的那段高速公路並沒有完全開放,所以我們可以開著那輛敞篷車。飾演克林特(Clint,趴在車上保護第一夫人的特工)的那個可憐傢伙,他就一直那麼穩穩地趴在車後背那兒,用一個像是夾子的道具固定著在高速公路上飛馳。這在身體上就很難承受而且感覺也很難想像。而當她爬到後座那一段——這裡我就不怎麼喜歡了。我覺得她應該是想逃跑才對。

我琢磨著「這樣才對呀。你想想,有人開槍打死了她身邊的那個人」而她當時想的是,她看到他的一片腦殼落在她勉強。她想試著接住那東西因為她覺得之後還可以補回腦袋上。她看到他的一片腦袋飛到了車尾的行李箱上而她去試著把它撿起來。你真的難以想像在那種可怕的時刻你最原始的本能想法居然會是「啊我得把那塊東西拼回他腦袋上去」,真的難以置信。

閱讀原文:人生如戲全靠演技,金士傑演技的三個瞬間

商務合作:17710343057

相關焦點

  • 娜塔莉·波特曼:奧斯卡女神的完美人生!
    如果用「人生贏家」來形容娜塔莉·波特曼,相信各位一定不會反對。人們給她身上貼的標籤是:哈佛才女,知性女神,當代赫本,奧斯卡影后。最近在朋友圈裡流傳的哈佛大學的演講視頻,主角也是娜塔莉·波特曼。據說哈佛大學有一個始於1968年的活動Class Day,每年邀請一位傑出校友給當年的畢業生做演講,只有最優秀的校友才會被邀請。
  • 娜塔莉·波特曼 | 究竟什麼樣的女人才能稱之為女神?
    她是女神、她是奧斯卡影后、她是導演、她是哈佛學霸,她是稱職的妻子和母親……她是 Natalie Portman 娜塔莉·波特曼。除了是個好演員好導演外,娜塔莉·波特曼最讓人讚嘆的莫過於她的智商,在拍戲之餘,從小到大她一直是學霸,畢業於哈佛的女演員世界上應該也沒有幾個吧!但,娜塔莉·波特曼做到了。
  • 舔屏專欄丨娜塔莉·波特曼
    即將以導演身份帶著處女作《愛與黑暗的故事》亮相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娜塔莉·波特曼,說是360度全方位的完美女神也一點不為過
  • 娜塔莉·波特曼:《黑天鵝》的芭蕾舞演員,智商與演技的集大成者
    與其他女演員不一樣,娜塔莉·波特曼對於演員之路比較具有野心,因此她非常注重投入精力去不斷提高自己的演技。《這個殺手不太冷》作為她的銀幕首秀一演出名,接著年僅24歲的她因電影《偷心》獲得金球獎最佳女配角,然後憑藉《黑天鵝》拿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這一桂冠,成為影后。這一路走來,一直在尋找做演員的真諦。
  • 這位「女神不太冷」,娜塔莉·波特曼獨特的氣質。
    娜塔莉·波特曼,1981年6月9日出生於耶路撒冷,美國女演員、導演、製片人、編劇,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娜塔莉·波特曼的表演如同教科書一般完美。在電影《第一夫人的秘密》中,娜塔莉·波特曼用細膩、完美的演技,展現了傳奇女性的外柔內剛。
  • 完美女神娜塔莉·波特曼 她實在太優秀 上輩子拯救了全宇宙的女人
    顏值魅力演技與財富並存,這才叫女神級別的人物吧。娜塔莉·波特曼如果你對娜塔莉·波特曼這個名字並不是十分熟悉而且娜塔莉·波特曼的表演深受眾人的喜愛,在許多人記憶裡的依舊,還是當年那個小女孩的形象,不過如今的她已經長大了,並且她的演技更加的細膩完
  • 37歲的娜塔莉·波特曼近照曝光,女神身手依然了得
    當說到娜塔莉·波特曼,很多人未必知道她是誰,但是如果說到《這個殺手不太冷》裡的小蘿莉呢?當時確實被這個小女孩驚豔表現吸引到了,她就是娜塔莉·波特曼。演這部電影的時候她才13歲,但是已經早熟叛逆得厲害。看看她坐在窗口的一剎那,你是否想起《喜劇之王》裡的張栢芝?
  • 都過了20年了 娜塔莉·波特曼還這麼美
    近日,好萊塢女星娜塔莉·波特曼應邀出席母校哈佛大學2015年畢業典禮,並發表了20分鐘的演講,娜塔莉以「Make
  • 娜塔莉·波特曼:明明靠臉就可以生存 她卻以頭腦驚人
    如果這一秒問你對娜塔莉·波特曼印象,你腦中浮現的還是「小童星」「哈佛高材生」「黑天鵝」Blabla的,那麼你就該Update
  • 39歲娜塔莉·波特曼到達澳洲開拍《雷神4》!女神身材,超搶眼
    這幾天曾主演過《這個殺手不太冷》、《V字仇殺隊》等電影的39歲好萊塢女神娜塔莉·波特曼,被狗仔隊拍到一組和丈夫在澳洲拜倫灣沙灘玩水的街拍照片!據媒體報導這次娜塔莉·波特曼到達澳洲,是準備開拍《雷神4:愛與雷霆》啦~不過先不管電影啥的,看到昔日女神,如今39歲的身材,實在讓人感慨良多啊(捂臉)……
  • 娜塔莉·波特曼,黑天鵝的三次優雅轉身
    《VOGUE》美國版,2011攝影:Peter Linderbergh現實生活中,娜塔莉的標籤是學霸。精通六國語言的她,可能是電影圈最著名的「書呆子」,還是哈佛大學心理學的高材生。銀幕女神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但事實上,她並不滿意自己的標籤,她更想做一個普通女人,擁有世俗愛情和家庭,而不是固步自封,永遠活在舊日光環下。
  • 娜塔莉·波特曼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今年,他們請的是女演員娜塔莉·波特曼。任何人翻開娜塔莉·波特曼的人生履歷,都會倒吸一口冷氣。對她的電影經歷,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她在11歲開始演電影,憑藉《那個殺手不太冷》一舉成名。而在那之後,少年老成的她已經能夠擺脫好萊塢的商業勢力,謹慎地挑選電影劇本,只接自己覺得有價值的電影。可是,這個擁有完美顏值和演技的女神,還是一個有頂級常青藤大學學位的學霸。
  • 粉碎白天鵝:娜塔莉·波特曼的女皇人生
    本名娜塔莉倒是不錯,出演《無因的反叛》(Rebel Without a Cause)的娜塔莉·伍德(Natalie Wood)也是這個名字,但用什么姓呢?最後全家選擇外婆的娘家姓波特曼作為藝名的姓,「娜塔莉·波特曼」誕生了。在90年代的美國,蘿拉·邦迪(Laura Bundy)、「小甜甜」布蘭妮·斯皮爾斯(Britney Spears)和娜塔莉·波特曼是三位最耀眼也最被人看好的童星。
  • 娜塔莉·波特曼成為史上第一位「女雷神」,憑什麼?
    ·波特曼將回歸繼續出演簡·福斯特一角。在聖地牙哥動漫展上娜塔莉舉起了雷神之錘,這明顯意味著她將在電影中成為女雷神,大家可以拭目以待了!▲娜塔莉·波特曼回歸雷神系列,不僅滿足了各路漫威迷的期待,也讓觀眾看到了她更多面的表演風格。
  • 娜塔莉波特曼的《黑天鵝》讓觀眾為之沸騰
    娜塔莉波特曼真可謂是女人成功的典範,13歲時,她出演《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女主角,開始了一邊讀書一邊拍戲的生涯。1999年,成年後的她憑藉《星球大戰》三部曲帕德梅·艾米達拉女王一角為大眾熟知,之後,波特曼進入哈佛大學攻讀心理學。2011年,娜塔莉·波特曼憑藉電影《黑天鵝》裡人格分裂的芭蕾舞者角色,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 看似放蕩不羈,實則擁有野心的優雅女人——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Hershlag)
    》這部經典影片中,大叔與蘿莉的愛情故事感動了不少觀眾,而當時僅有13歲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Hershlag),也因演技和精美的五官獲得一致好評,從此踏上演藝生涯。在29歲時,她憑藉著在《黑天鵝》中的精湛演技拿下了奧斯卡影后的桂冠;第68屆坎城電影節中,娜塔莉·波特曼以導演的身份再一次刷新人們的眼球,帶著自己的處女作《愛與黑暗的故事》在特別展映單元亮相。
  • 「我仍是我」:娜塔莉-波特曼全新蛻變
    13歲成名,30歲封「後」, 娜塔莉·波特曼是男人眼中永遠的尤物,她的智力遠勝美貌,她的氣質高貴冷豔。
  • 女神 娜塔莉·波特曼:做撕掉標籤的人
    開名車的少女,一定有隱秘的身世。愛狗人士,必定善良並仁義。我們不經推敲卻言之鑿鑿,標籤式印象充斥人際交際圈,遍及夠得著的,或虛擬世界的。我們用標籤施害又同時受標籤之害。娜塔莉波特曼在她最近受邀參加母校哈佛的畢業典禮演講時坦誠了這樣一段「受害過往」。
  • 細數娜塔莉·波特曼出道26年電影巔峰作!
    說到當代影壇中不只演技驚人、美若天仙,聰明才智還高過眾人的女演員,娜塔莉·波特曼絕對是第一浮現腦海的才女。童星出身的她,長大沒有走歪放飛自我,不但是哈佛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現在還是兩個孩子的幸福媽媽。今天剛好滿39歲的她,就讓我們還回顧一下她在電影中的絕美倩影,細數這位好萊塢女神的巔峰電影人生!娜塔莉·波特曼1981年出生以色列,父親是耶路撒冷的醫師,母親則是美國籍的猶太裔,三歲移居紐約長島居住。從小資質出眾的她,四歲開始學舞,還頻頻收到各種廣告邀約,不過相當有主見的娜塔莉都拒絕了,她回憶:「我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樣,我知道我想要什麼,所以我很努力。
  • 耶路撒冷的女兒 娜塔莉波特曼
    娜塔莉波特曼接受大公報記者李理採訪/記者 孫琳攝文|李理和娜塔莉波特曼見面的那天,我是帶著一個新鮮夢境起床的娜塔莉波特曼接受大公報記者李理採訪/記者 孫琳攝劇情之外,更吸引娜塔莉的是原作者阿摩司·奧茲的語言。她用「執念」來形容阿摩司·奧茲對文字的掌控。